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有很多同学通过读一本好书并写读后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冰的画读后感200字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冰的画读后感200字篇1
小时候,傍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池塘边,看着蓝天上悠悠的白云,看着匆匆回巢的鸟儿,是多么的无趣!无聊的撇撇嘴,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大摇大摆地回家了。可惜在走的那一刻,天被渲染上了火红的色彩,夕阳也慢慢落山了。我却不曾发现这份美。第二天再来,却看不到了。
渐渐长大了,床头,书桌上推着一摞一摞的复习资料,课外名著,再也无法如儿时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微微叹一口气,随手拿起那本《朝花夕拾》,随意一翻,‘父亲的病’。“切……这么无趣的题目……鲁迅,似乎也不过如此嘛!”一声肆意的嘲笑声落下,躺在床上看起来。却看的入迷……
冰的画读后感200字篇2
最近,我读了一篇散文,题目叫《散步》,是龙应台写的。
这篇散文写了龙应台和她的好友家萱,为了使她们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安心,分别制造了“银行证明”和大字海报。这让我联想到了我自己的亲人。
我曾经有一位老太。她是我妈妈的奶奶。老太活了86岁,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是在老人院里度过的。
我的父母不像龙应台有那么多时间可以陪着她的母亲,所以,就让外婆请了一个保姆过来照顾老太。可是保姆让老太看不上,老太要求住到老人院里去。在老人院住了一段时间,在我们去看她的时候,她又开始要求回家住。据爸爸说,当时他们大人觉得老太只是一时的想法,因为当初就是她自己提出要住老人院的。于是,大人们就没理会老太的哀求,以“最近很忙”为借口,回绝了她。
我们走后,又在门口偷看。只见老太在窗口高喊:“三轮车!快把我送回家!”这声音听起来让人十分不忍。但估计最近大人们真的很忙,于是我们就走了。但不知道,这竟是永远的诀别!
又过了几日,老太就这样在老人院去世了。这让我们追悔莫及,妈妈说这是她永远的遗憾。我觉得,应该趁老人活着的时候,对他们好一点,孝顺一点。不管怎样,这次老太的事情,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我们家的老人只剩下奶奶和外婆了,一定要对她们好一点。
老人虽然老了,可是还会想着为下一代多干些事;而我们还年轻,就更应该为老人多做些事。乌鸦还会反哺,何况我们呢?龙应台能细致入微体贴老人,我们应该也能够。
冰的画读后感200字篇3
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曲催人泪下的歌曲……让我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蒋廷黼所著的《中国近代史》,贯穿了中国近代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至20世纪抗日战争爆发前的近一个世纪历史,讲述了整整一个旧民主革命阶段——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作者用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翻开这本《中国近代史》,就仿佛掀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长卷。为何当时的中国多次被列强的铁甲钢炮给轰开了古老的大门?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人的守旧。中国人的守旧造成了他们思想的落后,思想的落后造成了科技的落后,科技的落后造成了国防的落后,国防的落后就造成了国家不保的危险。很可惜,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时,李鸿章勇敢地站了出来。
李鸿章,何许人是也?世界排名第九的北洋水师的创始人与统帅,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之一,晚清四大民臣……无数的荣耀集他一身,可谓是时势造英雄。或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李鸿章认清了只有向西洋学习才能自强的道理。
历史就是这样公正,也是这样的残酷,它不会给予弱小者任何悲悯,也不会给予强大者任何协助。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在宫殿里享着天伦之乐之时,西方的工厂里机器正在轰鸣。李鸿章向西方学习,建工厂,设学校,成立北洋海军。虽然他自强的方式很不错,但是他自强过后却也救不了国,因为他自强的不彻底,没有认清楚清王朝落后的根本原因,思想上不改变就算是他能力再强也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说,在那个时期,想要自强是有多么的困难。
历史早已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因为即便我们对历史有多么的不满,我们也无法将它改变。无论是什么年代,都是属于强者的。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如此这般,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冰的画读后感200字篇4
前些日子去黑石礁,不经意间看见《亮剑》这本书,我放假在家已经看过翻拍成的电视剧,因为很喜欢,所以我还是买下了这本书。回到寝室便迫不及待的开始看,那个周末就是在寝室看《亮剑》度过的,一口气读完,现在还觉得意犹未尽。
李云龙,是一个集果敢,冷酷,敢爱敢恨等个性于一身的人物。我觉得这本书的成功之处便是对李云龙这个形象的完美的塑造。在李云龙身上闪耀着诸多人性的光芒,1.对农民的热爱:出身农民的他对农民有着特别的亲情,他的部队走到哪里都会和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所以他的队伍才会不断壮大受到更多人的拥护。2.对赵刚的战友之情,赵刚在独立团被日军特种部队的偷袭之中受伤住进医院后,李云龙在去看望他时流下了男儿不轻弹的眼泪,让人不得不为之触动。3.对楚云飞既是敌人又惺惺相惜之情,在战场上从来不给对方留余地,而私下里又是很好的朋友。4.对日本人的无比憎恨:自己受伤,生命垂危被救醒后却抱怨给自己做手术的是日本人;他抓到的日本俘虏一律斩立决,从来不考虑上级的命令。5.对士兵的爱惜,魏和尚被谢宝庆一伙杀害时,他哭了,缴了孔捷的手枪,不顾一切为弟兄报仇。6。对田雨的爱情:当自己追田雨遇到情敌时勇敢的站出来……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解放以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小规模战争,到后来在中被迫害自杀。整本书是沿着这条线发展的。书的后一半写的是国民党逃到台湾以后与大陆摩擦不断,以及中国最黑暗的十年期间的事。这段时间,赵刚和冯楠这对恩爱的夫妻受到迫害自杀了,李云龙和田雨最终也没能逃脱自杀的结局,他的几个老战友都遭到了同样的下场。
看完之后还真有再看一遍的冲动,可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就让它留在无尽的回味与思考之中吧!
冰的画读后感200字篇5
前几天,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它主要讲述叫鲁滨逊,在一次航行中,遭遇大风浪,被冲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独自生活了三十几年,他被救了,回他的生活的地方。
故事中,让我佩服鲁滨逊他那颗坚强、勇敢的心。荒芜人烟的小岛上,鲁滨逊并没有长的.停留在悲观世界里,待了一二个星期,他就不再徒劳无功的等待船只的到来,而是开始自己做匣子、桌子、椅子,去打猎,把小猫、小狗等抓回来豢养,他开始对生活新的认识,乐观的生活,并且努力自己的生存小王国。把我放到那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我会怎样?我会像他那样乐观吗?我会像他那样坚强吗?
他曾经说:"他只要能划水,就不肯被淹死;只要能站,就不要倒下。"他的这句话,让我坚强和勇敢能够赢得最后的。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我想像鲁滨逊勇敢、坚强、乐观的生活和学习,永不轻言放弃。
冰的画读后感200字篇6
最近,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海底两万里》。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所以,我想把这本书的内容给大家讲一讲。
这本书讲美军派军舰去击杀“独角鲸”号,鬼使神差的到了“独角鲸”上,却发现这是一艘设计精巧、技术先进的潜水船。这艘船的船长尼摩船长接纳了阿罗克纳斯教授等不速之客。不仅让他们在船上自由的走动,而且还让他们尝试海底森林打猎、穿越水下通,还让他们见识了尼摩船长抓上来的最名贵的珍珠大王和通过团结而获得胜利的人和章鱼大战。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像阿罗纳克斯教授一样勇敢,勇于接受新的事物,不能退缩,要团结。因为团结就是力量。正是因为他们团结才战胜了章鱼。如果他们不团结,他们就很有可能被章鱼给吃了。
冰的画读后感200字篇7
祥子是一个杯具,他用尽了所有的力,也吃尽了所有的苦,但却依然落了个两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也许他就不会变成那样的“刺儿头”了。因为他是那样的要强、那样的善良、那样的正直,为了自我的梦想能够放下一切!我们也应当学习祥子的那种“吃得苦中苦”的精神,虽然未必“方为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奋斗过了,便能问心无愧。
小说还细致地描绘了祥子为了实现自我的生活愿望所作的各种努力。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尽管他怀有改善自我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看见过蚂蚱吗独自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光,谁也没法儿治他们!”尽管这种提法还比较模糊,也没有在作品中进一步用具体的情节正面地表现出来,却仍然能够看出这是老舍探索劳动人民解放道路所得出的一个崭新的结论,显示了他过去作品中所没有的可贵的进展。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进取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扬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境,都能够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我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可是是以自我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作品描述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我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述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杯具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终也最终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
耍刺儿包含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我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此刻人还把自我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我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杯具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后,我从中了解到了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冰的画读后感200字篇8
我原本是冲着作者都梁是个转业军人,才看《亮剑》这本书的。看军事题材的小说,还是找作者是军人,或者以前有过军人经历的那些。果然,开篇那一段的李家坡之战就很精彩,一股狂放粗豪的杀戮气息扑面而来。尽管关于几桩重要的历史事件的记叙有常识性错误,写淮海战役的那段也有模仿纪实文学《鏖战淮海》一书相关段落的痕迹——但难得的是,超多的军事术语和战斗场面的堆砌不显枯燥乏味,比如第三章描述的那场严冬伏击的白刃搏杀战便极其生动。还有日军特工偷袭李云龙团部的那一段,对日军的描述也比较真实,这和以往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尊重敌人也就是尊重我们自我。
李云龙这个人物叫人想起许世友、王必成、杨勇、陈锡联等一系列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光辉璀璨的名字。和这些将军一样,李云龙也是红军时代就入伍的老兵,没上过什么学,是在长期的军事生涯里一路拼杀历练出来的骁将,对战场有种与生俱来的敏锐和亲近,枪炮声一响起就热血沸腾,拉都拉不住。用小说中战士们的话来说,李云龙绝对值得旁人掏心掏肺地跟从他,信任他。看下来,他身上最吸引人的两点。一是能打仗、会打仗,而且打得漂亮。战争时期指挥员要获得部下的爱戴、同僚的敬重、上司的首肯,如果做不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那就什么也谈不上;二是那种有肝胆有担当的英雄气、豪侠气。同样,李云龙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他没什么文化,但却尊重有文化的人,经常说“文人怎样没用?小时候我爹就告诉我,这辈子谁都能够不敬,惟有秀才不可不敬”,虽然粗鲁却并不莽撞,显得真实可亲。
李云龙——一位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是一个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将。他的人生信条是:“应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在战争与和平的时空转换中他的命运注定要充满悲欢离合——无论是政治生涯还是婚姻与感情。其中让我热泪纵横、难以自抑的便是:李云龙的神奇而充满功勋的一生,最后竟然为了尊严和一世英名选取饮弹身亡,而他的妻子田雨给他的最后一句话:“云龙啊,你是龙,我是云,龙和云永不分开。”紧随丈夫,割脉自尽。此时,感觉有一种天籁之音犹如金石般的声音悠悠飘来:人类的历史,但是是浪花中的一点泡沫,而苦难是人类品格的试金石,把人置于苦难的炼狱中,才能看到人性的真谛和心灵狂飙闪电的壮观,杯具把人生的善恶推向极端,这就是人性双重性,世间万物不离其宗。
冰的画读后感200字通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