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音乐课教案优秀7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讨论教案时,常常会强调如何有效利用课堂资源,在许多学校,教案被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幼儿音乐课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幼儿音乐课教案优秀7篇

中班幼儿音乐课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漫天飞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满幻想的心灵中会别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动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展示。引导幼儿体验小雪花带给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用歌曲、动作充分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活动准备:

1、小雪花的图片。

2、请小朋友用自己话的描述一下雪花飘舞的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在《小雪花》乐曲的下,做雪花飘舞动作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小雪花》。

1、听,说出是几拍子的.。

2、和教师一起用拍手等动作表现3/4拍节奏。

3、注意掌握歌曲的句首重音。

4、教师范唱。幼儿说出歌曲内容。

5、轻声完整学唱。

三、体验歌曲的起伏与休止,探索《小雪花》的飘舞动作。

1、大家都来扮一朵小雪花,在录音的下一面唱歌一面。如果歌声停了,"小雪花"就不动了。

2、在歌曲录音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雪花,休止时保持原姿势不动。

3、集体练习同伴的创编动作:如前进、摇晃、后退、转圈等。

四、合作律动。

1、在录音伴唱下,自由结伴、合作做"小雪花"。

2、反馈幼儿创编的"小雪花",并集体练习。

3、尝试边唱歌边做动作,停止是坚持不动。

4、全体幼儿做"小雪花"随飘向远方,出教室。

教学反思:

9月刚开学的第二个星期,我把艺术书打开就发现了歌曲《小雪花》,感觉特别好听,我就很快准备了教具,上了这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学唱歌曲——探索小雪花的飘舞动作——合作律动,我觉得各环节过渡自然,在学唱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和歌词美,从而产生愉悦的、美好的情感。并鼓励孩子随着用动作自由大胆地表现《小雪花》轻柔飘落的情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感受小雪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后幼儿随着《小雪花》,做雪花飞舞的动作出活动室。激发孩子对小雪花的兴趣和这首歌的兴趣。整个活动过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完成了活动目标,效果较为理想。

但是,由于自己以前很很少带课,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课后仍然觉得还存在着很多缺憾:

1、如果这节这课放在冬天下雪的时候上,孩子们的兴趣会更高,效果会更好的。

2、导入不够新颖。

3、歌曲的休止体验上,小部分幼儿没有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备课尽量备的更细致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上好每一节课。

中班幼儿音乐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幼儿体验喜、怒、哀、乐的情感。

2、尝试改编歌词,并能根据节奏唱一唱。

3、幼儿体验探索的兴趣,有表演的欲望。

活动准备:各种表情挂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身体乐器》:根据不同性质、节奏鲜明的音乐(进行曲、舞曲)启发 幼儿探索把身体当作乐器,在音乐的伴奏下,发出种种有节奏的声音。做到口、手、脚配合较协调一致。

2、发声练习:《问好》师生接唱,要求衔接紧凑。

二、学习歌曲

1、观看表情图并作出相应的表情。

讨论当你是这种表情是你会怎么样?(让幼儿作出动作)

2、分段欣赏歌曲

(1)第一段欣赏后提问:“刚才小朋友快乐时是怎样做?”

(拍手)作出相应的表情,引导幼儿拍出|x x|xx x|的节奏型。

(2)第二段欣赏后提问:“小朋友着急时会怎样做?”

(跺脚)作出相应的表情,引导幼儿用脚跺出 |x x|xx x|的节奏型。。

3、完整地欣赏歌曲。引导幼儿演唱歌曲

三、创编歌曲

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情来表现歌曲中的喜、怒、哀、乐等情节的变化。

生气时(噘嘴)、难过时(轻哭)、高兴时(大笑)

并且将创编的内容唱一唱。

四、表演歌曲

引导幼儿将创编好的歌词完整唱一唱。

幼儿园中班音乐韵律活动:嫩芽长出来

幼儿园中班音乐韵律活动:嫩芽长出来

活动目标:

1、据音乐想象嫩芽初锭和生长新叶的情状。

2、结合音乐感受和想象。并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活动重点:用肢体动作表现嫩芽初锭情状。

活动难点:结合音乐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象征嫩芽的手饰。用嫩绿的皱纸栓在手上。

活动过程:

一、芽怎样长。

1、春天来了,树枝上的嫩芽长出来了,你们知道树枝上的`嫩芽是怎么长出来的吗?它是怎样长成绿叶的?

2、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是一个芽苞苞,用动作表现发芽的过程。教师以肢体和充满活力的神情,引导幼儿表现。

二、绿绿的嫩芽长出来。

幼儿听教师弹奏一遍音乐,告诉幼儿这段音乐讲的就是嫩芽长出来的事情。

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音乐,想一想芽苞苞怎样长成嫩芽,又怎样长成一片新的绿叶?

听了音乐,我们好象看见:芽苞苞长出来,一点一点长成了嫩芽。嫩芽抬起头,太阳照着它,暖阳阳的。嫩芽又仰起头喝雨水。就这样嫩芽慢慢长成了一片绿绿的新叶子。

我们再仔细听一遍音乐,想想嫩芽生长的样子。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注意乐曲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教师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

引导幼儿带手饰,根据音乐的变化表现嫩芽的生长过程。

请一些表现力较强的幼儿商定用哪些动作进行表现,并进行表演。

中班音乐教案:劳动最光荣

中班幼儿音乐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旋律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3、喜欢唱歌,感受歌曲幽默的情趣。

活动准备:

1、配套音乐

2、图谱

3、图片:粉刷匠、美丽的新房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生随音乐入场(钢琴伴奏粉刷匠)

1、出示图片《美丽的新房子》

师:看!这座房子漂亮吗?是谁让它变得这样漂亮的?

2、出示粉刷匠的图片

师:他是谁?(掌握称呼“粉刷匠”)

二、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粉刷匠》

1、教师清唱歌曲,请幼儿仔细听歌词

师:粉刷匠刷了房子的哪里?粉刷的时候刷子像什么?最后粉刷匠的鼻子怎样了?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最后一句歌词是“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你们来想一想,粉刷匠的鼻子是怎么变了样的?

出示最后一张粉刷匠弄脏脸的图片。教师再次示范演唱歌曲,要求幼儿仔细听。

3、跟随伴奏,教师大声唱,幼儿轻声唱。(反复练习两到三次)分男女孩子、前后排跟老师进行完整地学唱。

三、用简单的动作为歌曲打节奏。

师:你知道粉刷匠是怎么样粉刷房子的吗?(指名幼儿学习模仿粉刷匠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模仿粉刷匠的动作。

师:现在我要来粉刷墙壁,看看我是怎么做的?(随伴奏边演唱边做动作)集体随音乐做刷房子的动作。

歌曲前8小节两拍一下地刷,后8小节一拍一下地刷。

师:请小朋友们用好听的声音,一边看图片,一边轻轻地跟着老师一起来唱一唱。加上刷房子的动作,边打节拍边进行演唱。

四、结束部分

师:小粉刷匠们,我们一起去外面粉刷墙壁吧!

中班幼儿音乐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小海军》原曲的坚定、雄壮、有力以及变速后音乐的轻柔与优美.体验音乐变化美的神奇。

2.尝试运用语言、节奏、动作等方式表现《小海军》原曲与变速后曲子的异同,重点感受与表现变速曲中所体现的小海军操练归来的各种生活情景。

3.萌发对小海军的热爱,增强幼儿大胆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初步能演唱歌曲《小海军》;海军生活vcd;海军帽、彩旗等。

活动过程:

一、演唱《小海军》,进一步感受与表现原曲雄壮有力的性质

1.幼儿随进行曲入场。

2.师幼共同表演《小海军》

3.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表达对原曲雄壮有力性质的体验。

提出问题: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音乐中的小海军们正在做什么?

(幼儿纷纷用“雄壮、有力量、神气、有精神”等词汇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且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现和描述音乐中的小海军正在开炮艇、格斗、射击、瞄准、操练……由此可见幼儿对原曲音乐性质的理解比较到位,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二、观看表现海军生活的'vcd,同时欣赏《小海军》变速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变速后轻柔、优美的性质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提出问题:同样是《小海军》的歌曲,现在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和原来有什么不同?音乐中操练归来的小海军们在做什么?

(幼儿能运用“优美、安静、很慢、很轻、轻柔"等词汇来表达自己听完小海军的变速曲后的感觉。

刚开始他们只感受到和原来相比音乐速度变慢了,并没有发现音乐强弱的改变。教师将原曲和变速曲再次对比,并通过手势变化引导幼儿感受两曲之间力度的不同。幼儿感受到同样是《小海军》的歌曲,音乐的强弱、快慢改变了,听起来的也就感觉不一样了

由于幼儿对海军的日常生活情景比较陌生,因此他们只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海军身上,认为操练归来后海军会做吃饭、洗衣服、睡觉等事情。)

2.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节奏等方式表现对原曲与变速曲的理解。

(头、肩、手、腿、膝、脚等身体部位都成了幼儿表现的道具,他们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身体节奏较准确地表现音乐的快慢、强弱,不难看出他们对原曲与变速曲的理解进一步深入了)

3.观看海军生活vcd后,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变速曲中小海军的生活情景。

(1)师幼共同表现。

(表现海军生活的vcd是帮助幼儿了解海军操练归来后的生活情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通过观看vcd,幼儿能用动作表现弹吉他、拉小提琴、写信、看书、打电脑等小海军操练归来后的生活。但是在初次的表现中,幼儿的动作比较单一,如有的幼儿一直做看书的动作,没有变化。)

(2)教师伴随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和表现变速曲所表达的情景。

(在散文诗的启发下,有些幼儿能边听音乐边根据诗的内容相应地变化动作。)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小海军》原曲与变速曲的区别。并表现小海军操练与生活的情节

1。幼儿在原曲的伴奏下表现小海军操练的情景。

2。幼儿登上“军舰”;完整地表现原曲与变速曲中小海军的不同生活。

(活动至此,幼儿能较自主地、完整地运用体态表现原曲与变速曲中小海军的不同生活。尤其对原曲的表现从动作与力度上都十分到位,但是幼儿运用体态表现变速曲时动作的美感有待进一步提升。)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曲多用”的形式在中班上期的初次尝试,因此我们选择幼儿们熟悉、喜欢的歌曲《小海军》作为活动的载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罘。在活动中我们运用听听、看看、说说、身体节奏、体态表现等方法逐步引导幼儿感受、体验并表达原曲与变速曲之间的不同感觉。同时,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和环境创设,营造相应的氛围,不断推进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总的来说,这次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教学策略得当。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下一步进行解决:

(1)在幼儿听完第一遍变速曲后就请他们说出原曲与变速曲之间不同的原因还早了些,放在身体节奏之后幼儿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2)幼儿在运用体态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的美感还不够,在下阶段的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注意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中班幼儿音乐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用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的方法,了解什么是音色。

2.了解人声的分类,通过聆听与对比,听辨出人声的类别。

3.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初步掌握基本的持笛、吹笛方法;能用适中的力度、均衡的气息吹奏短音和连音。

教学内容:

1、学习音色的概念,感受乐器的音色。

2、了解人声的分类。

3、欣赏5首歌曲,分别听辩出人声的分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

音色(乐器与人声)的概念与竖笛入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

2、欣赏歌曲:《牧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老人河》、《夜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自画秋天的色彩:下面请同学们用颜色来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秋天,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行(还可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随意画)。

2、联想乐器的色彩:启发学生把美术表现的秋天色彩,牵引到乐器音色的听辨上,由视觉到听觉加以感受,播放大提琴、双簧管、小号、三角铁等乐器的声音和图片,师小结“什么叫音色?”

3、听辨乐器的音色,让学生为形容音色的两个形容词“嘹亮”、“清脆”找到合适的乐器(小号和三角铁)

4、人声的美妙:音乐中使用的乐器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而人的歌喉也是一各最为自然的特殊的乐器,它也有着美妙的音色。请同学欣赏纯人声演绎的一首无伴奏合唱《牧歌》,真切地感受到人声的美妙与魅力,激发学生对合唱和人声的兴趣,同时又自然过渡到本课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的讲解。

5、了解人声的色彩:童声、男声(高中低音)、女声(高中低音)。为避免枯燥,每讲解一种都配一个演唱片断,使学生真实体验而又记忆深刻。

6、分辨人声的类别:欣赏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老人河》、《夜莺》等的片段后,让学生抢答属于人声的哪一类并填空。设问:你们还能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歌曲曲名吗?

7、激发歌唱欲望:

1)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音来任意模仿各种人的音色。

2)指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嗓子,正确地运用嗓音来和谐地歌唱,唱出自己的美好心声。

三、小结。

中班幼儿音乐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幼儿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节奏音乐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歌曲的音频mp3,图片。

经验准备:敲击小鼓的经验,听过小鼓的声音。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幼儿能按照三拍子的节奏,边唱边打节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进入教室

唱《红公鸡》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进入教室。(游戏玩两遍)

?红公鸡》

我有一只红公鸡,不知在哪里?请你快来叫一声?出来吃白米。

二、进行部分

发声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周学过的《谁唱歌》做发声练习。

感知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教师出示小鼓,并击打出强弱弱的节奏。(可以用小鼓的音频来代替)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强弱的节奏。(引导幼儿拍手,跺脚和拍腿)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听歌曲范唱《小鼓响咚咚》,一边用用肢体按照××××∣×××_∣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我的小鼓是怎么响的?

我说话儿,小鼓怎么样了?

我说小鼓响三声,小鼓怎么回答的?

哎呦呦呦这不行,为什么不行?

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怎么回答我的.?

师幼共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注意三拍子的节奏。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歌曲的优美,感知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三、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小鼓响咚咚》做着优美的动作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小百科: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

中班幼儿音乐课教案篇7

课程分析

指南中艺术领域指出,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选用碗、筷子、擀面杖、勺子等厨房用具,模仿打鼓的动作和声音,在音乐的配合下,孩子们跟着节奏一起敲打,充满了音乐的乐趣。

课程目标

1、愿意倾听与感受炒鸡蛋音乐活动的过程。

2、通过听辨音乐,能用可敲击的厨房用具敲打基本节奏。

3、体验敲打厨房用具的乐趣。

课程准备

炒鸡蛋的音乐,ppt,碗、筷子、砧板、刀、锅、铲子等厨房用具每人各一份、厨房套装(厨师帽、围裙、套袖)幼儿每人一套。

课程过程

一、创设“快乐厨房”情境导入。

——小厨师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厨房)

——今天快乐厨房做了一份美味菜肴,我们来看一看是什么?(炒鸡蛋)

——炒鸡蛋需要用哪些东西呢?

二、分段听辨炒鸡蛋的音乐

1、根据幼儿自由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并创编对应动作,再根据音乐进行分段表演。

——那这道菜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你们可以怎样打鸡蛋呢?

——还可以怎样打鸡蛋?

——听,打鸡蛋的声音多么美妙。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一下打鸡蛋的音乐节奏吧!

——我请一位小厨师到前面来跟着音乐节奏来表现打鸡蛋的样子吧!

——如果你能跟着音乐节奏打蛋,才会把鸡蛋打的更均匀。

——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节奏把鸡蛋搅拌起来吧。

——鸡蛋打好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干什么?

——你们是怎样切葱的?

——你觉得还可以怎样切葱呢?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切葱的快乐吧。

——听一听,有什么变化吗?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一下切葱的音乐节奏吧!

——我请一位小厨师到前面来跟着音乐节奏来表现切葱的动作吧!

——我看到他是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切葱的,相信他切出来的葱花味道会更浓更香的。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切葱花吧。

——葱花切好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干什么呢?

——你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炒鸡蛋呢?

——还可以怎样炒?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炒鸡蛋的乐趣吧。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一下炒菜的音乐节奏吧!

——我请一位小厨师到前面跟着音乐节奏来表现炒鸡蛋的动作吧!

——你在炒鸡蛋时是完全跟着音乐节奏一起的真棒!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鸡蛋翻炒起来吧。

——鸡蛋炒熟了,我们要做什么呢?(端盘上菜)

——你会怎样把菜盛出来呢?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盛菜的快乐节奏吧。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一下盛菜的音乐节奏吧!

——我请一位小厨师到前面跟着音乐节奏来表现盛菜的动作吧!

——盛菜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在你的脸上能不能看得到?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鸡蛋盛出来吧。

2、播放完整炒鸡蛋的音乐。

——原来炒鸡蛋是件很容易又很开心的事情。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受一下炒鸡蛋的快乐过程吧。

3、再次播放完整炒鸡蛋的音乐,幼儿通过动作进行表演。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跟着音乐节奏一起来炒份鸡蛋吧。

三、出示碗、筷子、砧板、刀、锅、铲子等厨房用具,幼儿分组自由尝试用厨房用具进行敲打,增加分组同伴倾听的环节。

——今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厨房用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呢?

——用刀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切到手了。炒菜的锅也要拿稳喽。

——小厨师们,看!这些厨房用具现在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

——请你走到后面的桌子旁,选择一组你最喜欢的用具,然后找到和你拿一样用具的小厨师们坐在一起,敲一敲,玩一玩,听听这些用具能否发出和音乐一样好听的声音。

1、(碗和筷子)(刀和砧板)(不锈钢材质的锅铲和锅)(木质和塑料材质的锅铲和盘子)分四组

2、播放完整炒鸡蛋的音乐。

——嘘,小厨师们,炒鸡蛋的时间快要到喽!

——请你们把手中的用具当做一种打击乐器,仔细听,看指挥,我们来做一份炒鸡蛋吧。

——如果你们想把这道菜做的特别美味,需要我们每个人之间相互配合,比如打鸡蛋的时候,你们就专心的打鸡蛋,其他人来欣赏他们打鸡蛋的样子,当切葱花的时候,你们就认真的切,当炒鸡蛋的时候,你们就把鸡蛋翻炒起来,当盛菜的时候,你们就想着用什么动作把菜盛出来,只有四组配合起来,才能做出一盘香喷喷的炒鸡蛋。

——请你们拿起手中的乐器,跟着音乐节奏来炒鸡蛋吧。

3、第三次播放完整炒鸡蛋的音乐。

——哇,好香啊!

——你们想用其他的乐器来演奏吗?请把你们手里的乐器放在小椅子上,再去选择一种不一样的乐器尝试一下吧!

——小厨师们,乐器准备好了吗?轻轻起立,厨房交响乐要开始演奏啦!

4、第四次播放完整炒鸡蛋的音乐。

——你们马上都变成小演奏家啦。

——小厨师们,除了葱花可以炒鸡蛋,还可以用什么炒鸡蛋呢?

5、第五次播放完整炒鸡蛋的音乐。

——原来炒鸡蛋有这么多的花样啊

——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请你们为他们做一份美味的炒鸡蛋吧。

——拿起你们手中的乐器,面向客人老师,选择一个舒服的地方站好,再给他们演奏一遍吧。

四、经验拓展

——请你们拿好手中的乐器,让我们回去研究一下更好吃的菜吧!跟客人老师们说再见!

课程反思

4—5岁的孩子开始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兴趣,他们喜欢跳舞喜欢画画,节奏感强。当听到自己喜欢的乐曲时,能跟随着音乐拍手、踏脚。此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铁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等,让孩子有意识地去敲击这些物品,引导他们逐渐掌握敲打的节拍和基本的节奏。

中班幼儿音乐课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

音乐数星星中班教案6篇

中班音乐上学歌教案5篇

中班音乐《好妈妈》教案8篇

l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7篇

中班音乐谁唱歌教案5篇

中班春天来音乐教案8篇

中班音乐活动方案优秀5篇

中班春天来音乐教案最新5篇

幼儿中班游戏教案优秀8篇

中班春天来音乐教案参考8篇

中班幼儿音乐课教案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