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教案7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案的编写通常需要与同事、教育专家或领导进行讨论和反馈,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有理数的减法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7篇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 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教学过程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 )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 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 ℃,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迁移创新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课堂作业

本p39 习题2 .5第6题(1)、 (3)、(5), 第7题。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因此,编辑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20xx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

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篇3

一、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备注:教学过程我主要说第一小节---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

前提诊测,复习提问1、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3),+(-2)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表示一个数的本身;2、绝对值检测:随机出五六道小题即可 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对学生新课应具备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检测判断”.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把以下数相加、相减

1、+4,-5,+3,-6,-7,3,-2.5

2、-3.2,-2.6,+5,+6,-4 在黑板上写五六个正负数请同学们把他们加在一起再减在一起。不要怕学生写错,让学生自己体会书写的繁琐计算的困难,继而想出解决办法。(可以多给学生时间。)

尝试指导,实施目标 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引导学生先填括号,在想法去括号,通过小组探究得出去括号法则。,掌握计算方法。(5-10分钟即可)

题型训练,巩固目标1、两数加减:+3+(-4);(-5)+(-6);(-8)-(+4);(+5)-(-6)

2、多数加减:(-12)-(+23)+(-7)-(-2);-(-4)+(+5)-(-6);

+(+6)-(-5)+(-9);0-(-3)+(+6)-(+0.1)+(-0.25);

-(-7)+(-2.3)-(-5.1)+(-3) 此处要反复练习,并使学生明白去括号后的是省略加号的和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形成性测试,检测目标 1、做书18、20、23、24页练习题(只去括号)

2、利用书上习题1.3复习巩固1、2题的双数题进检测 把“反馈---调节”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应针对教学目标的层次水平,进行测试,对尚未达标的学生进行补救,以消除错误的积累,从而有效的控制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去掉括号后所得结果仍是括号内的数;-(),去掉括号后所得结果是括号内数的相反数。 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4.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

一、创设情境

小学里,我们学过加法和减法运算,引进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呢?

1.试一试

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赢了3球,在客场输了2球,那么两场比赛后甲队净胜1球。

你能把上面比赛的过程及结果用有理数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做一做:比赛中胜负难料,两场比赛的结果还可能有哪些情况呢?动动手填表:

2.我们知道,求两次输赢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小组交流。

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二、探究归纳

1.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1”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

请用数轴和算式分别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做法,请在数轴上呈现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笔尖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4.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并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讨论: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时练习

1.七年级(3)班同学李亮在一次班级运动会上参加三级跳远比赛,共跳了5次,他第一次跳了6m,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跳0.1m,第三次比第二次少跳0.3m,第四次比第三次多跳0.5m,第五次比第四次少跳了0.4m.他那一次跳得最远?成绩是多少?

2.一只小虫从某点p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把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则爬行各段路程(单位:厘米)依次为:+5,﹣3,+10,﹣8,﹣6,+12,﹣10.

(1)通过计算说明小虫是否回到起点p.

(2)如果小虫爬行的速度为0.5厘米/秒,那么小虫共爬行了多长时间。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同步练习

1.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17,-9,+7,-15,-3,+11,-6,-8,+5,+16

(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

(2)养护过程中,最远外离出发点有多远?

(3)若汽车耗油量为0.09升/km,则这次养护共耗油多少升?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数学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符号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怎样做的?(-5)+3= —3+(—5)=

—3+(+5)=

2、-(-2)= -[-(+23)]=,+[-(-2)]=

3、20xx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是-20c,最低气温是-100c,这天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

导语: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2)-(-10)=8=(-2)+8

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

3、通过以上列式,你能发现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吗?

(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发言,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提问、启发:(1)法则中的“减去一个数”,这个数指的是哪个数?“减去”两字怎样理解?(2)法则中的“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两字怎样理解?“这个数的相反数”又怎样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p.24例1 计算:

(1) 0-(-3.18)(2)(-10)-(-6)(3)-

解:(1)0-(-3.18)=0+3.18=3.18

(2)(-10)-(-6)=(-10)+6=-4

(3)-=+=1

2、课内练习:p.241、2、3

3、游戏:两人一组,用扑克牌做有理数减法运算游戏(每人27张牌,黑牌点数为正数,红牌点数为负数,王牌点数为0。每人每次出一张牌,两人轮流先出(先出者为被减数),先求出这两张牌点数之差者获胜,直至其中一人手中无牌为止)。

四、总结反思

(1)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有理数减法的步骤:先变为加法,再改变减数的符号,最后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五、作业

p.27习题1.4a组1、2、5、6

备选题

填空:比2小-9的数是 。

а比а+2小 。

若а小于0,е是非负数,则2а-3е 0。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篇6

这一课时的重点是继续帮助学生实现减法向加法的转化与加减法互化,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一点对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备课时如果在教学设计方面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好,还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主要原因是练习不够,课外作业设计得太单一。教师备课需要与实际生活、教学大纲、学生、教材等联系在一起。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4)-(+5)= -9 b.0-(-3)=3

c.(-3)-(-3)= -6 d.(+7)-(-2)=5

2.(20xx年凉山州)比1小2的数是().

a.-1 b.-2 c.-3 d.1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大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c.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d.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4.一个数加-3.6,和为-0.36,那么这个数是().

a.-2.24 b.-3.96 c.3.24 d.3.96

5.若 ,且 ,则 是().

a.正数 b.正数或负数 c.负数 d.0

6.若两数的和为m,差为n,则m,n之间的关系是().

a.m=n b.m>n c.m

二、填空题

7.减去一个数,等于,也可以表示成a-b=a+.

8.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17)-(+9)= (-17)+(______);(2)2-(-9)=2+(______);

(3)0-(-9)=0+(______).

9.月球表面中午的温度是101℃,夜晚的温度是-150℃,那么夜晚的温度比中午低_________℃.

10.数轴上表示数-3的点与表示数-7的点的距离为.

三、解答题

11.计算下列各题:

(1)(-12)-(-7);(2)2.7-16.7.

12.已知甲数是4的相反数,乙数比甲数的相反数小7,求乙数比甲数大多少?

13.若规定 a-b=a-b-1,求(-27.2)- ( -2.2)的值.

14.一天,甲乙两人利用温差测量山峰的高度,甲在山顶测得温度是-1℃,乙此时在山脚测得温度是5℃,已知该地区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15.某矿井下a,b,c三区的标高为a(-29.3m),b(-120.5m),c(-38.7m),哪处最高?哪处最低?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多少?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等式计算正确的'是( )

a.(-2)+3=-1 b.3-(-2)=1

c.(-3)+(-2)=6 d.(-3)+(-2)=-5

答案 d (-2)+3=1,故选项a错误;3-(-2)=3+2=5,故选项b错误;

(-3)+(-2)=-5,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

2.-3,-14,7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34 b.-10 c.10 d.34

答案 d 可列式:(|-3|+|-14|+|7|)-(-3-14+7)=24-(-10)=34.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1.把-6-(+7)+(-2)-(-9)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

a.-6-7+2-9 b.-6-7-2+9

c.-6+7-2-9 d.-6+7-2+9

2.式子-20+3-5+7的正确读法是( )

a.负20加3减5加7的和 b.负20加3减负5加正7

c.负20加3减5加7 d.负20加正3减负5加正7

3.下列交换加数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

a.1-4+5-4=1-4+4-5 b.1-2+3-4=2-1+4-3

c.4-7-5+8=4-5+8-7 d.-3+4-1-2=2+4-3-1

4.某地冬季一天中午的气温是5 ℃,下午上升到7 ℃,受冷空气影响,到夜间气温最低时又下降了9 ℃,则这天夜间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 ℃.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3.关键: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

⑴;⑵-3+(-7)

⑶-10+3;⑷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21页中的画面,假设这是淮南冬季里的某个周六,白天的最高气温是3℃,夜晚的最低气温是-3℃,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引导学生观察:

生:3℃比-3℃高6℃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3-(-3)

师:如何计算呢?

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3-(-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χ,使χ与-3的和等于3,那什么数与-3的和等于3呢?

生:6+(-3)=3

师:很好!由此可知3-(-3)=6

师:计算:3+(+3)得多少呢?

生:3+(+3)=6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3-(-3)=3+(+3)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2、换几个数再试一试,计算下列各式:

⑴0-(-3)=0+(+3)=

⑵-5-(-3)=-5+(+3)=

⑶9-8=9+(-8)=

引导学生完成答题,并提问:通过上述的讨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得出: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相反数“是转化的桥梁。

(投影显示或板书)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式子表示为:a-b=a+(-b)

强调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2个要素发生了变化

1、减加

2、数相反数

3、例题讲解:(出示投影)

例1、计算下列各题

⑴9-(-5)⑵(-3)-1

(一)必做题:课本第83页中2.偶数题,3.偶数题,4.偶数题.

(二)选做题:课本第84页中5、8.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7篇相关文章:

10以内数的减法教案6篇

一年级20以内的减法教案5篇

加减法的教案5篇

8的减法大班数学教案5篇

大班8和9的加减法教案6篇

20以内数的减法教案5篇

幼儿4的加减法大班教案5篇

2的减法数学教案优秀8篇

大班5的加减法教案6篇

3的减法大班数学教案8篇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