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7和8教案通用5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可以采用不同的格式,如大纲、流程图、表格或文本形式,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7和8教案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7和8教案通用5篇

认识7和8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附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认识7和8教案篇2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91—92页内容。

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小学教材中分两段进行,第一学段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第二学段要求学生是从“量”抽象到“数”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概念,即小数的意义。本节课是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整数十进位值制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借助具体的量(元、角、分)和米尺几何直观图,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学习本课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小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等学习内容打基础的。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提出: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在数的认识等内容中体现发展数感。本节课,我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准备丰富素材,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展开学习历程,激发兴趣,唤起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发现、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迁移类推,利用长度单位多角度地完善对小数的认知。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渗透迁移、归纳、推理、数形结合等数学,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推理的过程,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数形结合、迁移类推,认识0.1米、1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米尺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播放视频,谈话导入新课。

师:那除了整数,分数,在生活中我们还常见过哪种数?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揭示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小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丰富的生活素材,激活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二、探索新知、自主构建

1.激活经验,唤起认知。

(1)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素材、初读小数、观察、发现并介绍小数点。

(3)引导认、读小数。

2.借助“元”、初识小数。

(1)结合商品价格标签,运用生活经验,说一说每一张价格标签表示多少元。

(2)在自主思考与语言表述中,初步体会具体情境中小数每位数字的含义。

(3)引导观察,对比发现,小数点前后的数字表示的不同含义,初步感知小数点的价值。

设计意图

通过大量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获得对小数的感性认识。读数中,对两位小数的读法,予以指导。不专门强调读小数,将读数任务穿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3.数形结合、探索推理。

(1)根据经验知道0.1元=1角。

(2)借助多种直观图形,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观演示,再现分数学习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并发现1角= 元。

(3)推理思考并初步感悟1角=0.1元= 元。

设计意图

人民币的运用,是学生熟知的内容,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购物经验,对商品的价格标签上的小数含义都比较了解。因此,从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角度出发,学生的经验中以“元”作单位的小数,学生更为熟悉,易于接受,因此,借助生活经验再现0.1元=1角,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观演示来呈现思考过程,唤起分数学习时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推理出1角= 元,感悟1角= 元=0.1元。

4.利用长度单位完善对小数的认识。

(1)根据学习经验,迁移类推出,1分米= 米=0.1米。

(2)生独立探究,写出合适的小数表示出相应长度。

(3)结合直观图,认识1.3米与1.6米,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基础上,借助“米尺”模型,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再一次深入钻研1分米= 米=0.1米,再一次的强化十分之几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写一写: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2.在数轴上找到每一个小数对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

设计练习,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四、畅谈收获,升华认识

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本节课表现如何?同学表现如何?老师表现如何?

五、了解小数发展史,渗透数学文化

课件播放小数发展史,学生感受数学文化。

认识7和8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中班的幼儿发育期间,对于数的认知很不够,通过序数的学习,能够让幼儿进一步的对数字的了解,很利于幼儿以后的学习活动。通过游戏和直观的观察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懂得排序。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知道什么是序数。

教学的难点:区分数字和序数。

活动准备

1、 点字卡。

2、 标记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让幼儿闭上眼睛。

2、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动物。

3、让幼儿数数有几只……逐个的数。

二、在出示图(2)点字卡

1、数数点字卡,逐个的数。

三、用动物卡和点数卡来排序,按从少到多排列。

1、谁排在最前面,第一只大象排在第一。

2、请小朋友来排谁排在第二。

3、谁在第三,四,五。

四、请小朋友一起和老师说一遍。

大象排在第一,两只……排在第2,3,4,5。

五、请小朋友来排点字卡(请各位小朋友来排排)

1、请小朋友念一念:一个点子排在第??

两个点子排在第二

六、与数字串联起来: 一只大象, 一个点字卡 用数字1表示

两只大象, 两个点字卡 用数字2表示

七、1、朋友自己排,(从少到多的排,老师指导,教具要人手一份)。

2、与老师对照,自己做正确没有。

八、老师出图,让小朋友观察对不对,不对的我们一起来改正。

九、老师发放教具,让幼儿自己做作业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完成目标上,我们觉得还是很到位。小朋友学着也很轻松,但是我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具的频繁变换,非常复杂,不利于直观的呈现,影响幼儿的接受。

认识7和8教案篇4

一、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较的抽象,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如:找图形、拼图形。)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中班的幼儿已经学习了关于图形的有关知识,并且也非常的喜欢图形,他们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及长方形等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对以前所学相关知识巩固的过程,又是一个提高过程。所以本课时在本单元中非常重要,起着承接前文的作用。幼儿接受学习知识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具体到抽象,所以本课时安排在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及长方形等图形之后,幼儿比较容易理解接受。我班幼儿记忆力很强,但是动手能力很差,所以我尽可能的给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到梯形的基本特征;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学习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板书设计:

六、活动准备:

①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②准备好相应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各种梯形的塑料模板。

③彩笔、剪刀、白纸若干、梯形娃娃图片若干(包含普通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七、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①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模板(幼儿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②师:今天呀,有一个新的朋友想要认识大家,大家喜欢它和我们做朋友吗?(喜欢)③先出示普通的梯形娃娃图片,让大家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它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④然后出示直角梯形娃娃图片,让大家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它和第一个梯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⑤最后出示等腰梯形娃娃图片,让大家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它和第一个梯形娃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⑥幼儿相互探讨,师请幼儿上台说说他们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第一个梯形娃娃图片叫梯形,第二个梯形娃娃图片叫直角梯形,第三个梯形娃娃图片叫等腰梯形。梯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样,都有四条边,但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且平行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

(二)找一找:

在活动室找梯形娃娃,你找到了几个梯形娃娃?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梯形娃娃?把你找到的梯形娃娃告诉你的好朋友,比比谁找的多。师从旁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给予鼓励。

(三)拼一拼:

让幼儿自己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模板中自由的选择,然后用所选择的图形拼一拼,拼出梯形来。幼儿相互之间可以讨论,师从旁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给予鼓励。请幼儿上台回答自己的发现,他们都是用了什么样的图形拼出了怎样的梯形,师和幼儿一起评价幼儿的作品,并给予鼓励。

(四)画一画、剪一剪:

给幼儿提供白纸、彩笔、剪刀和各种梯形的模板,让幼儿把梯形放在白纸上,先拿彩笔按照梯形模板画好梯形,然后再拿剪刀把白纸上画好的梯形剪下来。等幼儿们剪下来几个梯形后,试着让幼儿们不用梯形模板,只用彩笔在白纸上画梯形,画好之后再剪下来。同样的,过会儿试着要求幼儿不用彩笔画梯形,直接用剪刀剪出各种提醒的形状来。师和幼儿一起评价幼儿的作品,并给予鼓励。

(五)玩一玩:

师:小朋友们知道吗?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给幼儿师范一两个样式,然后请幼儿们用自己剪下来的梯形玩一玩,把他们按照自己想的方式放置梯形。

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今天呀,我们通过动手动脑对梯形娃娃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也和梯形娃娃成为了好朋友,大家开心吗?(开心)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梯形娃娃,我们一起去寻找好不好?(好)带领幼儿去活动室外面寻找梯形。

八、教学案例反思:

1、活动环节流畅,过渡自然本次活动我设置了五个环节:初步认识梯形→寻找梯形→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玩一玩。在环节的设计上,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充分的动手,动脑,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认识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2、教学方法运用丰富本次活动关键在于让幼儿初步的了解梯形的特征,认识不同的梯形,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正确的找出梯形。所以在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幼儿观察、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看,这些方法的运用是比较合理的。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思维活跃,能够跟随情境的深入和发展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3、活动准备充分,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教师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要求,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并将游戏贯穿与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而且教师在自身的语言组织上简练且具有指示性,让幼儿清楚的了解到该做什么。活动中幼儿大胆发挥、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从而更好的习得有关梯形的知识。

整个活动氛围轻松,幼儿在这样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中探索的兴趣也非常浓厚,本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从各方面去学习、探究。

认识7和8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

2、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引导幼儿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ppt、教师自制时钟,老狼头饰,小白兔头饰。

三、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嘀嗒嗒不停走,叫我上学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你知道它是谁吗?(时钟)

2、出示ppt,你知道钟的作用是什么吗?

小结: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2)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和运行规律。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那我们欢迎一起把好朋友请出来吧,(出示课件钟表和教师自制钟)。

2、引导幼儿观察钟面,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提问:看完了老师带来的这些好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每个钟面上都有什么?(数字宝宝、针宝宝)有哪些数字宝宝呀?(1——12)那针宝宝有几个?(2个,长长瘦瘦的针叫分针,矮矮胖胖的针叫时针),针宝宝是按什么方向走动的?(按顺时针方向)。

教师小结:虽然时钟的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钟面上都有1—12的'数字;还有三根长短、粗细不一样的指针,其中长长瘦瘦的针叫分针,矮矮胖胖的针叫时针,最长最瘦的针叫秒针,他们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走动的。

(3)认识整点、半点

1、认识整点:利用拨动的钟面,出示整点时间,请幼儿观察,现在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字上?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几点钟时,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分针又正好指在12上时,就表示几点整,如时针指在1上,分针指在1上,就是1点。

2、认识半点:利用拨动的钟面,出示半点时间,请幼儿观察,说出是几点半。

教师小结: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表示是几点半,如时针指在7和8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7点半。

(4)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玩法:老师戴上老狼的头饰拌老狼,由老狼拨动时钟,由幼儿伴演小白兔问"老狼老狼几点啦"老师拨动出时间,由小白兔说出是几点?当老狼拨动时钟到12点时,小白兔说出12点时,就要静息在桌了上,不能说话,老狼就不会抓小白兔。

四、活动延伸

1、讨论钟表对我们的作用,(时钟可以随时提醒我们工作、学习、睡觉、起床等)让幼儿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上幼儿园时不能迟到,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回家后可以与爸爸妈妈帮你制作一个时钟。

认识7和8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认识1-5的数字小班教案参考7篇

认识1-5的数字小班教案7篇

认识1到5小班教案参考7篇

认识1到5小班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和反思通用6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单双数教案5篇

我认识的标志教案8篇

认识火教案7篇

小班认识火教案反思8篇

认识鱼小班教案推荐8篇

认识7和8教案通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