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幼儿教案8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系统地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梳理和整合教学内容,凸显教学的重点和核心,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童话幼儿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童话幼儿教案8篇

童话幼儿教案篇1

设计意图:

“童话故事”伴随着每一个人的童年,给孩提时代的我们带来了充满美好、幻想的世界。一些经典的广为流传的原创童话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和想象力。童话中的角色夸张、神秘、古怪、美好、魔法、正义、邪恶……;故事情节的神奇、曲折、完美……;一切都深深吸引了孩子,稚气纯真的孩子们会不时的将自己化作童话中的角色身临其境快乐的嬉戏。这就是童话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开展了《童话谷》主题活动,通过各种手段:童话欣赏、童话创作、童话连环画制作、童话剧表演等,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大胆地想象、创造。

我们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童话来开展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积累了很多童话故事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这个活动,活动中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大胆想象,与伙伴交流。

活动目的:

1、利用各种图片组合引导幼儿创编故事,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体验创编童话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孩子在《童话谷》的主题活动中学习、欣赏了许多童话等文学作品。

物质准备:够孩子使用的图片(人物、动物等内容)、背景图15张、黑板2块。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请幼儿当童话小作家”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自由选择图片和背景图,粘贴后创编成故事。

(三)提出活动要求:

1、按自

己的需要拿取适量图片;

2、编的故事应有故事名称、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3、独立或与小伙伴合作创编、讲述。

(四)幼儿分组操作图片创编故事。

1、重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的名称、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2、指导语句的通顺、连贯及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引导幼儿拓展情节。

3、请幼儿向小伙伴及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五)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上台大胆讲述,活动自然结束。

童话幼儿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傻小熊热情、讲信用的形象。

2、通过课堂活动,了解种植萝卜的经验。

3、积极参与讲诉和讨论活动。

活动准备:

1、傻小熊、小狐狸、萝卜、一包种子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教师:小朋友,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出示傻小熊图片)他的名字叫傻小熊。那这个呢?(出示一包种子的图片)这是一包种子,这包种子和傻小熊之间发生了一个很好笑的事情。

2、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第一部分)这包种子是什么种子啊?小熊把种子怎么了?谁知道是哪个小动物从傻小熊门前经过,还说?傻小熊知道自己有一个萝卜园的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呀?

教师:(第二部分)两个月过去了傻小熊的萝卜园出了什么事情啊?傻小熊急坏了,说话得算数啊,所以他去干嘛了?把朋友们来了为什么都笑了呢?

3、讲诉讨论傻小熊的形象。

教师: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呢?我们回答问题要说完整。故事里的小熊是......

4、课堂总结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听了故事,知道萝卜是长在哪里了的吗?那老师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植物也是长在地底下的。

童话幼儿教案篇3

设计意图:

这个童话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令任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的大量的心理描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情感。

2、萌生爱护树木的愿望。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1、看图讨论。

(1)出示挂图最后一幅:小鸟看着火光,流下泪水。

(2)你看到了什么?小鸟怎么了?

(3)小鸟为什么流泪呢?

2、欣赏故事。

(1)完整地欣赏故事。

(2)故事里的小鸟和谁是好朋友?

(3)小鸟回来时,大树变成了什么?

3、理解故事。

(1)逐幅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2)小鸟为什么和大树是好朋友?小鸟离开大树时,大树说了什么?小鸟怎么说?

(3)春天,小鸟回来时看到了什么?树桩告诉小鸟大树到哪儿去了?

(4)工厂的大门告诉小鸟大树变成了什么?

(5)小姑娘又告诉了小鸟什么?

(6)最后小鸟找到大树了吗?大树变成了什么?

4、谈话:和树做朋友。

(1)小鸟为什么哭?你喜欢大树吗?为什么?

(2)大树不仅是小鸟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树木。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童话幼儿教案篇4

一、集体备课的思考

1、教材分析:

一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老鼠和一只大大的悍勇英武的老虎居然成了好朋友,这对很不相称的好朋友之间因为一些小小的问题波澜迭起,这些小小的问题其实也是存在于小朋友的生活当中的,比如故意踢翻朋友的皮球、和朋友一起分享的时候自己可能会多留一的小心眼,这些都会让孩子觉得与绘本故事的亲近,他们在阅读中可以经历着相同的感情变化。而小老鼠大胆地和大老虎绝交,大老虎想尽办法赢回小老鼠的友谊,最终获得小老鼠的谅解,比较完美的结局会让幼儿雀跃,从中也能学到和朋友友善相处的一些方法。我想这就是故事的价值所在吧!

2、幼儿分析:

大班孩子的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质变。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发展。其中表现之一是他们能自己组织游戏,这是他们的人际关系从主要和成人之间的过渡到和同伴之间的主要标志之一。但由于缺少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技巧,常常会出现争吵、抢夺的现象,而且往往出现是强势欺负弱势的情景。借助大老虎和小老鼠的故事来教育孩子以自己的强势去欺负自己的朋友,最终也会像大老虎一样失去朋友,从而导出我们应该把好东西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才更好玩。

3、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到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理解故事中两个角色之间的各种矛盾及其情感变化。

二、小老鼠和大老虎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地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2、通过猜测、倾听、想象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初步认识到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大老虎》的ppt。

2、故事情节图片,一张大的故事情节图示。

活动过程:

一、阅读封面,激发活动兴趣。

播放ppt1——封面,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一对好朋友的亲密快乐。

1、师:今天来了两位朋友,它们是谁呢?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和大老虎呢?(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回答)

2、师:一只这么小的小老鼠和这么高大威猛的大老虎,它们的关系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一学搭肩膀的动作)这一对好朋友一直都是这样的吗?来听一听小老鼠是怎么说的吧!

二、自主阅读,掌握故事情节。

(一)播放ppt2,让孩子猜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1、师讲述:我是一只老鼠,看见了吧,一只很小的小老鼠。我身后的那个又高又壮的家伙是大老虎,我们俩是好朋友。可是,怎么说呢,我们之间还是有点小问题。

2、师:你觉得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小问题呢?(幼儿自由猜测)

3、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小问题。

(二)播放ppt3—ppt8,发现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的小问题。

师:你看到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幼儿讲述,教师点开相应的ppt,并出示小图片贴在黑板上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①(ppt3)它们在玩什么游戏?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你怎么看出来的呢?(每次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大老虎总是当好人,我总是当坏人。大老虎说:"好人最后总是会赢的!"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②(ppt4)它们是怎么分甜面圈的?(每次分甜面圈,大老虎分到的那块总是比我的打。大老虎说:"这样分才对嘛!"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你们觉得这样分对吗?为什么?

③(ppt5)每次都是谁去采花?怎么看出来的?采到花后,大老虎让小老鼠闻了吗?(每次看到想要的花儿,大老虎总是命令我跳下去采给它。大老虎说:"好美的花啊!"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④(ppt6)小老鼠在干什么?大老虎在干什么?它看的是什么书?什么叫空手道?(有一天,我用积木搭了座城堡,这是我搭过的最大的一座城堡!"快看——大老虎!"我得意极了。大老虎头也不回,只是怪声怪气地说:"呦,不错嘛。")

⑤(ppt7)大老虎做了什么事情?(突然,他跳起来,大吼一声"呀——"用他刚刚学会的空手道把我的城堡踢飞了!)

(三)播放(ppt8—ppt10),猜测小老鼠强烈的心理变化。

1、师:大老虎总是以大欺小,总是那么霸道,你们猜小老鼠会是什么反应?(幼儿猜测)

2、(ppt8)师:"够了!"我气得大叫起来,"我再也不跟你玩了!虽然我只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但是,你也不过是个很大的大坏蛋!哼,拜——拜!"

3、(ppt9)两个好朋友分开了,小老鼠在干什么?它的心里怎么样呢?(幼儿讲述)为什么?(我好生气,好伤心啊!其实,我更多的是害怕。以前,我哪敢这样对大老虎大喊大叫?只是这一次……)

4、(ppt10)大老虎来了,小老鼠呢?它在害怕什么?(大老虎找到我了!我的心吓得"咚咚"直跳。完了,这下他会像踢飞我的城堡一样,一脚把我踢飞。"走开!"我冲他叫起来,"我才不怕你呢!别过来!")

5、师:你觉得它们两个还能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

6、师: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们继续做好朋友呢?(幼儿讲述)

三、图示梳理,了解故事结局。

1、(出示和前面有对比的图示)师:大老虎是怎么做的呢?你们能看明白吗?谁来说一说?(幼儿讨论后讲述)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2、播放(ppt11—ppt15),验证幼儿的说法,发现大老虎的变化和小老鼠的心里变化。

①师:(教师边播放ppt11—ppt14边讲述故事)奇怪的是,大老虎并没有踢我。原来他重新搭好了我的城堡。真的呐!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大老虎说:"玩不玩西部牛仔啊?这样吧,你当好人,我当坏人。"哈,终于可以当好人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大老虎又说:"吃不吃甜面圈啊?这样吧,你吃大的,我吃小的。"哈,我终于可以吃大的那块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最后,大老虎说:"要不要花啊?这样吧,我下去给你摘!"哈,我随便指了一朵,他就勇敢地跳了下去…… "嗯……可能吧。"我闻着花香告诉他,"我可能会再跟你做朋友,不过,只是有可能喔。"大老虎听了,很开心。

②师:为什么一开始小老鼠说:"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呢?(幼儿讲述)原来大老虎做的坏事太多,所以小老鼠一下子还不能原谅大老虎。

③师:最后,小老鼠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只是有可能呢?现在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心里会怎么样?让我们一起为它们的和好鼓鼓掌吧!

④师:原来原谅朋友和得到朋友的原谅都是一件很高兴地事情。如果大老虎一直这样让着小老鼠行不行?为什么(幼儿讲述)

⑤师:它们是怎样的呢?(播放ppt15)(从那天起,我们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有时候我当好人,有时候他当好人。有时候我去摘花,有时候他去。对了,吃甜面圈时,我们一人一半了!这真是太好了!)原来真正的好朋友是这样相处的啊!

四、完整欣赏,提升幼儿情感。

1、师: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让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完整地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一起边播放ppt边讲述故事)

2、师:你有好朋友吗?你们会怎么玩?(幼儿讲述)

3、(播放ppt16)有一天,来了一个更大更壮的家伙,它们之间会出现什么问题呢?下次我们再来说一说。

活动延伸:

1、在表演区进行创编表演。

2、在语言区续编故事。

童话幼儿教案篇5

一、教学目的:

1、 让幼儿理解童话的内容,重点把握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训练幼儿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在启发幼儿纠正《野猫的城市》中的错误的同时,发展幼儿口头描述语言的能力。

4、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野猫的城市》的多媒体课件,城市风光图片,布偶玩具猫。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城市的一些基本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猫,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出示猫:“喵喵,是谁来了?”,“我是一只美丽又快乐的猫,可我不是一只平常的猫,我是一只生活在城里的猫,有一天我来到了森林里,森林里的其他动物都围着我,要听我讲故事,你们猜猜我说了些什么?”

(二)引导观看多媒体课件,然后提问:

(1)故事的名称应该是什么呢?

(2)故事里说到了哪些好朋友?还讲了一件什么新鲜事呢?

(三)幼儿分段欣赏故事,教师帮助幼儿理清童话的内容及其中蕴涵的教育意义。

1、观看第一段,引导幼儿讨论(安全意识和逆向思维的引导)

(1)小野猫讲的城市给斑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那样?

(2)我们走斑马线时是什么感觉?斑马线会疼吗?

老师小结:城市里有许多人行横道,人行横道上的线条象斑马身上的条纹。大家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比较安全,因为车辆在靠近斑马线附近就要慢慢的开。

2、 观看第二段后讨论(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有计划的引导):

(1)野猫说城市里有一种地图,是什么?(城市规划图)

(2)野猫讲的城市给花奶牛是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3)那城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老师小结:建一个美丽、繁荣的城市首先要有一张科学的规划图,再按规划建设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大家的生活就很方便很快乐。就象小朋友做事情之前应该先思考一下,才能做得更好。

3、观看第三段后讨论:

(1)野猫讲的城市给河马是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2) 那我们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老师小结:城市里许多有高楼大厦,人们可以坐电梯,城市是个繁荣又方便的地方。

4、你们觉得城市是一个很痛、很痒、很重的地方吗?那为什么动物们这样说?(要学会自己思维和判断,才能获得正确的信息的引导)

小结:动物们是因为没有到过城市,而只是从野猫的口中听说,所以才会出现那样的感觉。那我们小朋友判断一件事情,如果光听别人说而没有亲自见一见,想一想是不行的。

(四)再次欣赏故事,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边看边想

1、野猫讲了几件新鲜事?

2、小动物听了以后感觉是怎么样的?

3、野猫讲的事是真的吗?

(五)活动延伸:组织幼儿看城市风光图片。(视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活动开展的深入程度)如:

1、引导幼儿说说城市里有些什么?

2、启发幼儿用“美丽、快乐、繁荣”等词汇来描述我们的城市。

3、那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变的更美好?

(或者鼓励同伴间互相讨论,回家和家人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对故事内容很新颖。同时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加活动中每个模仿的环节。通过理解故事,幼儿明白了要用正确的方式来介绍城市,知道城市是一个美好而又文明的地方。达到预定的课堂效果,不过本班幼儿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仍然有部分幼儿没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相关的内容,需要老师在活动后更进一步的巩固。

童话幼儿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话的主要情节和不同动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归纳作品的主题。

2、体验失去帮助和关心时的难受、伤心地情感,以及得到帮助时及帮助别人时获得快乐地情感。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一套及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直接引题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一遍,请幼儿认真倾听,提问:童话的题目?

3、第二次讲述,边讲述边出示磁性教具,注意突出不同动物的特点,按照故事情节发展顺序提问:

(1)小猴借不到绳子为什么哭?

(2)小猴得到小象的帮助,它心里觉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小象帮助了小猴,小象感到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4、小结: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需要关心和帮助,如果大家都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困难就会被克服,大家都能生活得很快乐。

5、结束活动

童话幼儿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童话故事,感受作品中温馨、友爱的情感色彩。

2.探索并尝试用与作品相匹配的语言和动作表演故事。

3.知道与人友好相处,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准备:

1.实物:梨子

2.课件《梨子小提琴》

3.小动物头饰

4.事先有了解小提琴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梨子)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觉得这个梨子象什么?如果把梨子切开,你们看看象什么?

2.(出示小松鼠)师:有一天,小松鼠捡到了一个大梨子,它把梨子切开,变出了一样东西,这样东西还能发出音乐呢,你们听。

欣赏《梦幻曲》一遍,提问:小松鼠用梨子变出了什么?你觉得梨子小提琴拉出的音乐是怎样的音乐?你听了想怎样?

3.教师结合课件,完整地讲述故事。

师:小松鼠拉起了梨子小提琴,动听的音乐响了起来,小动物们听了,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一看。

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好听吗?好听在什么地方?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小松鼠是怎样拉小提琴的?请幼儿模仿。

(2)狐狸听到了琴声,它是怎么说的?说话是声音是怎样的?为什么它会这样说?

(3)狮子听到了琴声,它是怎么说的?说话是声音是怎样的?为什么它会这样说?

(4)教师小结:琴声真好听,动物们都爱听音乐,就连凶猛的动物也不做坏事了。还有哪些动物也会来听音乐?它们又会怎么说呢?

(5)小提琴上掉下的是什么?真的是音符吗?

树上结了许多梨子,为什么都被做成了梨子小提琴呢?为什么森林里到处都是快乐呢?

5.组织幼儿表演故事。

师:我们也来做森林里的动物,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好吗?

请幼儿自己选择角色,教师提出表演注意事项。

小动物会说些什么话?说话时声音是怎样的?它们会做些什么动作?什么时候你会出来听音乐。请小朋友大胆地表演出来。

6.提问:假如你有一把小提琴,你想做什么?

请小朋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或者同伴,或者用画画的方法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童话幼儿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喜爱文学作品,体验猫变大后发生的趣事。

2.能随故事情节展开想像,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图片

2.已简单了解酵母的作用。

活动过程

1.看看越变越大的猫。

――幼儿分散自由结伴欣赏图片,教师启发幼儿重点观察图中猫的变化。

――引导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猫有什么变化?

――这是一只面包房里的猫,它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大?让我们听听故事吧!

2.听听面包房里的猫的故事。

――倾听故事第l节至第7节。

――小猫莫格的家在哪儿?它是怎么变大的?

――小猫是怎样越变越大的?它变得像什么?(帮助幼儿理解莫格在逐步变大)

――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小猫变大好不好?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

――莫格越变越大,面包房里都装不下它了,它只好住到外面去了,你们猜它会碰到哪些事呢?

――倾听故事后半部分。

――洪水来了,是谁救了大家?它是怎样做的?

――虽然莫格的变大,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可是,也正因为它的变大才挡住了洪水,救了大家。

3.编编有可能发生的故事。

――变大的莫格还会遇到哪些事呢?

――引导幼儿大胆想像莫格变大以后发生的事情。

――帮助幼儿整理续编的故事情节。(如:提示幼儿小猫变大后还会变小吗?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活动建议

1.活动后,提供角色指偶投放到区角,让幼儿跟着录音讲讲故事,也可根据自己续编的内容,自制指偶在区角中操作讲述。

2.活动中,也可让幼儿用肢体(借助身体的伸展)来表现小猫吃完酵母后,越变越大的形体,体验变化的乐趣。

附故事:面包房里的猫

胖面包师每天早晨很早很早就起床去做面包。他先在面团里放上酵母让面团慢慢胀起来,越变越大,再放到炉子里去烤成面包。

莫格是胖面包师养的小猫,每天早上都到面包房去捉老鼠。捉完老鼠,它就趴在炉子边上打瞌睡。

这几天,外面总是下大雨,小猫莫格追老鼠,淋得全身都湿透了。

胖面包师心疼地用毛中把莫格擦干,把酵母放到牛奶里让莫格喝下去。面包师说:“莫格,你受凉了,吃一点酵母就不会感冒了。”莫格喝了有酵母的牛奶,又趴到炉子边上打瞌睡。

睡着睡着,莫格的身体胀起来,越变越大,越变越大。

一开始莫格变得像绵羊一样大。

后来它变得像马一样大。

再后来莫格变得像河马一样大。

莫格越变越大,面包房里都装不下它了。莫格只好住到外面去。它挡在马路上,汽车开不了,人也走不了。

面包师只好带着莫格往城外走去。他们走到一个山谷的河边,莫格饿得走不动了。

面包师回去把面包和面团都拿来给它吃,莫格吃了以后,身体又胀起来,变得像一头大象了。

莫格变得越大,越能吃,大家都来帮面包师给莫格送吃的东西,莫格还是吃不饱。

莫格就趴在小河边吃鱼。天下雨,河水越涨越高。突然,山上冲下来洪水。不好!洪水冲到城市里会把面包师和大家的房子都冲塌的。想到这里,莫格一下子就坐到河里去,洪水挡住了。

面包师跑去告诉大家,赶快躲到山坡上去。

莫格坐在山谷的河里,挡住了洪水,它的后边变成了一个大湖。

面包师和大家赶快修水坝。高高的水坝修好后,莫格才从河里出来。

它趴在山坡上看见面包房和其他的房子都好好的,心里很开心。大家给莫格挂上了奖牌,上面写着:越变越大的莫格,救了我们。

童话幼儿教案8篇相关文章:

幼儿脸谱教案8篇

风幼儿教案8篇

幼儿生活活动教案8篇

关于幼儿教案通用8篇

幼儿益智游戏教案8篇

幼儿班英语教案模板8篇

幼儿安全法制教案8篇

幼儿小班美术春天教案8篇

幼儿看日历教案8篇

幼儿智力教案8篇

童话幼儿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