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时间和流程,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幸福感,而不仅仅是学术成绩,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农业的变化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农业的变化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样,采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四、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播放有关农业科技的资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2.读懂课题。请学生说说农业的变化。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范读 学生仔细听生字的`发音,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
2.学生自学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对全文
重点指导:“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
线,织出五彩布 。”
(三)根据认字情况,进行字词教学
1.读生字卡片。(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自读,同桌读、小组读。)
2.猜字谜。 军帽在衣上――农 春风吹又生――茁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错误。
4.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农业的哪些变化?
5.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四生字,读读――找找朋友
2.学生仔细看,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3.哪些字可以自己连写,学生描红,练习。
4.教师重点指导 纺 织
写好绞丝的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
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 第二个折要写成“提”。
5.评议学生的字。
农业的变化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农、技等14个生字,会写厂、产等8个生字。
2、知道农业有哪些变化(农业在科技上取得哪些成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识字教学朗读文章,了解身边科学知识。
三、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四、当前准备
收集有关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各项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课前,老师叫大家收集了有关农业变化的有关知识,现在谁来介绍介绍?
3、学生介绍农业的变化。
是啊,农业的变化真大,都是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4课。
4、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3、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
4、出示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认读。
三、学习课文,了解农业的变化。
(一)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我到农业展览馆知道了农业有哪些变化。
(二)学生汇报农业有哪些变化。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挂图(或放课件)水稻之父袁隆平
2、袁隆平爷爷立了什么大功?
3、你还知道袁隆平爷爷的哪些事迹?
4、指导朗读第2节(夸奖、自豪的语气)。
(四)自学第3-5自然段。
要求:自读课文3-5节,然后小组说说我在展览馆里还知道了农业有哪些变化。
1、思考讨论
①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季,大棚里仍然百花盛开,瓜果飘香?百花盛开、瓜果飘香是什么意思?
②彩色棉花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
③为什么不用泥土,植物靠水也能长得十分茁壮?十分茁壮是什么意思?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3、师相机放课件。说说你还了解大棚的哪些知识以及彩色棉花和无土栽培的哪些知识?
4、指导朗读3-5节。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农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齐读第6自然段。
3、农业还有哪些变化呢?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去查一查农业还有哪些变化。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分组朗读课文,说说我在展览馆里知道了农业有哪些变化。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二、继续学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这些字的识记方法,现在你知道在生活中哪里遇到过这些字吗?能给它组组词语吗?
2、指名组词。
3、认读生字。
三、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2、指名给生字组词。
3、认读生字。
①说说农字的笔顺。
②观察农在田字格里所占的位置。
③老师范写农字
④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写农字。
4、指导学习与其它的生字。(科和纺)
5、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和临写。
6、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
1、在练习本上练习写厂、产等8个生字。(6个1词)
2、朗读课文
农业的变化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字音,熟读课文,认识14个汉字,规范书写8个生字,能用这些字组词,理解并识记本课出现的成语。
2、了解本课科学知识,激发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识记本课的成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引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现在不用为吃穿发愁,只想怎样吃得更好、穿的更漂亮。可是你们知道你们的父母、爷爷辈以前是怎样生活的吗?(出示图片)
可是现在我们的生活却有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什么起的作用?
2、出示课题《农业的变化真大》
二、结合字音,初读课文。
1、出示字音,生子卡片,学生认读,注意“袁、农、隆”等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疑难点。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学生第一段。
学生朗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例“兴致勃勃”。教师引导:当爸爸、妈妈带你们到野外游玩时,你们的心情怎样?高兴还可用4个字的词语来表示“兴致勃勃” ,让学生试着用该词语来说一句话。
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段。
1、教师介绍我国国土面积与人口在全球的比例,引发学生思考:当比例失调给我国哪些方面带来的影响最大。教师谈谈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的困难。
2、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介绍“袁隆平”其人其事。他对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伟大贡献。
3、请同学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朗读该段,理解词语“引人注目”,用这个成语来说一句话,加深理解。
4、学习第三、四段。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寒冷的冬季了,可为什么市场上还有那么多的新鲜水果与蔬菜呢?许多春夏的菜现在还能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看图,结合课文,了解这种大棚的作用。
自读第四段,找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谈谈感想!
5、学习第五、六两段。
同学们,植物生长须要什么?大家听说过不需要泥土,却能长得很好的植物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特点,提出疑问。
学生自读,自己解决疑问。老师加以启发引导。
同学们,你们在自然博物馆例参观了这么多有趣的'事,你们的心里会怎样想呢?
四、课堂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自然博物馆里参观了许多农业新成果。这都是靠了什么才取得的变化呢?谈谈学生对了解了先进科学技术后,心中的梦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在没有拼音的辅助下直接认读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通顺、更有感情、
二、识记生字字形:
1、掌握生字字音,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学,观察分析字形,用自己的办法来识记生字。
3、交流体会,教师引导。
三、读读记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认读。
2、结合部分图画,再次直观感知。
3、能用这些词语,简单地说一两句话。
四、复习巩固:
1、做“音”与“字”交朋友地游戏,加强识记。
2、给生字口头说几个词语。朗读本课6个重点词语。
五、作业设计:
( )致勃勃 引人( )
( )盛开 ( )飘香
六、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
大棚模型
农业的变化真大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农业的变化教案篇4
1、激趣引入:
师:出示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师问:同学们,现在是冬季,外面是冰天雪地,田野失去了生机,我们吃的蔬菜来自哪里呢?
师:对,这就是农业产生的巨大变化。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个巨大的变化吧。(板书课题:农业的变化真大)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的内容。
初读
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及时评价。重点评价学生读时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生:来自大棚。
生读课文。本环节设计,使下文的学习更易。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提出要求,这样便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让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吗?在棉花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没有土也能让植物生长吗?不知道没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农业科技成就的课文。学完了你就知道了。
1、标出自然段,分自然段读文。
2、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全文,巩固认读生字。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师:指名读全文,找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农业都有哪些变化呢?小组学习二至五自然段。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在组内学习交流。
师:的确,袁隆平爷爷是个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他用自己研制的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养活了大半个中国人乃至世界人。谁能带着敬佩和自豪的语气读读二自然段呢?(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谁再继续说说农业还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1、做游戏
(找朋友)
认读生字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参与)
2、交流识字方法。
3、把生字编成儿歌认读
生:我读懂了:“我”参观农业馆,发现农业的变化特别大。
生:(汇报学习情况)要说农业的变化很大,我先来说说袁隆平爷爷吧。袁隆平爷爷真了不起,一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他为的就是研究水稻杂交技术······(生对袁隆平了解很详细,对袁隆平充满了敬佩之情,虽然学生们不完全了解什么叫杂交水稻技术,)
生:我要介绍的是袁隆平爷爷研制的杂交水稻。(生远离农村和农业,通过相互交流和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令老师非常高兴。)
这种设计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识字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师以伙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
同学们讨论的真不错!让我们大家一起带着上面的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吧。
(一)师问。
请思考:我到农业展览馆知道了农业有哪些变化?请大家带问题重读课文。
(二)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挂图(或放课件)
水稻之父——袁隆平
同学们,这位老爷爷你们认识吗?他就是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爷爷,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良种,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这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
2、师:假如你是讲解员,会用怎样的语气给参观的人介绍袁隆平爷爷的科技成果?
3、指导朗读第2节
(夸奖、自豪的语气)。
(四)指导学生自学第3-5自然段。
同学们还想了解农业有哪些变化?老师相信小朋友们读了下面的课文一定会明白的,有信心吗?好,用你喜欢的方法继续读课文3-5自然段吧!
1、小组选出的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学生汇报农业有哪些变化。
农业的变化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人文因素,并且学会分析其变化的主导因素。
2.结合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农业,知道农业生产随科技发展不断变化的趋势,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文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区位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我过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从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市场需求
?过渡】一个地区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是相对稳定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对于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市场需求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学生回答】市场需求大,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市场需求变小,农业生产规模就会变小。
?教师总结】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供求关系会影响农产品价格,价格的变动又会作用于农业生产规模。
2.科技的进步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农业灌溉和温室的具体实例,学生结合实例思考人类如何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是建立在什么的基础上?
?学生回答】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改造不适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教师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的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发展和技术改良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荷兰花卉种植业及其变化的案例,学生结合案例思考。
(1)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哪些?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请学生分享。
?师生总结】
(1)发展中国家地价低,劳动力价格低,且面向消费市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进步,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4.经济发展对农业区位条件的影响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图3.10《山东高科技园》、图3.11《内蒙古乳业生产基地的场景》、图3.12《三江平原种植的水稻》和图3.13《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的小麦》,学生结合图片思考:经济发展对于农业区位的选择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为时5分钟的讨论。
?师生总结】
(1)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加之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区形成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也推动了育种技术的、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农村劳动力大大减少,使农业机械迅速发展。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教师设问为何我国种桑养蚕从江浙地区迁移到广西?
?学生活动】江浙地区城镇化程度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而广西气候条件优越,劳动力价格低。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收集人类改造自然因素,发展的农业生产的案例,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农业的变化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