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班教案精选8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掌控力,增强自信心,教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电大班教案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电大班教案精选8篇

电大班教案篇1

一、设计意图:

随着年龄的提高,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帮助老师分绸带入手,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接着围着图形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操作,对认识新事物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环节提供圆形可学习用对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环节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幼儿凭自己地思维能力选择二等分地方法,在讲解中学习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第三环节,使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四环节,要求幼儿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联系生活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

3、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三、活动重点:

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活动难点: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1、材料:绸带,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各种食物(花片、毛线、吸管、米、水)。

2、工具:笔,剪刀,直尺。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讲解演示:

1、出示绸带问:"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扎两个辫子)我还想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扎两根小辫呢?请小朋友帮老师想想办法,怎么分?"

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教师小结: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此环节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绸带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绸带。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一、游戏:分蛋糕师(展示课件):今天小熊生日,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想把一块蛋糕分给两位好朋友吃,怎么办?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

(1)每人两块圆形蛋糕,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3)师小结:把圆形蛋糕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4)操作验证二等分:"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蛋糕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①请小朋友把等分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蛋糕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②师小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此环节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对折的折法来二等分圆形,得到一样大小的两份,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二等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实际含义)。

二、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1、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把正方形进行二等分。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介绍新方法。

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边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

5、出示(长方形):幼儿再次操作。

6、师:课件展示(此环节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能激发幼儿积极性和独创精神。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三、游戏"看谁说的对"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分?比一比谁说的又对又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用对折的方法进行了二等分,可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像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比如:桌子、椅子等。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这些东西,怎样进行等分。

四、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将幼儿分四组,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参观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什么?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这些实物分成相等的二份。

(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分。)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提问:(分别出示毛线、吸管、花片、米、水)小朋友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把毛线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对折、尺子量,剪刀剪、用手撕)(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法、数数法、计量法(3)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超市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分。不同的物体性质不一样,所以要用不同的方法。和纸一样又软又薄的东西可以用折叠法来分,和蛋糕一样比较厚的可以用分割法,和水一样的液体和数量较多的物体可以用等量的方法来三、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六、活动反思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

电大班教案篇2

一、通过对话引起作画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花朵的外形特征,幼儿观察并用语言描述花朵的外形特征。

师:在大自然里,有许多漂亮的花,请你看看,喜欢哪一朵?它的颜色和形状是什么样的。

2.总结:这么多的'花,它们的花瓣颜色都有慢慢的变化,而且它们花瓣的形状也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很美。

二、名画欣赏,学习颜色渐变的绘画方法。

1.出示名画,了解作品的绘画方法及

师:有一位美国的女画家奥基弗,她特别喜欢画花,我们来欣赏一下她的作品。

(1)引导幼儿观察花瓣颜色的渐变。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布局。

(3)教师及个别幼儿示范。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幼儿画出大大的花朵,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用渐变的方法绘画花瓣。

四、作品欣赏与交流

幼儿欣赏自己与伙伴的作品,讲讲用了什么颜色,是如何渐变的。

电大班教案篇3

教案目的:

1、初步学习用“凑十法”来正确计算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

运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活动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案准备:

情景图片一幅操作盒2个(红。蓝)乒乓球20个(黄。白)题卡若干大圆片小圆片操作筐作业单等

教案流程:

一、准备部分

1、复习2至8的分合。

8765432

1()1()1()1()1()1()1()

9+()=10

2、复习连加:创设情景,激趣启思。

“今天,我们大三班来了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客人,大家看它是谁呀?”(出示图片小猴子贴在黑板左上角)可爱的猴子要带既守纪律又爱动脑的小朋友参观动物王国,在出发前,它先考考我们。”

出示题卡,集体或分组回答。

10+110+210+310+4

10+510+610+710+8

913915912916918

二、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

1、出示情景图,创设问题。

“动物王国到啦,首先欢迎我们的是谁呀?”“他们各有多少呢?”(幼儿回答)

小猴子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这两种动物的数学问题,请听:“兔子有9只,蜜蜂有5只,这两种动物一共有多少只?请列出算式。”

2、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讲述计算过程)

(1)、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个别幼儿讲出自己的方法

(3)、教师逐一总结各种方法

点数法、接数法等

3、通过教具演示“凑十法”,帮助幼儿理解计算过程。

“小猴子说大家说的`都算对。但是它不能很快得出结果,它还是想要一种看得最明白的方法。”

(1)教师教具演示“凑十法”的计算过程(看大分小、看小分大)。

(2)教师记录书写“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并小结。

4、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动物王国还有那些动物呢?谁能像小猴子那样提出一个关于两种动物的数学问题?”

幼儿讲述,并列出算式。

5、幼儿操作圆片,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6、教师记录书写幼儿的“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并作以小结。

7、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其他9加几的问题。

四、幼儿书面作业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圈一圈,算一算。

2、计算指导重点:安静独立做作业。书写格式。坐姿。握笔姿势

电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说出自己赠送的礼物所要表达的“心意”,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2、愿意用大方真诚的方式向朋友表示新年的祝福。

活动难点:出自己赠送的礼物所要表达的“心意”,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难点剖析:

不少幼儿已经懂得同伴的互爱、尊重和交往,但对于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此活动就是想通过赠送礼物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尝试说出自己赠送的礼物所要表达的“心意”,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幼儿自带准备送给朋友的礼物

活动流程:

一、讲述自己的礼物所要表达的心意。

1、幼儿说说自己带的.礼物中表达的“心意”是什么?

2、引导并帮助幼儿将自己的心意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3、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评选最有心意的礼物。

二、学习围绕主题说一段话“我有话要对你说”。

送礼物的时候,我们有什么话想说?

三、讨论赠送礼物的方式。

教学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形式比较多,因此活动中第一环节我通过提问来激发幼儿制作礼物的愿望,并让幼儿一起讨论制作礼物的方法和材料,幼儿在讨论过程中积极性很高,能踊跃发表自己想制作礼物的方法和材料,有了第一环节的讨论,所以在制作礼物的过程中幼儿既能开动脑筋又能比较认真地完成作业。在整个活动中我时时体现以幼儿为中心,引导他们去充分发挥想象,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地进行制作,幼儿制作的礼物形式比较多,对于交代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做到,每个幼儿都很快完成了一幅作品,有些幼儿想象很丰富,还给画面装饰、美化。

电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

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电大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安静地聆听欣赏散文诗,感受月夜的宁静美好,初步学会朗诵。

2.能以轻柔的肢体语言,表现月光下的场景。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月光长廊》教师教学资源。

2.幼儿学习资源第2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利用教师教学资源,将幼儿带入美好宁静的夜晚情景。

2.观看完,提问: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有怎样的感觉?

二、基本活动

1.幼儿伴随背景音乐,自由阅读幼儿学习资源。

提问:这是哪里?月光下的长廊是什么样的?小、小猫、青蛙在干什么?

2.教师以舒缓抒情的语调朗诵散文,帮助幼儿了解散文的内容。

3.利用教师教学资源,完整欣赏散文诗的动画,感受其优美的意境。

(1)提问:夜晚是什么样的?小和小猫在月光长廊中做什么了?青蛙为什么会捂住嘴巴?然后他又做了什么有趣的事?后来谁有加入了?为什么说月光下的长廊是最有趣的地方?

(2)师引导帮助幼儿用听到的散文诗中的语言来讲述。

(3)请小朋友一起学学小、小猫、小青蛙的'动作。

(4)完整欣赏散文诗,感受优美的意境。

(5)提问小狗小猫跳的时候,为什么眯着眼睛?小和小青蛙为什么轻轻地迈着舞步?

4.师与幼儿一起观看教师教学资源,唱诗朗诵散文诗。

(1)跟随有声朗读。

(2)跟随教师资源背景音乐朗读。

5.教师和部分幼儿一起模仿小动物,轻轻迈动舞步,在宁静的夜晚随音乐跳舞,其他幼儿轻轻朗诵。

活动延伸:

阅读区:请小朋友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第2册。

表演区: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中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大班的孩子有着敏感的感觉与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有着不可抑制的好奇心,在他们的世界里,一些大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往往成为孩子们一个个自我认识的故事。《月光长廊》这一优美的文学作品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大自然中的月光长廊里的故事,它能让孩子充分感受月光长廊优美宁静的情境,从而发现大自然的美。因此,在"亲亲大自然"主题活动中选择了这一教学内容。

电大班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让儿童通过看看、讲讲、画画、演演,激发儿童讲话的兴趣。

2、引导儿童用比较完整、连贯地语言讲述一句话或一件简单的事情。

3、发展儿童的口语表达力、思维力、创造力,尝试同伴间的合作。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儿童有讲话的兴趣,乐意表现自己。

难点:连贯地讲述一句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1、老师设计几个简单明了的动作。

2、在一般的扑克牌上涂上白纸。

3、儿童已有一定的合作经验和较好的听信号活动的习惯。

四、设计思路:

大班儿童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已经有了较强的主动表达的愿望。部分儿童能主动、大胆、清楚地讲述自己参加活动的内容和感受,部分儿童在讲述时,表达不够清楚,个别儿童虽然能大胆举手要求发言,但在集体面前讲述时显得很紧张。

本活动是让儿童通过看看讲讲画画演演等形式把自己的潜能尽情发挥出来,并力求为各个层次水平的儿童都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对激发儿童积极向上的欲望有良好的作用。

五、活动流程:

看看讲讲—看动作讲话——画画讲讲—画牌编故事——讲讲演演—故事表演

六、活动过程:

第一层次:看看讲讲——看动作讲话

1、老师做小鸭子、大象走路等动作,要求儿童把老师做的动作用一句话讲出来。(请能力较差儿童)

2、老师做小兔蹦蹦跳跳到草地上去吃青草的动作,要求儿童用完整的语句把两个动作连起来讲述。(先请能力一般儿童讲述,再请能力强的儿童补充)

3、请个别儿童做动作,其他小朋友讲述,老师做简单的评价。

第二层次:画画讲讲——画牌编故事

1、出示几张已画好的牌,教师示范进行讲述。

2、儿童分三组,进行绘画。

一组儿童(能力差)在牌上画“时间,地点”。

其他二组儿童画“人物或动物”

3、交代活动规则(儿童自由结伴寻找合作伙伴)

4、儿童玩牌,教师巡回指导,提醒能力强的儿童讲述一段连贯的话,并帮助能力差的儿童,启发鼓励儿童进行讲述。

5、儿童讲述

可以请几对能力中等的儿童,也可以请几对能力强、弱搭配的儿童。在能力差的儿童讲话

时,教师应给予鼓励。

第三层次:讲讲演演——故事表演

1、让儿童自由结伴,互相商量角色,找一个空地方,练习表演故事(可以根据翻牌所讲故事),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引导儿童做出符合故事形象的动作。如小白兔走出来是蹦蹦跳跳的,而小黑熊则是笨重而缓慢的。

2、儿童带上头饰,在集体面前表演,教师运用外部指导法,促进角色间的语言交往,提醒儿童表演时面向其他儿童,声音响亮。

3、评价表演,好在哪儿,还有哪儿表演得不够好,怎样演才好。

七、延伸活动:

1、看动作讲话的范围很广,可以做的动作很多,可让儿童在课间活动、饭前饭后、午睡后、离园前的时间结对继续玩。动作也可以从一个两个增加到三个四个不等,表演人数也可以从一人增加到两人、三人。

2、在班级开设表演角,让儿童把自己编的故事放到表演角表演,进一步提高儿童讲话和编故事的兴趣及口语表达能力。

教后感:

在组织活动时,我给予儿童以一定的结伴自由,让他们在自由结伴的游戏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我认为,这样做可以防止儿童的心理朝极端自我中心方面发展,使他们对自身接受和自我价值感的确立纳入社会性的轨道。为此,我在做法上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1)在组织活动时,尽量给儿童较多的自由结伴的机会。(2)让儿童示范和讲解自己的想法、做法及感觉。(3)在小组内(自由结合的)小组,介绍他们的活动方式。(4)鼓励儿童相互评价和相互学习。

在活动中,除了必要的示范外,我注重得更多的是引导儿童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我认为,如果学习活动只是机械模仿,那么儿童仅仅是被动地去做老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即使他们学会了些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学。

本次活动,力求为各个层次水平的儿童都提供“看、讲、画、演”的机会,并以此激发儿童讲话的兴趣,促进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表演能力。

从活动效果来看,儿童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竞争意识较强烈。每一个环节儿童都积极参与,学习气氛很浓、教学效果较好。

电大班教案篇8

教材分析: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儿期要努力促进幼儿语言规范会的发展。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正好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结合起来。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社会相整合。

目标:

1、乐于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大胆讲述创编诗歌。

2、培养幼儿对社会各行各业工作的理解和尊重,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3、让幼儿体验创编诗歌的'乐趣,同时激发幼儿从小努力学知识、学本领、思考长大后有做的事情。

教法学法:

故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多感官参与法、合作讨论法

准备:

1、故事图片;

2、工人、农民、医生、航天员等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根据图片叙述故事《小鸭子的梦想》。

提问:小鸭子的梦想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做的?

幼:小鸭子的梦想是当一名舞蹈家,有好多小动物都嘲笑它,可小鸭子一直在坚持,通过它的勤学苦练小鸭子终于成功了。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幼: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长大我们的理想才能实现。

二、说一说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师:请幼儿想一想,你长大了会想当什么,为什么?

幼:我想当警察,可以抓坏人。

幼:我想当老师,就像张老师一样教小朋友写字。

幼:我想当老板挣很多钱卖一栋楼房让我们家人住。

幼:我想当发明家,发明一个机器人可以帮人们干好多的活儿。

幼:我想当设计师,设计一艘航舰。

(幼儿举手发言)师:我小时候也有自己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当一名老师,通过我的刻苦学习现在我的理想也实现了。

师:我这里有几张图片,咱们来看一看你的理想有没有在这几张图片里?

三、出示图片,分别说说他们是干什么,你在那儿见过这些人?

1、师:出示工人图片,这是干什么的,你在哪儿见过?

师:他们是工人,我们生活中用的物品都是他们生产设计的。

2、师:出示警察图片,他们是干什么的?

幼;他们是警察,是抓坏人的,让我们生活的更安全。

师:你在哪儿见过他?

幼:我在路上经常看见过,放学时学校大门口经常有警察叔叔。

3、师:出示医生图片,他们是干什么的?你在哪儿见过?

幼:我知道这是一名医生,专门给人们看病的,有时还给人们做手术。

4、师:出示教师图片,他们是干什么的?你在哪儿见过?

幼:这是老师,老师教我们学唱歌画画,很多本领,咱们幼儿园有那么多老师。

5、师:出示农民图片,你认识他们吗?他们是干什么的?

幼:这是农民,是种地的,我爷爷奶奶也是农民。

师:农民为我们提供粮食,我们吃的饭菜都是农民所种出来的。

6、师:出示司机图片,他们是干什么的?你在哪儿见过?

幼:这是一名司机,专门开车拉人或者东西,我做汽车的时候见过。

7、师:出示宇航员图片,他们是干什么的?你在哪儿见过?

幼:他们是宇航员,坐着火箭到太空去探险,我在电视上见过。

四、教师示范,幼儿试学创编诗歌。

师:长大了,我想当一名医生,用我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长大了我想成为魔术师,用神奇的手变出一串串惊喜给大家。长大了我想当一名解放军,保卫我们的祖国。长大了,我想当理发师,为大家设计最美的发型。

请幼儿任选4个职业创编诗歌与同伴交流或讲给老师听。

幼: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有些幼儿把自己创编的诗歌告诉老师。

五、总结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理想,都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相信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长大后你们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电大班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模板6篇

科学活动电来了教案反思7篇

电工作总结最新8篇

电社团工作总结范文8篇

电维护工作个人总结8篇

维修电工作总结范文8篇

电教科个人工作总结8篇

电钳工个人工作总结8篇

电创新工作总结推荐8篇

农村电工作总结优质8篇

电大班教案精选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