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都会将教案制定完善的吧,教案是教师常用到的一种文件,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有纪律性的材料,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量一量中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量一量中班教案篇1
活动过程:
一、激发用脚测量的兴趣。
(教师示范跨步测量的方法)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好我是怎么过来的?(跨一步、并一步)我从大椅子跨到小朋友这儿,跨了几步呢?
二、幼儿感受用脚测量的乐趣。
(1)请个别幼儿练习跨步测量。
想试一试吗?我请一个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前面的大椅子要跨几步?我们可以边跨边数。
(2)请男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现在我请男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黑板要跨几步?
(3)请女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看,女小朋友也等不及了。我们也来试一下从你的小椅子到黑板要跨几步呢?
三、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我来考考小朋友,刚才你从小椅子跨到大椅子,跨了几步?那我们把这个结果记录下来。那小椅子到黑板呢?小朋友想一下,从你们的小椅子还可以跨到哪里呢?
四、幼儿在情境中练习用脚测量,并进行简单记录。
(1)练习用脚测量,进行简单记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动物朋友,看一看有谁呀?小朋友要去小动物家,还必须有一张邀请卡,就是让小朋友知道从你的小椅子到小动物家要跨几步,然后到前面的桌子上找一个相应的数字贴上去。那如果我们要去第二个小动物家,应该还是从哪儿出发?现在邀请卡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请你们从椅子底下拿出来。请小朋友看一下,你第一个去谁的家?第二次呢?好,现在我们开始吧!
(2)通过提问,幼儿得出测量结果。
你去了哪个小动物家?用了几步?谁来说说你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近,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远?
五、幼儿自主选择测量的距离,并进行记录。
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从哪些别的地方开始吗?谁来试一试,我们把这个结果也记录下来。现在我们都来尝试一下,你从哪个地方开始到哪个地方结束,把它量一量、画一画,并在纸上记录下来。刚才,我们都是在教室里面量的,那现在我们带着纸和笔去外面量一量、跨一跨吧!
量一量中班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2、知道记录测量结果。
3、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边长。
2、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正方形,对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2、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长方形。
3、幼儿没人一张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正方形卡片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你们看看它是谁?(正方形)
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
四条边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的)
(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够准确。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边的准确一点的长度呢?(尺子量)
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师: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测量,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看是谁?(长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边长。
(2)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应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到哪里结束呢?(幼儿举手回答)
师:用小长方形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嗯,第二个小长方形的头要和第一个小长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正方形边的另一头。
(3)师:每个边量的结果应记录在对应的格子里,用了几个小长方形就画几个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将一条边完整的量出来。
(2)把长方形一个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数数用了几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结果(画圈)。
4、交流、评价幼儿的记录结果。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幼儿上台发言)师:你们的发现都是这样吗?
5、教师及时小结及延伸。
师:原来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小朋友知道刚才的测量方法还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呢?(幼儿举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量一量物体。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量一量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滴漏速度与滴孔大小、装量多少及物体的材质有关。
2、对滴漏计时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小(容积、小孔)相同的水漏、油漏、沙漏计时器各一个;标记条;亲子制作的各种滴漏瓶若干。(漏孔、容积、时间的设定按教学需要确定。
经验准备:对古代计时工具有初步认识;已认识过时钟。
活动过程
1、夹珠比赛导入。
(1)出示水漏: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夹珠比赛,用水漏来计时,当水漏里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2)交流:小朋友数一数夹了多少颗珠子?(提醒幼儿简单记录)
(3)出示沙漏、油漏:现在我们再来进行一次夹珠比赛,这一次用同样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时计时。当其中一个滴漏里的东西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4)交流:哪个滴漏先滴完?这一次,你夹了多少颗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还是少了?
2、讨论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流动速度不一样。
(1)师:你发现沙、水、油在大小一样、漏孔一样的滴漏瓶里流动的速度一样吗?谁最快?谁最慢?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启发幼儿通过比较夹珠的数量发现:第一次夹珠少,说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夹珠多,说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总结:珠子夹得越多,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慢;珠子夹得越少,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快。
3、玩一玩,进一步发现滴漏计时的有趣现象。
(1)师:请两个小朋友一组,分别选择时间一样、材料不一样和滴孔大小不一样、装量一样的计时器玩一玩,看一看,这一次又是什么东西流动快?什么东西流动慢?
(2)请你们将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
4、活动拓展。
这些有趣的计时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吗?你想用在什么地方?
活动延伸
选择一个“30分钟”滴漏瓶,为幼儿午餐计时。
量一量中班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对数和量的认识是很敏感的,在一次区域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数学区域中玩的孩子很多,很投入。于是为孩子们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数方块比较面积大小。
2、能数数并写出数字。
3、激发幼儿对数量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按物计量
活动准备
幼儿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挂图观察并提问:
1、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2、你能告诉看到了哪些动物?
3、它们又在做些什么呢?
二、引导幼儿看幼儿书让幼儿进行观察并按物写出数字,请幼儿按面积大小进行涂色,并请幼儿进行说一说为什么?
三、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方法是什么?
四、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进行判断
五、分组议论
六、个别发??
教学反思
1、根据幼儿园《纲要》提出对于幼儿数学方面学习,应注重幼儿逻辑思维及幼儿的推理能力
2、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的方式让幼儿做到了思维想象力、尊重了孩子的发言及表现力
3、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做到多让幼儿分组讨论,个别发言以及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量一量中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探究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同伴合作的快乐,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活动难点: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黑板道路图6张幼儿记录表6张记录笔6支雪糕棒若干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好导入。
(一)教师情景导入,出示黑板上的路线图
阳光明媚的一天,丽丽小朋友要和妈妈一起去游乐园,他们准备从家里出发走路过去,现在丽丽面前一共有三条路线,你们帮她看看哪条路最近?
二、交流谈话
刚刚你们是用眼睛来判断道路的远近,这样的方法叫目测法。除了目测法,我们能借用身边的哪些东西来测量路的远近呢?
三、分小组初步尝试测量
(一)向幼儿介绍黑板上的测量记录表。
(二)向幼儿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雪糕棒),做到首尾相连,不留缝隙。
(三)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测量,协商分工后进行道路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测量过程。
(四)幼儿分享交流经验及记录结果。
四、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及交流分享情况进行小结。
(一)教师小结集体问:你们用雪糕棒测量出那条路最近?哪条路最远?
(二)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每一组的记录表,为什么同样的测量工具,同样的路,最后测量出来的数字会不一样呢?
(三)师:有可能是测量方法出现了问题,我们请萌萌小朋友上来测量一下看看。(注:建议邀请答案出错的幼儿演示测量方法)
五、再一次验证测量
(一)建议教师请幼儿验证数据出错的路线,或者有意识提醒幼儿重点验证出错的路线。
(二)教师再次分发统计表,请幼儿用再次进行测量。
六、教师总结
通过操作与观察,我们发现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出的数字越大证明这条路越长,数字越小证明这条路越短。
教师出示自己测量的记录表公示给幼儿观察,请统计数据和教师结果不一样的小组利用区角或者餐前活动再次测量,得出正确答案。
七、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用老师教的目测法和测量法量一量家里的物品。
活动图片:
活动总结
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有些细节上我还需要多注意和改进。在上完课请小朋友上位做操作材料的时候,应该分别请小朋友上位或者摸头上位,这样会更有秩序,我没有注意到,结果小朋友上位就很拥挤也很吵闹。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严谨,但是真正上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导致一些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所以在数学活动中要尽量把话说准确,以免有些小朋友理解失误。
这节活动也有一些好的方面,因为活动中导入的测量路线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测量出的结果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我给了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決问题的机会。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应该在互动上懂得随机应变。
量一量中班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