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性强的教案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编写教案不仅促进了自我管理,还增强了他们的教育专业素养,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认识角的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认识角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了解小数产生的生活背景。
2、知道以米、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懂得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小数,并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以米、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难点:
建立十分之几的分数与小数间的联系,体会小数十进制位值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引入小数。
1、谈话:同学们,数学课经常与数打交道,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商品信息,请大家给这些标价牌上的数分分类,怎样分呢?(同桌交流)
24元3.45千克
119元0.85元
10元2.60元
全班交流:(指名一生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分?它们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三个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的三个数都有小圆点)
2、引入课题:左边的数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像右边这些带小圆点的数叫小数。小数是数的王国中又一个新的成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3、有关小数,你知道什么?
4、你比较熟悉哪一个?你能来讲一讲吗?
二、自主实践,认识小数
1、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以3.45为例,师板书各部分的名称。
师:小数中间这个小圆点叫小数点。(板书:小数点)小数点可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两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是---小数部分。(板书)
2、读小数。
谁还记得这个小数怎么读呢?(3.45)
师:看来你听的非常认真。
生1读,生2读,全班读。
师:我们把这个小数的读法写下来。我们刚才读了几个字?读了几个字,我们就写几个字。(板书)
生活中还有许多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
师:找同学来读,如果读对了,我们就跟着读,读错了举手纠错。
师:36.36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小数,边读边思考:读小数时,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的读法一样吗?你是怎么读的?同桌说说,汇报
生:读小数部分,那个中间的“十”就要去掉。
师:也就是说,读小数部分时,是不是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
生:不是
师小结:整数部分就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是几就读几,就像报电话号码一样,一个数一个数,依次往下读。
认识了小数,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
三.结合情境,理解小数。
(一)借助长度单位理解小数。
1、标出相应的长度。
出示米尺:观察这个线段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把一米长的线段分成了10份。教师:数学要严谨,准确的说,强调“平均”
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几分米?为什么?
生:1米=10分米,把10分米平均分成十份,每一份就是1分米。
齐读: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
师:知道了每一份是1分米(板书),谁能快速说说,从起点分别到箭头所指的地方有多长?
分别标出3分米,5分米,8分米。
生答:3分米、5分米、8分米
师:为什么这里是3分米?
生:因为有3个1分米。
2、用分数表示。
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预设生:把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它的1/10。
师:1分米是1米的1/10,也可以说成1/10米。
师:老师刚才说了什么?谁听明白了?(板书1/10米)
3分米,5分米,8分米又可以写成几分之几米呢?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用分数表示这些长度。
师:为什么3分米可以写成3/10米?
预设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它的3/10米。
3、小数表示。
1分米可以写成分数1/10米,也可以写成小数0.1米。
师:想想整数部分为什么写“0”?
预设生:因为1分米不够1米,所以在整数部分写0。
师:1表示什么?
生:1表示1分米。
师:1还可以表示什么?
预设生:10份里面的1份。
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把其他长度也用小数表示出来。
师:3/10,5/10,8/10,又可以写成怎样的小数?
生:0.3、0.5、0.8。
师: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3分米不够1米,所以整数部分要写0,小数部分因是10份里的3份,所以写成3.
总结归纳。提问:为什么这些小数的整数部分都是0?观察这些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竖着观察)怎样的分数可以写成怎样的小数?(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零点几米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米)
师:0.3和0.5中间是那个小数?0.8后面呢?0.9后面呢?
4、交流讨论: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米。
生:写成1.3米
师:为什么这时整数部分不写“0”?
师:1.3米中的1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二)借助元、角、分进一步理解小数。
课件出示做一做图:
1、出示人民币图:这幅图你能看懂什么意思吗?
预设生:10个一角=1元,1元=10个一角
2、学生交流:
1角是1元的()分之(),
生:因1元里面有10个1角,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10元,还可以写成(0.1)元;
师:整数部分为什么写“0”?“1”表示什么?
生:“1”表示1角;十份里的一份。
能像老师这样,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填空吗?
5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8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8元5角写成小数是()元。
提问:为什么5角是十分之五元?为什么0.5元的整数部分要写0?那么。
8.5元的整数部分为什么不写0呢?
四、巩固练习、拓展小数。
1、十分之几米可以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元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用小数怎么表示?提示书写
2、完成书94页3题。
小学认识角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7页第6题。
(1)出示例图,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口答,全班校对。
(3)师生共同归纳。
2.完成第107页第7题。
(1)自由读题,独立思考完成。
(2)集体校对。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指名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5)。
3.完成第107页第8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仔细观察,说说每组的规律。
(3)独立试着往下写。
(4)集体反馈并。
4.完成第107页第9题。
(1)引导看图,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填的正确。
(3)全班交流反馈。
5.完成第107页思考题。
(1)尝试独立解答,如有困难可请教你的同位或小组成员。
(2)集体交流思考方法。友情提醒:可以把第二个条件中的“2倍”在图上表示出来。
6.自由阅读“你知道吗?”
(1)自由阅读文字介绍。
(2)交流获得的信息。
(3)补充介绍课前搜集的信息。
(4)谈谈了解这些知识后的体会。
7.作业(小黑板出示)
(1)一桶色拉油,连桶共重5.1千克,桶重0.2千克。油重多少千克?
(2)一只茶杯4.5元,一支牙膏2.8元,一把牙刷3.6元。
①买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一共多少元?
②一只茶杯比一把牙刷贵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认识角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2—63页的例1、例2及第64页“做一做”的习题,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理解1时=60分。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4、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重点、难点: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
教具准备:
课件一套,学生每人准备1个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大风车》节目画面。
师: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你们最喜欢看的什么节目来了?有谁知道这节目是在下午什么时候播放?随着学生的回答点击出现时刻下午6:10,晚上7:00中央电视台播放什么节目?有谁愿告诉老师你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电脑分别显示时刻)看来,时间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关系十分密切。而钟表可以告诉人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间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脑出示一个钟面)
(1)学生看书自学,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课件演示并填空。
①钟面上有______针、________针、______ 针。
②钟面上有______个数字,按从1—12顺时针方向排列(点击顺时针方向)。有_____ 个大格、_____个小格,并演示时针分针的走动方向。
③分针走1小格是______分,走1大格是______分,走1圈是_______ 分。 ④时针走1大格是______分,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________ 圈。
2、认识时、分
(1)认识“分”
①观察分针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②体会1分有多长。学生分别做口算题、写生字、拍皮球、踢毽子、跳绳。老师计时。
师:你用1分钟做些什么?让孩子们说出自己1分钟做的事。其实1分钟能干很多事情,老师让你们搜集资料的,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学生充分发言后,然后老师将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出示在屏幕上:银行点钞机每分钟点1500张人民币,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每分钟播180个字。
师:1分钟很短,充分用好它却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2) 认识“时”,知道时、分的关系
师: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
① 分针走1圈是60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师: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1时,板书 1时。
② 1时和60分有什么关系?随着孩子们的回答板书1时=60分。
③ 1时有多长
一节课_____ 分,课间休息_____ 分,再加_____ 分就是1小时。
(3)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比较各种动物每天睡眠时间的长短。3、时刻的读写
(1)读写整时的
① 让学生尝试说出下列钟面的时刻。(电脑出示)
② 随着学生的回答,用读法、写法将时刻点击出来。
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整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 练习:学生在钟面上拨出7时、9时、12时、6时。
(2)读写几时几分的(课件演示)
① 从1:00—1:15,现在是1时还是1时多,为什么?(因为分针不在12上,)时针有什么变化?(先看时针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
② 到底多多少分呢?(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格,算出多少分)
③ 老师拨出9时多,小组讨论:拨的是不是9时多?多多少?该怎么看?全班交流。
④ 说出下列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屏幕显示)主要练习几点差几分的和几点多几分的。
⑤ 师生共同归纳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⑥ 操作:老师报时,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有意练习几点多几分和几点差几分的
三、巩固练习
1、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老师带孩子们出去旅游,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显示在课件的钟面上,请小朋友们分别读写出来。
2、游戏:小小邮递员
动物王国里有许多的小动物,可它们的时间安排各有千秋,下面请小朋友们拿着手上的“时间的写法”卡片,投递到相应的小动物的“时间的读法”卡片的信箱里里。小朋友们,谁最最棒,出发吧。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小朋友们,回家用一张硬纸壳、水彩笔、两小张条形纸(时针、分针)、一个按扣作一个钟面模型。
要求:钟面美观、数字清晰,时针、分针可以活动,形状、颜色、自己设计。
小学认识角的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钟面、投影仪、三角板、红领巾、扇子、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上面的角。
(1)出示大三角板,教师导学生观察大三角板面上的角,指出哪些是角,再数数共有几个角。
(2)出示红领巾,学生说出红领巾上面的角。
(3)用投影仪出示扇子的图,指名学生指出扇子上面的角。
(4)教师拿出教具钟面,转动时针和分针,让学生指出哪里是角,边演示、边说明时针和分针张开得小角就小,张开得大角就大。(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认识,不要再作进一步说明)
2、由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把钟面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的三个大小不同的角(锐角、直角、钝角)描画在黑板上。
(2)教师以锐角图形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指出另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大小不同的角有什么共同点,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总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
(1)让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哪些角。(国旗上面有角,少先队队旗上面有角,房屋的山墙上面有角,教室的窗上面有角,家里的防盗门上面有许许多多的角)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什么东要的面上有角。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的情况,把有代表性的实物利用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4、教学角的画法。
(1)在投影仪上分三步显示出画角的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画角的方法。
(2)教师示范:画角时强调先点一个点。从这点出发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3)让学生照教师的画法画出几个角。教师发现问题要及时指点,例如,有的两条边没有接上,有的第二条边没有从第一条边的端点画起等。
二、巩固
1、做教科书第113页的说说做做。
第1题,要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角的知识独立进行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第二、第四个图形不是角,第一、第三两个图形都是角。
第2题,师生一起把硬纸拉成大小不同的角,并说明两根纸条张开得小,所形成的角小;张开得大,所形成的角大。
第3题,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依照教科书第113页上的图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可以让学生互教互学,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2、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十二第13题。
三、小结
教师先说明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接着要学生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画角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小学认识角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6、练一练。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间的变换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教师花费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少一些。]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四、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设计意图: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小学认识角的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