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石头的教案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我们需要认真写好教案,通过认真准备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分享,互相借鉴和提升教学水平,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石头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石头的教案7篇

幼儿园石头的教案篇1

活动内容:

画石头路(重点领域:美术)

活动目标:

1、以画满全纸的彩色圆形和椭圆形来表现石头路的局部。

2、体验局部组合成整体的新奇感。

3、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作画的油画棒。

2、白色小路操作纸每人一张。

3、倾听过故事《五彩石头路》。

活动过程:

??导入,圆圆的彩色石头来铺路

1、故事《五彩石头路》中兔弟弟和兔姐姐给松鼠大婶铺了一条彩色的.石头路,漂亮吗?石头是什么样的?

2、彩色的石头真漂亮,圆圆的鹅卵石很光滑,走上去感觉很舒服。我们今天来画一条五彩的石头路。

??密密的石头铺满路,以画满全纸的彩色圆形和椭圆形来表现石头路的局部

1、教师示范画椭圆形的石头,提醒幼儿画封闭圆时尽可能画得圆一些。

2、请个别幼儿尝试绘画圆形、椭圆形石头。

3、我们要让石头铺满路,这样的路走起来特别舒服,也好看。引导幼儿在白纸上画满大大小小的圆形、椭圆形石头。

4、用各种色彩给石头涂色,也可以在一块石头上涂多种颜色。个别幼儿尝试。

5、幼儿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长长的石头路真好看,体验局部组合成整体的新奇感和合作带来的快乐

1、我们来把大家的画连起来,变成一条长长的石头路。

2、教师和幼儿一起,把幼儿的作品拼接成长长的彩色石头路。

3、欣赏合作完成的石头路,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石头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按abab的形式进行排序。(重点)

2、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准备

1、三角形、圆形小卡片人手一套

2、ppt过程

一、春游--感知物体的abab排列规律

1、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到了,大家都去春游啦。

2、点击ppt。小朋友来到了公园里,公园里有些什么?

3、树是怎么排队的?

4、花是怎么排队的?

5、出示ppt2。啊呀,前面有条河,但是小石桥坏了。我们一起来修吧!

这些石头是什么图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接下去是什么形状的石头?

二、修小路--运用abab规律进行排序

1、情境:路遇小兔,伤心的小兔说回家的路坏了,我们一起来帮小兔修路吧。

2、小兔诉说路的规律: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

3、教师演示。

4、幼儿操作练习。

5、师幼共同检验。

6、小兔送礼物,送给每位宝宝一个图形延伸活动:

三、回家--尝试运用abcabc规律排序

1、哎呀,我们回家的路也坏了,怎么办?

2、看看我们有几种图形?三种图形怎么排?

3、师幼合作修路。

幼儿园石头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沙、玩石,比较了解石头与沙子的异同。

2、了解石头、沙子的用处,懂得保护自然资源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同孩子一起收集石头,沙子

2、筛子、沙网、铁罐(分别装有石头、沙子)大盆、矿泉水瓶(有石头、沙子)中号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石头、沙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看我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想玩吗?”

2、提出要求:

①“小朋友玩石头、沙子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别用石头砸着小朋友,别让沙子迷着你的眼睛”

②“玩的时候,石头和沙子不能举过肩膀和头。”

③“玩的时候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玩的是什么,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二、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间大胆交流

1、“你玩的是什么?怎样玩的?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跟你身边的小朋友讲一讲吧!”

3、“谁能说一说,你玩了什么?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沙子小,石头大;沙子踩上去软,石头硬。”

三、游戏:听声音猜东西

四、认识石头和沙子的用途。

五、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幼儿园石头的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能清楚地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及大胆、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3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图片上是什么?这些石头晶莹透亮的,你们喜欢吗?有一只小驴宝宝也很喜欢小石头,经常到野外去捡石头,收集石头,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呀?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绘本,名字叫《驴小弟变石头》。

二、讲述故事。

1、(出示图1),驴爸爸坐在单人沙发上看报纸,驴妈妈在打扫卫生,而驴小弟在桌子旁玩石子。你觉得驴小弟一家生活的怎么样?观察家里的环境,说说你喜欢驴小弟的家吗?为什么?

2、在一个下雨的礼拜六,驴小弟发现了什么呢?它又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出示图2-5)

(1)读图2,练习说话。这颗小石子红得 ,闪闪 ,圆溜溜的像 。驴小弟在雨水的冲刷下既兴奋又觉得凉飕飕于是他会想 。

(2)(出示图3-5)自读驴小弟是怎么做的?他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希望什么?

3、(出示图6--8)就在驴小弟走过草莓山,心里想着很多很多愿望都实现的时候,突然出现了----狮子。

(1)你是驴小弟的话你会怎么样?加上表情动作练习说。

(2)可是结果呢?自读图

7、8 (3)交流

4、(出示图9)自读图9,出示句式:驴小弟变成石头后,他拼命地想:

5、找不到自己孩子的驴爸爸驴妈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绞尽脑汁,又想了哪些办法来找孩子的呢?

(出示图10-16)(1)看看书中是如何告诉我们的?

(2)拓展想像空间,进一步创编故事。驴爸爸和驴妈妈会怎么问别人?

(3)(出示图14)小动物们四处寻找,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4)(出示图15-16)同一个地方搜了一遍又一遍,同一只动物问了一次有一次,这样过了一个月,他们想: 。他们尽量 ,但是 。

6、(出示图17-19)变成石头的驴小弟在野外过着怎样的生活啊!

7、可怜的的驴小弟是不是要一直这样的孤独呢!奇迹会不会发生呢?(出示图20-25)

(1)读故事

(2)交流

(3)想象驴小弟一家团圆时会说些什么呢?

(4)同桌创编故事,演一演。

三、读中感悟,提升明理。

(1)读了故事,你想对驴小弟说什么?

(2)读了这本书,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图26)(1)回到家,那颗神奇的小石头被驴爸爸放进了铁打的保险箱里。也许有一天,他们还会用到它。但是现在,他们希望的会是什么呢?

(看图)总结全文。驴小弟终于回到了他那温馨的家,他们一家三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此时的他们仿佛拥有了世界。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港湾,我们所有人,有时我们所拥有的,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小驴小弟太困了,终于闭上眼睛睡着了。

四、总结,回顾故事。

今天,小朋友一起阅读了《驴小弟变石头》这个故事,大家不仅读懂了故事,还对故事进行了创编,表演得也很生动。虽然驴小弟经过了重重磨难,但是他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家。在这个故事里,魔法也需要有爱来点化才能应验!如果没有驴妈妈、驴爸爸对驴小弟如此深切的爱,红色的石子不过像一颗普通的石头。是爱点石成金,把只有十亿分之一的机会,变成了百分之百的奇迹。让我们回家把这个故事和你的感受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分享这份感动!

教学反思:

?驴小弟变石头》是一本绘本书,它主要讲了驴小弟找到了一颗带有神奇魔法的小石子,它满心欢喜到想实现自己、爸爸妈妈的愿望。谁知一个意外它却变成了一块石头,离开了爸爸妈妈,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野外,爸爸妈妈和驴小弟因为分离伤心、难过,饱受思念之苦,甚至他们认为今生再也不会见面了。春天里的一次野餐,缘于奇妙的亲子感应,缘于爸爸妈妈无时不在的思念,驴小弟终于变回了自己,他们一家团聚了!从此,爸爸把石子锁进了保险箱,因为他们认为拥有彼此的爱就足够了,不再奢求什么!

讲述这个故事时,我抓住“爱”这条主线进行教学: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驴小弟一家三口生活的幸福温馨和驴小弟找到神奇石子的快乐;接着把学生引入意外之中,驴小弟突然变成了石头,驴小弟着急、失落、孤独;爸爸妈妈到处寻找急得要发疯,让学生感受到彼此的牵挂和深爱,同时也为他们的境遇担心,期待着他们的早日团聚;最后展示完美的结局,缘于爱所以一家人终于团聚。孩子的心情随着驴小弟而变化,他们为他担心为他祝福,已经完全融入到故事中,甚至他们就变成了那个驴小弟,深深地感受到拥有父母的爱的幸福,一家人团聚的喜悦,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了:其实拥有爱是最幸福的,幸福其实很简单。

整节课可以看得出他们很喜欢,听得津津有味,看得目不转睛。而且他们能够做到仔细地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地猜测和想象,还不时地插入自己的想法和读书感言。看到孩子们这样喜欢听故事、喜欢读书,我真的好开心!看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有道理的,我们每周一次的绘本阅读课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已经能够把孩子引入书籍的殿堂。

我们还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用读书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让他们有一颗柔软的、善解人意的心。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够在人前侃侃而谈。

幼儿园石头的教案篇5

设计背景

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在他提出的《课程论》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设计此次活动正是源于“活教育”的课程特点,从幼儿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入手。在幼儿园里、居住的小区里,随处可见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工人休息的石桌石凳。还有幼儿所见到的玉石制品以及石制工艺品等。以幼儿感兴趣的石头为中心,感知石头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石头的作用。认识石头种类的多样性,知道他们各有特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知道石头的种类及功能。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什么?

3、他们的样子是一样的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一起合作。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幼儿园石头的教案篇6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全体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从每队第一位幼儿开始猜拳比赛。如果手势相同,继续猜拳;如果手势不同,决出输赢。输的幼儿被淘汰,换后面一位幼儿继续进行,最后看哪一队留下的幼儿多,则胜。

游戏规则:

猜拳时要同时亮出手势。

"剪刀"赢"布","布"赢"鎯头","鎯头"赢"剪刀"。

游戏反思:

?石头、剪刀、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游戏,很多孩子都爱玩。本节课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趣味性强,不仅能锻炼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还能训练幼儿快速的反应能力。他们多习惯于用手来完成,但如果用脚来做这个游戏,却比较陌生。

活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且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不但锻炼了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训练了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同时使他们体验到了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石头的教案篇7

活动意图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所以要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幼儿和同伴交流。石头是一种容易获取的教学资源,在倾听故事中,幼儿认识了石头的自然属性,也感受到了石头的人格化特征,让幼儿在故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1.、体验小石头心情的前后变化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认识小鸡、小猫、小鸭的脚的形状以及初步了解脚的作用。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2、活动难点: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小石头项链、动物及动物脚教具

2、知识经验:小故事《想长脚的石头》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视听感受并讨论小石头由开心变伤心的原因。)

1、小朋友们,谁能够告诉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几只脚呢?

那你们都用你们的小脚做些什么呢?(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表述欲望)

2、我们每位小朋友能用你们的小脚去好多地方,真开心,今天老师也有一位好朋友,有一块小石头,圆乎乎、光溜溜,就像小鸟生的蛋,它每天都趟在草地上晒着太阳,闻着花香,你们看,它也很开心。(ppt1)

3、观察ppt2,看看小石头发生了什么变化?猜想小石头为什么不开心?

师:小朋友们是这么想的啊。小石头告诉老师,有一天他看见别人都能走来走去,可以到处去看看,小石头的心里可羡慕啦!

提问:你们能想想办法帮助小石头吗?幼儿自由讨论述说。

教师:谢谢你们帮助小石头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不过小石头也想了一个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石头自己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2)过程

视听感受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说说小动物的脚作用。

1、播放ppt3、4

提问:它问哪些小动物借脚了?那么小动物把脚借给小石头了吗?

虽然小鸡和小猫没有把脚借给小石头,但是小石头没有放弃。

2、播放ppt5

提问:①现在小石头已经向小鸡、小猫、蜈蚣大哥借过脚了,但是他们的脚自己都有用,哪位小朋友能说一下他们的脚都有什么用呢?那我现在一位小朋友来帮助老师将小动物和他们的脚粘在一起。

②小朋友们,小鸡小猫蜈蚣大哥都没有把脚借给小石头,如果你们是小石头,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了解故事后半部分内容,说说小石头变开心的原因。

1、观看pp6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提问:小女孩带着小石头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小石头它的愿望实现了吗?

(3)总结

小石头虽然没有长脚,但是在小女孩的帮助下,就像自己长了脚一样,跟着小女孩去了好多美丽的地方,玩得很开心。

延伸部分

教师:如果是你,你想带小石头去哪?现在请小朋友到老师这里每人拿一个小石头,大家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小石头去到处看看。

活动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幼儿园石头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讲故事的教案7篇

幼儿园中班7的加法教案6篇

幼儿园5的加减法教案7篇

幼儿园船的主题教案推荐7篇

幼儿园4的分解教案7篇

幼儿园认识火的教案通用7篇

幼儿园手工龙的教案7篇

幼儿园动物的伞教案7篇

幼儿园鸟的语言教案模板7篇

幼儿园不同的我教案7篇

幼儿园石头的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4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