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优质的作文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拓宽他们的思维边界,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妈们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妈们作文篇1
自从搬家后,个性内向的我本以为会交不到新朋友,因为新的邻居不比以前的邻居,平常不会一群人聚在巷口聊天。白天整条巷子总是安安静静的,有时,我不小心在阳台讲话太大声,回音甚至从巷口传到巷尾,让我觉得不好意思。
最近,我对这边邻居的习性有了新发现,原来大家通常在晚餐后出外散步,所以爸妈也带我与弟弟饭后离开客厅的沙发,一起出去散步,藉此向邻居自我介绍并进一步相互认识。
终于,住在这一段时间后,我认识了第一位朋友,她只比我小一岁,我一看到她就觉得十分投缘,相处相当融洽,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从小练舞的她,常常约我去看她跳舞,看到她在台上精湛的舞姿,让我佩服不已。
此外,我还认识了一位学音乐的大姐姐,她只要有空就会练习弹琴。在她灵巧的手指弹动之下,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曲缭绕在巷子里的每个角落,我躺在客厅的沙发上聆听,彷彿置身在演奏会里,不知不觉中就沉醉在感人的音符之中。
现在,我愈来愈喜欢新环境,自从熟悉了这里,就跟邻居开始有说有笑,课业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更有讨论的学习伙伴,无聊的时候也不缺玩乐的同伴。能够居住这个温馨又充满欢笑的新环境,让我觉得好幸福呢!
大妈们作文篇2
我身边有很多帮助和爱护我的好朋友,但我最喜欢那个威风凛凛的旺财。它是我最忠实的朋友。
最近,邻居家多了个新成员,那就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
狗的名字叫“旺财”,寓意在狗年里能发财。因为邻居是妈妈的朋友,所以,我只要一有空就跑到他们家去和“旺财”玩。旺财是只小黄狗,两只水灵灵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可爱,旺财很喜欢围着人转,总是用一脸不朽的眼神看周围的一切。而我看到它的第一眼时,便觉得它很威风凛凛,它一席黄毛被风掀起,它的黄毛在风中微微抖动,像一匹战马威武的站在那里,好像无视一切从它身边走过的人,一股唯我独尊的气流似乎在它的身体间不停的涌动。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它去小区玩,一只狗狗经常对它挑衅,大声对旺财怒叫,旺财总是不紧不慢的看着来势汹汹的狗,它不对着冲它吼的狗叫,而是默默走过,颇有大将风度,它的沉稳使我大吃一惊,当别的狗发起侵略,边跑边叫飞快的向旺财冲来,它也是懒懒的望着,只是对着那只狗用它的狗手一挥,狗便翻落在地了,它依然神气的坐着,非常骄傲,以后别的狗一见到它,马上飞快地散开并经常躲得远远的。有一次,我准备再次去找旺财玩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旺财被送走了。”我非常失落,一整天都在回忆之前和旺财发生的点点滴滴。
我喜欢我的好邻居,更喜欢她家那帅气的旺财。
大妈们作文篇3
华灯初上,入夜的大街到处灯火璀璨,明亮的太阳悄悄地躲了起来。
“时间到了,时间到了,还不赶快走!”一个急促的声音突然从我背后响起,两位大妈从我的身边箭一般地走过。好奇心使我加快步伐,紧追着她们。
不一会儿,我来到了花园广场,只见广场边上的一块空地早已被黑压压一片的大妈们占领。一阵轻快的音乐突然响起,广场霎时成了欢乐的海洋。散乱的人群早已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他们在一个身穿鲜艳服装、手擎大花球的阿姨的带领下,有的举着花伞,有的手摇彩扇,有的舞着彩带,随着轻快的音乐个个踩着欢快的鼓点,整整齐齐地舞蹈着,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黑夜中翩翩起舞,在夜灯的辉映下不时发出耀眼的光芒。慢三、快四、恰恰……她们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轻盈曼妙的舞姿羡煞围观的群众,看得如痴如醉。那些按奈不住的群众也随歌起舞,尽管他们扭得不太好看,但却非常认真,也不时赢得周围的欢呼。你看那一个身穿白衣服,戴着眼镜的男青年,他高高的身材,手擎一把大红伞,一扭一扭的,表情特别得意,那滑稽的动作引来一阵又一阵的笑声。
现在我恍然大悟了,原来他们赶着来跳广场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串门、聊天、打牌……这些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在闲暇生活中已“退居二线”,广场舞已成为中国文化事业的一处独特风景,丰富着人们的业余生活。
大妈们作文篇4
说起最让我难忘的人,就要数我那位好心的邻居了。
他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没有子女,没有老伴,每天与一只鸟相依为命。我们一家刚搬来时,我就觉得这位邻居很友好,每次见到旁人他总是笑眯眯的。当我一个人在家时,他总会给我一些零食、一些茶水什么的,其中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傍晚,我刚上完素描班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的我站在马路旁,看着路上车来车往,只得等路不再拥挤了再过去。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动,我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直冒汗。
“不管了!”我看准时机,猛地向两辆车的空隙钻去。这时,突然从旁边冲出来一辆货车,吓得我赶紧往后退了一步,站在了马路中央,紧张、害怕、懊悔一起涌上了心头。就在我绝望时,一双温暖又有许多硬茧子的大手突然握住了我无助冰凉的小手……
终于到了马路对面,我心中一阵轻松,脸上浮现了两朵红云,向着“救命恩人”连声道谢,他慈爱地看着我,说:“没事儿,孩子,下次一定要当心哦。”说完,他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便离去了。望着他的背影,我的内心起伏不定……
是他,为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束光;是他,在我无色的世界涂添许多色彩;是他,那位乐于助人的邻居,让我的人生多姿多彩。
大妈们作文篇5
今天,我要夸夸我的好邻居们。
一次下雪之后,院子里有厚厚的积雪。一大早,张阿姨就拿着扫帚悄悄出门扫雪。这时,李大娘看见了,就出来对张阿姨说:“小张,你们是上班的人,这活我来干。”张阿姨笑着说:“大娘,你看天气这么冷,你的衣服又穿得这么少,肯定会感冒的。这雪呀,还是我来扫吧!你自己回家休息吧!”李大娘说,:“不,我们俩一起扫吧,人多力量大。”说完,李大娘就从家里拿了一把扫帚,开始和张阿姨一起扫雪。她们认认真真地扫着院子,脸上都挂满了汗水,不一会儿整个院子就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早晨,人们醒来之后,发现院子里干干净净的,也不知道是谁做的好事。
记得有一次,父母上班了。我一个人在家里闷得慌,溜出来玩,结果在院子里摔了一跤。把我的膝盖摔得鲜血直流,我便哇哇大哭起来,邻居们听到哭声后,马上跑过来。张阿姨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雪白的手帕把我的`伤口包扎好后,就马上弯下腰把我抱往医院。等我出院了,因为我的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所以,张阿姨就把我接到她家去住,她一会儿给我削苹果,一会儿给我倒水,一会儿陪我玩,等爸爸妈妈回来了,并听了事情的经过说:“谢谢,谢谢,谢谢你们把的孩子送到医院去治疗!”邻居们说:“不用谢!”
我的邻居们真好!我有这样助人为乐,互相帮助的邻居,我觉得跟他们在一起很幸福,很快乐。
大妈们作文篇6
前些天,国内外中文网站上都能看到大妈跳舞被人泼粪、北京有一男子不堪广场舞困扰放枪放藏獒的消息。而一些不顾他人的学习和休息跳广场舞的大妈,反责问对方为什么不装隔音玻璃。
大妈的广场舞成了扰民的公害,大妈们的子女能否花点力气,息事宁人地给劝回去?对这种提议,我的一个朋友微博上表示:“子女劝不回去。让一代不读书的人回家干什么?她们在电视上也只能看家长里短相亲调解类节目,根本不会独处。回家老两口大眼瞪小眼两天,就又得出来了。”
中国社会日趋老龄化,人老了之后该干什么?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大妈跳舞,除了身体锻炼之外,也在满足其他一些需要,比如归属感。和大部分而今跳来跳去的上班族不同,老一代人多属“单位人”,发自本能地觉得自己需要归属于一个群体,被人关注,被人需要,被人关心。
由于生活在两个“国家”,忍不住又要做一番对比,权当一个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中美两国都有老年问题,我的一些说法,也不过是出自叙述便利的粗线条概括。
在美国,照说老人和子女不住一起,地广人稀,应该更寂寞,可是为什么没有这些问题呢?美国是“儿童的天堂,老人的地狱”一说,多流传于华人中间,因为很多老人过来交通不便,语言不通,才有这些问题。本土的老人好像自得其乐的居多,甚至说自己是“心里的年轻人”。还有的一些社区和公寓(俗称老年公寓),专供老人居住,说是入住者必须65岁以上。
我发现,美国老人退休时间比较晚,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寂寞的问题。很多美国老人一直上班,直到真的干不动为止。美国没有“单位”这个概念,从一个地方退休后,继续去另外一个地方上班,包括去沃尔玛做些杂事,可能这些退休后的工作工资不高,但总让其有事可做。国内退休时间过早,有的50岁才出头就退了。倘活到80岁,后面还有30年赋闲在家。要是有机会的话,应该去找点别的事情去做。这不光是钱的问题,人活着,能奉献于他人是一种美好的感觉,让人感觉充实。如果没有工作机会,做做义工也好。
现在好多老人成天想着怎么健身保养。一个人老围绕着自己活着的话,会把自己越包越小,越来越郁闷。
让社区生活丰富多彩,应该是老龄社会的必由之路。美国社区生活很发达。很多中老年人去教会,星期三查经,星期天做礼拜,说不定还有别的小组学习的机会,这就满足了一种社区归属的深层需要。除了宗教机构外,各式各样的其他社区项目也非常多,比如我曾经去考察过的俱乐部就有不少,如“妇女俱乐部”、“诗歌俱乐部”等等。如果中国也举办这种社区中心(哪怕是营利性质,让大家交会费),或者把现有的社区中心真正用活起来,也能解决中老年人离开了单位和家庭之后找不到“第三处所”的问题。
写了这些,或许也有老年朋友质问:你有朝一日不老啊?我想,人老了生病体弱自然不好,我也不盼望,但我喜欢写写译译,没人打搅我求之不得,估计老来不必担心无聊。老年阶段其实应发展一些爱好,毕竟晚年要有很多时间独处。这时候把过去的理想给捡起来就很好,比如爱尔兰裔作家麦考特,就是退休后发现自己有时间了,开始创作,在晚年写出了多本很有影响的书,如《安琪拉的灰烬》《教书匠》等。
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才华,但也有不少可操作性很强的事可做。比如我有一老同事,花了很多时间整理家族录像。她把家族的相片整理起来,然后配音,形成各种各样的故事。她在家族聚会上播放这些片子,很受大家族欢迎。然后又刻录成dvd,分发给各个家庭。为了这些片子,她甚至跑很远的地方拍摄祖先墓碑的照片,成天为此忙得不亦乐乎。
我还认识一个老先生,老年后开始学做木匠,给子孙和亲戚打了很多家具。而后他又开始购买机器,学习如何制作钢笔,我们上次去,还送了我们好几支。该送的都送完之后,他又开始学着在家种菜。总之是通过学习对抗衰老。
还有一些老年人老来去学东西陶冶情操。我就看到了一些老年人老来开始学声乐学钢琴这些。按照常规思维,大家觉得孩子学习才有用,所以让孩子在认知负荷最重的时候逼她们学琴学画,学得她们怨声载道。说起初衷,大部分家长也不是为了孩子成名成家,而不过是让其陶冶情操。到了中老年阶段,自己没有情操了,干嘛不去陶冶?中老年可学东西真是很多,当然不要胡乱去学医。
良好的家庭关系,应该能解决老年的寂寞无聊问题。那些跳广场舞的退休大妈,可能已经空巢,感觉不再被子女需要,十分失落,需要找个办法证明自己的存在。中国式的婚姻大家可能也知道,互不理睬吵吵闹闹的不在少数,家里精神上找不到多少安慰,去广场跳舞还算好的,有的成为直升飞机父母,盘旋于子女头上,干涉他们的生活,逼迫子女谈婚论嫁,急着抱孙子,或是把手直接伸到小家庭来操纵,打一场代理战争,这都是没有多少事情可做的表现。如果老伴相互取悦,相互欣赏,谁还愿意成天往外头跑?老往外跑,去跳舞,没准解决不了家庭问题还会产生问题?我过去在国内认识的一对老夫妻,丈夫老来爱上跳舞,动辄去找舞伴,老太太气得在家得病而死。
上了中老年,假如思路拓宽一些,反而是新生活的一个开始,何至于一窝蜂全去开着大喇叭去公众场合跳舞,扰得四邻不安呢?
大妈们作文篇7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广场舞近些年来在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群众运动了,每块有限的广场空地上,都充斥着大妈大爷―――当然,主要是大妈―――矫健的身姿和魔鬼的步伐。而且可喜的是,广场舞大有走出国门扬我国威的态势,早已成功地占领过莫斯科红场、巴黎卢浮宫广场,美国自然也不在话下。广场舞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输出的最成功的文化项目了。在这种强势发展态势下,官方也日益重视起来,近日,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要求大力宣传广场舞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树立一批优秀广场舞工作者典型、广场舞领头人典型、广场舞团体典型。如此看来,表面和谐欢乐的广场舞,在这些年为各种争地盘、抢舞伴、拼音响等而产生恩怨情仇之后,又要迎来新一轮血雨腥风的江湖争斗了。
事实上,我个人一直认为广场舞是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继武术之后,又一个能够为中国代言的形象,这从每一个第一次看到广场舞的歪果仁(外国人)都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而可见,他们通常直到学个一招半式后,才会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我知道,从此以后,他们就将沉沦于深奥复杂的中国舞术体系而不能自拔。
奇怪,怎么说起了歪果仁。哦,既然说到这,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广场舞在中国能够火遍每个角落,而且就算走向世界了,也只有中国大妈独舞呢?歪果的大妈大爷就这么内力不济不能领会掌握吗?这个问题的回答,还需容我装个渊博。其实在欧美这些老龄化程度深的国家,上了年纪退休,相当于是人生第二春的开始,除了继续干点活的之外,有点积蓄的就到处游山玩水,或者写写回忆录、学点感兴趣的新玩意,恋个黄昏恋,等玩不动了就把自己送去养老院。所以看起来这些大妈活得比较自在,她们才不帮子女带孩子,把自己锁在家里。可能有人认为他们家庭观念不一样,那就看看和我们文化接近的韩国和日本。首尔街头,满街跑的出租车司机,绝大部分是五六十岁以上的大爷,日本也同样如此。在日本,很多地方都可能看到,比如东京大学校门对面的一个小餐馆,就是一对大爷大妈,一个后厨做饭,一个前台服务,当走路都颤颤悠悠的大妈端着一盘子饭菜给你的时候,你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虐待老人。
反观中国的老年人,人生极大的常态“事业”就是抚养第三代,而由此产生的系列反应就是,子女没有结婚的就不断催婚逼婚,结婚了的就催早点生孩子,直到你顺利完成任务,二老就乐呵呵地开始他们不见天日的忙碌和操心了。所以中国大妈很伟大,可赞可爱的同时,却又可叹可怜,她们没有了自己的生活追求和精神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事业梦想似乎就只剩伺候后代了。
所以,在每一个广场之上,当大妈们无数次踏着欢快的神曲节拍,我们看懂了节拍之下深埋着的忧伤了吗?我们知道她们每一次激情迸发背后的无奈吗?其实她们才是用生命在深刻地阐释一个年轻人天天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道理―――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大妈们作文篇8
中国者,大国也。大妈者,年岁辈分类于妈妈者也。广场舞者,公共场地民间集体舞蹈也。中国大妈广场舞,因莫斯科红场、法兰西卢浮宫“被占领”而具有了世界影响,世人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我以为政府引导、舞者自律,方能消除其负面影响,使这股“民族风”成为新时代中国资深女性最炫的形象之风。
中国的大妈们,心灵中有千百年妇女隐忍奉献的精神皈依;身体上有操劳家务、相夫教子甚至抚养孙辈的劳苦印迹;现实里有儿女奔波前程老来孤独无人陪伴的人生缺憾。她们体形要么肥胖要么瘦弱且绝不婀娜;她们步态要么生硬要么僵直且绝不轻捷;她们动作要么迟缓要么笨拙且难以准确。如果你要以专业的眼光、挑剔的心态来看待她们的话,那她们中的相当多一部分人表演的是无任何美感的走样错位的舞蹈。
但是,她们冲破了心灵的禁锢和身体的限制,凭着年轻时的激情和夕阳红的梦想,以无比的自信和勇气,舞出了火的热情,风的张扬,水的淡定,太阳的开朗。这是新时代中国资深女性掀起的民族广场舞之风。
然而,广场舞的音响实在太具有穿透力了。它单调,它冗长,它反反复复,它喋喋不休绵绵不绝。它撩起了夜班族难以补眠的怒火;它打破了莘莘学子闭门苦读急需的宁静;它让身体抱恙需要静养的那类人发狂;它让年纪尚小需要安眠的婴儿啼哭不止;它让不需要单调乏味声音打扰的人忍无可忍。它,太坏了。但是,坏的也只是那音响,而非我们中国的大妈。
要解决这个“太坏了”的音响影响,首先需要政府引导和规范。譬如避开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众聚集之地,另择场所;譬如规范跳舞时间,避开人们休息高峰时段;譬如规定限制音响分贝,使其达不到噪音的标准;譬如鼓励发明同频同步同听一首歌的范围式无线耳麦,给中国大妈们增加一个广场舞必备的装备,这装备又炫又亮不扰人,又轻又巧真方便。
总之,政府应该有所作为,政府有义务“护航”广场舞,不能只限制、只通融而不加以引导。政府的引导会使这股“民族风”更和谐。
其次,为了不使音响“太坏了”被非理性地理解为中国大妈“太坏了”,“舞者”,我们中国的大妈们应该要严格自律。起舞之时那伴奏的声音不可旁若无人,要顾及他人。老话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
大妈们,广场舞的直接目的是舒活筋骨、锻炼身体,最终目的是陶冶性情。如若我们自律地控制伴音,既跳舞锻炼了自己,又不扰民方便了他人,那才是既修了身,又养了性,实现了跳广场舞的最终目的。
政府引导、舞者自律,彻底解决广场舞伴音扰民问题,就能使中国大妈广场舞这股“民族风”越跳越炫,成为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热情开朗能歌善舞的.中国公民新名片。
大妈们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