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的评价,更是对我们自身成长历程的回顾与反思,每一篇读后感都是一次内心的探索,发掘潜藏的情感,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雷锋》读后感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雷锋》读后感篇1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说起雷锋,他就是全世界的偶像,是人们心中的英雄。
在旧社会,雷锋家遭遇坎坷,家人都被地主活活逼死,雷锋七岁成了孤儿。1949年8月,部队路过他的家乡,他就一直跟随部队,做了很多有益的事。后来他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多次立功。不幸在1962年8月15日的一次倒车中,被撞倒的电杆压在身上,光荣殉职,年仅22岁。
他虽然只有22年的青春,但谱写了一部无纪年的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立了一座令人敬仰的思想丰碑,犹如古巴比伦的玄武石。虽然雷锋早已不在人世,但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个名字——雷锋。
我认识雷锋是从阅读《雷锋日记》开始的。《雷锋日记》记述了雷锋苦难而光辉的一生。
在以前,我看《雷锋日记》时并不怎么在意,当看到“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学习就要有钉子精神。”时,我被深深吸引了,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学习不就是这样吗?后来,我看得更仔细了。每一句话就像磁铁般吸引着我,我爱不释手,一页、两页、三页……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我犹如脱胎换骨,眼睛更明亮,心胸更宽广,脑海里时时浮现一个人的身影——雷锋。他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默默奉献而永不疲倦。虽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处处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雷锋的精神照亮了我的思想。
我曾经在学习上,生活上,一遇到点点困难,就畏首畏脚,驻足不前。心想:明天再做吧,以后再努力吧。现在,有雷锋时时鼓舞着我,我变得独立、自信、坚强,一切困难并不是那么难。
我想,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落后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雷锋精神。人人学习雷锋,人人做一个活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私心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我们这个社会将是“雷锋精神代代传,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读后感篇2
人人都听过《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样一首歌。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模范战士,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兵。他在短短的22年人生成长历程中,并未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只是默默无闻的做着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也正是从这些小事中,体现出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
雷锋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永不磨灭的光辉形象,雷锋精神成为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茁壮成长,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有一次,他跟张书记一起下乡,看见路上有一颗螺丝钉,他上前踢了一脚就走开了。张书记看见了,一声不响的走过去,弯下身子把螺丝钉捡起来,抹去尘土看了看,然后装进了口袋里。雷锋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便问;“张书记,您捡一颗螺丝钉感什么?”张书记语重心长的说:“一颗螺丝钉,别看它不起眼,缺了可不行。就像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务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可不行。”雷锋凝望着张书记,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螺丝钉,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是这颗螺丝钉在雷锋心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成了他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启迪。
雷锋叔叔死于1962年8月15日,当时才22岁。在他的遗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被他读过无数遍四卷本。他在书上画满了圈圈点点。
读了《雷锋的故事》,我明白了:学习很重要,不学无术就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使自己变得聪明,才能为祖国贡献出更多的力量,世界上可学的东西很多、很广,可以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穷的知识海洋中去。
雷锋的故事的读后感6
我想大家肯定知道雷锋乐于助人吧!有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会儿,想硬挺过去,但又一想,明天还要出车那,这样下去可不行,他赶快爬了起来,跑到卫生室。值班的医生问了问病情,按了按雷锋的肚子,给雷锋开了些药片,嘱咐说:不要紧,回去用热水袋压一压肚子,好好休息就可以了,可别累着啊!
医生刚说完雷锋就走了,但他在回去的路上看见工人们在运砖块,工人们以一小时一千两百块的'速度,可还是来不及,于是雷锋忘记了他的肚子痛,跑到砖场,推起一辆手推车就干了起来。一会儿来了一个人问雷锋,那个人说:是谁叫你来的啊?雷锋微笑着说:不是你们叫我来的吗?我们?是啊你们为社会主义,干的热火朝天,就不许我来吗?雷锋觉得能为社会主义添一块砖也是很好的。于是雷锋跑得飞快两个小时就把砖运完了,还一个人给雷锋拿了一碗水让雷锋喝。雷锋忘了肚子痛去帮助别人,现在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们要像雷锋叔叔那样学习,长大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雷锋》读后感篇3
从上个世纪60年代,雷锋就是那个时代青少年心目中的明星和偶像。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的名字及雷锋精神穿越时空,在当代的影响仍然是那么巨大。
我们已故的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雷锋精神曾这样概括:“雷锋精神是伟大的,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热爱祖国,处处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是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钉子精神。
我们学习雷锋就是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像雷锋那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用知识武装自已,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像雷锋那样做好本职工作,创一流业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学习雷锋要学习他的“螺丝钉精神”,他曾经说过:“自己要像一棵螺丝钉,拧在那里都要闪闪发光。”一所大厦要有栋梁支撑,也少不了小小螺丝钉的作用;不论是国家的栋梁,还是固定共和国大厦构件的螺丝钉,都应该闪闪发光。这就要真正使雷锋精神扎根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岗位上,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像雷锋那样,立足岗位、忠于职守、勤勉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就应该立足本岗,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同时,把雷锋精神更好的继承、传承和发扬下去,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雷锋精神。
《雷锋》读后感篇4
在以前,我认为雷锋只是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自从看了这本书,雷锋给我的印象和影响更加深刻,让我对雷锋更加崇拜,更加敬佩。
雷锋出生于1940年12月18日,新年时爷爷去世了,在雷锋5岁那年,他的爸爸因重病而死亡,在6岁时,哥哥也因得了肺病而去世,刚刚掩埋了哥哥,雷锋的小弟弟也得了伤寒病,死在了妈妈的怀里。一个接一个的打击,妈妈已是欲哭无泪,妈妈把雷锋送到六奶奶家,自己却悬梁自尽了。面对重重困难,雷锋没有倒下,相反他更加的顽强,在逆境中不断磨练自己。他立志这辈子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定共产党,要参军上前线,去解放更多的穷苦孩子,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1948年雷锋的家乡被解放了,雷锋参军做了一名人民解放军。有一次,雷锋跟随张书记下乡,看见路上有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他不经意地一脚踢开了。张书记却上前去,弯腰拾起了这颗螺丝钉,还用手抹干净放到衣袋里。雷锋很好奇,张书记要螺丝钉干什么?
过了几天,雷锋要到一个工厂去送信,张书记掏出那颗螺丝钉,对雷锋说:“把它一块儿送去,咱们国家底子还很薄,要搞社会主义建设,还得艰苦奋斗才行。螺丝钉虽小,缺了它机器就转不了。”雷锋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张书记拾螺丝钉的用意在这儿啊!这件事对雷锋的教育太大了,他由此悟出了很多道理。以后的多少年,他都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要像这颗小小螺丝钉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一份应尽的职责。雷锋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是雷锋时代流传的一句话。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送迷路的老人回家、给丢了车票的大嫂补买车票、把节约下来的津贴寄给灾区、过年过节到车站为旅客服务。这些琐碎的小事,却几乎浓缩了一个民族的全部美德。
然而一次意外事故中,雷锋不幸因公殉职,他二十二岁年轻的生命却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得到了永生。雷锋刻苦、勤奋、认真、乐于助人、不怕吃苦、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学习,我们要将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代代相传。
《雷锋》读后感篇5
最近,我看了《雷锋的故事》,深受感动。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现雷锋乡)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1947年秋,他的父母、兄弟相继死去,年仅七岁的雷锋成了孤儿。一个没娘没爹的孩子是多么可怜。而我们,从出生开始被父母捧在掌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吃过一点苦,比起雷锋我们太幸福了。我以后再也不能为小事而生气。
有一次,雷锋帮助工地的人推砖,被工地女广播员拦住了。她问:“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是哪个部队的?”问了半天,雷锋才逼得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是啊,做好事应该是不留名的。而我们做一点儿小事,就上电视登报纸,恨不得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与雷锋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1962年8月15日上午十时,雷锋在指挥倒车时,被刮倒的一根木杆打在头部而负重伤,送到望花区西部医院抢救,但还没有活过来,于1962年8月15日12时零五分不幸牺牲。年仅22岁。雷锋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老天爷真不公平,砸谁不行,偏偏就砸在了为祖国贡献一生的雷锋头上。我看到这里不禁泪如雨下。
如今,仍然有许多“雷锋”在助人为乐,我们要继承雷锋精神,发扬雷锋精神。
《雷锋》读后感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