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教案都代表了我们对课程目标的追求,我们的教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使教学更富有活力,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电的科学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 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 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 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 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 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 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 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 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
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 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 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7、 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活动结束:
1、 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
2、 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活动准备:
1、准备一整棵小麦,课件(麦粉制成的食品、麦秆制品、小麦生长过程挂图一幅)。
2、准备录音机、磁带、头饰等。
活动内容:
一、开始部分:以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麦的组成部分:根、茎、叶、麦穗。
2、出示挂图,结合提问帮助幼儿了解麦子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⑴ 小麦在什麽季节播种?(秋季)
⑵小麦在什麽季节收获?(春末夏初)
小结:秋天农民把麦子播种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麦子长的绿油油地;到了夏季,麦子抽穗开花、结果,麦粒由白变黄,由软变硬,说明麦子已成熟,农民伯伯要开始收割了。
3、找一找,说一说。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还知道小麦的其他用途吗?了解麦子的用途。
小结: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以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秆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戴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我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我是麦爷爷的孩子。”……
5、联想活动:在夏季里,小朋友还见过那些粮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听儿歌《大馒头,哪里来?》。教育幼儿爱惜粮食,体会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三、结束部分:听音乐作律动,出教室。
四、活动延伸:泥工《制作面食》。
附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
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
农民伯伯种出来。
伯伯阿姨劳动忙
大家都要爱惜粮。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利用自己动手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变化,喜欢探索风的秘密。
2、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风筝、塑料袋、幼儿自己制作风车的材料(彩纸、图钉、高粱杆、小剪刀)。
活动准备:
2、关于风的图片(风的作用与危害)。
3、幼儿用书大班上2第10页。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
谈话:今天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一看,你认识它吗?(展示风筝让幼儿看,并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老师带来这件礼物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问题:怎样让它飞上天?
2、想一想,看一看:
(1)一年四季的风有什么不同?(春天的风柔柔的、暖暖的,夏天的风热热的,秋天的风凉凉的,冬天的风冷冷的)
(2)你知道人们利用风做了哪些事情?(鼓励幼儿想一想,大胆发言,老师可作适当提示)
展示图片,让幼儿看一看,老师小结:人们利用风发电、风可以把我们的湿衣服吹干、庄稼可以借助风传播花粉、小朋友们利用风把风筝送让天、风还能吹响风铃……
老师: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有时却能造成很大危害。
(3)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台风、飓风的危害:引发海啸、吹倒大树房屋、翻船等,它是一种自然灾害,但人类有信心有一天能征服它。
3、试一试,做一做:
风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风就在我们身边,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戏?
指导幼儿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风车(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4、玩一玩,找一找:
让幼儿玩风车,感受风速、风向变化对风车的影响。
(1)让幼儿站在原地,观察风车,说一说它的转动速度。
(2)让幼儿试着慢慢走,观察风车的变化。
(3)跑起来,让幼儿再观察风车的变化。(幼儿跑动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不要让风车正对小朋友的脸)
教师小结:风车转动的快慢和风速、风向有关,风速越大风车转动的越快、迎着风转动的快。
5、听一听,学一学:
秋风起来了,树叶在慢慢地落下来,有时它在院子里到处飞,是谁让它飞起来的?(风)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除了树叶会被风吹起来,还有什么东西会让风吹起来?(塑料袋、纸)
如果让这些垃圾消失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会变得更美!(培养幼儿不随地扔垃圾、见到纸屑捡起的好习惯)
6、课堂延伸:
小朋友们制作一个风铃,试一试,挂到房间的哪一个位置,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活动遵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说一说,在知道风筝上天需要风的基础上,了解风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也知道过大的风带来的危害,不过随后给幼儿提示不要对风产生恐惧,风还是我们的朋友。指导幼儿做一做,玩一玩,让他们去感受风的“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尝试中探索风的秘密。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活动过程】
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
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
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活动拓展】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活动反思:
该活动我能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让幼儿带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活动中,我也发现幼儿对于土壤的作用,了解的不是太多,这说明,在课前我还应让幼儿做好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以利于幼儿在活动中展开热烈讨论,让幼儿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自己找答案,而不是教师的灌注式,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发现身边的科学。
小百科: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篇5
活动准备:
1、《会唱歌的车》课件
2、幼儿对消防车、洒水车、救护车、警车等特殊车辆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播放汽车鸣笛声,引起幼儿兴趣,并感知汽车的声音
1、游戏:猜一猜(播放音频,点击出现汽车图片)
2、看一看师:大马路上每天都有不同的汽车经过,今天这里开来了几辆特殊的汽车,它们都会唱不同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二、播放flash动画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刚刚看到了哪些汽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洒水车)
?救护车】提问:
(1)这是什么车?(救护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救人)
(2)它是怎么唱歌的?我们来听一听。(模仿嘀嘟嘀嘟的声音)
(3)讨论:为什么救护车会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呢?
?消防车】提问:
(1)这是什么车?(消防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救火)
(2)为什么消防车有云梯,它有什么作用?
(3)那你知道消防车是怎么唱歌的吗?(模仿消防车的声音)唱歌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警车】提问:
(1)这是什么车?(警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抓坏蛋)
?洒水车】提问:
(1)这是什么车?他有什么本领?
讨论:
(2)为什么洒水车可以洒水?水藏在哪里?怎样洒水?
(3)洒水车为什么会有音乐?
三、想一想师:为什么警车、消防车、洒水车、救护车唱歌的时候,人们要让开呢?
小结:原来他们有紧急任务,警报时提醒大家快让开,注意安全。
四、游戏:开什么车师: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难,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吗?
(1)这里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小朋友快想想办法,我们该叫辆什么车呢?消防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119)
(2)他怎么了?(生病了,受伤了)这可怎么办呢?该叫辆什么车呢?救护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120)
(3)这里发生什么事了?有小偷,坏蛋。怎么办呢?打什么电话,电话号码是多少?(110)
五、连线师:这是什么车?我们应该拨那个号码?(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小结:生活中各种汽车给我们带了许多方便,我们来学一学小汽车唱歌,一起开回家吧!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 尝试进行颜色配对。
2.感受二拍子的旋律,并按其节奏走或跑步。
3.在对碰中感受愉快、亲切的情感交流。
活动准备:
1. 音乐教育资源(小班):《碰一碰》
2. 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蘑菇各一个,红黄蓝绿颜色的小兔子数量若干(和孩子数相同)
3. 钢琴。
活动过程:
1.开头采用故事《小兔子的旅行》
兔妈妈有四个兔宝宝,分别是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
有一天四个兔宝宝要外出旅游,走到半路下雨了,这时候看见了一个红颜色的大蘑菇,可是大蘑菇只允许和自己相同颜色的红兔子进去躲雨,并且要小兔子和他碰一碰。(这时说出歌词:找一个颜色碰一碰,找一个颜色碰一碰,碰哪里?红色碰红色)
2.红色小兔子说出儿歌后,这时又有一个蓝色的大蘑菇出现了,哦原来每种颜色的小兔子只要说对儿歌就可以唤出另一个大蘑菇。
蓝色的大蘑菇要是要求蓝色的小兔子和他碰一碰,蓝色的小兔子随着老师引导说出一遍歌词后,又唤出了黄色小兔子,可是这一次黄色的大蘑菇开始唱歌了,他要黄色小兔子和他边场∵碰。(一个老师弹琴,另一个老师唱,给孩子做示范)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电线可以随意弯折扭曲的特性。
2、运用多种方法玩电线,并尝试造型。
3、能积极探究,大胆想象和表达。
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电线的软硬适合幼儿操作。
2、课件“好玩的电线”(电线弯折成的太阳、大树、花朵、飞机、汽车等),音乐《欢乐舞》,电线弯折的跳舞小人。
3、幼儿经验准备:有认识弧线、螺旋线与波浪线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请来的小客人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会是谁呀?这个小人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2、师(举起一把彩色电线):电线宝宝来到我们班,小朋友要热情一点哦。
(采用情景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观察感知电线宝宝
1、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根电线宝宝,把它找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再跟好朋友说一说你的电线宝宝像什么,有什么特点。
2、师:你在哪里看到过电线宝宝?它有哪些用途?废旧的电线宝宝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强调“废旧的电线”)
(幼儿在这一环节逐步感知、了解了各种电线的特点,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做好了经验准备。)
三、用电线宝宝变魔术
1、教师用电线宝宝表演魔术。
师:老师想为你们表演魔术,你们想看吗?
请幼儿闭上眼睛,一起数到“3”睁开,教师将电线扭一扭成波浪线形状,提问:电线宝宝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教师分别用彩色电线变出弧线和螺旋线,边变边说出变的方法,让幼儿能够观看清楚。
师:谁能说一说刚才老师用电线宝宝变出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你可以用手比画比画。
小结变波浪线、螺旋线和弧线的方法:电线宝宝扭一扭,变出一个波浪线宝宝;电线宝宝弯弯腰,变出一个弧线小宝宝;电线宝宝绕圈圈,变出一个螺旋线宝宝。
2、幼儿操作尝试。
师:电线宝宝非常想和你们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布置任务:那就请你们用电线宝宝绕一绕、弯一弯、扭一扭,变出自己喜欢的线宝宝吧。变好的小朋友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变的是什么线宝宝,它们还像什么。
3、和电线宝宝一起舞蹈。
师:我们变出了这么好看的线宝宝,和它们一起跳个舞吧。(师生随音乐自由舞蹈)音乐停时,摆成各自电线宝宝的造型。
(用提问和变魔术两种形式巩固幼儿的已有经验,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掌握了电线的各种玩法。随音乐舞蹈既活跃了气氛,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四、电线宝宝变变变
1、师:电线宝宝真好玩,能变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形状。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电线变的图片,你喜欢哪幅图?是用几根电线变出来的?
2、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变出更好看的东西呢?可以去找好朋友一起商量着变图形哦。
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并将变好的图形拍照。
3、观看照片,启发思考。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变的图形,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还像什么?
(幼儿边玩边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既发展了想象力,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五、游戏“我是电线小宝宝”
玩法1:单独游戏
幼儿扮演电线宝宝,教师出示变好形状的电线,要求幼儿用身体变出这个形状,并说说变的是什么。如教师出现一个圆圈,幼儿用手臂、身体、手指等做出圆形,并说出自己变的是太阳、气球、包子等。
玩法2:合作游戏
先分组合作游戏,再全班合作游戏,如变成长长的火车。游戏数次后,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将废旧电线投放到活动区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电线造型,并根据这些造型创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展开活动。活动过程中以开放性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中,提升了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了变废为宝的乐趣。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
我觉得在活动前还应再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件作品,让全体幼儿都有小小的成就感,这样就更能激发每一个幼儿探索和操作的兴趣。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