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撰写教案时,需细致思考学科要求,以确保内容与教学标准相契合,教师可以通过教案来规划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年级下册教案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中和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中1格代表1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
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读懂纵向统计图
1、会看统计图。
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你们以前接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发现:
(1)现在的统计图中有很多的直条。
(2)在统计图的左边还有许多数。师:你知道统计图中的直条和左边的数各表示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说明:图中的直条表示喜欢各种电视节目的人数;图中左边的数的意义是:1格代表1个单位,在这里1格代表1个人,2格代表2个人……
2、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师:这个统计图告诉了你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从图中看出:喜欢卡通片的人数最多,有12热;喜欢看歌舞片的人数最少,才4人;喜欢看新闻和喜欢看电视剧的人数同样多……从图中还能计算出一共统计了39个人。
3、延伸。
师: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你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给统计图起名字。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你认为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1)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名字。
(2)教师指出:因为这种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数量的多少,所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条形统计图”。
5、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1)学生说一说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有哪些优点。
(2)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只管得看出数量的多少,一目了然。
二、读懂横向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
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这副统计图和第一副比较,又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第一副统计图是直条是竖着的,第二副的直条是横着的……教师肯定:条形统计图也可以是横向的。
2、会看横向统计图。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横着看、竖着看各表示什么。
3、从图中获取信息。让学生与同伴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4、讨论。
师:如果我们班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欢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统计有助于做出决策。
三、读懂统计表
1、会看统计表。
师:这是某地安装电话情况的统计表。你们知道这个统计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各表示什么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学生说出: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年份,每隔5年统计一次,而第二行表示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2、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学生会感到比较捆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出简单的分析:如1985年安装的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五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1985到1990年增加142部;1990—1995年增加190部;1995—20xx年增加950部,远远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
3、估计。
在学生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表中组数的变化情况估计一下现在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四、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教师给予评价。
二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00以内的数,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2、会写、读10000以内的数(不含0),说出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3、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两位数的数位也都有所了解。本单元将认数的范围扩展从两位数扩展到四位数。学生将认识万以内的数,并会万以内数的读写。万以内数的读写是进一步的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因此要切实的学好本单元,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家电用品及其价格。复习最高位、各数位的意义等。
2、学生试读更大的数。(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由课题想到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活动2【活动】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4
1、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数小方块)(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2、(用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3、练习数数(课本第75页第2题)
4、感受身边的数(一万)
(二)数位顺序表
1、“万”所在的数位是“万位”,之前还认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摆一摆:小组合作,把5个数位进行排序。
3、数位顺序表,从右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练习
(三)教学例5
1、课件逐一出示小方块,让学生数;最后所有的小方块加在一起有多少个?
2、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并写数和读数。
3、说出这个数的组成。
活动3【练习】三、巩固练习,知识考查
大考验——寻找密码
1、第一关【读一读,说一说】(课本第75页第1题)
提示1:密码是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5。
2、第二关【拨一拨,数一数】
要求:同桌两人比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1)十个十个地数,从1260开始往后数5个数
()()()()()
(2)一百一百地数,从3700开始往后数4个数
()()()()()
提示2:十位的数字是3的3倍。
3、第三关【听一听,写一写】
老师报数,你来写。
1313 3258 4735 9999 10000
提示3:百位和个位的数字相同,它们的和是4。
密码门打开,感受生活中的万以内的数
活动4【练习】四、课堂小结,知识比赛
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
2、知识比赛(练习纸)
(1)从()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2)5236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3)由3个一,5个十,6个百和8个千组成的数是()。
二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的内容。
【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天的活动都与时间有关系,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活动的时间,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张时间统计表格,设小组长一名。(每个小组统计一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公园里人们进行晨练的情境。
教师: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1:有人在打太极拳。
学生2:有人在舞剑。
学生3:有人在跑步。
教师:这些人每天早晨都做这些活动,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为了锻炼身体。
教师:对,人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每天锻炼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每天也锻炼身体吗?
教师:你们是怎样锻炼的?
学生1:我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
学生2:我喜欢跳绳、打乒乓球来锻炼身体。
学生3:我喜欢早晨跟爸爸跑步锻炼身体。
教师:同学们的锻炼方法都不错。其实锻炼身体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课外活动、课间操、做家务等,也可以锻炼身体。锻炼身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我想知道同学们每天锻炼多长时间,有什么办法吗?学生积极为老师想办法。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同学们每天锻炼的时间好吗?
板书课题:每天锻炼的时间。
二、小组合作,统计结果
教师:刚才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既然每个同学都想帮助老师,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全体进行活动吧。
教师:我把任务已经分给了你们小组,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组长宣布每个小组统计的内容。
教师:怎样才能完成你们小组的任务呢?
教师讲解统计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说出自己活动的项目和时间,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整理数据,完成表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课内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展示每个小组统计的结果。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都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每个同学每天锻炼的时间大约有60分,也就是1时左右。
学生2:我发现同学们比较喜欢的项目有跳绳、跑步、打乒乓球等。
学生3:我发现同学们写作业的时间多,做家务的时间少。
学生4:我发现同学们大部分喜欢在早晨和晚上锻炼身体。
四、提出建议,统一认识
教师:我们每天的时间是一定的,要想做好每项活动,要求怎样安排时间?
学生1:要合理地安排时间。
学生2:我们每天至少要安排1时的时间锻炼身体,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学生3: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和锻炼,不浪费1分、1秒的时间。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每天要安排好各项活动的时间。国家十分重视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专门下发了积极锻炼身体的通知,要求我们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不能少于1时,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才能做好建设祖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每天锻炼的时间有多长,可以看出我们每天所做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时间,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下课后,同学们都要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下册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蔬果造型的有关知识和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索与人合作中寻求创作的乐趣,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活动,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更好的体验生活,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蔬果造型的练习,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用蔬果创作出简单而有创意、富有想象力的立体造型。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加强常规教育。
(二)播放动画视频,趣味导入
(1)上课,师生问好。课前老师让大家带来了一些蔬果,那你知道这些蔬果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吗?
(2)蔬果是个营养小高手,不但能营养我们的身体,还能滋养皮肤,瞧,这些营养小高手集合了,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出示视频:《蔬果宝宝》)
(3)原来这些营养小高手聚集在一起就会就会神奇变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蔬果变变变(贴课题)的世界。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蔬果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讲授新课
教师导语:那你想不想让你手中的蔬果也来变一变,可没那么容易,要顺利闯关才可以,你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第一关:找一找(粘贴)出示课件:你看这是什么动物,那你觉得右边哪个蔬果最适合变小绵羊呢?说一说你的理由是什么?(生举手回答,补充完整)
师小结:绵羊的身体上有很多的毛,而菜花表面这种蓬松凹凸不平的.感觉,来表现小绵羊的身体再合适不过了。这只可爱的小动物是?(出示课件)?同学们觉得右边哪个蔬果更适合表现它呢?(生举手回答)师总结:蔬果可以变成什么,外形、色彩很关键,带着我们的火眼金睛闯进第二关。[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观察分析蔬果,感悟蔬果的外形、色彩特点,为下面的创作打基础。
第二关:想一想(粘贴)你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茄子)竖着像什么斜着像什么?我把它转过来又像什么呢?
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就像神奇的魔法棒,面对一种蔬菜和水果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进行大胆的联想,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第三关:交朋友(粘贴)。小洋葱看到茄子可以各种大变身,忍不住想和它交个朋友,你看它们手拉手之后变成了什么呀?(出示课件).小洋葱太淘气了,谁有办法帮帮我,让它们连接在一起?(找学生上台尝试—牙签插接).教师示范蜗牛的制作:用茄子和洋葱做蜗牛的身体(演示插接、组合)添加眼睛、嘴巴、触角(演示切、挖)讲解小刀使用方法和注意安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做好了,就让它成为蔬果大舞台的第一个小演员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的亮点,大家共同创作的示范作品,通过做、找方法较简单的理解和掌握了组合、切、插接等方法,从而也突破了本教学的难点,可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出不同创意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副,小组间的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闪现火花。
(四)欣赏评论、创作体验
1.茄子除了和洋葱做朋友,还可以和谁做朋友呢?
小结:只要开动脑筋,蔬果就可以变成我们生活里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事物。
2.在同学们集体智慧的努力下,我们顺利的通过上面的三关,瞧,谁来迎接我们了,它用了我们美术里的什么技法?
3.看了这么多有创意的蔬果作品,你都学会了哪些制作方法?(学生举手回答,根据作品总结技法:切、插、挖、拼、刻、)
4.小小的蔬果通过找一找、想一想、交朋友以及技法园地里的这些方法就可以变成一个漂亮的蔬果小演员!
5.想一想,试一试你手中的这些小蔬果可以变成什么?(学生回答,说一说自己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大胆地进行评价,拓展创作思路,启迪智慧,使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出蔬果变化的方法,并对作品的设计思路与创作方法进行初步的尝试和讨论,启发学生创作性思维和创新意思。
(五)学生创作
师:同学们的想法太棒了,相信我们班同学的小巧手,一定能创作出不同的精彩和惊喜,还等什么?动起你的小手开始吧!(学生根据带来的材料进行创作,播放轻音乐)
(六)展示与讲评(自评、互评、师评)
1.短短的时间我们的大舞台迎来了这么多的小演员,用你最好的精神状态欢迎它们。
2.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大舞台里,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制作心得,分享创作感受。(学生互相评价可以从作品的创意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七)课后拓展
师:通过学习,你会发现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可以通过找一找、想一想、交朋友的方法进行大变身,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成为善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孩子!
二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温柔的手》是长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板块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以一个小姑娘找妈妈为线索,赞扬了母爱的伟大。作者巧妙的构思,温婉的笔触,不禁使人感动,同时,我们也感动与小姑娘最朴实、最自然、最真切的回答,感动于天下最动人的母爱。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课文。
二、教学对象分析
文章内容生动感人,很容易感染学生,但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较多。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随文识字边读课文边结合生字表中的拼音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文中一些生动的词句有感情的朗读,既识了字,又积累了优美的语言,同时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和基础,采用随文识字、自主识字等方法边读文边学生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文中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正是由于妈妈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关爱
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才是最温柔的、最美丽的,孩子爱妈妈。
教学重点:认识11个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切身感受母爱的温柔。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件(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小故事—《温柔的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了课题,
你想到了谁的手?(妈妈的手)为什么?(因为妈妈的手是温柔的)
2. 学习“柔”字,拼读、组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1. 朗读第1自然段。
(1)学习“城”字。(出示字卡)谁认识这个字,请你当个小老师教教大家,拼读,
组词。小姑娘和妈妈来到了一座怎样的城市?课件出示:美丽的城市。齐读,读出语气。
(2)学习“牵”。(做动作)和你的同桌做一做牵手的动作。观察字形,师讲解:“牛”表示拉车的牲畜,“秃宝盖”表示拉车的横杆,“大”表示绳子。拼读、扩词。
(3)小姑娘看到了什么?学习“趣”读字音、组词。用“兴趣”练习说话。小姑娘是怎样做的?学习“掌”,伸出你的手掌看看,扩词。结果怎样?“走失”是什么意思?假如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妈妈走散了,你的心情会怎样?课文中是用哪个词写出了小姑娘紧张害怕的心情的。出示:惊慌失措。在课文中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朗读2—6自然段。
(1)听到小姑娘的哭喊声,人们是怎样做的?出示:围,借助课文插图,做动作理解字义,扩词。
(2)小女孩叫什么名?奥利娅:外国女孩名。
3.朗读7—12自然段,自主探究识字。
(1)先说说这几段中的生字有你以前见过或认识的,哪些是你新认识的?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汇报交流
(3)出示“慰、辫、褐、痣”, 这几个字都是哪类字?(形声字)教师随机点拨识记。
“慰”:出示字卡——拼读——组词——口语表达练习(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惊慌失措的小姑娘,你会怎样安慰她?)
“辫”:与“辩”和“辨”区别学习。
“褐”: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那个字长的像?(喝、渴)拼读,组词。淡褐色:联系生活中的实物理解。
“痣”:看老师的脸上就有一颗痣,根据痣的颜色,我们可以说“黑痣、红痣”。
(4)教学“笑”、“善”、“淡”字。
这三个字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熟字,同桌间互相拼读,组词。书写这三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笑:第七笔是“平撇”。
善:注意笔顺“点、撇、横、横、横、竖、点、撇、横、竖、横折、横”。
淡:上边的“火”,捺变点。
4.朗读13、14自然段。
学习“互”字。和你好朋友互相握握手。观察字形,看看这个字多像两只握在一起的手呀!组词,用“互相”练习说话。
小姑娘的妈妈长得什么样?课件出示:她的妈妈有世界上最善良的眼睛,最美丽的头
发,最温柔的手。齐读,读出感情。通过人们的帮助小姑娘找到妈妈了吗?
四、巩固识字
1. 指名读词卡。
2. 开火车读词卡。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善”在虚宫格中位置。
2.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生对照,找不足再写。
5.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
温柔的手
城 柔 牵 趣 掌 慌 措 围 奥
娅 笑 慰 善 辫 淡 褐 痣 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温柔的手》一起走进一个小姑娘的内心世界,看一看她眼中的妈妈。(板书课题)
1.指名认读词语:善良 温柔 褐色 辫子 兴趣 安慰 掌上明珠 哭笑不得 善始善终 惊慌失措
2.听写词语:城市 善良 包围 互动 笑声 牵手
二、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首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课讲了一个小姑娘找妈妈的故事。)
过渡:小姑娘为什么找妈妈?她是怎么找的?最后找到了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1、2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两段写了什么?(小姑娘和妈妈走散了,她要找妈妈)
(2)小姑娘和妈妈走失了,既害怕又着急,文中有一句话是体现了小姑娘当时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课件出示:她找不到妈妈了,惊慌失措,哭了起来。(齐读)
小姑娘只想快点找到妈妈,于是她大声哭喊着:
课件出示:妈妈!我的妈妈在哪里?(指名读出语气来)
过渡:小姑娘的哭喊声惊动了人们,人们围过来,都问了哪些问题?小姑娘又是怎么回答的?
2.学习3—12自然段。
(1)边读边画出对话。(人们的话用“_”画出来,小姑娘的话用“﹏”画出来)
(2)同桌间练习读对话。
(3)对话当中你觉得哪部分写得最有意思?“好妈妈”是妈妈的名字吗?为什么小姑娘会这么说?
(4)在写小姑娘说的话中,哪种标点符号用的最多,为什么?指名回答,教师适当讲解。
(5)从对话中你还知道了小姑娘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了吗?(有最善良的眼睛、最美丽的头发、最温柔的手)
(6)小组讨论:小姑娘为什么这样说呢?
(7)指名汇报。
小结:正是因为妈妈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所以孩子眼中的妈妈才是:最善良、最美丽、最温柔的(板书)。这个小姑娘非常地爱她的妈妈,妈妈也非常的爱她。板书:爱。
(8)通过读人们的问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9)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10)展示读
二年级下册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