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者的创作意图,写读后感时,分享个人的情感经历能够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亲密关系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1
读《亲密关系》这本书是源于自己一直在苦恼怎么与人相处,不仅仅是怎么跟陌生人相处,还有怎么跟认识的并有一定了解的人相处,如孩子与父母,同学,朋友、同事等。
本书主要分析的是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其实还适用于任何的关系中,都可以从中找到相似的问题,情形。对本书中以下几个章节感触颇深。
1、我们儿时绝大多数的行为,都以归属感和被重视的需求为出发点。
行为不端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而只不过是沮丧的孩子。当确认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沮丧,然后导致他们做出某种偏差行为:引起注意,权利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这点可以联系到叛逆的孩子身上,也指表面乖张,内心叛逆的孩子,我属于后者。当我特别想要一样东西时,而且这个东西绝对是父母能力范围内的,我没有得到时我就会觉得我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没那么重要或者说是父母不够爱我。
2、期望=愤恨的前身。
我们对朋友不满或者愤恨的根源就是对他们抱有的期望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值。人们恋爱,交朋友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他们自己所想的那回事。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3、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
这应该就是出自人本能的自我保护吧。不愿正视自己的内心,伤疤,宁愿埋着一颗定时炸弹也不愿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一直觉得亲密关系中可以不需要维护,不需要技巧,但是亲密关系中偶尔出现的矛盾表明关系亲密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并不是永恒的,当然也是需要维护的。
不要企图让别人带给自己快乐,无论是父母还是朋友,并没有带给你快乐的义务。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2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这本书深度剖析了亲密关系的发展进程,每个阶段产生的原因,色彩,要素,发展方向,解决办法。亲密关系中任何一方在不同阶段所做出的不同反应,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及其行为背后的信念。而书中关于灵魂关系的介绍也让我耳目一新,让我产生了想去尝试的勇气和想体验一下它的美好的意愿。
我们大多数人想要的亲密关系不仅是慰藉与陪伴,更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能激发我们的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与我们帮助的灵魂关系,也就是无条件的爱。而书中最终的定义是这种灵魂关系还要不仅限于两个人,还要推及到整个世界。因为,你可以感受到灵魂的指引,与每个人的相遇都会成为神圣的邂逅。
然而这条路上充满了艰险,荆棘,痛苦,愤怒,陷阱等等,很多人最终也无法到达。
第一阶段:月晕现象
我们的情感之旅从开始的互相吸引,发展出浪漫的火花到坠入情网,是来自人类“爱与被爱”的基本需求。我们以为每个人“恋爱”的原因都不相同,其实根源都是情绪上的需求。(我们生活中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也都是为了让某些需求得到满足。)我们每个人都是制造梦想的机器。我们的梦中情人便是用这个机器积累的,根据我们从小到大的需求想象出来的(梦中情人)。然而,当我们发现找不到一个百分之百一致的梦中情人时,我们会挑一个相似的,然后开始我们的改造计划。这时通往地狱之路的门就打开了。虽然有点儿危言耸听,但是回想一下我们的婚姻,哪一个不是按照这种方式一路走来的呢。
起初,我们会发展出让我们觉得自己很特别的素质,来吸引并找到能弥补自己不足的那个他,进入亲密关系。然而当月晕过后,光环褪去,我们就会发现对方具有的那些刺眼的达不到我们要求的缺点,夹在你和他之间。我们会努力,撒娇,道歉,全身心的想要重新塑造对方。而这些期望必然会变成失望,压力,愤恨。因为任何控制、改造都必然失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利用:想象力、意向和直觉(灵魂)来帮助我们放弃需求。我们原本被需求填满的空间会被我们的爱填满。在亲密关系的月晕中心存在着真爱之光,这才是人和人吸引的真正原因。
第二阶段:幻灭
特点:时间可能甚长。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从而改变方向“向内”。
因需求未被满足,而产生控制,因控制失败而产生偏差行为:引起注意,权力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权力斗争可以掩盖我们的沮丧,带给我们争吵的力量,显示我们的强大。我们的信念(自我局限性)来自我们过去的创伤,它束缚着我们,使我们宁可承受痛苦,也不想去面对心碎或冲破自己的信念。因为你的伴侣会深深潜入你的领域,你们发现你和他都没有那么迷人。权力之争就会伴随着愤怒。愤怒可以麻痹心中的痛,也可以让对方有愤怒感。然而愤怒的表达方式,并不只是攻击,还包括情绪抽离和被动攻击。如何拯救我们的幻灭呢?那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愤怒负责,要发掘埋藏在更深处的平静和充满爱的感觉(爱意)。它是一种心灵的召唤—不自觉地欲望。如果我们愿意选择,并跟随它的指引,就能帮助我们提升并超脱痛苦,否则只能继续与痛苦长期作战,直到感觉麻痹。我们可以领会,亲密关系的矛盾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的意愿如果是放下立场,是互相成就,就不会有争执。参照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但是执行这些问题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向真理臣服,才能得到灵魂的指导。会让你察觉你内心的深层的痛苦;让你学会去爱、去欣赏并感激伴侣,而不是用期望去束缚。否则,我们只能在痛苦中煎熬,并发展为报复。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把爱摆在执着之上,会让沟通更加亲近。
第三阶段:内省
要素:丑陋的、最难的、陷阱最多的、与其它阶段有所区别的它是亲密关系的精神生命的起点。
如果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的定义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每个人一半,那么即使我们付出100%的努力,实际的结果却只有50%,这样是不够的。因为你看到的一切都是你内心的投射,你会发现伴侣只付出50%,你们都会坚持付出了自己的一半,而继续指责对方。我们就会无力的选择自我放逐。这也是一个清晰的指标,我们的内省过程已经过半了。其实亲密关系是一个疗愈自己的机会,我们把它当作学习无条件的爱时,你的决心就让你度过“不可能的难关”。这个难关就是“受害者监牢”。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是这个监牢的全部成员。无论你在扮演哪个角色,都证明你身在牢笼中,只会让问题恶化。而想要穿墙而出,只需要一个选择,是两难之路的另一条路,也就是如果你真的想要真理,真理就会自己找上门。
受害者监牢中的陷阱:左右为难,对家庭死忠,(真正的爱是可以自由地顺从你的心来做事)牺牲,依附关系。
内省阶段的一大发现是我们所做出的许多行为都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罪恶感,暴露出牺牲的心态。牺牲会招致放纵,而双方都会觉得自己是牺牲者。牺牲危害亲密关系的三种方式:被迫牺牲,感到愤恨;为了摆脱牺牲做出极端行为;末日的征兆,心力交瘁。想要画上句号的方式就是为自己的生活百分百的负责,面对心中的折磨者和坏人,重新找到自己的灵魂。牺牲的动机就是依附情结,往往来源于儿童时期与家人的关系。
阴影人物是一个具备你自身最糟糕特质的人,是你拒绝承认自己拥有的特质,你甚至会完全否认有这些特质的.存在。攻击别人的缺点,正是潜意识里攻击自己的缺点,因为这是我们内心的投射。你必须接受挑战,接受自己的阴暗面,才能更爱自己,不再攻击伴侣的缺点,把他看作是你的镜像。
亲密关系如果想要到达灵魂关系最重要的是启示。特点:随时、不易察觉、神奇。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1、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动以及你的成;2、神迹出现的时刻; 3 ;自己选择的力量。
当你借助启示的力量,你就发现墙外的生活无限宽广。拥抱爱人就像拥抱自己一样。
第四个阶段:灵魂关系
你的伴侣是你的良师,而那呼唤你的声音,就是在要求你去学习无条件的爱,然后去爱全人类。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3
1.宇宙中心呼唤爱
如果是以怀有发自内心的爱来面对问题,问题能够得到创造性地解决。
2.关系中的组合关系
一对关系中常常出现类似相反面的角色扮演,它们能够组合成一个整体,深处其间的人,是问题的制造者和参与者,拥有疗愈过去伤痛的机会。
3.事情发生本身是中性的
现有事件会激发我们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过去,我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而产生的。我们所需要反思的也是对从前那件事的想法及感受。
4.生命自有其指引
“选择爱、真理或灵魂之光,并决意去追寻它们,就能让生命的恩典帮助我提升并且超脱痛苦。”贯穿全文的说法,读来盛满圣经的影子,如果体会过平静的喜悦,大概是能够理解作者所说的面对问题时,用有创意的,自发的,充满爱和真理的方式来处理事情,是什么感觉的。
5.不要固执地认为,你应该跟目前的伴侣过一辈子
”你的心最关心的不是你在亲密关系中的去留,而是怎么样做才能让你了解真正的'自己。如果你愿意顺从自己的心,你自然就会领悟出处理亲密关系的方法”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是执着于寻找到使得关系永葆亲密的法子的,昨天看到1/3左右的位置后,和一群书友分享了最近看的这本书,讲了其中的某一观点后,他们也是问我,那书里有讲到解决的办法么?我被问住了,只说我还没看完,今天再往后翻翻,感觉这本书大篇幅是在展示,关系中的人,他们为什么会遇到冲突,共有的情绪指向,惯有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关系中的人如何怀有觉知来应对。也从亲身经历来说明,即使有觉知如作者一般的人,在处理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时,也时常会有落入陷阱的时候,提醒我们,要有永怀爱和追求真理的意向和决心来应对问题。书的末尾,留下了一个提示,这本书并不是让你在一段不适合你的关系里死磕的,是去是留,你要问你的心?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4
作者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
“亲密关系”是为了引出我们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而存在的,如果总是逃避关系中不好的感觉,一个人就无法真正了解自己。“亲密关系”的功能,让人们可以去面对从内心重新浮现的不舒服感觉,以及认为自己不完整不够好的部分。
当我们摘掉所有面具,放弃所有防卫,消融所有信念,那个设计人生剧本的真正的“我”就会自然呈现出来。会发觉,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自编自导自演的戏,戏中的“我”藏得很深,为了更加精彩,还在外面做好了各种各样的伪装。当剧中的“我”历尽艰险、痛苦揭开层层伪装时,终于发现是一场戏,于是我就醒了,毛毛虫就成为了蝴蝶。
毛毛虫永远没办法知道、也永远不会理解蝴蝶的世界,但是,每只毛毛虫都可以变成自己的蝴蝶。只不过,在变成蝴蝶之前,自己会先变成作茧自缚的蛹。在茧里边面对自己制造的痛苦,任何挣扎或试图改变的行为都是徒劳的.。蛹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放弃所有抗拒、全然接纳当下感觉、平静等待。直到有一天破茧而出成为蝴蝶。这时候,尽管生命从未中断,但是,蝴蝶已经成为与毛毛虫完全不同的生命了。当人醒来,生命还是那个生命,但是醒来的人已经不是梦中的人了。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己。”
当开始寻觅人生伴侣时,我们通常不会察觉,其实我们真正在追寻的事物,伟大得超乎想象——要比两个灵魂之间可能发生的事大得多。我称之为“从亲密关系中体验到的真理”。在“灵魂关系”的路途上,我们不单是在寻觅爱情,还是在寻找一种能让我们一再陷入热恋的经验。就像勇敢的骑士寻找圣杯一样,我们希望从亲密关系中得到能满足身、心、灵三方面渴望的东西。表面上看来,我们似乎只是孤单,或渴望能有人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但事实上,在每段亲密关系的背后,我们的灵魂在运作着,引领我们去体验灵性上的满足。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想要亲密关系,并且需要的不只是慰藉与陪伴,这本书就是为这些人写的。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己的伴侣;我们在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这也就是“灵魂关系”。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5
1、如胶似漆
小丽依偎在小捷肩头,新做的头发如瀑般美丽,散发着淡雅的`清香,吃着棉花糖。小捷搂着小丽,用手指擦去她嘴角的糖沫:“宝贝,慢点吃,瞧你,吃得像白胡子老头......”
2、新婚燕尔
小丽学做小捷爱吃的红烧鸡,小捷从身后抱着她,小丽撒娇:“讨厌,让人家怎么做饭嘛!”不小心,鸡烧糊了,小捷勇敢地吃了一块,“没事,就当今天买了只乌鸡,味道真不错!”
3、柴米油盐
婚后第三年,小丽下班进家,小捷躺在沙发上看手机。“老婆,晚上吃啥?”“你怎么不做饭?我又不是你雇的老妈子!”“你吃枪药啦!爱做不做,不做我出去吃!”“砰”摔门而去。
4、期望需求
小捷回来,“老婆,刚才是我不对。小时候我妈总骂我,我一看到女人凶就来气。我买了你最爱吃的鱼香肉丝,趁热吃。”“老公,今天领导批评我报表做错了,我晚上给儿子喂奶睡太晚了头疼,我不是故意的呜......”
5、亲密关系
小捷把小丽搂在怀中:“以后我给孩子冲奶粉,你好好休息。”小丽的头发早已剪短,两天没洗还有点味儿,可是爱和理解,让他们更亲密。
你是小丽(理),还是小捷(解)?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6
“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她),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了。”
“责怪他人、批评他人行为、指责他人不愿改变,其实是一种轻而易举的手段,能够简单地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
克里斯多福将亲密关系(主要是爱情)分为四个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和启示。在这方面,他的观点和《少有人走的路》中爱这一章有些相似,爱情在起初是热情狂喜与极乐,一切那么美好不存在任何缺点,这个阶段的爱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进入到第二阶段后,矛盾争吵开始产生,你甚至会觉得在对方身上找不到任何吸引你的地方。一直到第三阶段,亲密关系能够让你找到机会直视自己的内心,由此可以发现多数争吵的源点是人在逃避内心的痛苦,而那个痛苦多半是你幼时或者曾经的`求而不得。如果你有勇气正视过去的痛苦,那么就有机会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看到自己的本质得到启示。“寻找亲密关系,寻找真挚的伴侣,其实是在寻找自己。”
如果要衡量从这本书里学会了什么,还很难,时至今日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人际交往,从书里到实际运用还是一个磕磕绊绊的过程,时常感觉挫败在于读过的书听过的道理看过的经验不少,却还是碰到那么多焦头烂额挫败愤怒的事,直到看到这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7
其实这本书很多地方没读懂,一方面是涉及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本书是译作,读起来没有那么通俗易懂,甚至有很多抽象词汇,比如灵魂关系、被害者监牢、投射等。但整体上给人的观念冲击还是蛮大的。幸福婚姻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婚姻是一个人的事,需要一个人百分之百负责。如果你觉得应该每人一半,那么双方都会认为自己比对方付出的更多,不满、抱怨、批评、指责就会及时赶到并不断围绕在你们身边,让你们相互攻击,直至你想要结束这段婚姻。因此,聪明的伴侣,要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推给对方,当然承担责任并不是让你成为牺牲者,比如说地脏了没人拖,你不必强迫自己去干,也不必要求对方去干,只要等到你想干或对方想干时再去干就行了,不要担心没人干。
第二,不要对伴侣抱任何期望。期望是愤怒的前身,对对方期望值越高,你的愤怒就会越强烈、破坏力也越大。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比如,你不要期望他会理解你,满足你内心的要求,只要你有期望,受伤的肯定是自己。
第三,你觉得伴侣是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人。伴侣是你的一面镜子,比如,你指责伴侣懒惰,其实就是自己懒惰,如果你勤奋也就不需要她勤奋了,也不会在乎她是否勤奋了,正是因为你的懒惰,你才会要求她勤奋并把责任推给她。这就是投射,是不是很神奇啊。所以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
第四,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即接受对方的一切,包括优点和缺点,因为人不可能完美。如果你开始讨厌对方了,说明你们之前的爱是不真实的,是建立在相互满足的需求上的,是经不起现实的洗礼的。
第五,允许。允许她睡懒觉、允许她不会做饭、允许她不会打扫卫生,总之允许她所有的缺点。
想要做到这五点,确实不容易,但若你做不到,那就说明你不爱她。怎么办呢?如果你决定要跟她幸福的走下去,那就去爱她吧。爱是一个动词,只要你决心去爱了,感觉就不一样了。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是这样,我还有必要跟她在一起生活嘛?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真的不爱她,因为你还没有去尝试就动摇了,就放弃了。
亲密关系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请给我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