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对电影情感的记录和表达,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电影的艺术之美,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我们对影片的评判和分析能力,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颁奖典礼观后感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颁奖典礼观后感篇1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今天我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这挡节目,可以说这节目真是感人肺腑啊!我深深地被节目的情节吸引。我看到王芹秀的故事时,真是“虽不是亲生,但胜似亲生;虽不是血肉相连,但胜似血肉相连。”看到这动人心弦的场面,我禁不住流下了感人的泪水。
这个女孩和我一样大,但她生下来就被生父生母给抛弃了。是她的养父(也就是她现在的爸爸)在砍柴时把她捡来的。虽然在她懂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捡来的,但是她对爸爸和奶奶的爱却依然没有变。他生活在十分贫穷的家庭里,但她心里没有一点埋怨,况且她爸爸还患有精神疾病,不能干重活。她为了支撑这个家,整天上山砍柴,在家干家务活。平日里,爸爸给她的零花钱,她都细心地积攒起来,最后给自己的爸爸买了双新鞋。当主持人问她:“有没有想过给自己买东西呢?”她坚定地说:“没有”。.。.。.从她身上我看到乐观向上、勇敢顽强、坚定不屈的精神。同样是一个孩子,但我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从小在蜜罐生活的孩子,另一个则是注定要经历磨难的孩子。对于我们在父母怀抱中成长的孩子有何言对他们品头论足?在他们身上需要我们学习的有太多,太多。.。.。.我们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我们自己——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不要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一颗清纯的圣洁之心。.。.。.
颁奖典礼观后感篇2
典礼上有这样一位十四五岁的女孩,她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她是我们河南内乡的老乡。望着她那张充满稚气和自信的脸庞,站在那里讲述着家中的境况,真为她的优秀感到自豪。她的爸爸由于双目失明生活不便,奶奶每天要很早出去摆摊卖菜贴补家用。她每天很早就起床,既要照顾爸爸,又要帮助奶奶。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更让我自叹不如的是她不仅是语文课代表,还是英语课代表。她每天在干这么多事的情况下,学习还如此优秀。不可思议!
原来她是这样安排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她就像一个上紧发条的时钟一样,天一亮就跳下床,先给家人做好饭,再吃过饭去帮奶奶摆摊了,然后又急匆匆地去学校上课。一放学,她就飞奔家里,见缝插针的边做家务边写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空余时间就去陪爸爸散步。她每天像个陀螺一样,一跳下床就忙得转个不停。就是这样的艰苦生活造就了她的坚强和善良。
典礼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孝心少年。比如来自大凉山的兄妹俩,还有脚部有残疾的小女孩,还有母亲重病缠身的姐弟俩等。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看了这场典礼,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要向他们学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孝敬亲人,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颁奖典礼观后感篇3
今天,我观看了《20xx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上课时只看了一半,回家后,我又在电脑上观看了剩下的。
第一位孝心少年名叫王泽盼,他今年14岁,他的姐姐王娅梅患有先天性残疾,背驼不能走路,今年15岁的她不到1。2米。王泽盼每天背着姐姐走两公里山路去上学,他从头到尾从来没有说过一个“累”字,也从没有丢下姐姐不管,他一味的帮助姐姐上下学。他马上就要转学到阿市中学了,他说了两句话:“我不能放弃她,如果不背姐姐上学,他就没有机会上大学了。只要你想读书,我一直会背着你上学,陪你上大学!”听了这两句话,我感动得流下眼泪。我感受到了王泽盼对姐姐的那种责任心和不愿丢下姐姐的坚定。
第二位孝心少年名叫索朗曲珍,来自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她今年14岁。她住在sos儿童村,照顾6个弟弟妹妹与181个孩子为伴。她虽然失去了双亲,却撑起一个更大的“家”。索朗曲珍也说过一句话:“感谢爷爷奶奶把我养大,感谢妈妈给我家庭的温暖,感谢我的老师让我学会了知识。也感谢社会上的所有爱心人士让我重新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等我长大了我也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也像我一样获得帮助。”是啊,一个人获得的帮助,对他来说是一个报答。
一共有10位孝心少年,在这十位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黄海宁姐姐,她的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爷爷、奶奶、姥姥和姥爷,所以,照顾4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这个重任就担在了海宁姐姐身上。她说:“他们一天天把我带大,那么我也许也能,一天天的陪着他们变老!”
百善孝为先,我们要以孝心少年为榜样,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让孝心在幸福生活中开花、绽放,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颁奖典礼观后感篇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我从牙牙学语的顽童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在这期间,父母不支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这其中有苦,有乐.........
苦,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传来我的哇哇啼哭声,每每这时,父母就要拖着疲惫的身子起身哄我睡觉,直到我睡着了,天也微微亮了,他们又要起床做饭,为我热牛奶,做好饭,他们又要去上班。如果把这些压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就要体力不支,休克了!可是父母却这样坚持了很多年,他们也没有喊过一声苦、累........
乐,父母再把我拉扯大的同时,其间也有很多可乐的事:比如说:我学会了走路;会自己吃饭;会自己。,每到这时,父母的脸上就会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
为了感恩父母,我决定要做一点家务感谢与报答父母,可是做什么呢?对啦!做饭,为父母做一顿晚餐。当父母下班时,看到一桌子的饭菜,不由得惊讶得目瞪口呆,他们看看菜,再看看我,问:“这是你一个人做的?”我自豪地说:“是!。...”没等我说完,父母的眼眶里已满是感动的泪水。
我想:父母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他们多么希望我快点长大,我们懂得了感恩,他们是多么欣慰啊!时光飞逝,我们的身子一天天健壮,可父母的背影却一天天佝偻;我们的成功越来越多,父母眼角的皱纹也越来越密。每每这时,我就会感到无比的伤心和内疚。
有人说过:亲情是需要父母和子女共同努力创造的气氛。我们是否也该做点什么了?学会珍惜自己的亲情,学会感恩。所以我在这一周中,帮父母做家务,体验他们的辛苦,经过一个星期的锻炼,我彻底理解了父母的辛苦,所以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亲情。
颁奖典礼观后感篇5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读时不禁疑惑,仓颉创字而已,何以让天地恸哭、神鬼惊惧?张彦远这样解释:造化不能藏起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现后,上天终于可以传达心意、记载秘密,所以感动得下粟雨;而文字由于有巫术,鬼怪再也不能隐秘,所以惊惧大哭。可见,当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化作最真实情感的文字时,它的震撼力将无以衡量。
蓦然想到,在这场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突击队员冲锋一线,也有大量文艺工作者坚守后方,真实书写,向社会和人民传递着共克时艰的信心力量。
我在后方战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也没有绿军装,但是他们依然奋战一线,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用不灭的灯为战友们点亮归家的路,用如椽的笔撑起同志们疲惫的肩。他们牢记嘱托、响应号召,及时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客观记录前线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线感人事迹。他们,用镜头定格感动,让我看到了国士南山眼中饱含的深情热泪;他们,用画笔描绘温暖,让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机战病魔的感人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让我们看到一张张满是压痕的脸、一双双满是血丝的眼。他们用心书写着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着平民的英雄赞歌。
我在后方战疫,我为每一位奋战在前的朋友点赞。我们手虽不能相握,心却紧紧相连。您的请战书,您的与妻信,您在抗击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朴质的创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虽然心里也有不舍,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缩。我将始终坚守文艺初心,在这狂风骤雨中以笔战疫,记录感动、鼓舞士气,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战士致敬,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古老国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摇摆。每一朵都那么渺小,当他们连成一片,风也要驻足,云也要致敬。这种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力;这种精神自强不息,使困地发新芽。我在后方战疫,让我们一起用爱歌唱、以笔战斗,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颁奖典礼观后感篇6
今天,我看了《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颁奖晚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胡忠、谢晓君的事迹。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谢晓君的支持。三年后,谢晓君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宣读了他们的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其实,《感动中国》的每个事迹让每个有良心和中国人都十分感动,我们作为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学校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在学校里捡纸屑,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这时我们虽然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让中国人感动的人。
太阳自有太阳的光芒,小草自有小草的春天。我们要像泥土一样真切,小草一样生动,路边的石子一样平凡,把感动变成行动,多做一些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被感动的中国,也将感动世界!
颁奖典礼观后感精选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