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蚕的教案推荐8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中的评估方式应该具有客观性,以准确衡量学生的掌握程度,教案可以包括教学材料的制作和获取计划,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有关蚕的教案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蚕的教案推荐8篇

有关蚕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技能,巩固认识三角形。

2、练习使用粘贴材料,掌握粘贴技能。

3、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有齿孔的彩纸、粘贴用具(双面胶或胶水)、画纸及彩笔、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撕纸。

1.请小朋友看看彩纸上有什么呀?(针孔)

2.针孔把这一张纸分成了两个什么图形?(三角形)

3.请你们想一个办法把这两个三角形分开。(幼儿练习撕纸)

4.请能力强的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撕的,并演示一下。(教师小结:先折一下,再沿针孔撕。)

5.你们互相看一看手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6.这些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呀?(幼儿讨论,发表见解)你们看看动画片里的三角形拼成了什么漂亮、好玩的东西来。

二、幼儿观看图片。

1.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图案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三角形、圆形)

3.如果撕不出圆形来怎么办?(用彩笔画)

4.请小朋友开始撕纸粘贴,看谁能做出和别人不同的`图画来。

三、幼儿撕纸粘贴,提醒幼儿将撕下来的纸放入小盒内,注意桌面地面清洁。

1.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先摆一摆再粘贴。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造性粘贴出和老师、小朋友不同的作品,并添画相关情节,使画面更有内容。

【活动结束】:

展览讲评:幼儿互评,老师讲评,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有关蚕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感知版面设计在生活中的实用意义,初步了解版面设计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思考、分析、实践等系列化的学习,知晓版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运用形式美等法则,使之设计的版面主题突出、个性鲜明、图文并茂。

情感目标:在版面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锻炼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个体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合作布展、初浅体验

1、出示上一节课《学学构图》的学生作品,邀请6位学生分别把这些作品陈列在黑板上,

做一个简易的“学学构图习作展”的.版面布置。

2、大家一起赏析,交流感受。

3、再次邀请其他学生,对版面设计进行细微调整和完善。

4、小结

5、揭示课题《版面设计》

二、欣赏讨论、渗入新知

1、浏览“剪纸作品展”,比较并感受有设计感的作品展带来的艺术美感。

2、说说自己以往参与的版面设计活动,交流制作心得。

3、利用多媒体,参观生活中的版面设计。

4、分析版面内容的组成部分。

5、分析版面设计的组织形式。

6、欣赏一组版面设计作品,巩固对版面设计中组织形式的理解。

三、尝试练习、内化知识

1、明确练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型我秀”主题版面设计。

布置练习任务,明确设计主题,收集小组成员提供的素材。

2、思考版面的设计构想,并请一个小组师范,师生共同完成版面设计的雏形。

3、集思广益,补充、交流版面设计的完成步骤。

4、学生作业练习,小组分工合作,教师指导帮助。

四、作业展示、分享创意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有关蚕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理解“howmany”的含义。

2、幼儿乐于配合教师,积极参与到英语游戏之中。

二、活动准备:

1、有关图片:猫(4只),兔(5只),青蛙(6只)

2、4只猫中有2张笑脸,2张哭脸。

5只兔子中有3张笑脸,2张哭脸。

6只青蛙中有4张笑脸,2张哭脸。

3、4只猫中有1张黄脸,3张绿脸。

5只兔子中有2张红脸,2张紫脸,和1张橙脸。

6只青蛙中有4张蓝脸,2张粉脸。

三、活动过程:

1、打招呼:goodmorning,girlsandboys.

howareyou,today?

howdoyoudo?

nicetomeetyou.

2、教师说“one”,幼儿拍手1下,并说“one”,

教师说“two”,幼儿拍手2下,并说“one,two”

……

3、“lalalalala……”教师通过声音,引出max,由max介绍他的好朋友.

第一个上场的'是:“miao,miao,left,right,left”,请幼儿猜出谁来了。“whocomeshere?”教师给予“cat”以肯定回答,教师问“howmanycats?”,教师演示,如果教师叫一声代表一只猫,叫两声代表两只猫,请幼儿认真听到底来了几只猫。根据幼儿所给的答案,展示“cat”图片,数一数图片上的猫的数量进行核对。

第二个上场的是:“jump,jump,jump”,请幼儿猜出小动物“rabbit”。教师问“howmanyrabbit?”,教师跳一下代表一只兔子,跳两下代表两只兔子,请幼儿认真听,幼儿说出答案后再与出示的图片数量进行核对。

第三个上场的是:“gua,gua,gua”,教师模仿青蛙边跳边叫,再请幼儿猜出是什么小动物,教师问:howmanyfrogs?,幼儿回答后再与出示的图片进行核对。

3、看图片,教师问“howmanyyellow/greencats?”

“howmanyred/perple/orangerabbits?”

“howmanyblue/pinkfrogs?”

4、教师再问笑脸和哭脸数量前先念首儿歌:happy,happy,hahaha.

sad,sad,wuwuwu.

angry,angry,henhenhen,

annoy,annoy,henghengheng.

念完后开始问:“howmanyhappy/sadfaces?”

四、结束:

念歌谣:acaponacat.acaponadog.

acaponarabbit.acaponafrog.

rain,snow,orsun.

capsarealwaysfun.

有关蚕的教案篇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动物们都要来帮忙,可热闹了同学们相不相去帮忙呀?我们就去看看,到底来了哪些动物?(出示课件:场景1)

2、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来了哪些小动物来帮忙?请你数一数、找一找。(反馈交流,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二、引导比较、学习方法

1: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来帮忙的小动物的个数。现在动物乐园的老师要点名了,他想看看到底哪些动物来得多,哪些动物来得少。于是小动物们就争论起来了。(课件出示争论的场面及声音)小熊和小鹿争论得最激烈,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

2:我们先来数一数小熊吧!出示课件(小熊从场景中跳出来)学生边看边数。小熊有多少只?(生反馈,师板书)我们再来数小鹿有多少只?课件出示小鹿,学生齐数。(板书)

3:小熊现在要找小鹿当朋友,一只小熊只能找一只小鹿,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对比)(小熊4只,小鹿4只,它们是同样多的)

同样多我们用什么表示呢?(我们用等号表示。4和4中间就用等号连接起来。)

出示课件(等号)这就读作4等于4。(指导学生读一读,再学习等号的写法。)

4:现在我们来看看小白兔和小猴子吧。(出示课件)

请学生摆小圆片当作小白兔、小三角当作小猴子。

师:现在你为小白兔去找小猴子作朋友,1只小白兔只能找1只小猴子作朋友,你们找找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操作后交流。)

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所以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只比3只多。就是5比3大,5更大写在前面,3更小写在后面。

那么5和3中间应该用一个符号表示,用什么呢?

(出示课件)我们就用这个符号表示。>这个叫大于号。这就读作5大于3。

(请学生读一读。)

5: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大于3,那么谁更少呢?

(小猴子比小白兔少,小猴子的3只比小白兔的5只少,也就是3只比5只少,就是3比5小。)

3更小写在前面,5更大写在后面。3和5中间也要用一个符号来表示,猜一猜,我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我们用这个符号(出示课件),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请学生读一读。)

6:师:刚才我们帮助小白兔和小猴子解决了谁多谁少的问题,学习了大于号和小于号,(指着板书)还知道了大的数在前,小的数在后,我们就在中间写大于号。

小的数在前,大的数在后就在中间写小于号。你们会写了吗?

(学生在书上练习写大于号和小于号。)

写后进行反馈交流,并说一说怎样分清这两个符号,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

(引导发现:一条大鱼和小鱼,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口子大的朝大数;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合作交流、尝试比较

1、师:刚才我们帮助了小鹿和小熊,小白兔和小猴子比较了谁多谁少的问题,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你还能找到哪些小动物进行比较,小组的说说是谁多谁少?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试着用符号表示书本13页反馈练习,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进行全班反馈。)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四、实践练习,巩固拓展。

学生独立完成13页的填一填,完成后进行交流反馈。

(有的方框里能满足条件的数不是唯一的,不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的答案,只要能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即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寻求其他的答案。)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又有些什么收获呢?(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4=44等于4

5>35大于3

3

有关蚕的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

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二、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三、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有关蚕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装有水的脸盆、小水杯;

2.记录表格、记号笔、报纸、抹布、视频课件、表演绸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欣赏喷泉

1.师:我们已经用磁铁做了一些小实验,有打电话、钓鱼等。今天有两位叔叔他们也来做小实验,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用了哪些材料?做了什么实验?

2.幼儿欣赏《可乐喷泉实验》,问:“你看到了什么?叔叔用什么材料制作喷泉的?”

3.喷泉真好玩,我们也来做喷泉吧!

二、指导幼儿制作喷泉。

1.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喷泉。

(1)在密封的塑料瓶里扎两个洞,灌上水,插上两根吸管。

(2)用力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气,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里喷出来。

3.教师介绍喷泉实验原理:

我们向一根吸管吹气,吹入的空气会变成气泡,对水施加压力,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中被推挤上来,形成喷泉。只要不断吹气,水就会不断喷出来。

4.幼儿制作喷泉,教师随堂指导。

5.幼儿玩喷泉,提醒幼儿不要弄湿衣服。

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

1.问: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3.预想与对策: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讨论结果: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相关经验。

如:孔打得高,喷泉喷得高;用力吹,喷泉喷得高。

四、游戏表演:

1.幼儿分组竞赛,比比谁的喷泉喷得更远?

2.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3.欣赏音乐喷泉,幼儿表演:我们一起来当喷泉,跟随音乐一起表演吧!

五、总结延伸:

1.我们欣赏了神奇的喷泉,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在大海深处,蓝猫又有神奇的发现了,我们快点跟随蓝猫去海底探险吧!

2.欣赏视频《蓝猫淘气3000问》之《海底喷泉》

3.总结活动:大自然真神奇,我们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了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有关蚕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遇到突发事件时.幼儿能及时快捷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2、幼儿熟悉安全撤离路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电视报道中有关紧急撤离的事例或图片。

2、班级紧急撤离图。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或图片,让幼儿感知遇到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煤气泄漏、火灾等)。

提问:“如果遇到突发事情时怎么办?”目l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指挥等。

4.熟悉警报录音。组织幼儿“实战演习”。听到警报声音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按图标路径迅速撤离到户外安全地带。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活动延伸

1、将幼儿撤离时的正确方法。用照片或绘画图片的方式呈现在墙饰上。

2、向家长介绍活动情况、目的,请家长带幼儿熟悉小区居住环境,寻找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安全位置。

3、教师或家长带领幼儿了解生活环境(幼儿园、公共场所)中都有安全通道及出口,认识紧急出口标志。

有关蚕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

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教师: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经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们知道文具使用不当会很危险吗?下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动展开:观看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1)教师:请小朋友翻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看每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使用哪些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法对吗?

(2)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自由阅读和讲述画面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画面内容。

①教师:老师这儿的大图和你们书上的`小图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都讲了些什么。

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相关的内容。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会有什么危害呢?(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会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会使小朋友的牙齿歪斜)

③讨论其他内容。

④教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确,这样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3、活动展开: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最后一幅小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画完画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发给每组幼儿一张大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组推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请他用图或图夹文的方式表现大家讨论的内容。

(3)幼儿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组的想法表现出来。

(5)分享各组讨论内容。

4、活动总结: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集体制定的具体的行为规则,进行总结。

5、活动延伸:张贴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安全使用文具规则的参考范例:

(1)、使用文具时,保持坐姿端正,正确用笔。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笔尖对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画棒、水彩笔在皮肤或衣物上乱画。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齐。

(6)、写完字或画完画要把手洗干净。

(7)、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头锋利的剪刀,使用见导师咬集中将身,不能一边说笑一边使用剪刀。不要拿着剪刀对着别人乱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游戏活动、练习总结几个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尝试,但其中也放映出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有关蚕的教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

有关销售的工作总结推荐6篇

幼儿园有关纸的语言教案优质7篇

有关客服的工作总结推荐7篇

幼儿园有关纸的语言教案精选7篇

有关感恩的教案6篇

有关写人作文优秀8篇

成长总与有关作文8篇

成长总与有关作文通用8篇

有关感恩活动的总结8篇

有关劳动的活动总结8篇

有关蚕的教案推荐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9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