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撰写的时候,大家肯定要强调与时俱进,认真对待每次写教案的机会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鼓的语言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鼓的语言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习朗诵诗文。
2、激发幼儿产生联想,丰富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与诗文相关的课件、各种白云卡片、白云头饰、录音机、磁带、篮子
活动过程:
1、我说的谜语你们猜: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是什么?(云彩)
2、那跟老师一起去看云彩吧。
(1)看看这朵像什么?这朵像什么?还有这个呢?跟小朋友说一说像什么?小朋友说一说平常你见过的云彩还像什么?
(2)这天上的云彩可有趣了,想一想是谁让他们变的一会像这个,一会像哪个的?(风)
3、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就是关于云彩和风的,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仔细听一听,诗中都是说了些什么?(老师边说边表演)。
(1)谁来说一说诗中都是有什么?
7、请小朋友看一段动画,想一想为什么说天上的云彩真有趣?
(1)谁知道为什么说天上的云彩真有趣?(云彩能变成很多东西)
(2)云彩很有趣是风吹着它变的,那么风儿有本事是什么意思?(风儿有本领,又能耐能吹得云彩变成狮子、小白船、还有胖娃娃)
8、请小朋友听一段诗文,听一听这段诗文,云彩变成了什么?
云彩变成了什么?(小白船)从你的小椅子底下拿出小白船,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跟录音一起说一下这段诗文。
9、请小朋友在听一段诗文,听一听这段诗文,说了些什么?
云彩变成了什么?(大师子)学一学狮子的样子。请小朋友跟录音一起说一边。把狮子放回小椅子下面。
10、请小朋友再听下一段诗文,说的又是谁?
(1)拿出图片,看胖娃娃带的是什么帽子?身穿什么褂子?做的什么动作?谁见了笑嘻嘻?
(2)听录音一起说一边。
11、请小朋友看着动画跟老师一起完整的说一边诗文好吗?
12、小朋友基本上都能说下来了,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图片咱们分组说一边诗文。拿小白船的说小白船那一段,拿狮子的说狮子拿一段……与孩子一起说,请小朋友把图片放回家。
13、刚才我看见有的小朋友想表演了,现在请小朋友站起来跟老师一起表演一边。小朋友说的好表演的也好。
14、快看一片小白云也被你们吸引来了,瞧,它变成了什么?(小白兔)说一说小白兔长什么样子?(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图片画的什么?跟其他小朋友说一说。)
15、小白云变得多有趣呀,你们想不想变成一朵小白云呀,(想)
16、老师发给小朋友每人一朵小白云的头饰,请小朋友学一学小白云在空中是怎样飘来飘去的。
17、请小朋友先做小白云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飘的动作,在飘的时候,小朋友想好了,你要变成什么?等老师说风儿吹呀吹,云彩变呀变,你就接着变成他的样子。
18、来咱们先试一边,风儿吹呀吹,云彩变呀变,你变成了什么?(小鸭、小兔)
19、还想玩这个游戏吗?咱们道外面去玩好吗?
鼓的语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对上小学充满向往,有做一名合格小学生的愿望。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较完整地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活动重点:
1、经验:幼儿参观过小学,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小学的生活。
2、物质:绘本ppt、幼儿人手一本绘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师:"我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卫刚上小学一年级,上学的第一天,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卫发生了哪些事?"2、集体观看ppt,理解画面内容。
(1)图一:师:"这是什么时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卫在干什么?(举手发言)为什么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发言呢?
小结: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图片内容。
(2)图二:师:这是什么时间呢?大卫在干什么?(注意听讲)为什么上课不可以这么做?我们可以怎样提醒大卫呢?
小结:请用完整的话说说。
(3)图三:师:"这是在什么地方?大卫在做什么?老师会怎么说?(注意语气)小结:完整讲述。
3、幼儿自主阅读,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
师:"大卫还发生了许多事,你们自己打开书看一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一页一页翻书,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师幼共同讨论交流。
(1)师幼共同观察,集体交流。
师:"大卫在学校里还发生了哪些事情?你能用完整的话讲给我们听吗?"(2)感受受到表扬和接纳的快乐。
你的眼里大卫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在老师的眼里大卫是什么样的孩子呢?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大卫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完整欣赏图书。鼓励幼儿边翻阅边轻声讲述。
6、猜测推想,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师:"第二天,大卫上学会怎么做呢?"
鼓的语言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知小猴子旅行历险记,体验其中幽默有趣的情节,知道要遵守公共规则,不做危害环境危险的事情。
2、通过提问和阅读警示牌的方式,把握小猴子旅行的经历,感知调皮的小猴子转变的过程。
3、喜欢阅读小猴子旅行的图画故事,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二、活动准备:
1、《七只猴子去旅行》的ppt。
2、警示牌图片:禁止摘花、禁止爬树、禁止入内、禁止进入木桶、禁止穿行。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指示牌与警示牌,回忆已有经验。
1、教师:大班上学期我们认识了公园里的两种牌子,一种是指示牌,一种是警示牌。指示牌和警示牌有什么区别呢?
2、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些新的警示牌,你认识他们吗?出示警示牌,幼儿认读。今天老师带来的故事里有七只猴子去旅行,看看他们在旅途中碰到的是什么样的警示牌,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二)通过看看、讲讲,理解故事内容。
1、认读题目:童话《七只猴子去旅行》。
2、出示ppt1—3,教师讲述后提问:七只小猴碰到了哪些警示牌,他们有没有按照警示牌的要求做?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遵守公共规则、破坏环境。)他们爬进大口袋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猜测后教师讲述ppt4。
3、出示ppt5,教师:我们一起来看怪兽会怎样对待他们。教师讲述,故事中出现一个好听的词语,出示:没精打采。什么是没精打采?用动作表示一下。七只小猴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逃出去?出示ppt6,教师讲述,又出现一个好听的词语:干劲十足。什么是干劲十足,他和没精打采有什么关系?小猴们本来是没精打采的,为什么突然间干劲十足了呢?怪兽上当了吗?
4、出示ppt7,怪兽看到了什么警示牌?他会怎么做呢?出示ppt8、9,最后怪兽怎么样了?七只小猴终于战胜了怪兽!
5、出示ppt10,教师讲述后提问:这次小猴会怎么做呢?这个答案藏在我们的故事里,听完故事就知道了。这次小猴有没有按照警示牌做?表扬他们。
(三)交流阅读故事后的感受。
1、教师:读完故事,你们有没有觉得奇怪的地方?大树下的大口袋和牌子是谁放的呢?放在那里做什么?大木桶旁边的牌子又是谁放的?放在那里做什么?
2、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
3、你喜欢猴子吗,为什么?
(四)结束,延伸。
这个好听的故事在小朋友的书上也有,下课后我们去读一读这个故事,好吗?
鼓的语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
2.能用“xx的xx,是xxx的家”的句式展开想象,仿编诗歌。
3.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热爱大自然的美,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有参观过动物的家的经验,如茂密的树林是鸟儿的家。
2.各种动物的图片、头饰、居住背景图;水彩笔;绘画纸;录音“温暖的家”。
3.表演区中各个动物的家的布置。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结合前期经验展开讨论。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家,你们喜欢家吗?除了人类,其实小动物们也有家,你们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呢?他们的家在哪?是什么样的呢?
2.播放录音,初步感知诗歌优美意境。
(1)教师提问,幼儿回忆诗歌内容
师:在诗歌里,我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2)出示树林和小鸟的图片,欣赏诗歌的第一句;
师:诗歌里说树林是谁的家?是什么样的树林呢?
(3)出示池塘和鱼儿的图片,欣赏诗歌的第二句;
师:鱼儿的家在哪?我们再想想,鱼儿的家还可以在哪里?
(4)出示天空和白云的图片,欣赏诗歌的第三句;
师:蓝蓝的天空上有什么?还会有谁的家也是在天空中呢?
(5)出示爸爸妈妈的图片,欣赏第四和五句;
(6)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尝试说出诗歌后部分。
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的家在哪?它为什么哭?
(7)小结:原来人类和小动物们都有温暖的家,可是如果我们人类没有好好守护他们的家,他们就会失去温暖的家,像小蝌蚪一样很伤心,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守护他们的家园!
3.结合图片,师幼共同复述诗歌内容。
(1)小结:在诗歌里我们知道了动物们温暖的家,让我们一起想想除了这些动物,还有哪些动物有家呢?他们的家在哪,是什么样的呢?
4.运用图片,发挥想象,尝试仿编。
(1)出示草原和牛羊的图片,教师示范仿编第一句:广阔的草原,是牛羊的家。
(2)出示熊猫和企鹅的图片,幼儿仿编第二句,第三句;
师:熊猫是吃竹子的,它的家会是在哪里?企鹅又是住在哪里呢?
(3)出示花园和大海的图片,幼儿仿编第三句,第四句;
师:花园里有什么?大海里有什么?
(4)小结: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有家,我们大家应该保护他们的家,让他们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5.集体讨论,结束活动。
(1)教师示范:
美丽的夜空,是星星的家;
高高的山林,是熊猫的家;
绿绿的树叶,是毛毛虫的家;
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
(2)分组仿编,将仿编的诗歌画出来并大胆展示成果。
鼓的语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增强自我意识,体验成长的快乐。
2、引导幼儿学习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感受一年来的变化。难点是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听音乐《长高了,变矮了》,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长大一岁了,你觉得你有什麽变化?
谈话活动:
新年过去了,小朋友又长大一岁,现在实际岁了?
今年你有那些变化?
小朋友会做哪些事情了?
老师总结今年一年幼儿的变化和进步:如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会唱歌了,会自己穿衣服、会自己吃饭了。
3、欣赏儿歌《长大一岁了》,提问:
布娃娃长大一岁了,还让人抱好不好?
小朋友长大一岁了,你应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学习朗诵儿歌。
5、游戏《好宝宝才艺展示》
幼儿即兴表演一年来自己进步最大的地方,如会自己穿脱衣服,会背儿歌讲故事。
生活活动:
提供多材料,让幼儿给娃娃家的娃娃们过新年。
环境创设:
师生共同布置教室。
家长工作:
引导孩子过年期间用不同方式给观爱他的人送去新年祝福。
活动反思:
1)幼儿敢于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进步,初步学习掌握了儿歌内容。
2)支持关注每个幼儿每一滴进步,并及时鼓励表扬,使幼儿在快乐中再接再厉。
3)通过儿歌,幼儿的自我意识增强了。
鼓的语言教案篇6
活动过程:
(一)请全体幼儿朗诵复习之前已学的古诗《清明》。
(二)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小朋友有没有记得《清明》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啊?
(春天)
2.对了,春天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教师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地上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呢?它怎么会落下来的啊?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教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到了早晨的时候,树上的很多花瓣就飘落了下来。当时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他就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教师播放课件)
(四)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1.小朋友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春晓)
2.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
3.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教师朗诵第一遍。
4.教师朗诵第二遍,幼儿边看课件图片,边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五)幼儿学习朗诵。
1.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
2.幼儿师范朗诵诗3-4遍(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朗诵等)
(六)活动延伸跟着《春晓》歌曲边演唱边跳舞。
最后,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课前反思:《春晓》对于某些幼儿来说,已经在家里和家人学习过了,因此比较熟悉,但是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理解古诗内容,所以在本堂课的教授中,重点让幼儿在理解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灌输
鼓的语言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