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需要包含教学重点和教学过程,优秀的教案是我们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文本材料,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防拐防骗安全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防拐防骗安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树立幼儿初步的防范意识。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迷路时应怎么求救。
活动准备
排练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教师在主要部分给以提示。
二、展开活动
1、引导幼儿讨论:豆豆迷路了,他怎么做的?这样会出现什么后果?并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情况时应采取怎样的做法,引导幼儿明白遇事要动脑筋。
2、幼儿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记录,教师将幼儿的记录进行整理、张贴、以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3、开展“有奖竟猜”游戏,可将幼儿分为男女两方,提问问题,幼儿迅速且较完整的说出想法,答对的一方可奖一朵小红花。
(1)在商店里,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该怎么办?
(2)在城市迷了路,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强迫带你走,你该怎么办?(可以根据路标、路牌和公共汽车的站牌辨认方向和路线,还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逻民警求助。)
(3)在农村迷了路,你该怎么办?(应当尽量向公路、村庄靠近,争取当地村民的帮助。如果是在夜间,则可以循着灯光、狗叫声、公路上汽车的马达声寻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儿园跟父母走失了,你该怎么办?
三、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1、小朋友们平时应当注意准确地记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区、街道、门牌号码、电话号码及父母的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需要联系时能够及时联系。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着镇静,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要瞎闯乱跑,以免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和意外。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通过情景表演、问题讨论等方法,使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知道迷路时应怎么求救,培养了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在幼儿的回答与表现中发现孩子们对城市里、商店(超市)里迷路了怎样求救比较有想法,能说出许多,但对于农村里、夜间怎样想办法求救,感觉有点困难,所以在这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培养,此外还发现班级幼儿中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名字、电话、住址都说不清楚,需要加强引导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中班防拐防骗安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组织幼儿讨论
1、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放假了,一天涂涂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面玩,涂涂松开爸爸妈妈的手一个人跑去其他地方玩,一个陌生人走到涂涂面前对他说:小朋友,公园里有小猴玩杂技表演很好看,并要带涂涂去看,涂涂就跟着陌生人走了。结果陌生人把涂涂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涂涂再也回不了家,见不到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找不到涂涂变得特别伤心、难过。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涂涂为什么会遇见陌生人?(因为涂涂一个人乱跑,离开了爸爸妈妈)
教师:涂涂跟谁走了?(陌生人)什么是陌生人呢?(不认识的人)
教师:他怎么会跟陌生人走呢?结果怎么样?
教师:结果怎么样?
教师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为什么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教师小结:陌生人有可能是坏人,坏人会同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里,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创设情境,在情景中学习对付陌生人的方法
情景一:一个陌生阿姨敲门进教室,对xx说:“xx,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今天没空来接你,让我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师提示:你认识她吗?如果你不认识她那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xx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呢?(阿姨,我等妈妈来接我,我不跟你走)让幼儿练习
教师小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人,不跟他走,这样,陌生人见骗不了小朋友只好自己走了。
情景二:小朋友正在草地上做游戏,一位陌生的叔叔进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叔叔给你吃巧克力。”
教师提示:陌生人给的东西能不能吃啊?为什么不能吃?(不能吃,别人的东西不能要)
教师:那我们应该对陌生人说什么呢?(叔叔,我不吃巧克力。)如果陌生人又拿玩具给小朋友玩,小朋友该怎么做呢?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为什么?(不能收陌生人的礼物,叔叔,不用了)
教师小结: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收,因为我们不认识她,不知道她是不是骗人的,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好。
三、活动结束
教师:我们快过新年了,快放寒假了,小朋友在家里不能一个人跑去去玩,一定要和爸爸妈妈或者是大人一起出去。在外面玩的时候不能自己跑的太远,不能跟陌生人走。每天我们放学后也要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回家,不要一个人乱跑。
中班防拐防骗安全教案篇3
游戏目标:
1、游戏中单腿追逐跑,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
2、鼓励幼儿自由分组制作游戏道具、创新游戏玩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纱巾、红绿灯、易拉罐、积木若干。
游戏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1、引导幼儿用易拉罐或积木自由限定游戏场地。
2、师生玩游戏《瞎子摸拐子》一次。
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创新游戏玩法。
1、提问:在游戏中,你们都碰到了哪些问题?(引导幼儿自由回答)
2、鼓励幼儿大胆创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启示幼儿由瞎子控制游戏节奏。(与红、绿灯游戏融合)
三、再次游戏,感受新游戏的乐趣。
1、幼儿自由分组尝试新游戏1-2次。
2、幼儿互动交流,选出实用的红绿灯。
3、师生共同玩游戏一次。
四、游戏分享活动。
1、提问:谁能来说一说今天自己玩了什么?游戏中是怎么玩的?
2、幼儿相互交流后,请个别幼儿讲述,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残疾人。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中班防拐防骗安全教案篇4
教学目的:
对学生进行放拐骗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拐骗者常用的诱骗手法
1、“权威诱惑法”
这类拐骗者之前做过一些“功课”,他们甚至能叫出孩子的名字,取得他们的初步信任。拐骗者大致会这样说:“我是受你爸爸、妈妈委托,带你回家。”
2、“物资利诱法”
这种诱骗方式主要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小朋友,我有一样礼物要送给你,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3、“带路引路法”
诱骗者利用孩子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引诱孩子。就像:“小朋友,你知道去某某商场的路怎么走吗?能不能带我去啊?”
二、学生如何避免被人拐骗、绑架?
●放学时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来学校接,要及时地告知老师。
●外出游玩时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行程告知父母或其他家人,说明大概的返家时间。
●养成进出家门随手关门的习惯。
●不单独与素不相识的人同乘无人看管的电梯。
●上下学、外出游玩、购物时,与同学、朋友等结伴同行。
●不搭陌生人的便车。
●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玩具、礼物或食物。
●驾车的陌生人问路,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贴近车身。
●不独自通过狭窄街巷、昏暗地下道,不独自去偏远的公园、无人管理的公厕,一人独处空屋时要关好门窗。
●不要把家中的钥匙挂在胸前。
●不要在外人或朋友面前炫耀父母的地位或财富。
●陌生人佯称你家中有紧急事情时,可立即报告老师、并与父母取得联系,以确认是否属实。
●应当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
三、如果发现自己被拐卖,你该怎么办?
■若在公共场所发现受骗或受到威胁,应立即向人多的地方靠近,并寻求帮助;
■如已被控制人身自由,应保持镇静,设法了解自己所处的地址(省、市、县、乡镇、村、组)及犯罪嫌疑人人数、口音等基本情况;
■采取传小纸条等方式向外界暗示你的处境,请求帮助,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不断寻找机会向公安机关报案,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通过网络等一切可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尽快报警,说明你所在的地方、买主(雇主)姓名活动联系电话。
中班防拐防骗安全教案篇5
活动时间:
20xx年6月21日
活动地点:
各班活动室、大操场
活动对象:
中班幼儿
活动目标:
暑期即将来临,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及幼儿的安全警觉性,增强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中班年级组于6月21日开展了“防骗防拐”安全教育的系列活动。
活动过程:
系列活动一:“防拐防骗”安全演练
1、年级组发动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专门请平时不怎么来接送幼儿的家长来幼儿园充当“骗子”,利用诱人的美食,新颖的玩具去“诱拐”孩子们。
小结: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经不起诱惑,乖乖地跟着“骗子”走,这说明部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比较淡薄的。
2、老师们利用照片和录像等形式记录下活动的过程,然后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各班再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拐防骗的教育活动,如:“一个人在家有人敲门了怎么办”、“出门旅游或逛超市时与大人走散了怎么办”、“路上有陌生人跟着你怎么办”、及“怎样拨打报警电话”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方案。
系列活动二:举行“防拐防骗”家长座谈会
活动结束后,班级老师与所有的幼儿家长进行了交流和总结。通过这次的演练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知道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家长们更要提高警惕防范,在大忙季节更要关注孩子,让孩子随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入园时要将孩子送到班级老师的手里才能离园,家长委托别人接孩子,不仅要带好接送卡,还要事先给班级教师打电话预先告知。
反思:
这次“防拐防骗”的安全系列活动,不管是对教师、家长还是对幼儿都是一次特殊的经历,更起到了警醒和呼吁的作用。安全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共同努力,在引导孩子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教师及家长也应提高防范意识,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幼儿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中班防拐防骗安全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