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和价值观,写心得是对自我成长的深刻理解,激励我们在每一次经历中前行,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师奉献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奉献心得体会篇1
八年前,我从大学毕业,胸怀理想,远离家乡,来到x中学任教。那个时候的x中刚刚搬到这儿,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整个学校才十多个班级,三十来位教师,学校不仅规模小,教学质量也不高,在江苏教育届没有多少影响。然而,经过几年的努力,x中已由一初中校发展为完中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x中不仅有了江苏一流的运动场,x中的课程改革也走在了江苏的最前列。
x中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关键是有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的教师。我为他们而感到骄傲,作为x中大家庭中的一员,因此,我也为自己而感到自豪。
记得一位同事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有了小病不用去看医生,而应该去看学生,病就会好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身体不是很好,但几年来,他没有向学校请过一天假,没有无故矿过一节课。在x中,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有一位教师为了工作和学习,五、六年没有回家探望年事已高的双亲;还有一位教师晕倒在课堂上,被学生抬到医务室吃完了药就又回到课堂上;更有好几位x在生孩子的前几天,还在给心爱的学生上课。至于那些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父母照看的,年迈的父母拜托给哥姐照料的,更是不少。每次听到同事们说起这些,或看到带病坚持上课的教师,我都会有一种难言的情愫涌上心头,我由衷的敬佩他们。
x中的教师不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而且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每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他们总是和风细雨化解开学生心中的烦恼,扬起前进的风帆;而当学生取得成功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中时,又是他们在学生耳边及时敲起警钟,让其明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哲理。大多数教师由于长年的劳累,身体都不是很好,但他们心中牵挂的却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学生病了,总是他们首先把学生送到医院,然后才通知学生的家长。学生没来上学,又总是他们披风沫雨,上门家访。他们没有宽敞的住房,没有豪华的轿车,有的只是对学生沉甸甸的爱和家长沉甸甸的责任。
在人们的眼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园丁也几乎成了教师的代名词。教师的职业是高尚的,但同时教师的职业也是清苦的。对于x中这样一所农村的普通完中来说尤其如此。但x中的教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学生的进步,就是他们最大的收获;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就是他们莫大的财富。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教师这个职业,我无悔当初的选择。只要我还能够站在讲台上,我就一定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定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无愧于“x中人”这个称号。
教师奉献心得体会篇2
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好个人与职业关系的准尺,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无论是从思想观念、基本规范还是行为品质上,都在继承传统优良师德的基础上,赋予了爱岗敬业新的特征和内涵,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观念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爱岗敬业不仅体现在教师认真负责、精心施教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上。今天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这是影响课改成败的一个关健因素。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改提出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它是科学的、先进的、能够指导我们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思想认识,是爱岗敬业师德观念发生变化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它的基本要求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关注学生终身持续的发展;关注学生个性持长的发展;关注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学习新课程,了解新课程,领悟新课程
面对基础教育课改的浪潮,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加快对新课程的学习、理解,明白新课程的要求,转变自己的角色,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作出的应答。所以,今天的爱岗敬的应答。所以,今天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了解和领悟新课程,以增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师学习、了解和领悟新课程的主要内容有:1.学习、领悟课改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标:2、学习、领悟新课程的课程标准与课程结构的要求、特点;3、学习、领悟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评价体系的变化特点;4、学习、领悟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特征的变化特点等。
三、不唯教材与教参,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新课程倡导实行三级课程的管理体制,尤其是校本课程的正式“出笼”,它意味着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的权力。所以,今天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不唯教材与教参,从课程开发和利用的活动外围积极地走向参与,以主人翁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责权,成为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和建设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有:1、研究学生的兴趣以及喜欢的种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创造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经验的机会;3、各门课程的选材要取舍得当。4、把学生学习的结果积极反馈给学生。反馈不是向学生提供分数,说明他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不怕困难,乐于奉献,努力实施新课程
新课程在教育教学上具有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新的方法。教师要想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和驾轻就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确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面对困难和阻力,教师应该怎么办?既不能逃避,也不能坐等,而应不怕困难,敢于正视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洪流中去。这正是衡量今天的教师是否爱岗敬业的一条重要标准。
新课程中的爱岗敬业同样要求教师要讲奉献。在探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那些不幕名利、乐教勤业的教师具有崇高而伟大的敬业精神。相反,那些一事当前,“私”字当头,不肯奉献,只讲索取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敬业精神”的。当然,讲奉献并不是要求为人师者“净尽人欲”,而是要求教师通过辛苦的教育劳动谋取正当的利益满足。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爱岗敬业的要求有很多、很大的不同。每个教师都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做到爱职业,乐奉献,真正成为新时期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奉献心得体会篇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凤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如果教师和蔼可亲,师生关系则比较融洽。师爱最受公众期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
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
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
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开县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教师奉献心得体会篇4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是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爱岗,是对教师的工作岗位充满热爱之情。敬业,是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做到这一点。
毕业一年后,我有幸被调到这所弋阳县农村名校---圭峰中学,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几年来我一直在政教处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在这个很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干着自己的工作,但我知道干一行,就应该爱一行,即便是再平凡的岗位,再艰苦的岗位,也包含着一种责任,一种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在这几年的工作中,让我深深体验到了,领悟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真正内含。
在我们政教处人员中,我也算是年轻的一员,每次的脏活累活我都是争先恐后地强着去干。在工作岗位上我始终坚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内心才感觉踏实、感觉充实。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真正树立了正确的苦乐观。在平日我喜欢和办公室的同事说: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我们的职业,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我们的工作性质,但我们有办法去选择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在学校有大型活动时,全校的卫生工作由我们政教处来负责。卫生工作是学校的门面,代表着整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这个时候我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油然而生。上次为了迎接市领导来我校参观慰问。
前天晚上我和其他老师加班到10点多才睡觉。但我知道明天政教处这块儿的工作量比较大,任务比较重。既要整理学生宿舍,又要打扫卫生,还要检查各班级的卫生。第二天早起我5:50起床后,没顾得吃早饭就第一个到办公室忙于工作。楼上楼下跑来跑去,该说的说,该干的干,整整忙8:00。上课后,我又饥又累又渴,脚踝累得也肿了起来。尽管再苦再累,但我马上会说服我自己,我是特校大家庭中的一员,当学校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我们这个团结、和谐、正气的大家庭中,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这样做。
在政教处我密切配合路校长、舒校长的工作,始终坚持服务为宗旨,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政教处的服务兵。同班主任密切配合,严以律己,以实待人,处处为学生着想,处处为他人着想,处处为学校着想,不断增加自己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在工作中,我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尽自己最大努力干好工作。从不敷衍了事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白天干不完的,晚上加班加点来完成,从不计较报酬有多少。这学期学校把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也交给了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件很麻烦的活儿。为了很好的完成任务,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连上厕所的功夫都舍不得耽误,认真做好各项计划方案与预案。为了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我从不委屈,从不报怨。这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在督促着我,那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在政教处做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对工作不但得有激情、有热忱、有耐心,更重要是还得有爱心。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说:“没有爱说没有教育。爱,是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的精神雨露。特别对于我们这些聋哑孩子,他们更需要阳光的沐浴和师爱的滋润。”只有去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做学生信赖的老师,做学生尊重的老师,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我更是关心、爱护我们的孩子,给他们以温暖。我经常找班主任交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身体、思想壮况。一有时间,我都会找孩子谈心、交流,以了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不断与他们沟通思想,增加我们的师生情感,当孩子们犯错了,我总是耐心地教导他们,说服他们,当孩子们病了,我带他们看医生,孩子们衣服穿得薄了,我督促他们多穿衣服,生怕他们冻坏了身子……我知道自己有时不是做的很好,但我有一颗赤诚的心,热忱的心时时刻刻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么伟大,也不敢奢求太多的回报,因为在这个教育环境里,唯一使我们安心的通行证只能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我喜欢我的选择,喜欢与学校里每一位师生共唱这首奉献的赞歌。相信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这首赞歌一定会越唱越嘹亮,我们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教师奉献心得体会篇5
在有的老师看来,教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一种成就名利的载体。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于是就有了厚此薄彼的不愤,有了名与利的多少之争……可在有的老师人看来,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教书成了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自然也会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面对坎坷,走出围城来看一看,也不过是七彩人生中的渺小一笔而已。苦与乐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如果我们用自己的真心在付出,用自己的爱与学生相处,不抛弃,不放弃,诚心沟通,认真教学。那么,收获的不仅是自己心灵的充实,还是对学生更好的负责。
有追求才有动力,有爱心才会育人。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我认为我们教师的出发点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利益,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让他们将来能够学有所用,才是我们的出发点,这也是我理解的师德,师德的力量在于对学生的付出价值是不是有所升华,有所历练,而我深信,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做到,把师德师风的力量传达下去,深入下去,才是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讲稿,认真对待每一堂讲课,想方设法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古人对教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真正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肯定是相当有利的。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也就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同时老师遇事要冷静,不要随便发怒,以威压人,处事要尽量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不管是不是自己教过的,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的期望也高了,再加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使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这就更要求我们广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用心做事,用爱包容,我愿做有心的“教书匠”!
教师奉献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