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8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提前准备可以让我们更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工作,老师们都是要迫通过教案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8篇

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礼物这一活动,初步尝试合理安排钱币的方法。

2、体验购物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熊猫奶奶邀请我们去做客。

2、银行取钱,交代要求:领的钱要拼成四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种图形的颜色要不一样、两半图形上的数字要合成10

3、购买礼物

4、交流分享:你买了什么礼物,为什么买这份礼物?一共用了多少钱?

5、师总结: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钱币,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要超支。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互相商量一下,看看自己有什么打算。

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重点:

按三重条件分类。

难点:

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活动准备:

教具:8个大小不同的红、蓝色园、方片。

学具:我的.数学,"屈,老师。教,案,网"附加题材料,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在桌面上。

——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一名幼儿示范操作,将图形分类。

2、小组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还有什么分类方法。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第一、二、三组:按指令给形状板分类。

第四、五、六组:附加题作业。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应用交换规律进行7的加法运算,并尝试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2、感受与同伴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已学7的组成分解

2、ppt课件,记录卡、铅笔和橡皮擦人手一份,看图找算式图片6份、7以内的加法算式题若干,写有7以内算式的骰子2个,自制棋盘等小组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

(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

2、以“智救懒羊羊”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应用交换的办法进行7的加法运算。

(1)引导幼儿“发现气球中的密秘以找到去狼堡的路”,学习看图列出第一组算式,并发现加法算式中的交换规律。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气球有什么不同?

黄的几个?红的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1+6=7)

③小结:1个黄气球和6个红气球合起来一共是7个气球。

④提问:气球怎么了?(教师展示课件中1个气球和6个气球位置的交换。)

谁在前面?(红)有几个?谁在后面(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⑤验证:你列的是什么?(6+1=7)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⑥小结:在加法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后,总数不变。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列出7的加法的第一组算式,并发现两个算式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的规律。)

(2)以同样的形式引导幼儿“穿过花丛”,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二组算式。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小花有什么不同?

紫花有几朵?红花有几朵?一共有几朵花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还可以怎么列式?(2+5=7、5+2=7)

●看着图片上颜色不同的花朵列出算式,算对了花丛就能移开。

(这一环节引导幼儿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3)引导幼儿“穿过树林”,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

●看着图片上高矮不同的小树列出算式,算对了就能到达狼堡。

(这一环节教师并未通过任何的问题直接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内容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整个学习环节,通过创设“闯过三个关卡便可到达狼堡救羊”的情境,从“列出算式发现交换规律”——“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第二组算式”——“ 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掌握7的加法。

3、“获取密码卡进入狼堡”,与老师、同伴交流验证操作结果,尝试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当幼儿能主动地与老师或同伴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对方便可在该幼儿的操作卡上作一个标记,这样这张操作卡就是进入狼堡的密码卡了。)

(这个环节通过创设与老师、同伴交流以“获取密码卡”才能进入狼堡救羊的情境要求,以帮助幼儿梳理7的三组加法算式及鼓励幼儿尝试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4、“狼堡内救羊”分组操作,内化迁移数学经验。

(1)找懒羊羊(看图口头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幼儿根据图画上的人物、蜜蜂、鱼的不同特征从一些算式中找出正确的算式并写上得数。正确的算式翻一面可拼出懒羊羊图案获得验证。

(2)涂色找出灰太狼:幼儿6人一组,每人拿一张图片,算出得数,把得数是7的部分涂上颜色;将六张图片拼合起来将出现完整灰太狼形象。

(3)狼堡大逃亡:两个幼儿玩棋子,骰子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在棋盘上走几步,看谁先走到终点逃出狼堡。

小组操作(1)

小组操作(2)

小组操作(3)

(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5、“懒羊羊获救”庆祝会,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懒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7的加法,并发现使用交换规律。

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篇4

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能将长方形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初步建立等分的概念。

活动准备

绳子,用报纸剪出的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美工用具。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老师提议表演变魔术,出示一根绳子,向幼儿提问:谁能把一根绳子变成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请一位幼儿表演把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然后再请一位幼儿表演把一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

3、请刚才表演的幼儿说一说是怎样变的?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4、出示长方形的报纸,请幼儿操作探索长方形的二等分、四等分。

把一张报纸变成两份一样大的。

把另一张报纸变成四份一样大的。

5、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其中一份哪个大?哪个小?

6、老师总结:两份一样的叫二等分,四份一样的叫四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活动评价

能将长方形进行二等分、四等分。

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看图列式,并懂得算式中各数的实际含义。

2.能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七个小矮人头饰若干,游戏操作材料,胶水若干,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激起幼儿兴趣。

七个小矮人外出回来,发现白雪公主不见了,非常焦急。正在这时邮递员小乌龟送来了一封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读一遍信)小矮人们:白雪公主现在已经被我囚禁在了城堡里面,我马上就可以变成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了,路上已经被我施了魔法,你们快放弃营救白雪公主吧,哈哈哈……小勇士们,你们有信心救出白雪公主吗?(有!)好,那我们出发吧!

2.第一关:通往城堡的小路一复习6的分和与组成。

师:这里是通往城堡的一条小路,可是被恶毒的皇后施了魔法,竟然有很多大蜘蛛挡住了去路,我们怎么过去呢?瞧,那有个指示牌,我们一起来看看上面写了些什么。(读一遍指示牌内容:只有用含有正确答案的数字之箭才能将蜘蛛杀死)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蜘蛛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难题吧!个别回答。(利用在蜘蛛身上画出6的分成式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因为6可以分成1和5,所以应该用含有6的数字之箭射下那只蜘蛛。)集体回答。(引导幼儿说出6可以分成2和4,所以应该用含有2的数字之箭射下那只蜘蛛。以此方法,说出6可以分成3和3,4和2合起来是6……帮助幼儿复习6的组成)

3.第二关:城堡大门——看图列式,并能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城堡大门)

可是城门被施了魔法,必须按对密码才可以,这可怎么办?看,有个通告!(读一遍通告)(请你根据大门上显示的图片列出相应的算式,你会发现惊喜!)

我们赶紧来看看有哪些题目吧!(根据相应的图片,请幼儿列出相应算式3+3=66—2=41+5=6……)

师:你们真聪明,列出了所有的算式。你们看,城门打开了,我们赶快走吧。

4.第三关:修桥过河——找出相应的答案。

师:你们看,恶毒皇后的宫殿就在河对岸,但是唯一的小桥被皇后破坏了,我们不能走桥上,而且也不能游过去,因为河里有鳄鱼,会被鳄鱼吃掉。

幼:河面上飘着好多被破坏的木板,我们可以修桥。

师:可是怎么才能将小桥修好呢?小勇士们,你们仔细看看。

师:哦,原来每个木板上都有一道算式题,我们只要帮算式题找到正确的答案,就能将小桥修好,就能安全过河。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幼儿逐一捞起木板,并将加减算式补充完整。

师:你们真棒,小桥修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安全过河喽。

5.(分组操作)找出恶毒的皇后——进一步巩固6的加减运算。

师:皇后的宫殿到了,可是她却躲起来了,我们一起把她找出来,好不好?

现在我们分三个小组,每组桌上有一张大的图片和一些小的卡片,大图片的空白处有很多算式题,请你们在数字卡片中找到相应的得数,然后贴到对应的算式题上。最后我们把三幅大图拼起来,到时皇后就会出现啦。(幼儿分组操作)(将皇后的图片分成三部分,头、身体、腿,像拼图一样,大图片上是含有题的轮廓,小卡片是数字,等到幼儿把数字贴到相应的地方,将大图片反过来就看到眼睛、鼻子、嘴巴、身体、胳膊、腿了。再将三幅图片拼起来就是皇后了。)

6.活动结束。赶走皇后,救出白雪公主。

师:你们看皇后出现了,她被我们打败啦,我们赶紧去救白雪公主吧!七个小矮人在城堡中找到公主。

全体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去接白雪公主。

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异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了这一项课程活动,《“7的认识”》。让幼儿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数字学习的乐趣,发挥幼儿的思想象力,并且为大班幼儿做好幼小街接工作。

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活动由观察比较圆点图的学习、幼儿操作和做游戏来进行教学。主要让幼儿掌握用不同变换方式,感知体验7的守恒。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活动目标

1、知识方面: 理解和体验“7”的守恒

2、技能方面: 掌握用不同变换方式,感知“7”的守恒

3、情感方面: 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物体不同大小,不同排列方式,不同颜色来理解“7”的守恒

2、活动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7”的守恒,并明白数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排列形状,颜色没有关系

活动准备

1、准备3幅圆点图画

2、准备一些一块钱的硬币和一些五角钱的硬币

3、分别准备7个小的魔方和7个大的魔方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情景导入)

教师充当魔法师,用魔方给幼儿展示变魔术。首先摆出两组魔方,告诉幼儿两组都分别有7个魔方,再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就排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睁开眼,仔细观察作比较,猜猜这两组魔方是否一样多。教师先不急着告诉幼儿答案。

活动过程

二、展开部分

在变魔术的环节中,幼儿可能带着疑问,接下来老师也将带着这些疑问带领着幼儿一起探讨,一起寻找正确答案。

(1)、观察图画并进行比较

展示一幅不同大小的圆点图。让幼儿观察它们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7个小圆点和7个大圆点,都是各有7个,所以它们是一样多。我们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没有关系。

再展示一幅不同排列,相同大小的圆点图让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虽然它们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是有7个圆点。我们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排列方式没有关系。

最后展示一幅大小相同,排列相同,颜色不同的圆点图。

让儿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否一样多,再通过老师带领功儿一起点数验证。

小结:红色圆点有7个,紫色圆点也有7个。它们是一样多,所以我们又可以发现,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颜色没有关系。

(2)回顾活动前的变魔术环节

通过观察圆点图的学习,再让幼儿观察老师排列出的魔方,它们有大的,有小的,和颜色不一样的,通过再一次的观察,回答老师它们是不是一样多。(让幼儿回顾活动时变魔术的环节,联系刚才观察圆点图的学习,再贝思考留下来的问题,这是一种对幼儿学习掌

握情况的检验方法,看看幼儿是否真的理解了数的守恒。)

(3)幼儿动手操作

老师将硬币分配给每个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7个一块钱和7个五角钱的硬币。让幼儿用手里的硬币任意摆出两组形状,请几个小朋友来给大家分享他摆出的形状,

并且点数验证两组硬币是否一样多。

(4)结束部分(游戏环节)

老师组织一个游戏,叫做“队形变变变”游戏场所是在课室的空旷位置进行,老师在地上圈出3个大圆,要求每个大圆只能站7个小朋友,当老师开始播放音乐时,小朋友自由找搭档在大圆里任意排队形,音乐一停,让还没有站在大圆里的小朋友来验证每个大圆里是否都有7个小朋友。可循环玩几遍。

总结:通过观察圆点学习,排列硬币和玩游戏,小朋友现在对观察数量是否一样多都有一定的认识啦,小朋友们要记住,看东西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和大小、排列方式、颜色,都没有关系哟。

活动延伸: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大小不一,排列不同,颜色不同的相同数量的物体。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带着幼儿到户外观察,一起找找。

活动总结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大部分幼儿能理解“7”的守恒并能用不同的变换方式来进行自由排列。

2、情景直接导入,幼儿动手操作和玩游戏,都比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更好的参与活动学习。

3、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想象力。

4、在今后的科学活动中,还可以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引导幼儿一起探究问题。

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体验探索发现事物规律的成就感。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两个部分数的互补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进行7的分合。

3、通过动手操作,发现7有六种分法。

活动准备

1、花朵图片7个;黑板。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花7朵、操作单、马克笔。

活动过程

1、游戏“碰球”,帮助幼儿复习6的组成。

2、送花,引导幼儿感知7的组成与分解。

(1)幼儿将花分别给小猫和小兔,探索7的分解、组成。

指导语: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看看我们每人有几朵花?让我们把桃花儿分给小猫和小兔,可以有几种分法,并将你的方法记录在操作单上。

(2)集体交流、讨论7的分合分法。

在黑板上展示几名分法不同的幼儿的操作单,并请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分法,并请幼儿比较、讨论,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最简便的方法中的实物递增、递减关系,找出分成的两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小结: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其中一个部分数逐次增加1,另一部分数则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都一样。用这个方法能将数分得又快又正确,也不会漏掉任何一组分法。

3、幼儿操作,巩固练习7的分解组成。

(1)游戏“涂一涂”

使用红、绿两种水彩笔将操作单中的花涂上颜色,要求每次两种颜色的数量不??

样。

(2)游戏“猜棋子”

先做完操作单的幼儿拿着操作单去找一位实习老师。实习老师在检查好操作单后,每两人一组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拿7朵花儿,一人将7朵花儿分放在两只手中,请对方看一只手里的花儿,猜另外一只手的花儿数,直到猜完6种分法。换一人拿7朵花儿,用相同的方法请对方猜一猜。

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看猴子去。

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1、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8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酸与甜教案反思与总结8篇

空气与风幼儿教案8篇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教案最新8篇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教案模板8篇

中班科学教案8篇

科学乌鸦喝水教案8篇

小班科学室活动教案8篇

捉泥鳅科学教案8篇

中班科学教案参考8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5篇

科学与数学幼儿园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