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我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写的书面文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按照教学要求来制定教案,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体育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体育活动教案篇1
学习目标:
能够在练习中相互观察帮助同伴,发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掌握团身低头推手的要领
学习内容:后滚翻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队列常规练习。
2.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练习,使学生知道各准备活动的方法和意义,并能够记住,以后在没有老师的带领下自己会做。
3.讲解示范游戏的方法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学生活动:
1.集中注意力,认真进行队列队型练习。
2.虚心学习知道各节准备活动的方法和意义。
3.积极进行游戏活动,从游戏中能够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组织:练习队型如图: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团身、低头、推手的动作要领
难点:推手的时机要恰到好处
教师活动: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强调要做到始终团身、低头和演示推手的方法和时机。
2.组织学生进行循环练习,对不好的同学给予帮助和提示,动作做的好的同学,可以进行篮球活动。
3.选出几名的同学,对不好的同学进行帮助和指导。
学生活动:
1.认真聆听和观察老师的讲解示范,积极进行练习。
2.积极的投入到练习中去,能够帮助同学纠正和改正错误动作,敢于表现自己,争取较好快速完成任务,并积极争当小老师。
组织:四列横队
三、总结经验、追求更快的进步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询问了解学生对该次课技术的掌握情况。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组织:四列横队
场地器材:田径场一片垫子一块乌拉圈20篮球足球垒球共20个
课后小结:
1.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良好的纪律相结合,学生在心理能够明白“好的纪律是自己开心的保证”。
2.从后滚翻练习中,学生能相互帮助提示,为了自己组的荣誉,都很积极练习,但个别学生有时会蹲或坐在地上,老师应当及时提示,使其能够很快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以后学生每当自己坐下来的时候,就会直接的有一个条件反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体育活动教案篇2
课题:障碍跑
教学目标:运动参与:创设abc情境,激发参与兴趣运动技能:掌握通过不同障碍的方法身体健康:发展灵敏、速度素质心理健康:培养战胜困难,勇于取胜的坚强品质社会适应:小组交流通过障碍时的方法与比赛时的心情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 1.四列横队..
课题:障碍跑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创设abc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运动技能:掌握通过不同障碍的方法
身体健康:发展灵敏、速度素质
心理健康:培养战胜困难,勇于取胜的坚强品质
社会适应:小组交流通过障碍时的方法与比赛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四列横队集合,体育队长喊口令整理队伍(图略)
2.宣布上课,师生问好,检查出勤情况,宣布本课内容
3.激发参与情趣:今天锻炼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能力比比看谁克服障碍、战胜困难表现的最棒!
二、准备练习:
1.慢跑400米
2.徒手操: 肩肘绕环 扩胸 振臂 体侧 腹背 下蹲 膝绕环 正压腿侧压腿
3.专项练习:原地摆臂 原地高抬腿
三、障碍赛跑
1.按男生两队、女生两队进行比赛;调整各队人数(人次)。
2.带入赛场,介绍障碍及比赛方法(略)。要求既要快速完成比赛又要保证安全。
3.各小队商议如何快速、安全进行比赛?
4.比赛(一):《30米钻圈障碍往返跑》(返回时不过障碍)
5.宣布第一次比赛结果;各小队总结首场比赛战况,以利再战。
6. 进行第二次比赛。
7.宣布第二次比赛结果;各小队总结首场比赛战况,以利再战。
8.比赛(二):增加难度进行《30米钻圈、跳跃(小垫子)障碍往返跑》
9.各小队商议如何快速、安全进行新的内容比赛?及交流刚才比赛的感受。
10.进行第三次比赛。
11 宣布第三次比赛结果。并请部分同学谈出面对困难时应该怎么办?
四、课堂小结:
1.表扬、鼓励今天表现突出的同学及小队
2.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反思:培养战胜困难,勇于取胜的坚强品质
小组交流通过障碍时的方法与比赛时的心情
小学体育活动教案篇3
教学内容:1.上两步掷垒球或沙包 2.游戏:拉绳比跳
教学任务:
1.初步掌握上两步掷垒球或沙包技术,提高投掷能力。
2.通过拉绳比跳游戏,发展灵敏、力量等素质。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
3.准备活动:慢跑200米,徒手操6节
二、基本部分(28’)
1.上两步掷垒球或沙包(一)
(1)动作:略
(2)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成纵队,四人一组依次进行练习。
(4)注意事项:1、先让学生徒手挥臂练习几次,随后听教师口令统一投掷。2、要求投掷时注意蹬腿、转体、挥臂的动作。2、在场地上划两条15米长的并行线距离2米,一条线为投掷线,另一条为预备线。3、听到老师喊"预备"才能进入投掷区,按老师统一口令掷和捡回投掷物。4、注意安全,防止事故。
2·拉绳比跳
(1)方法:参加游戏的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均成一列横队相对站在两条线后,两队排头分别站在两个圆圈内,各握绳的一端。游戏开始,两人同时做连续单脚跳,并用力拉绳,能把对方拉出圈外或迫使对方提起的脚着地,得一分,然后两队依次换人进行。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2)规则:1、互拉绳时,绳脱手,脚踩线,换脚跳均为失败。2、双方同时失败均不得份,两队各换下一人进行。(3)注意事项:1、要进行安全教育,严禁开玩笑或在用力拉时松手。2、分组时注意体力强弱调配要适当,男女生可分组进行比赛。
三、结束部分: (4')
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
3·宣布下次课内容,
小学体育活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小篮球游戏活动,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初步掌握原地运球及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学会在游戏中运用技术。
2、技能目标:学生主动参与运球游戏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能力;发展反应速度、灵敏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4、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不怕挫折、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能在课堂内自觉、自律、自强,并不乏个性的张扬。
教学内容:
篮球:运球游戏
教学重点:
高、低运球
教学难点:
运球按拍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检查服装;
5、组织队形:如。。。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Δ
(要求:集队做到快、静、齐,精神饱满,声音宏亮。)
引入课的内容:同学们在观看篮球赛时,双方队员出神入化的球技、球员健美的风姿。同学们一定也想象他们一样,掌握熟练的篮球技术。但是,要掌握熟练的篮球技术,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多练习。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练习,为打好比赛打下基础。
二、准备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沿篮球场跑1圈
2、球操。
(1)上肢运动;
(2)腹背运动;
(3)体转运动;
(4)正、侧压腿;
(5)腕踝关节运动。
组织队形:扇形(学生在三分线外站立,教师在三秒区内)
教法:教师领做,学生跟随练习。
要求:动作协调、到位。
三、基本部分:运球游戏
(一)耍球游戏:
1、师示范几种耍球方法:
(1)双手抛接球;
(2)环绕交接球;
(3)原地两手交换推滚球。
2、学生自耍球练习。(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组织队形:散点
(二)原地运球游戏:
1、原地高、低运球:
教 法:
(1)让学生在原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原地运球练习。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运球技术情况。
(3)教师讲解示范高、低运球按拍球方法。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展示。
比一比:谁的运球技术水平高。
看一看:谁的运球技术动作优美。
(6)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组织队形:散点
2、运球看数报数:
方 法:原地做左、右手、高低交替结合的运球练习,看老师手势,报出数字。 要 求:抬头运球,用手的感觉控制球和两手都能运球。
组织队形:散点。
(三)行进间运球:
(1)教师讲行进间直线运球方法。
(2)学生练习。
(3)小结。
组织队形:散点
(四)行进间直线运球接力比赛:
小学体育活动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常识。
2、技能目标:知道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方法,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3、情感目标:对安全科学的锻炼身体有认识,有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体育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得到深化,能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自发的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1、让学生自主探索
2、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育锻炼经验以及活动经历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型:
体育与健康室内理论研讨课
六、教学时间:
20xx年3月26日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么?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危险呢?(1)学生各变己见。
(2)教师归纳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育课与体育活动应该注意那些安全事项?学生讨论交流,各自发表。
(二)学习新知识
1、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1)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
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的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①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
②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的急性阶段;
③凡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④恶性肿瘤;
⑤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的项目锻炼(2)检查场地和器材
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
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3)做好运动准备
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为什么要做热身准备活动?(合作探究)
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的惰性,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
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量不足,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及易造成损伤。
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动作失调等现象。
2、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要掌握动作要领
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增强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要正确使用器材
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一些体育器械(如铅球、实心球等)的使用中,要注意选择适当场地,确保自身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及他人安全。
(3)运动负荷要适当。
参加体育活动要根据身体素质条件,选择最有利于增强体质的运动负荷。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小到大。负荷过小,对身体作用不大;负荷过大,会损害身体;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3、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1)认真做恢复整理活动
做恢复整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人体更好的从紧张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放松身心。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就会造成暂时性的贫血,产生心慌、晕倒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2)自我检查运动反应
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出现心慌、头晕,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调整与休息。运动后经过合理的休息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
(3)适当补充能量
参加体育运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运动后(运动前也应适当补充能量)要科学饮食,保证身体的需要,确保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①半小时至1小时后进餐
②避免喝含有ka啡因的饮料
③5至10分钟后饮水(含盐)
(二)课堂小结:
1、学生自评,知道多少知识?
2、同学之间互评各自的表现,看谁学得多。
3、再次记忆学到的知识。
4、教师归纳总结
科学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相反,体育运动如果不能做到科学、安全锻炼,就不能达到运动目的,运动不当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懂得一些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运动习惯,就会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口??
1、课外活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材;
2、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
3、锻炼前要做热身,活动四肢扭扭腰;
4、运动前后喝点水,剧烈运动要适量;
5、遵守规则讲文明,危险动作杜绝掉;
6、运动全部结束后,恢复整理要做好。
(三)拓展延伸
哪些体育运动少儿不宜过早参加?
致使关节变形的项目、肌肉负重项目、负荷量大的项目、消耗能量大的项目等不宜过早参加。
如:长跑、倒立、举重、拔河、掰手腕等。
九、板书设计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
1、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1)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
(2)检查场地和器材
(3)做好运动准备
2、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要掌握动作要领
(2)要正确使用器材
(3)运动负荷要适当
3、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1)做好恢复整理活动
(2)自我检查运动反应
(3)适当补充能量
小学体育活动教案篇6
小学体育活动课的教案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小学体育活动课的教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活动日标
开展系列拍球活动,使幼儿喜欢拍球.提高拍球的技能,并在活动中渗透小班数学教育内容,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点数、比多少的能力。
活动材料与相关环境设计
球若干。记录个人拍球次数所需要的小笑脸若干,记录图表。创设主题墙饰dd《快来拍球吧!》,其中包含了幼儿拍球练习的照片。幼儿的个人拍球记录,集体的拍球汇总。
活动准备
教师应该在开展拍球活动前对本班幼儿进行一次拍球能力的前测,了解幼儿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以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分层指导策略做准备。
活动过程
1.活动的引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游戏的形式,或者在观察到本班有幼儿开始关注时引出拍球活动。
2.教师和幼儿一起尝试拍皮球,以了解孩子拍球的现有水平。
(根据孩子们的表现,我们决定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于是,我们先对每个幼儿进行了初测,并按照幼儿的不同水平和体能达标的标准划分了四个层次。
层次一,不会拍球的幼儿有7人,占班级总数的`24%。他们基本上没有建立拍球的概念,就是把球往地上一扔,根本没有想到要伸手拍球。还有的幼儿受到手眼协调能力的限制拍不到球。
层次二,不连贯地拍一两个球的幼儿有12人,占班级总数的41%。球弹起来后,幼儿在拍球的时候总是不知道怎样控制手的力度,不是把球拍高,球跑了,就是拍得太轻,球弹不起来。
层次三,能连续拍5个以内的幼儿有6人,占班级总数的2l鬈。本层次的幼儿掌握了拍球的基本技能,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受到周围环境、同伴干扰,或是自身对技能掌握得还不牢固等,不能很好地把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层次四。能连续拍球5个以上的幼儿有4人,占班级总数的14%。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拍球的技能,有的甚至能够连续拍三四十个。
3.调整难度。分层指导
层次一:请两个会拍球的小朋友表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拍球的方法dd皮球落在地上以后,马上用手找到皮球,用力地拍,小皮球就会不停地跳起来。
(在反复练习中,虽然该层次的幼儿还没有掌握拍球的技巧,但是已开始具备了拍球的意识,完成了最初的拍球动作,这在他们原有基础上是一大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对于手眼协调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手把手地和他们一起拍球,告诉他们眼要看着球弹起来的方向,手也要往那儿伸。为了迅速地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在教室的活动区域中可同时投放练习手眼协调的玩具。)
层次二:进行拍球动作的分解。先让孩子们把球用力扔在地上,在球上弹的时候尝试用手接住球。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使幼儿感受球的上弹,掌握上弹的距离。在看到幼儿能够比较熟练地接住上弹的球以后。教师提示幼儿不再用手接球,尝试用手掌拍球。
★ 体育健身方案
★ 活动课作文
★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方案
★ 语文活动课方案设计
★ 如何上好文学社活动课
★ 一次野外活动课
★ 少先队活动课教案
★ 【推荐】活动课作文4篇
★ 物理活动课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体育活动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