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一份教案,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来进行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学习,引导讨论的教案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灯教案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谈,感受鞋子的美和多样性。
2、尝试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进行完整表达。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鞋子,知道穿鞋要合脚。
4、大胆的表述对鞋子的理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难点:
尝试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进行完整表达。
活动重点: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鞋子,知道穿鞋要合脚。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各样的鞋子》、鞋架、各种各样大小、颜色、形状、用途不同的鞋子、装有鞋子的神秘箱
活动过程:
一、出示神秘箱,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箱,请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呢?(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浆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晚上躺在大床前。)
二、引导幼儿观察鞋子并给鞋子配对,把它们整齐地摆在教师指定的地方。
——哇!这么多的鞋子,瞧瞧它们都没有找到自己的伴儿,你们能帮助它们吗?请你把找的一双鞋子放到鞋架上。
三、幼儿参观鞋子展览会,通过看看、摸摸、比比、说说等方式,感受鞋子的美和多样性。
——现在我们一起参观我们的鞋架,我们一边看,一边说,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鞋子?(引导幼儿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完整地说出来。)
——鞋架上的鞋子有很多种,你能说出这些鞋子的名字吗?(引导幼儿用“有……有……还有……”句式完整地说出来。)
四、鼓励幼儿试穿鞋子,谈谈穿上不同鞋子的感受。
——你可以选一双你最喜欢的鞋子,穿一穿、走一走、跳一跳,然后告诉大家穿上这双鞋子后是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小结:穿鞋要合脚。小朋友穿上合脚的鞋,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才会舒服。
五、欣赏课件《各种各样的鞋子》,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鞋子。
小百科:鞋子,穿在脚上防止脚受到伤害的一种物品,在人类文明史前期多为草鞋、布鞋,如今以皮鞋、运动鞋、休闲鞋、高跟鞋较为多见。
幼儿园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诗歌内容,简单描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快乐事情。
2、认读重点字词“亲一亲、妈妈、爸爸”
3、能根据原有儿歌进行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大图书大字卡全家福爷爷奶奶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将幼儿的全家福放在幼儿椅子下面,让幼儿拿出全家福,请幼儿说一说全家福上有谁?(爸爸、妈妈和我)
教师:宝贝们现请你们在自已椅子下面拿出你们的全家福相片,请你们说一说全家福上都有谁?
幼儿:爸爸、妈妈和我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
幼儿:爱。
2、教师引导幼儿亲一亲相片上的爸爸妈妈。
如果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现请你们亲一下相片上的爸爸、妈妈。
一、大图书阅读
1、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1)看大图书上的`图片,鼓励幼儿将看到的图画内容描述出来。(图画内容:小女孩亲了亲妈妈,还亲了亲爸爸)
(2)请幼儿说一说亲妈妈是什么感觉:亲爸爸是什么感觉。
2、熟悉诗歌内容
(1)教师指着图画说:“这个小女孩亲了妈妈也亲了爸爸,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她亲爸爸妈妈是什么感觉吗?听老师念念这个诗歌就知道了。”
(2)教师朗诵诗歌一遍,请幼儿说出诗歌中妈妈好香,爸爸的胡子扎嘴巴。
(3)教师和幼儿一同看大图书,教师朗诵诗歌一遍,幼儿完整欣赏。
(4)教师出示字卡“亲一亲、妈妈、爸爸”让幼儿跟读诗歌
二、仿编诗歌
1、幼儿讨论:亲谁也会好香(奶奶)亲谁胡子也会扎嘴巴(爷爷)。
2、将幼儿仿编的内容,整理成诗歌念给幼儿欣赏,幼儿在一起念一遍。
三、 小结,讲评。
今天小朋友不仅学会了念亲一亲这首儿歌,还会仿编儿歌了,真了不起,那今晚你们回家把教爸爸妈妈念这首儿歌,亲亲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看感觉是不是像诗歌里的小朋友说的那样好吗?
幼儿园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尝试根据画面认出相应的故事内容。
2、了解天冷水会结冰,遇热冰会融化的道理。
活动准备:
挂图20号;《小朋友的书·冬天里》;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难点:
了解天冷水会结冰,遇热冰会融化的道理。
活动重点:
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尝试根据画面认出相应的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一、朗诵儿歌,引出主题。
有个奇怪的'小娃娃,呼呼地吹着口哨过来了,小朋友们看到它,赶紧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戴好手套,小娃娃再呼呼的吹,水结成了冰。大家猜猜,它是谁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提问:你喜欢北风娃娃吗?为什么?
2、教师出示挂图,再次讲述故事,提问:下过了雨,地上有什么?
谁来了,它想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吹呀吹,地上的水吹干了吗?变成了什么?小水洼结冰了,北风娃娃为什么很着急?
小水洼为什么会不见呢?
三、阅读《小朋友的书·冬天里》“北风娃娃”,幼儿自由讲述故事内容。
四、幼儿边看书,边听故事录音,要求幼儿能根据故事观察并讲述相应的画面。
活动反思:
北风娃娃》这堂课主要是让幼儿学会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尝试根据画面认出相应的故事内容,并且了解天冷水会结冰,遇热冰会融化的道理。在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利用谜语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猜想。然后教师讲述故事,并且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整堂课幼儿兴趣高昂,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水遇冷会结冰,遇热会融化”这个知识点有点难,小朋友只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并不了解它的真正过程,所以我想在这期间可以加入一些科学的元素,帮助幼儿理解这一个知识点,比如说,实验法。
幼儿园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探讨对云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绘画形式表现云的形态。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幼儿说:晴天、下雨天、阴天),很多小朋友都说喜欢各种的天气,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天空中有很多的云彩,那你们看到过哪些样子的云彩呢?(幼儿说:像一只狗、还有的像大象、、、、、、)
二、天空中的云彩
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很多很多,有的说是云彩像一只狗,有的.还说像一头大象、、、、、、、那你们除了你看到过的云彩是这个样子的,你们想让云彩变成其它的东西吗?(幼儿:想)谁来说说你们还想让云彩变成什么样子的?(幼儿:像房子一样的,像我们幼儿园的滑滑梯一样的,我还想让云彩变成小汽车的样子)还想变成什么样子的呢?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吧!(引导幼儿大胆说)小朋友都说了这么多,那我们今天就来画这些漂亮的云彩好吗?
三、交代要求,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大胆作画。
小朋友,先想想你看到过什么样子的云,还有你想让云彩变成什么样子的,想好后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老师要看看谁是最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谁的画最漂亮。
2、指导幼儿大胆作画。
引导幼儿大胆用色,使画面鲜艳。
3、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绘画。
2、教师小结,表扬大胆作画的幼儿。
幼儿园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学生应该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知道这些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读会写11—20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十,2个十是20。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与别人交流。
3、初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感知计数单位“十”和“一”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红花和智慧星。今天发言积极,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希望老师奖什么?师:老师告诉你,这样的一颗智慧星可以换得10朵小红花哦。师:现在,红花和智慧星,你更喜欢什么?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举行校运会了,你参加了什么运动项目呢?(生自由发言)师:(课件出示运动员号码)这是运动员号码,里面有你认识的数码?(生自由发言)师:如果你是体育委员,你会把这些号码排排队吗?你打算怎么排?(生自由发言,排完后顺着读,再倒着读)师: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11~20这些数宝宝。(揭示课题)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师: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参加校运会,黄老师告诉你们,在校运会上比赛得名次,除了得金牌、银牌、铜牌,学校还奖励一些学习用品哦。
1、认识计数单位“十”。
师:瞧,这是铅笔(出示12枝铅笔)谁来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呢?每人心里猜一个数。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数一数)师:明明有12枝铅笔,为什么同学们猜出那么多不同的答案?(看不清楚)
师:谁能有好办法摆一摆,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有12枝铅笔呢?师:黄老师觉得,只要肯东东小手,动动脑,办法总会有的。下面,请拿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小棒,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在桌子上摆一摆。(要求数出12根小棒,其余放在一边)
师:(操作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生自由发言)师:(课件出示)同学们真棒!想出那么多不同的摆法,你觉得最好的是哪种摆法,为什么?
师:(小游戏)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好!(课件出示三幅数目相同,但摆法不同的小棒图,每幅都一闪而过,再让生猜猜每幅图上有几根小棒。)
师:为什么你们能很快地说出第三幅图上摆的小根是多少根?(生自由发言)
师:黄老师告诉你,通常把数出来的10根小棒用一根橡皮筋把它捆成这样的一捆。(师边说边演示,生动手捆桌面上的小棒。)
师:(课件动态演示)这一捆有几根小棒?一根小棒表示1个十,10根就表示几个一?我们把10个一捆成一捆,那就等于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讨论:现在谁能发现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同桌讨论)
师:小结:不管是10个一还是1个十都是这捆小棒,因此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全班齐读)
师:“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比如:一盒铅笔有10枝,是一个十;一盒钢笔有10枝,也是一个十;一筒羽毛球有10个……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
2、进一步认识十几。
师:(课件出示)这样的一捆小棒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课件出示):依次出示15、13、11根小棒,说一说:()个十和()个一是()强调:11这个数中的两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师:你还能像这样摆出十几根小棒吗?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动手摆)
师:谁来说说你摆了十几?是怎么摆的?(先个别说,然后同桌互说)
3、认读20
师:(课件出示19根小棒)现在摆了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呢?
师:你能很快地摆出20根小棒吗?哪种摆法能清楚地看出这里有20根?
师:刚才只有一捆呀,怎么多了一捆呢?这捆从哪来?
师:(看着小棒图)两捆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全班齐读)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2~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4、唱歌谣,找规律,掌握11—20的组成。(课中放松)
师:现在黄老师临时把它编成这样的一首儿歌:(师起头,队伍越来越大)
一个十,一个一,合在一起是十??
一个十,二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二
一个十,三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三
一个十,四个一,合在一起是十四
一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五
一个十,六个一,合在一起是十六
一个十,七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七
一个十,八个一,合在一起是十八
一个十,九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九
两个十,零个一,合在一起是二十
三、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同学们真棒!黄老师相信这个队伍在校运会上肯定很出色。对了,奖品还有尺子哦。
师:(课件出示尺子图)咦!怎么怎么少了一些数?你能把少的这些数说出来吗?
师:同学们越往右读,你发现什么?(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数数游戏,小耳朵要听清楚数数要求哦。(全班齐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师:这把尺子有魔力的哦!它不但会变,而且会提问题考考我们小朋友哦(课件演示:让学生根据尺子来回答问题。)
四、游戏练习,巩固新知。
1、趣味猜数字。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智慧星后面的数。
2、小手翻翻。师:拿出数学课本,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五、全课总结,延伸新知。
师:小朋友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数字宝宝?还学到了什么知识?(自由发言)师:其实,我们今天学的这些数在生活中也经常用,经常出现。(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数)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板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1个十和2个一组成12
20里面有2个十
幼儿园灯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夏天到了天气很热,有的家长反应班级里的小朋友们经常在家里缠着妈妈要吃很多的冰激凌,吹空调,一不小心很容易感冒拉肚子,也有的小朋友到了夏天不愿意运动,怕热,就喜欢呆在室内,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通过学习让小朋友们了解到夏天防暑降温的方法,以及夏季健康的饮食保健知识,与此同时,让孩子体会到在炎热的夏天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夏季与其他季节的区别,知道夏季的特征——炎热。
2、能够学会几种在夏季防暑、防晒的知识和方法。
3、在炎热的夏季中感受夏季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ppt、水枪、教室的空调(或风扇)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讨论
1、小朋友你知道现在的教室里和教室外的区别吗?(引出风扇、空调的作用。)
2、现在是什么季节?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能说出夏天和其他季节的不同之处吗?
二、播放ppt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朋友贪凉对着空调吹的图片)
2、你来猜一猜接下来会怎么样?(生病了、肚子疼、发烧、)
3、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你感觉很热,你会怎样做?(引导幼儿说出防暑的方法……多吃水果、喝水、午餐时吃凉拌的菜、少穿衣服……)
4、继续播放ppt,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吃很多的冰棍、喝冰水)
5、图片(她怎么了?——生病了)
6、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少吃冰的、多喝水、吃凉拌菜……)
7、教师根据图片小结:夏季降温的方法。
三、讨论夏季外出注意事项
1、这么热的天,我们怎么出去啊?如果你想外出,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穿防晒服、
涂防晒霜、去有阴凉的地方活动、打伞、带墨镜……)
2、教师小结:夏季外出的注意事项
四、找寻夏季乐趣
1、夏天非常的热,可是图上的小朋友却非常的开心,他们在干什么?——打水仗
2、你还知道哪些夏天可以玩的游戏?——(捉泥鳅、钓鱼、钓虾、看蚂蚁、游泳……)
3、教师小结:介绍好玩的夏天的游戏。
五、以游戏结束
打水仗注意事项:打水仗的时候不能对着小朋友的眼睛,保管好自己的水枪不要碰到其他小朋友。今天我们也来玩一个好玩的夏天的游戏,现在请小朋友们带上自己的水枪,我们要去操场上打水仗喽!
幼儿园灯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在音乐a段小狐狸转身和b段小狐狸挠痒痒的地方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保持不动并能创编各种造型。
2、能够迁移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创编不同的动作造型。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小狐狸和老虎头饰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并熟悉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拍拍小手,跟我一起拍!
——播放音乐a段,幼儿拍手、拍腿欣赏音乐各一次。
二、 讲述故事
师:在这首好听的音乐里,还藏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讲述故事
三、 学玩游戏
师:那我们也来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吧,现在我来做小狐狸,你们来当小动物,当小狐狸转身后,你们就要变成石头哦。
——教师哼唱,带领幼儿玩一遍游戏。
师:你是怎么做石头的,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请几个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幼儿进行学习
——教师再次哼唱,幼儿集体离开位置玩游戏
师:你们刚刚变的都是小石头,现在有没有什么办法变成大石头?
——幼儿自由变各种大石头。
师:这次我们要到树林里散步了,小动物们准备好了吗?跟在小狐狸后面哦!
——播放a段音乐,跟着音乐来玩游戏
师:哇,这么多的石头,真的还是假的的.啊?我来试试
——教师做挠痒痒的动作
师:真的是石头耶,看来我只好再去森林里了
——完整播放音乐,学玩游戏
师:你们都是石头呀,那我的好朋友到底在哪?你是谁呀?
——教师看幼儿造型,找到动物朋友
师:现在我们去森林那边找好朋友玩吧,路上可能会遇到老虎的,你们别害怕,悄悄的跟着我就可以了。
——老虎出现,完整游戏一遍
四、 活动结束
师:耶~~这只厉害的老虎,他没有发现我们呀,嘘~~现在我们悄悄地回家吧,不要被老虎听见我们的声音呀。
——教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灯教案篇8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在故事中感受"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三、活动过程
1.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2.倾听与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②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
③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④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
⑥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⑦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
⑧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3.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
(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4.活动延伸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本次活动主要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的延伸活动则是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灯教案优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