13的减法数学教案最新7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有助于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所覆盖,教案中的评价标准能够帮助教师更客观地评估学生表现,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3的减法数学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13的减法数学教案最新7篇

13的减法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比一比、填一填:

足球5个排球2个

足球比排球————3个,排球比足球———3个

2、口答下面各题

8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7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6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4、计算下面各题

34=30+( ) 34等于几十加几?

57=7+( ) 57等于7加多少?

如果和上面表示方法一样,那么65=( )+( )

(65等于60加5)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

1、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2、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3、练习十一第1、2、3、

四、思维训练

甲、乙、丙、丁四人赛跑,已知丁不是最快,但比甲快,甲不是最慢的,但比乙慢,请按他们的快慢顺序排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35+3 30+8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35+30

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8+3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习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习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习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13的减法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每小组有类似一套口算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4+6=()20+10=()6+5+30=()

4+9=()20+13=()9+3+40=()

2、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24+5=()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出示图: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红来到野外画画,你知道他们各画了多少张画片吗?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

谁又能帮助解答呢?(指名列式)

2、师把算式呈现在黑板上:

9+624+924+69+24+6

3、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9+24+6留到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24+9=()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24+6=?

1、提问: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3、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

①合操作。归纳思路。

板书:24+6=30

204

②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先算4+6=10,再算20+10=30.)

③追问: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个位)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进到十位上)

④试一试(补充)

31+953+7

教学例2:24+9=?

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4、优选方法,重点:

(1)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3)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4)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

(2)集体交流:圈与算的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做。

(2)独立观察,在每一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

(3)小组讨论:从每组题中,你悟出了什么?

(4)集体交流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几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满十后,再与几十相加。

3、“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你能独立解决问题吗?(学生自己独立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小兰:16+4=20(元)

小青:25+9=34(元)

小玉:9+38=47(元)

4、补充题

(1)下面()里可以填几?46+()=5()

(2)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任举一个算式吗?

()+()=()

五、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位)

24+6=30

13的减法数学教案篇3

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表,并从表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 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的很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下面是国产电视动画片的生产情况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出示第41页统计表)

生1:我知道了从2004年这几年中,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数量逐渐增加,2011年的数量最多。

生2:在这红国产动画片的数量2004年最少。

生3:在这几年的国产优秀动画片中,2011年的数量最多。 …… 师:获取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你能解决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的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解答方法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从表格中可以知道2011年生产了435部动画片,2009年生产了322部动画片,多生产的数量就是435-322。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列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就是这样:

4 3 5 - 3 2 2 1 1 3 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允许算法多样化。

2、教学例2。

师:你能试着自己算一算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解答的情况,重点说清个位上的计算情况: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这样就是15减6,结果个位上的得数是9;同时十位上的3还剩2,2减8不够减,继续从前一位(百位)退1再减,这样就是12减8,结果十位上的得数是4;同时百位上的4还剩3。竖式如下:

.. 4 3 5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 8 6 3 4 9 师:结合以上计算,在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三、巩固练习

1.第4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最细心,算得又快又准确。做完后小组内交流检查,同时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题。

小组内先说一说十位、百位各怎样减,再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交流

13的减法数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屈,老师、教,案,网"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如何运算5的加法,并能灵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动中,幼儿跟老师不够配合,课堂不够活跃,可能是后面的设计有点抽象,难度大点,没有针对这里的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设这课。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让小朋友动手摆物体,然后把式子写写出来,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动手、眼、脑,也达到了就这结课的目的。

13的减法数学教案篇5

一、指导思想:

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138)班共有49名学生,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从上一学期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3的减法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掌握口算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初步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及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2、 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利用加法计算减法打下基础。

3、 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十加几及相应减法。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计算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2个十是( )。

2、 易老师带来了一些花,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8+1 10+1 2+6 7-3 8+10 11-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知教学

1、 实物出示实物出示一捆小棒和三根小棒。

看到这幅图你能列出四个算式吗?动笔写一写。

汇报:10+3=13 3+10=13

13-10=3 13-3=10

观察思考:这些算式的`计算有什么特点?

小结:10加几就得十几,十几减10得几,十几减几得10.

2、 拨数。

学生齐声介绍计数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拨几颗珠子就是表示几个一,十位拨几课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10+5= 18-10= 6+10= 17-7= 11+3= 14-2=

3、 介绍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3 + 10 = 13 13 - 3 = 10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三、巩固练习。

1、 听写算式。

被减数是16,减数是10,差是几?

一个加数是12,另一个加数是4,和是几?

一个加数是10,和是18,另一个加数是几?

差是3,被减数和减数可能是几?

一个加数是 ,另一个加数是 ,和是 。

2、 在○里填>、<或=。

10+3○12 13-10○3

5+10○18 11+2○14

四、 总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1、师生对口令。

2、数学游戏p90.

13的减法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根据实物及图片口编加减应用题,学习7的加减。

2、学习用清楚的语言讲述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背景图2幅,磁性教具兔子、小猫各7个,1--7的数字2组,算术符号“+”、“-”、“=”。

2、幼儿操作材料: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组成和加减。

1、游戏:我的火车几点开。

规则:教师出示不同的算术题(如:3+2=?)问:我的火车几点开?幼儿回答:3+2=5,你的火车5点开。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2、出示数字7,复习7的组成。

请个别幼儿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说出7的组成。

二、口编应用题,学习7的加法和减法。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显示草地上有5只小兔在玩耍,这时教师又在图上贴上两只小兔,请幼儿根据图和老师刚才的操作,用三句话描述图意。

——请幼儿用加法算术来表示图意(5+2=7)

——幼儿认读算式题,鼓励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二,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显示游乐园里有7只小猫在游戏,这时老师从中拿走3只小猫,请幼儿看图并结合老师刚才的操作,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7-3=4)。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三、幼儿操作活动。

1、纸、笔人手一份,幼儿根据图意列出7的加减算式题。

2、检查幼儿作业,一起讲评。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13的减法数学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

11的减法教案优秀8篇

0的加减法的教案5篇

幼儿0的加减法教案6篇

10以内数的减法教案6篇

一年级20以内的减法教案5篇

加减法的教案5篇

大班8和9的加减法教案6篇

20以内数的减法教案5篇

幼儿4的加减法大班教案5篇

大班5的加减法教案6篇

13的减法数学教案最新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