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通常包括课堂活动的详细说明,以及学生参与和互动的安排,教案应该反映出教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探究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处。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树木、花、草、青蛙、猎人、小鸟、蝗虫等头饰。
活动过程
一、走向大自然,与大自然交朋友
猜谜激趣
(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室外。)师:一身绿袍身上穿,两只鼓眼头上戴,小时水中游呀游,长大跳呀呱呱叫。(猜一大自然里的动物)
学生猜完后师小结:在我们的大自然里,不仅有可爱的青蛙,还有许多许多可爱的动物及植物,还有让人猜不透的一些自然现象,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和大自然交交朋友。
师带领学生向大自然里的一切问好!
“太阳公公,你好!”
“白云姐姐,你真漂亮呀!”
“花儿,你可真香,我好喜欢你!”
向小草,树木等问好!
二、发现大自然
师:我们的大自然美吗?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活动,认真观察大自然,看你能在大自然里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活动,老师随机指导。
生1: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白云,秋天到了,有一群大雁要到南方去了。
生2: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是大自然告诉人们秋天到了。
生3:树上结满了果实,把枝头都压弯了,是大自然对勤劳的人们的报答。
活动过程
一、心中的大自然
你们在大自然里发现的东西可真多呀!知道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大自然这么美丽,怎样才能把大自然的美留下来呢?
生:我可以唱歌大自然: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师:他的歌声真好听,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大自然(春天)。我们还可以想什么办法把大自然留下呢?
生2:我可用画笔把美丽的大自然画下来。
生3:我可以用录音机把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录下来。
生4:我可以用树叶、标本编织大自然。……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把美丽的大自然留下来。
二、保护大自然
(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图案)
师:(解说课件)大自然可真是太美了,天上有白白的云,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这水可真清呀,可以看见鱼儿在水里游呢。但是,我们不保护大自然,还会有这样美吗?(课件再出示一幅遭破坏的大自然图案:到处都是被砍伐了的树桩,工厂的废气滚滚,河水变成黑色的了……)
师:你们看到这样的画面高兴吗?我们要怎样做大自然才会美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保护大自然靠我们。
生分别戴上头饰,分角色扮演:第一场:猎人打猎,人们大肆的捉青蛙,小鸟等,工人砍伐树木。
第二场:所有的害虫都出来了,害虫在天上飞,看到什么咬什么,蝗虫把所有的庄稼都咬死了,花、草慢慢的也枯了。
第三场:小朋友组织做环卫先锋,制止了猎人,把捉了的青蛙、小鸟放生,青蛙、小鸟欢快的捉着害虫。花、草、树木慢慢的也发芽,它们大声的对青蛙、小鸟说着谢谢。
全班学生在游戏中齐声说出:保护大自然就靠你我他。
播放音乐《小燕子》,结束下课。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篇2
本课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新集体的情感,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学校的纪律。
3.知识与技能
了解上学的基本任务,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4.过程与方法
学习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探究的成果。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
(含故事图片、歌曲《上学歌》)
二、教学过程
(一)畅谈并展示小学新生活
1、同学们,开学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啦!你觉得上小学和上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呢?说说大家的感觉好吗?
2、学生交流上小学与上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3、每一个人拿出自己准备的展示牌,写一写自己的小学生活体验。用一个词或一幅画、一个短句来表达。
4、教师总结提升:上小学游戏的时间少了,学习有任务了,那么大家上学开心吗?
5、让我们一起唱一首《上学歌》来表达一下我们快乐的心情。
此环节首先让学生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让学生在对比中自我教育,潜移默化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然后再让孩子写一写自己的小学生活体验,确立我是小学生的角度意识
(二)活动:走进故事屋
过渡:大家还记得吗?我们的好朋友康康熊今年也和我们一样成了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他的小学生活怎样吗?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好,现在就让我们去森林小学看看他吧。
(出示图片)
情境一:太阳眯眯笑,我们上学校,创创鼠、爱爱鸽、乐乐猴,开开心心地去上学,康康熊在干什么呢?(睡懒觉)
1、 别的小朋友已经去上学了,可康康熊还在睡懒觉,这时候你有什么想对他呢?
2、有没有像他这样睡懒觉呢?那怎样才能不睡懒觉呢?谁能把你的好办法告诉他?
3、小结:作为小学生,每天都睡懒觉,要按时到校 。希望我们的康康熊从今往后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
情境二:听了大家的话,康康熊急急忙忙起床,刷牙洗脸连早饭都顾不上就朝学校去,来到教室,山羊老师对他说:“你的书包呢?”“哎呀!我竟忘带了书包,这可怎么办?”
1、你们有什么想对康康熊说的?
2、大家平时是怎么做到不忘带书包的,能告诉我吗?
3、小结:我们相信从今天晚上开始,康康熊肯定在晚上睡觉前把书包准备好。
情境三:山羊老师布置大家做作业了。
1、你们看康康熊在干什么呢?他这样做好吗?你有什么要提醒他的?
2、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你们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
4、小结:听了你们的回答,康康熊以后把作业做完再出去玩要。
情境四: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大家都忙着做值日,可康康熊又在干什么呢?
1、康康熊这样做可以吗?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呢?
2、那么你平时做值日是怎么做的呢?
3、小结:是啊,就因为大家都认真做值日,才能使我们的教室这么干净、明亮。在里面学习好舒服啊!
在此环节中,通过演示文稿将故事分成四个片段进行剖析,先是对康康熊进行教育和帮助,然后又联系自身,使学生认识到上小学了就不能睡懒觉,不能迟到,要打扫卫生,深化自己是小学生的意识。
(三)、总结
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的康康熊已经慢慢改掉了身上的一些缺点,成了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我们都为他的表现而高兴。其实我们在帮康康熊的同时,也知道了我们作为小学生,就应该——(不能睡懒觉,不能迟到,要打扫卫生)
指名学生说一说
此环节中,采取开放式提问,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做个好学生,初步了解做个好学生要做些什么。
三、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贴近孩子生活实际,使用的是ppt演示文稿,主要是以歌曲和图片为主,比较形象,直观
1、在畅谈小学生活时,以《上学歌》的旋律让学生放松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2、出示美丽的大森林,把学生带进情境中。然后依次出现四张画面,让学生边看边说,在情境中教育和自我教育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放在前半部分。结合多媒体把带学生进入一个童话世界,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学应关注学生,让他们结合故事中的康康熊的做法和自身的做法,初步知道怎样才是个好学生。
第2课时
一、课前准备
(含故事图片、儿歌《上学》)
二、教学过程
活动四:帮帮地带
1、导入:小朋友们帮助康康熊找到了不足,你们真了不起!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同学中,也有一些人还不太适应小学生活,遇到了不少问题,也闹了笑话。下面再请大家来帮帮小豆豆。
2、出示图片:小豆豆不适应小学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①晚上看电视太久了,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上学迟到了。
②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
③上课时想起好玩的事,不专心听讲。
④把发的课本丢了。
⑤上课铃响了,还想再玩一会。
⑥把零食带到学校里吃。
这一环节采用让学生帮助别人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自己已是小学生了,明确小学生不应该做些什么
活动五:我要做好学生
1、上小学了,大家肯定都想做一个老师喜欢、同学喜欢的好学生吧。我们班呀,
要开一个评选好学生的活动,你们想不想参加?
2、创设情境
⑴叮铃铃,上课铃声响起来了,看这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
指名回答(教师随机将给孩子星星)
⑵ 在上课时,怎么做一个好学生的?(不开小差、积极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响亮……)
指名回答(教师随机将给孩子星星)
3、引导儿童拓展思维
其实好学生不单单只是上课表现得好,课间和小朋友做游戏,回家以后都要做个好学生,回想我们身边小朋友以及你自己平时的表现想一想好学生还会是什么样的呢?
②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呢?说说办法和做法。
③出示“金点子”字样、老师将学生的好办法一一记下,存入“金点子库”。
4、引导儿童补白
刚才小朋友们都提了很多好的点子,让我们更加清楚应该怎样做才是个好学生,
大家想不想把它画下来,书上有两个空白方格可以让你们一展身手。
学生补白,老师巡视后挑选几位学生作品进行反馈
这一活动环节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行为的一个小结,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并通过小小的奖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强化主动适应小学生活的自觉意识。在留白处画画,让学生动起笔来,进一步明确怎样才是个好学生,同时也体会到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
活动六:学习儿歌《上学》
小朋友们画得真认真,画得真好!老师这里有首关于上学的儿歌,大家想不想学?
出示儿歌《上学》
再见,幼儿园!
再见,亲爱的幼儿园老师!
从现在起,
我是一年级小学生啦!
带着爸爸送的铅笔,
带上妈妈买的书包,
一路唱着歌儿,
高高兴兴地走向学校。
坐在明亮的教室,
我打开课本
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
等我带上红领巾,再去向幼儿园老师报告喜讯!
播放配乐录音
学生跟着老师读
齐读
这一活动环节是以诵读儿歌为主,再次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生活的情感。
总结:
是的,我们进小学才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星期,就做到了爱学习、懂礼貌、爱劳动、守纪律、有爱心……这多么不容易啊!你们真了不起!相信小朋友会更加努力,早日带上红领巾,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
这一环节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深化,让孩子明白好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学校的纪律。
三、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本课时的制作依旧使用的是ppt演示文稿,出示一些图片及文字,让学生一步一步明确小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才能成为好学生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1、本课时将由童话故事进入到对现实案例的分析,让小学生进一步明确角色任务;
2、儿歌是初步归纳出角色任务的一种方式,在结束时学习《上学》,并引导学生诵读,既烘托气氛,又培养孩子热爱新集体的情感
本课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
本课围绕小学生生活这一主题展开教学,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在设计时以活动为主,将故事、儿歌等穿插在其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这篇富有童趣的教材,孩子们在看图后大受启发,他们从可爱的康康熊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此,在大笑之后有了大悟,能针对康康熊的做法,说出了自己正确的想法,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和上幼儿园是不一样的,小学生是讲规则、守纪律的;小学生是有学习任务的,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将由童话故事进入到对现实案例的分析,让小学生进一步明确角色任务,进一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初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5
o
m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扔回原处。
2、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又省时,不会误事。
3、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条理的表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很重要。
情感:体会到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好处多,愿意培养这种好习惯。
行为:把东西摆扔在合适的地方,用完及时扔回原处。
课时:2
教育过程:
一、插图导入
1、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栏目一“想一想”中的图。
2、教师提问:
想一想,像李芳这样乱扔东西会怎样?
3、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即板书:找不到东西耽误时间耽误事着急……
4、过渡语: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边看图片边听录音故事。
(图片的内容为课文中的插图,录音故事内容同课文内容的1、2自然段。)
2、教师提问: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此时学生通过听故事,可能会对乱扔东西的结果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可以继续板书,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乱扔东西的坏处。)
3、教师小结:
乱扔东西就会找不到东西、还会耽误时间、耽误事情、心里着急,还可能会养成做事没有条理的坏习惯,害处可多了。
4、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给李芳出出主意,告诉她怎样做就能避免这些麻烦?
5、学生小组讨论后给李芳出主意。
板书:东西不乱扔
6、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学听了一定会感谢你们。李芳的老师也是这样劝告她的。
7、听录音:
内容:课文中李芳老师的话。
8、过渡语:
后来在妈妈的督促下,李芳逐渐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毛病,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李芳后来是怎么做的。
9、提问:
看图说一说,李芳是怎样改掉缺点的,把东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么好处。
板书: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
三、联系实际具体导行
1、过渡语:
通过看小芳的事例我们知道了东西不能乱扔,那么,东西应该扔在什么地方呢?扔在什么地方合适呢?让我们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
2、电脑演示小明的家
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一(教材p50图)。
3、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摆扔的地方合适吗?你在家里把它们摆扔在哪里,为什么?
4、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脑,在老师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上帮小明收拾家。
5、学生独立操作后,在教师机上边演示边汇报,同学之间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相互争论,教师评判的原则是东西扔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碍整洁即可。
6、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二和插图三。
7、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用过后应该怎么办?平时你把它们扔在什么地方?
8、教师请学生自主选择讨论的内容。
9、学生汇报后教师给予引导,对正确的进行肯定,不正确的启发同学自己修正。
四、全课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条理的道理,希望你们今后都能养成学习、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板书: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我们一起用一首儿歌来总结一下这节课。
2、学生阅读儿歌
3、师:今天这节课后我们开展一项活动。
4、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板书设计:
东西不乱扔
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
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能力: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能用分类的方法调查的资料。
知识: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的孩子对各行各业的了解是不多的,他们对农村存在的行业了解多一些,但也只是感性认识。他们有自己向往从事的行业,但他们对此的认识仅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周围人的评判标准,并不明确。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一些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已经从家长或同村人外出打工的经历中,或者通过电视等媒介,了解了社会上的一些自己原本不知道的行业。但是,他们对行业的特点以及新兴行业产生的原因、涉及的种类了解甚少。这些需要老师资料帮助学生了解。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社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理解行业变化的必然性和人们变换行业的可能性。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人和人之间、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以及课前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上行业的种类;通过体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人和人之间、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工与合作的关系;通过观看动画及交流调查结果,使学生理解行业变化的必然性和人们变换行业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社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理解行业变化的必然性和人们变换行业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认识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人和人之间、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及采访相关人员,并填好有关表格在课堂上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小记者在行动”“行业间的分工与合作”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行业的变化”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播放视频:社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讨论:你们的父母、亲戚或者周围的人在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又是怎样干好自己的工作的?试着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分类。(板书: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农业类、工业类、服务业、其它)
设计意图:了解各行各业与工农业等生产部门的关系。
活动二 行业间的分工与合作
[播放动画:行业间的分工与合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方便面的生产需要哪些部门的合作?你还知道哪些商品需要行业间的分工与合作?可让学生模仿教材范例,画出表明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也可以画一个简单的框架。(板书:联系 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与方便面有关的各行各业,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产品的生产,是经过了各行各业的分工与合作才得以实现的。由此,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活动三 它们来自哪里
[播放动画:它们来自哪里]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能用以上事实说明各行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吗?启发学生从生产工具和产品本身的原材料构成及由来几方面思考解决此问题。
:我们的社会就像一台大机器,每个行业就像机器上的一个部件,各有各的用处。各个部件组合在一起,互相配合,亲密合作,这台机器才能正常地运转,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才能正常进行。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工农业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农业类、工业类、服务业、其它
联系 合作
第2课时
活动一 行业的变化
[出示图片:逐步消失的行业和新兴的行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哪些行业逐步消失,哪些行业正在兴起,哪些行业旧貌换新颜?(板书:行业的变迁)
设计意图:知道行业与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
活动二 职业的变化
[播放课件:职业变化调查]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表格交流课前关于身边的人的职业变化情况的调查,并思考:随着行业的变迁,以及对不同行业的需求发生的变化,给人们的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这些职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产方式的改变,使生产行业的需求量相对减少,如农业、纺织业。而服务、建筑业的人员需求量增加,所以一些人从过去从事农业改为建筑、装修、餐饮……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使服务业的人员增多,如家政、保洁等……
设计意图:明白随着行业的变化,也为人们了重新选择行业的可能性。
板书设计
行业的变迁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冬季的自然现象及特点,引导他们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冬季的一些基本的健康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冬季的自然现象,学会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2.了解冬季的一些基本的健康生活常识。
3.学习实验、观察的简单方法,培养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活动设计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班的小朋友有没有北方来的?请你给同学们介绍北方冬季的自然现象及特点。
二、创设情景,组织活动
活动一小实验
1.说一说:我们在深圳看到过下雪吗?知不知道为什么?
2.做一做:装两碗水分别放在冰箱的保鲜室和制冷室,一天后观察两碗水的变化。得出结论水在什么条件下才会结冰。
3.议一议:汇报看电视积累的北京地区前一周的气温记录和观察到的深圳前一周的气温记录,看看有什么不同。
4.:北京的冬天为什么会下雪,而深圳的冬天为什么不下雪。
活动二找冬天
1.出示图仔细观察,找一找南方冬天的美景。
2.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比一比南方与北方冬天的不同。
3.动手,对挂图上的图片进行重新粘贴、摆放。
4.画一画自己找到的南方冬天的美景。
5.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南方冬天的美景。
活动三写一写、画一画。
1.同桌交流,给北京的表哥写什么?
2.给北京的表哥写回信,也可以画出来。
3.看龋齿形成过程图片。
4.写一写:起床后的安排。
5.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穿衣、叠衣、书包比赛。
板书设计
12南方的冬天
北方的冬天……冷
南方的冬天……暖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活动后,绝大部分同学对南方与北方冬天的不同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体会如何有效利用网络。
2、懂得要讲究网络道德,遵守网络规则,学会文明安全的上网。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了解网络游戏的利弊,掌握避免沉溺网络游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身体验、小调查、提建议、辩论赛、阅读感悟、网络游戏规则设计、情境体验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文明安全上网,避免沉溺网络游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新媒介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注意网络安全,遵守网络规则;了解网络的利与弊,要避免沉溺于网络游戏。
2、难点:学生掌握避免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好参与活动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利用教室内的互联网设施现场提问:这些是干什么用的?(电脑、网络等)
2、生自由回答。
3、我们大家都接触过网络,那你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吗?今天,我们就走进互联网世界,探究互相网的利与弊。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新世界很精彩
活动与探究一:调查(课前进行)
(1)生阅读教材第58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没有接触过互联网?
☆你上网主要做些什么?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58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活动与探究二:看一看,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新鲜事?
☆你喜欢这种生活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互联网让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句老话变成了现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地球村的村民们,正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便捷服务。
目标导学二:新世界有规则
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6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在互联网上是否泄露过隐私?
☆你会在互联网上正规的保护自己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互联网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他和正规世界有着一样的规则。要想在这个新世界里安全快乐的生活。我们首先要学会遵守规则并保护自己。
活动与探究二:认真看一看第61面的知识窗
(1)生阅读教材第61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恶作剧?
☆假如他是你你会怎样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网络世界纷繁复杂,我们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而且还要做到不去损害他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三:网络游戏的是与非
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6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对网络游戏有什么看法?
☆你认为网络游戏有哪些危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活动与探究二:想一想,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63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哪些好的方法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会给人造成哪些危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63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三)师总结:我们体验了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及重要性。了解了网络世界的规则,要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养成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生活习惯。
板书设计
网络新世界
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注意网络安全,遵守网络规则
网络的利与弊,要避免沉溺于网络游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人为家乡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并感受他们所具有的重庆精神。
2、在认识和了解中,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重庆人意识。
3、学生通过了解认识家乡人的活动,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的久远,凸现历史纵深感,产生自豪感。
教学方法:
引导、补学、激学、评学
学习方法:
自学讨论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课前请学生调查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
教学流程:
一、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1、讨论:什么是家乡人
2、说一说家乡话,加深对家乡人的理解。用家乡话和老师同学打招呼,读家乡儿歌。
二、夸夸我的家乡人
1、家乡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介绍巴蔓子将军。
2、在我们江津最出名的家乡人就是聂荣臻元帅,视频介绍这位伟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事迹吗,如在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孤女等。
3、你还能向大家介绍一位可爱的家乡人吗,请上课前收集了资料的孩子上台介绍。
杨尚昆、刘伯承、卢作孚、邱少云、田亮、聂力……
4、向你喜欢的家乡人献上小红心。
5、让学生夸夸自己身边喜欢的人、能干的人,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对家乡有贡献的人。让学生知道平凡的岗位上一样能对社会对家乡有贡献。
三、介绍感动中国感动重庆的家乡人陈华军、曹瑾等
四、我是小小家乡人
说一说: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家乡人
五、欣赏视频《城市的微光》。
六、课堂小结。
略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及使用、维护情况,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共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共用设施,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重点:
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共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共用设施。
难点:
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知道有许多人为我们服务着,你是否知道,同样有许多不说话的朋友——共用设施也在为我们服务。
学生说说各种公用设施并说说功能。小资料:p52
二、说说共用设施给我们带来那些方便学生先在组内进行整理再进行课堂讨论。
读读《候车室的烦恼》和《真实的故事》,感受公用设施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谈谈如何爱护公用设施,并和破坏公用设施的不良现象做斗争。
三、活动:调查学校中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并制成调查表。
四、讨论怎样与“朋友”相处,我能为朋友做点什么事情。学生进行交流小知识:p57
完成填空:你知道吗?
五、小结师:我们要爱护这些不说话的朋友,课后请大家一起来设计一些爱护公用设施的公益广告,你们愿意吗?
课后小结: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体会到公共设施对我们的重要性,同时产生爱护共用设施的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主题是爱护公用设施,形成公德意识。公用设施是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方便人民生活而设置的,是国家公共财产的一部分,因此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公德心。教材从学生生活中使用公用设施的经验入手,感受公用设施与人们“朋友”般的互助关系。接着选取了公用设施缺乏时给人带来的烦恼,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破坏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事例很极端,但很有震撼力。富于爱心的孩子们一定愿意替自己的朋友说说话,用趣味性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澄清思想。然后鼓励学生去调查身边公用设施保护的情况,激励小公民们伸出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认识我们的“朋友”、候车室的烦恼、我替“朋友”说说话、看望我们的“朋友”去四个活动环节环节。在认识我们的“朋友”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用设施,感受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就像是我们不说话的朋友。接着在候车室的烦恼这一环节,通过一个小故事,再现公用设施遭破坏和使用不当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公用设施缺乏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再拓展到生活中的相似情况,如学校、社区、街道,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
在我替“朋友”说说话这个活动环节中,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椅子的烦恼,用拟人的手法让学生倾听“朋友”的心声,引入情境。这样设置是用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设身处地,用一种富有责任心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朋友”。接着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替其他“朋友”说说话,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这些没有生命的物品上,产生移情作用。然后再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明白如果公用设施被破坏甚至会危急人的生命。最后用一首“公用设施歌”点明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从而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小学品德与生活面试教案模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篇7
第二单元:我的本领大
这样做更快乐
第三单元:神奇的大自然
第18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主题1“亲近大自然”之“赏奇石”
教学目标:
1、了解卵石的形态特点,以及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想象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有创意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卵石的形态特点,利用不同形状的卵石制作石子作品。
教学难点:
发现卵石的形态特点,根据卵石的形状有创意的完成石子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
1、收集各种各样的卵石作品的图片或者实物。
2、收集各种奇石的图片。
学生:
彩笔,胶水,卵石,图画纸,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把石头子放在布袋子里,轻轻摇动,让学生听听声音,猜猜这里面是什么?
板书课题:赏奇石。
二、新授:
1、展示,欣赏各种各样的奇石。
2、分组观察小石头子,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小石头子有的表面很光滑,有的表面很粗糙,有的表面有亮光,有的没有,有的还有点透明,颜色也比较多,形状有圆有长不规则。
小结:虽然它们的形状和颜色不相同,但是它们大都接近圆形,很像是鸡蛋,所以,人们把这样的石头称作是鹅卵石。
3、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录像展示。
4、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鹅卵石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已然在地球上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磨砺,最终才形成现在的样子。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大自然用它那双看不见的手做到了。多么神奇。
5、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可以见到小石头子?公园里有小石头子路,墙上有用小石头子做的画。人们在小石头子路上散步,可以起到按摩脚上穴位的作用。
小结:小小的石头子,和人类的智慧结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神奇美丽。
6、你想用小石头子做点什么呢?学生说说。
作画,放在鱼缸里,用石头子做工艺品,做玩具……
7、指导学生作画:
(1)欣赏学生的作品。看看是什么东西?
(2)学生观察手中的小石头子,根据小石头子的形状,发挥自己的想象作画。
(3)学生展示交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利用小石头子,制作一幅画或者其它工艺品,装点自己的房间。
五、板书设计:
赏奇石
鹅卵石
铺路 作画 工艺品 养鱼 玩具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