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提前列好提纲,我们可以更好地安排作文的引言和结尾,使得作文更具开篇和收束的效果,出色的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苏轼的作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写苏轼的作文篇1
秋天总是来的毫无防备,高远又略显空洞的苍穹也越发忧伤,正在此时,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浮现在脑海,于是心如潮水,突然有好多话想对想对你说,苏轼。
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代文人,你那高可凌云的才华给了我们中秋佳月夜得以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你那时是怎样提携金樽对月,把酒临风抒怀,对手足的思念在团圆之夜更加深刻。我想对你说,正因有你,才有了千古流传的佳话,你让一些青涩稚嫩的少年在文学的熏陶下一天天走向成熟,拥有了那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
你究竟是怎样的风流倜傥,貌比潘安,使得万千少女有着“来生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的情劫”的决心。你为结发之妻王弗种下的三万青松,让今人汗颜,什么豪车,什么高档别墅,什么红玫瑰演绎的浪漫,在这万棵青松面前都失了颜色。更别提多少爱情昙花一现,相比三万青松的永恒,多么微不足道。苏轼,是你让我明白了爱情的真谛和永恒。真正的情感是会随着岁月的磨洗而变得愈加澄澈纯粹的。
你究竟是怎样的济世情怀。世人常说某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济世情怀令人佩服,如今的慈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难见到你的那份真切了,如今的人,有谁可以轻易地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把属于自己的房屋转还他人。只有你,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别样的光茫,这正是大道为公,你对芸芸众生的关爱,让人看到了你那有如大海般的胸怀,那浩浩荡荡泛滥起伏的全是对百姓的大爱。
苏东坡,你钟天地灵秀于一身,从宋代丰神秀逸地走来,衣袂飘飘,屐痕蜿蜒,那种想见却又不能相见的距离,让人叹惋。在欣赏喜欢敬重的一代文豪面前,说出最想说的话,是非常荣幸的吧。
写苏轼的作文篇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宋代大文豪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长江边,英姿勃发、豪情满怀、手执羽扇,诵出了这首传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我眼里,苏轼永远是一个豪迈、骁勇的人,他一生坎坷,历经风雨却不忘初衷,直至暮年仍心怀壮志,在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仍唱出”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手执着雕鹰,一手执着弓箭,读到此,仿佛看到一个庞大的身躯站在原野上,皓月当空,他拿着一支弓箭,将弓拉得如满月一般圆,直指天穹,发出”西北望,射天狼“的誓言。在他的《赤壁赋》中,他提出了万物变化和守恒的观念并坚信造物者之宝藏人人享有。可见苏轼为人是多么豪放,每每读到他的诗,我便不禁对之肃然起敬。
这么一位豪放、充满斗志的人,现实生活中却是饱经风霜、坎坷挫折的,在他而立之年,他最亲爱的妻子离世,他的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可见他当时内心是多么痛苦,然而,正当他悲痛欲绝之时,一场毁灭性的打击向他袭来,乌台诗案,在保守派与改革派中保持中立的他,不仅触怒了改革派的王安石,而且还遭到了保守派的排挤,他的诗词被诬告为”讥讽文字“”愚弄朝廷“,因此冒犯龙颜而一再被贬,最远的甚至是海角天涯的琼州,即便如此,苏轼仍用他钢劲有力的毛笔和豁达豪迈的情怀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在被贬黄州的那段日子,他没有因政治失意而沉迷失落,而是恢复心态甘愿做一个像陶渊明一样的闲人雅士,夜游长江,闲话桑麻。面对朝廷的屡次贬黜,他既不埋怨朝廷,也不自暴自弃,而是以一副平常心态面对坎坷周折的人生,这是怎样一个豁达而积极向上的文人。
苏轼风雨一生、豁达一生、多情一生、美丽一生。他的名篇诗词扮演了一个古代诗文风格中与众不同的角色,他的诗词不像李白那样崇尚自由,也不像杜甫那样为民而悲,也不像李清照那样凄凉悲苦,更不像陆游那样悲愤痴狂。他的诗文充满豪放的风格,具有无限的英雄气概,因此,我心中的苏轼永远是一个千古一人的'完美学者。
写苏轼的作文篇3
我是怎样结识了苏轼的?或许是从他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自小就十分恋旧、十分恋家的我从知道这一名句起,就被诗人的广阔胸襟感动了。我也曾有过寂寞冷清的独处,当时我只会想到自己,想到为什么没有好朋友,没有父母兄妹来陪我。我觉得家庭和友谊的温馨似乎也远离了我。而苏轼写这首《水调歌头》的时候,大概也是缺少了亲人的陪伴罢,所以才独自一人做了到“琼楼玉宇”上的大胆幻想,当他想起自己始终未能与家人团圆时,却又责怪起月亮,问月道:“何事偏向别时圆?”我想苏轼心中也非常渴望一家人团聚,但终究不能实现,但在他的心中,却是和家人心意相通的,他也许想到子由或许也在别处对月伤怀。于是,苏轼摆脱了前面的诸多伤感,为了激励自己、子由,抚慰天下同他一样难以团圆的人们,便咏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祝愿人们平安快乐,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明朗的月色,能够通过月光来表达自己对亲朋好友的想念。全诗的格调到这里为之一转,这不是作者强颜欢笑,而是他思想中最无私的一面,在自己遭遇凄凉的时候,也能为家人,为别人着想。由此,我感受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以及他宽阔的胸怀。豁达是苏轼给我最初的感觉。
但我觉得苏轼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一名男性,豪迈更应是不可缺少的。我最喜欢苏轼的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可以想象,大漠、边关、月下,一位戎装少年骑着一匹快马,后面跟着同样的几十匹快马,少年疲惫不堪却又精神振奋,月光照在他们的盔甲上,泛着一层淡淡的银光。近了,近了,前面就有火把在攒动了。为首的少年迅速勒住马,从箭袋里迅速抽出一只令箭,弯弓,放!令箭化作一条火龙划破了大漠的静寂朝西北那颗最明亮的星射飞去……苏轼或许是这位少年,但我更希望他是我。当时,苏轼正处于不得志的境遇中,此诗的前文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正是作者忧愤心情的表露。北宋当时已有胡族屡犯边关,而皇帝又昏庸无能,导致了南宋的国破家亡。苏轼生为大宋人,面对如画江山将会沦落的危机,怎不感慨万分?而恨就恨在自己已老了,但他生性不服输,“鬓微霜,又何妨?”为了报国照样能“西北望,射天狼”。读到这里我觉得豪气冲天,使人觉得有无穷的活力与希望,觉得自己就是民族的希望,非常能激励我们青年人豪迈的爱国热情。而苏轼当时已是几十岁的人了,仍能写出这样豪放的诗歌,仍能承受岁月无情的侵袭,而去做一位为国家、民族作战的勇士,真是难得啊!在我眼里,在我心中他是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然而作为丈夫,作为诗人,苏轼也有着他的多愁善感和柔情似水。苏轼作于乙卯正月二十日夜的一首记梦的诗,就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款款深情、无限的伤感和依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了,诗人还在想念他的妻子;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她知不知道我在想念她?没有了你,叫我到哪里去诉说这十年来的凄凉?我们现在纵使能相见,或许也难相认了,我已是双鬓如霜,满面沧桑了。夜色渐浓,朦胧中,我好像又回到了十年前的故乡,你正对着月光,在默默地梳妆……我们默默无音,相对流下泪千行……以苏轼的才气和名气再娶妻子是不难的,我不知道这首诗是不是苏轼还没有再娶的时候写的,但十年如一,始终意属妻子一人,这在妻妾成群是人之常情的封建时代,不能不说是珍贵的。这首《江城子》饱含了诗人对妻子深情的怀念,试想像苏轼这样十年后犹能为亡妻而“年年断肠”的诗人能有多少?无怪《倚天屠龙记》中赵敏要感叹,苏轼的妻子死后十年,苏轼仍对她念念不忘,她真幸福啊!
在我心中,苏轼是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胸怀广阔,性格豪迈旷达而又不失柔情婉约。至于他的诗,我想正和他的为人一样——苏诗三分,二分豪气,一分柔情。
写苏轼的作文篇4
“苏轼是一个多情的人吗?”,当你问四年级三班的同学时,你会听到几乎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是!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你看,他自己都说应笑我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但当我合上《一蓑雨任平生》后,感悟最深的是他的乐观豪放,而不是他的多愁善感。
我们就先说说这首让大家误解他多愁善感的词吧。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虽然它的这一句有“多情”二字,但是接下来的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独酹江月。”又让我读到了它的洒脱。
我们再说说“乌台诗案”吧!苏轼因此被捕入狱后被贬黄州后好不容易获释,他便又活蹦乱跳,吟诗一首:
却对酒杯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在大难过后不会多愁善感到不能自拔,他是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痛,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最后大家别忘了,苏轼可是豪放派的创始人哦!咱们看看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吧!《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那是多么地“狂”啊!再看《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又是多么地胆大啊!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比,这些多情的婉约派在苏轼的狂妄面前简直被秒杀。
所以,我确定以及肯定地告诉你,苏轼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多情”人儿。
写苏轼的作文篇5
天昏昏沉沉的,整个世界都被黑色笼罩着,看着窗外剪不断的雨帘,你双眉紧锁。雨已经下了近一个月了,护城河的水一尺尺地往上涨。再这样下去徐州城非得被水淹没不可。城里的百姓更是人心惶惶。夜里滴滴答答的雨声每一下都如同打在你的心上,扰得你寝食难安。刚到徐州就遇上这等事。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回可不愁没的烧了吧!可百姓、仇家们都在观望着你这把火是被这缠绵不断的雨浇灭还是。
“报!护城河水又涨一尺”这样的消息几乎每半个钟头就有一次。如今水位已高达二丈八尺了,足足超出了徐州城一丈零九寸,可这雨一点减小的势头都没有,城里的商人富甲生怕领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命运纷纷要举家迁走。一想到这,你的脸色又暗了一层,眉宇间的疙瘩越锁越紧。
“快开城门!我们可不想待在这儿等死!”雨声与喊声响成一片。苏轼知道自己害怕的事来了。城中的商人们终于按捺不住害怕的心理,想走了。可他们一走,民心定大乱,谁来治理洪水呢?一个箭步走出门,冒着大雨你登上城楼,对着熙攘的人群大喊:“静一静!听我说!”一遍又遍,焦灼的人群根本无视你的存在,任由你的声音被雨水淹没。“只要我苏轼不走水就冲不垮徐州城!”声音响彻大地,冲破雨帘惊得大家目瞪口呆。看着浑身湿透的你和你那坚毅的目光,大家明白,——你,值得信赖。
接下来的几天,你紧锣密鼓地张罗着抢险抗洪工作,你决定将水引入黄河,以解除徐州水患。白天在雨中能看到你披蓑带笠拄着拐杖,挽着裤腿,挥着铁锹,举起,落下,举落间尽是无比的坚强。看着你累弯身的背影,听着你略带沙哑的嗓音,徐州百姓再没有了怀疑,同心齐力地投入到了疏通河道的工作。七十多天过去了,站在河道旁看着新修的河堤和滚滚的流水,一抹微笑扫去了你两个月来的担忧和疲惫。苏轼,你是人们的好官。
写苏轼的作文篇6
最喜东坡词,品东坡之词,如品烈酒,不似清照词之婉约,亦不似后主词之凄苦。子瞻之词,如大江东去,引人吊古伤今。是豪放的高歌,亦是如风的随意。
东坡词,一向豪放,倜荡了宋初词纷华猗霏的恶习,打破了“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使人常感江山如画。虽饱受磨难,又怎能消去天生豪气。
他有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壮句,也与“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浅酎小饮;有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开朗时,亦有“点点是离人泪”的伤情处。但纵使万般变化,当人们回忆大宋的豪士时,想起的不仅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岳飞,还有你啊,东坡!壮志难酬,尚为凌云汉。但是人生如梦,早生华发的你只能“倚仗听江声”,虽是“长恨此身非所有”却为何不早抽身而走,怕是不甘新吧。怀着宏图大志的你被一贬再贬,虽是“有恨无人省”,却还是“拣尽寒枝不肯栖”。
你站在历史 长河中,以江山为词,以社稷为诗,拌上自己的悲苦,就构成了宋朝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星。你那杯酹向江月的酒,洒过了千多年的时空,一直洒到了今人的心里。
悄悄的将梦的卷帘拉下,看着你那如竹般挺拔的身子渐渐模糊,我亦开始吟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写苏轼的作文篇7
化作唐宋之际的一轮明月,我听你细细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化作赤壁之下的一堆乱石,我听你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化作你出塞行围时的一匹骏马,我听你发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誓愿……苏轼,你,还好吗?
你这一生,太过坎坷,坎坷到让我有些心痛。你明明金榜摘桂,却从第一变成第二,这不由让我感慨老天的不公,社会的黑暗。可是,就是因为这样,你反而变得更为出名。我记得你因乌台诗案而无辜被牵连,我也记得你曾发出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这些,我都历历在目。苏轼,我懂你!
我怨命运为何对你这般不公,难道真的像那句话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吗?可是你在命运面前,从不低头。无论是你因反对王安石的维新变法,还是你因乌台诗案备受牵连,你都不曾放弃过。你还是会期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你挥袖抒写《赤壁赋》,其气势磅礴、意境之雄浑壮阔令人叹为观止,正是在被贬黄州期间,你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将这视为你对不公命运的反抗?
你与你父苏洵、你弟苏辙被并称为“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这正是人们对你们的评价,可是为什么我在你的脸上看不到高兴的表情,难道是因为你与朝云的那段不了情吗?还是因为你素为敬重而又有矛盾的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我懂你。
你与佛印的莫逆之交,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你把你刚完成的诗作给他看,却因为他的一句“狗屎”,你怒气冲冲地跑去质问,却因为他的一句话,你再一次哑口无言!
我懂你,苏轼!我愿化作出塞行围的一株杨柳,赠你微漠阴凉;我也愿化作唐宋之际的一轮明月,让你尽情吟咏;我更愿……
写苏轼的作文篇8
苏轼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其实他就是豪杰。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立于皇帝身旁。曾经稚嫩的脸上刻满时间的历练,只有那凌厉的眼神不曾改变,只是那跃于纸上的豪气化为一手的力量,为天下苍生造福,成为他唯一的信念。他铿锵有力的奏折,直言不讳的进谏,妙语连珠的回答,令皇帝耳目一新,令天下为之一振。苏轼,迎来皇帝的宠爱,百姓的爱戴,仕途的辉煌,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他胸怀抱负,心似江涛澎湃,欲大有作为。于是,那时的他便成为“弄潮儿”,光环围绕。
苏轼说:“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再亮的光环也被“乌台诗案”吞噬,他被一贬再贬,经不起这般折腾,也经不起落差的打击,苏轼怕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当出言不逊遇上巧言令色,当苏轼遇到小人,苏轼被抛弃了,如离群的鸿雁,他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胁。惊恐不安,心如死水,荡不起一点涟漪,于是,郁闷中的苏轼折射给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影。
苏轼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衣任平生。”
如果苏轼仅是仕途顺畅,那么,随着朝代颠覆,他仅成为历史政客。如果苏轼被贬后就一直郁闷,那世间只多了一只蜉蝣。可是,苏轼却以其豁达成就了永远的楷模。这时的苏轼应该想通了一个问题: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于是,便有了泽被后世的苏堤,有了被人津津乐道的东坡肉,苏轼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勉,将三州江土改姓苏。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也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实乃“文学之大幸”!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心如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平凡的伟大。
苏轼一生,心境三变,人生三转。
写苏轼的作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 写澳门的作文8篇
★ 写梧州的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