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制定一定可以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丰富有趣,所以一定要认真准备好教案,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燕子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燕子三年级下册教案篇1
【课文原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课文解析】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燕子的可爱主要表现在它的外形、飞翔的身姿、休憩的身影。对于其外形,可以通过出示图画或标本,向学生展示其完整形象。凭借教具,联系课文内容,将“剪尾”、“翼尖”这些原文中有的词渗透给学生:在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注意“一身”、“一对”等数量词:然后让学生练习会话,复述燕子的外形特点,增强对燕子的形象感知。对于燕子飞翔的身姿,扣住“斜着身子”、“横掠”、“偶尔沾了一下”等词组,重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中感受燕子的矫健、可爱。教学时不妨让学生以笔代燕,模拟燕子飞行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关键的词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燕子可爱的感受。至于休憩的燕子,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意境。
课文第二自然段虽然对小燕子着笔不多,但是美丽的春天正是小燕子的背景图,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两者的融合,使得春光更加烂漫,燕子愈加可爱。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努力再现课文描绘的春天美景,通过创设优美的情境,引导学生推敲、涵泳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采用“原文比较”、“替换比较”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品鉴能力。如“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一句,可以引入母本中的“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加以比较,品味原文语言的生动性,感受春光的明媚。再如课文中“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一句,可以让学生辨识“赶来”换成“飞来”表达效果的差别,使学生加深对燕子“可爱活泼”的领悟。
通过以上的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对燕子美好形象的感受,即燕子的美——美在“漂亮伶俐”、美在“可爱活泼”、美在“从容闲散”。
学习了课文之后,要引导学生理顺文章的思路,即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休憩的顺序记叙的。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背诵指导,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表达要条理化的认识。对于作者的情感,除了通过上面的教学感受以外,不妨补充介绍作者原文中的句子,如“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之所在。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感觉第二自然段是个多余的.段落,然而仔细地再读一次课文,便会发觉作者的精妙之处:这美丽的春天时,有了小燕子,才更充满了生机。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并不是要感受春天多美,而是了解最后一句“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一句的内容恰恰安排在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教学的重点便回到了研读3、4自然段上。
回顾一节课,感受有得有失。
觉得遗憾的是自从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后,学生参与的面虽然广了,互动的空间虽然大了,课堂涉及的面也宽了,整个的效率看似提高了,然而我的教学任务却始终不能按我预设的教学方案执行到底。于是,我在每节课前,我都要精心地考虑我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到底要安排多少时间才能真正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今天在课前,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因素和设计问题的难度,然后决定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教学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二部分集中学习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满足班级实际情况的。因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明显感觉到四人小组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学习的时间、学生参与率、有效率真正得到了保证;我每设计的问题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讨论和交流中去了,而且通过大堂反馈这一环节,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使小组学习走向规范化了。
燕子三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骤”“涉”等生字。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一、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的大意,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对瑞士和燕子有所了解。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瑞士的火车站,看到这样一幕
出示:在欧洲瑞士的一个火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齐读。
燕子是侯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用专列送呢?这节课,让我们深入其中,去品味故事背后更动人的一幕。
二、新授
1.感悟燕子面临的处境。
(1)光彩夺目的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赶回,它们在瑞士境内遇到了什么情况呢?请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2)学生交流。
(3)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理解燕子的危险处境。
出示句子: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说说“气温骤降、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描述燕子迁徙的情景,理解“长途跋涉”,体会燕子正遭遇到极端危险。
(4)雪地里的燕子会是怎样的状况呢?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燕子的危险处境。
2、感悟政府决策的了不起
(1).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2).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决定。男同学来读读这了不起的决定吧!
(3).假如你听到这个消息会怎么做怎么想?从你们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
3、感悟瑞士人民的爱心。
句子:“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①同学们,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料峭的春寒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春寒到底有多寒?从文中去找一找。
是呀,多么动人的一幕啊!看,在风雪中,在山路上,居民们——(齐读句子)。
②你看到有谁走出了家门,走进了风雪中?替换“居民们”指导朗读。
③(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不顾一切拯救燕子)
你似乎看到了他们在哪儿寻找燕子的身影?
你又似乎听到了什么?
是呀,山路上、悬崖边、岩缝口到处都留下了人们寻找燕子的足迹,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的呼唤。带着这种感受,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句话。
4.感悟贝蒂对燕子的真情。
(1)在这些普通的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她是怎么做的?请观看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
(2)对照插图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3)展开想象补充句子
小贝蒂不在乎脸冻得通红,只在乎;
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只在乎;
小贝蒂不在乎,只在乎。
已经读懂了句子,也和政府一样在乎燕子。
三、课外拓展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用情编织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放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
知道歌中讲的是什么事吗?
你知道人类关爱动物的事吗?
板书设计:
6 燕子专列
政府 呼吁
居民 寻找
贝蒂 救护
燕子三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搜集燕子的资料,了解燕子的生活情况。
2、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
3、搜集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直接揭题,联想激情。
1、揭题,指导书写“燕”。
2、看到课题,你想起什么?(外形、习性、描写燕子的诗或词,如“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等。)
是呀,春天——燕子,每每看到燕子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春天,而每每想起春天我们也常情不自禁地想起燕子。燕子是春的使者,刚才我们在这些赞美春天的诗词当中找到了它们动人的身影。今天,让我们再跟随一位著名的作家郑振铎先生一起去看一看这些春天里最最可爱的精灵——燕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划出词语。
2、指导朗读难句:
a)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b)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通过刚才的几次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多人读,评议。在评议中体会燕子羽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毛、翅膀和尾巴的特点,感受燕子外形的可爱。
2、比较,体会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课件出示: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2)羽毛、翅膀、尾巴凑成了燕子。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背诵。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2、指导生字书写。重点指导:偶倦演
五、课外作业
1、找一找,有“燕”字的词和诗句。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交流搜集查找的资料。
2、引背第一自然段。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网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引导读好两个长句子:
1)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体会句子描绘的细致。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想象并结合春景图,引导学生体会色彩的美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一句,抓住“赶”字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引导背诵。
三、品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一)第三自然段
师:一个“赶”字把燕子的活泼可爱刻画得惟妙惟肖,在这一段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几个词写得特别精彩。请赶快读一读,找一找。
1、朗读课文,圈重点词体会燕子飞行的轻快。
2、交流品味好词(你为什么认为这几个词写得特别精彩?),在品味中,感悟作者观察的细致,用词的精妙。
(二)第四自然段
师:停歇时的燕子又给人怎样的感觉呢?
1、指名读。
2、解决泡泡里的问题:为什么用五线谱来打比方?出示五线谱并联系课文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比喻的恰当、生动和巧妙。
(三)想象情景,练习背诵。
(四)如果你是燕子,你会怎样赞美春天呢?
1、练习全文背诵。
①小结从近到远的观察顺序。
②按重点词背诵。
2、作业
①摘录文中好词佳句。
②以《春天来到我身边》为题,也可自拟,写一首诗或一段话。
③读读其它写春的诗文。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羽毛
翅膀燕子
尾巴
第二课时
燕子
为美景添生机
飞行动作轻快
停歇姿势美妙
燕子三年级下册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这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他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二、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入情入境,直接触摸文本,直奔重点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情、移情、抒情,使学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刚接触到课文的题目肯定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他们当中或许大部分和贝蒂一样,关心喜爱小动物,因此读着这篇文章时肯定有很多感触。这篇文章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对动物的深深爱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为体会恶劣气候、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翠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问候下老朋友,板书:燕子。
2.课件出示燕子图片,说说你对燕子的了解。
预设: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外形特点等。
3.补充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文的题目后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质疑:什么叫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课题提问,一方面紧扣了本文课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舒适 启程 疲劳 料峭 覆盖 救护 车厢 濒临 死亡
欧洲 瑞士 特殊 长途跋涉 气温骤降
?设计意图】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里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3.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的指导并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通过巧妙分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书写的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分散指导书写,能够有效降低难度。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2.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简洁解疑。
4.将学生寻找出来的原因浓缩成两个字:麻烦。
引出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话,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
交流:天气恶劣;非常疲劳;昆虫被冻死。
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学生比较体会,比较“骤降”“下降”“降低”三个词在表达效果、表达作用上的区别;想象“风雪不止、所有、几乎”等词描述的恶劣情景,体会这样恶劣的天气给燕子飞行造成的困难。
(2))体会“长途跋涉”。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一路上,它们要飞越非洲大陆、阿尔卑斯山脉、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
(3)体会“饥寒交迫”。
燕子飞了这么远的路,昆虫又被冻死了,小燕子们会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随即出示句子“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中,进行朗读体会。(个别读,齐读。)
4.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再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板书:关爱。
5.再读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府?课件出示有关瑞士政府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机地将前后文的学习联系了起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四、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天气恶劣 瑞士政府 专列接送 关爱
燕子三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拓展阅读:《燕子》原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燕子三年级下册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对动物的关爱。
3、品味重点词句,能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感知文中人物角色的心量,体会到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懂得人与动物应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三个人物对小燕子相同而不同的爱。
深刻明白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讲述:(播放《小燕子》歌曲)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小燕子吗?有一个女孩也特别喜欢小燕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是谁?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生交流后教师动情地讲述:一只燕子妈妈去给她的孩子找吃的了,小燕子在等着妈妈回来,它们饿坏了,可它们的家安在二楼的楼梯口,如果关了窗子小燕子的妈妈就回不来了,窗子会关上吗?小燕子的妈妈能回来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小故事吧!)
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做了精彩铺垫。
2、揭题:燕子回家的路
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真正凸现。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设计意图:自主性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读书的方式,给予了他们更加宽泛的学习空间。
2、交流初读心得。
(a、小燕子的妈妈找食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题目为什么用燕子回家的路?等等。b、都谁在关心小燕子?他们的关心有什么不同?c、感受:为人对动物的关爱,人们的爱心所感动等。)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学习伙伴之间充分地进行对话、交流,多元地呈现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针对即时生成或引导学生自行解决、或采取追根问底的方式让其解说、或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真正体现了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引导者的角色定位。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师: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刚才有好多同学提人对小燕子非常关爱。课文中的小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人的.帮助?
2、师:田田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你知道新大陆一词的来历吗?
师:小燕子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小燕子?书上是怎样描写刚出生的小燕子的。
师:听到小燕子喳喳地叫着,田田心里会想什么?
师:带着这种新奇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段是全文的开篇,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也写出了田田等人关心小燕子的原因。为后文看护小燕子回家的路做了铺垫。
3、师:到了下午,小燕子的妈妈还没回来,田田多着急呀。说说田田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她为什么会发现这个问题?
师:从田田与爷爷的对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板书:窗子开着如果关上燕子妈妈回不来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田田的爱心。
4、师:田田和爷爷说的时候,她多着急啊,让我们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段吧。
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通过多方位的品读,教师不断地引发同学们思考人物对话时的具体语言环境和内心情感,并不时地采用师生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越读越有感情。
5、师:当天黑下来了,小燕子的妈妈还没回来,田田更着急了,她想到了什么,她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一个学生田田,和爷爷进行对话,表现出人物的着急的心情。
演完后教师再随机采访学生:如果你是田田,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换位体验,把学生带入课文,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做换位体验,这是一种零距离的接触。
6、当田田看到韩奶奶时,田田为什么抢先说?读田田与韩奶奶的对话,体会韩奶奶对小燕子的关爱。
7、说一说你对韩奶奶也有孩子呀。一句话的理解。
8、将心比心什么意思,课文是用谁的心来比谁的心?
(四)引导想像,体会爱心
1、(低沉地)小燕子得到了大家的关爱,请你想一想,当燕子妈妈飞回来时,她看到人们在这里为她看着回家的路,她会怎能么想?
2、请你再想像一下,小燕子和它们的妈妈在这里会生活的怎样?它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人们会怎样对待它们的?
3、请你再想像一下,明年春天小燕子还会来吗?
设计意图:课文末尾是文意和情感的高潮,学习时让学生再次谈谈感受和疑问,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拓展练习:补充相像小燕子们以后的生活会得到人们的哪些关爱。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小鸟和大树正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
设计意图:常言道,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教师设计这一练习,先想像、再念读,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整合起来,这样的扩展想象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老师不禁要提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燕子妈妈有一条回家的路?
师:是啊,爱心是无价的,人对动物的关心是无价的。(板书)。
2、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比如说吧,对田田、对小燕子、韩奶奶、对其他人说,想对谁说,就对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请你选择其中一道,写一段话。(做练习纸)
我想田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小燕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韩奶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燕子三年级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搜集燕子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首先听一首儿歌,看谁能猜出歌里唱的是什么?播放儿歌《小燕子》。(学生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燕子,看看它有多么可爱。板书课题《燕子》。
二、检查自学,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燕子的资料。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
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
2、展示作者的介绍。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
三、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比一比看谁学的最快。
(1)在读课文中,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提示: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根据形近字的不同偏旁,根据字的结构深记忆。
2、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
燕子yàn zi 聚拢jù lǒng 增添zēng tiān 掠过lüè guò
稻田dào tián 尾尖wěi jiān 偶尔ǒu ěr 沾zhān了 一圈 yī quān
荡漾dàngyàng 倦juàn了 音符yīn fú 演奏yǎnzòu 赞歌zàn gē
3、生字组词大挑战。
燕( ) 聚( ) 增( ) 掠( ) 稻( )
尖( ) 偶( ) 沾( ) 圈( ) 漾( )
倦( ) 符( ) 演( ) 赞( )
三、自主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大声朗读课文,可以个人读、小组齐读、接力读,逐渐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1、你知道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吗?
点拨:对燕子的喜爱的赞美之情。
2、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燕子,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点拨:描写的是春天的燕子,从“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看出来。
四、深入探究燕子的美丽外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点拨: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2、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燕子外形有什么特点呢?
点拨:外形非常美丽。
3、小燕子还有什么特点?
点拨:活泼机灵。
五、感情朗读,欣赏春天美景
组织学生齐读第二段,然后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看谁先回答。
1、春天到来了,景色是怎样的?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点拨:是光彩夺目的春天,描写了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
2、细雨、微风、柳丝、草、叶、花分别是什么样的?
点拨: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
3、“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怎样的景象?
点拨:各种树木、花儿、草儿,长的非常茂盛,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就像赶集似的,热闹极了。
4、小燕子从哪里赶来的?它给春光增添了什么?
点拨: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5、发挥想像,你认为小燕子会为春天增添什么生机呢?
点拨:带来美丽的身影,带来悦耳的歌声,带来精美的舞蹈等。
六、合作探究,理解空中飞燕的美姿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第三段,看那个组读的整齐、有感情,然后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1、燕子是如何中天空中飞行的?
点拨: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
2、课文写了燕子几种情况的飞行?
两种,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
3、你能描述一下“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的情形吗?
点拨:小燕子飞快的飞到清澈的湖面上,轻轻的贴近了水面,俊俏的尾巴轻快的沾了一下水面。湖面上产生了一圈又一圈的美丽波纹,慢慢向四周荡漾开去。
4、这一段你感受到燕子飞翔时怎样的特点?
点拨: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巧和优美的姿态。
七、细细品读,体会静止燕子的优美
仔细品读第四段,反复体会语句意思,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燕子为什么要落在电线?
点拨:几对燕子飞倦了,所以落在电线上。
2、我会找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点拨:“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第一句把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比作五线谱,第二句是把电线和停着的燕子比作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3、发挥想像,说说燕子“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会赞美什么呢?
点拨:会赞美春天的美丽、燕子的可爱美丽、大自然的生机活力、人们的勤劳。
八、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提高
指导学生仿写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点拨:远处的丛山,连绵起伏,多么像一个大屏障啊!
天上轻盈的白云,飘来飘去,多么像美丽的仙女啊!
九、当堂练习、及时巩固
1、我会根据拼音写词语。
jù lǒnɡ dànɡ yànɡ yīn fú zēng tiān zàn gē
( ) ( ) ( ) ( ) ( )
2、我会在( )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羽毛 一( )翅膀 一( )鸣叫
一( )春雨 一( )柳丝 一( )燕子
3、我会照样子,打比方。
例: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我会写:
4、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 )在天空中掠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和( )的喜爱之情。
十、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美,写到燕子的飞行美,又写到它静态的美。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和活力;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可爱。希望我们热爱小燕子、保护可爱的小燕子,让生活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燕子
外形 活泼机灵
南方赶来 增添生机
飞行 天空 掠过
静止 电线 休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很好。首先我运用儿歌导入新课,设置情景,将孩子们带到了一个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春天,与“春之使者”小燕子对话。其次,我注重加强学生的课前自学,让学生学会展示课前自学成果,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另外,我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信任学生,提供各种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我注重加强学生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分析文章内容时,尝试让学生大胆的解决主观性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设置当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燕子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