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听音乐教案模板6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教师通过一份出色的教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差异,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听音乐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听音乐教案模板6篇

幼儿园听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结合音乐,幼儿初步感知鞋子游戏的情境。

二、能力目标:幼儿能够运用肢体进行大胆表现和动作创编

三、情感目标:幼儿愿意参与活动并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愿意参与活动并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难点:幼儿能够运用肢体进行大胆表现和动作创编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一)音乐:闲聊波尔卡

(二)故事ppt《米格爷爷的鞋匠铺》

二、经验准备:对不同类型鞋子的特征、名称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音乐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藏着一个秘密,请你们听完音乐找一找故事里有什么秘密。

师幼互动:

1、故事里有谁?

2、故事里有什么秘密?

3、小鞋子偷偷跑出去做什么了?

4、小鞋子是几点钟跑出去的?

二、音乐倾听,幼儿感知。

小朋友们想不想变成小鞋子唱歌跳舞做游戏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鞋子是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的。

三、教师首次示范,幼儿感知。

如果用我们的腿做鞋柜,双手做小鞋子,应该怎么玩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幼互动:

1、小鞋子是怎样出门的,一只一只出门还是一起出门的?

2、小鞋子摆的造型是什么样的?

3、小鞋子走路的姿势是怎样的?

4、小鞋子是怎样打招呼的?四、教师再次示范,幼儿参与。

小朋友们看了老师是怎样变成小鞋子做游戏的,现在请你们变成小鞋子跟着音乐一起游戏吧!

刚刚我们的小鞋子从鞋柜里走出来做游戏啦,它们走在腿上,除了腿小鞋子还可以在身体的部位地方走一走呢?

五、幼儿创编,集体游戏。

(一)造型创编

现在我们要来变小鞋子了,你们有没有想过?请你们试一试吧!

(二)集体游戏

1、教师示范

两只小鞋子是一只一只跑出去做游戏的,现在我要变成第一只跑出去做游戏的小鞋子,请xx老师变成第二只小鞋子一起游戏摆出一样的造型。2、幼儿两人一组集体游戏

六、结束:故事结束

天亮了,米格爷爷要醒了,小鞋子偷偷的跑回了鞋柜,下一次我们再玩吧!

活动总结:

本次音乐活动,意图让幼儿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乐曲活泼欢快,活动十分有趣。

幼儿园听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游戏歌曲。

2、通过听故事、看木偶演示等活动,创编游戏动作,学会游戏的玩法。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诙谐、幽默的愉快情趣。

【活动准备】

木偶道具:老鼠、猫、一条肉、一担鱼,磁带、圆舞板或木鱼。

【活动过程】

一、出示老鼠玩偶,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噢小老鼠告诉我它准备去干一件事,它要去干什么去?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根据歌词操作木偶讲故事,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熟悉歌词。(木鱼伴奏)

1、讲故事前半部,提问:“小老鼠去干什么呀?”“他送的什么礼?一手?一手?”“你们猜猜它送礼给谁?”“我们接着往下看”。

2、讲故事中间部分,提问:“它送礼给谁?它为什么要送礼给小花猫?它怎么说的?”说完18小节提问:“猜猜猫会怎么说呢?”

3、讲故事后半部分

三、带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看完了,我们一起来说说”。

四、创编动作,通过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内容。

“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去送礼好吗?”

1、“小老鼠的礼物准备好了你们的呢?”引导幼儿做边拎肉边挑鱼的动作。

2、“你是小老鼠你怎么求小花猫?”“它求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表情),引导幼儿创编老鼠求猫的样子。

3、创编猫得意的动作。

4、完整地用动作表演一遍,钢琴轻声伴奏。

五、学唱歌曲。

1、“刚才的旋律你会哼吗?我们一起用la来哼唱一遍。”幼儿哼旋律。

2、“请你们把刚才的故事加到这旋律里,我们来试一试。”幼儿和教师一起唱。

3、重点掌握“它求小花猫呀别再吃自己”等附点的节奏。

六、游戏。

1、手指游戏:(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

2、在座位上游戏:同座两人游戏两遍,一人当猫,一人当老鼠。“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抓老鼠?”(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

3、教师当猫,幼儿当老鼠,歌词唱到“它求小花猫别再吃自己”时,老鼠要走到猫面前,歌词唱到最后一个字―‘你’时,老鼠才能跑回家。

4、教师当猫或请一名幼儿当猫,其余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

5、请3―5名幼儿当猫,其它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做小花猫得意的样子。

七、活动结束(小结或在游戏尾声中走出活动室)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9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幼儿园听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三拍子的节奏。

2、用正确的节奏歌唱。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

1、小朋友,你知道大树妈妈最爱什么?你见过树叶从树上往下飘落的样子象什么?

2、邀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暖身操,如下:

1 2 3双手放下 双手平举 双手高举

二、欣赏法今天老师叫小朋友唱一首关于叶子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会跳舞的叶子》请小朋友先来欣赏这首歌曲。

三、学唱新歌

1、发声练习1=c——f1 3 1 3 5—— │ 5 4 3 2 1 ——┃┃秋天 秋天 到 , 树叶 飘呀 飘。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树叶 象 什么? 神秘的 小精 灵。

2、节奏训练x x x │ x ─ x │ x ─ x │ x ─ 0││x ─ x │ x x x │ x ─ x │ x ─ 0││

3、教唱新歌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手伴奏,正确打出三拍子的节奏。

(2)按节奏学说歌词x x x │ x ─ x │ x ─ x │ x ─ 0││绿 色 的 叶 子 小 又 轻x ─ x │ x ─ x│ x x x │ x ─ 0││风 一 吹 摇 摆 不 停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它 象 飞 舞 的 小 蜻 蜓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也 象 神 秘 的 小 精 灵。

(3)学唱新歌

(4)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随着3拍子的旋律做左右摇摆的动作;一组边唱边拍出3拍子的节奏,两组一起配合歌曲进行。

(5)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活动评价:

1、会唱歌曲。

2、能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延伸:

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拾落叶。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图谱的过程中,感受3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

2、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铃鼓、双响筒、圆舞板、木鱼(人手一件)。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图谱一幅、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听》,初步感受3拍子乐曲的旋律。

2、熟悉音乐《会跳舞的叶子》,进一步感知3拍子乐曲的旋律。

(1)倾听音乐《会跳舞的叶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2)尝试用身体动作感知音乐。

3、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并表现3拍子的节奏特点。

(1)观察图谱,提问:"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幼儿看图谱拍出节奏,重点指导休止符。

活动反思:

?会跳舞的叶子》是一节大班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大班的课程,开始上课时自己是有些胆怯的。一是本次从来没有教过大班,对大班的课程体系,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是太了解。二是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老师来说,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优质课,心里有些底气不足。但是,每一次机会都很难得,既然没有,既然胆怯,何不就抓住机会试一试呢,做好自己,关注过程,只负责将过程走好,结果暂不考虑。

就这样,经过一次小组集体研课磨课最后形成了我们小组内部的教案。教案虽然有了,但是在实际上课的时候还会发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第一次上课时由于时间仓促之前没有试课,课后河师大的王老师及与会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建议,自己再一点一点推敲试想上课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再想出与之相应的解决办法。第二次上课,孩子的画画效果不错,但是在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还有教学技巧上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于是,开始逐字逐句地斟酌上课时要说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听课的姐姐们也给我提出了想法和建议。在综合了建议之后,我又一次修改自己的教案,最终形成了最后的文字。园里的很多老师都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贾老师还把自己的经验也告诉了我,就是把自己上课时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背下来,上课的时候按照流程,做足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的成功背后都渗透着无数的汗水,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默默努力。蝴蝶破茧而出,背后是挣扎,是付出,是努力,付出和汗水从不欺人。

如果这节课,再让我上一次,我依然觉得还有地方能够做得更好。也许,就是这样上课、反思、再上课、再反思,能够得到更多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也正好验证了那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更加注重反思,不只是反思自己,还要反思过程,反思活动结果,反思孩子。反思,让进步更多。

幼儿园听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旋律,能合着节拍自由结伴表演。

2、在学会歌表演的基础上,学玩控制性游戏:当熊出现时,能保持原有姿势不动。

3、体验,分享和交流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重点:

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旋律,能合着节拍自由结伴表演。

活动难点:

在学会歌表演的基础上,学玩控制性游戏:当熊出现时,能保持原有姿势不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树林背景图、小鸟、小兔、小孩、熊图片;熊的头饰;录音机、磁带。

2、经验准备知道熊的习性。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熊的头饰:小朋友们,它是谁?熊是个很厉害的动物,它会伤害小孩,当小孩遇到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2、对了,只要小孩一动不动地装木头人,熊就不会伤害我们了。

3、让我们一起来唱唱《熊和小孩》的歌吧。

二、学习歌表演并创造最后不动的造型

1、熊没有来的时候,小动物和小孩在干什么?

(1)幼儿即兴表演小动物和小孩

(2)相互学习和模仿伙伴的动作

2、熊来了,小动物和小孩怎么办呢?

(1)幼儿自编不动的造型

(2)相互模仿和学习

3、熊来了,看到都是石头人,它会怎样呢?

(1)学熊走路

(2)学熊寻找食物的样子

三、感受和欣赏完整的音乐,体会aba的音乐结构

1、欣赏第一遍音乐:

(1)音乐有几段?

(2)它们有什么不同?

2、欣赏第二遍音乐:

(1)什么地方是小孩和小动物在一起玩的音乐?

(2)什么地方是熊来了的音乐?

四、幼儿合作玩《熊和小孩》的游戏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2、教师扮熊玩游戏。

3、幼儿扮熊玩游戏。

幼儿园听音乐教案篇5

学习活动:

苹果歌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学习简单的仿编并演唱大家听。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苹果歌》

活动准备: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2、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3、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4、请个别幼儿摘“苹果“。期于幼儿拍手念歌词。

5、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6、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二、仿编歌曲

1、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苹果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我参照课程教案结合我们班幼儿年龄特点,对一些活动环节和细节进行了修改,活动开展的很顺利,在此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活动导入,随着音乐伴奏进入活动室,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新鲜感,在音乐的伴随下,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借助图片、动作的帮助孩子们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内容。

幼儿园听音乐教案篇6

教学设想:

声音的长短是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做到:音乐与律动的结合、音乐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完成,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锻炼儿童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好办法。

在教学本课时,先播放动物嬉戏的录象,让儿童通过看、听、模仿他们的声音和动作,初步感受声音是有长有短的。在此基础上,让儿童进行二声部、三声部的组合练习,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然后让儿童用“×— 、× 、××”这三个节奏型说话,培养儿童创造节奏的能力。最后播放一段2/4拍音乐,让儿童用打击乐器或肢体语言表现本歌曲中的“×— 、× 、××”。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让儿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2.会用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让儿童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儿童稳定的节奏感。

4.培养儿童模仿和创造节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象。

要求:欣赏完后,让儿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通过欣赏儿童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让儿童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

(1)指声表演。

(2)集体表演。

?给儿童模仿的空间,是让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首先,调动了儿童自主探索的欲望,其次,让儿童了解到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有长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3.整理儿童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如:

小鸭:嘎 嘎 小猫;喵 — 小狗:汪 汪汪

小鸡:叽叽 叽叽 青蛙:呱 — 小羊:咩 咩……

4.儿童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

?在活动中,儿童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声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脚④体态律动(跳跃、跑跑、走、舞蹈动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读谱法……】

二、谈一谈、议一议、仿一仿

1.让儿童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

2.儿童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和动作:

泉水:叮 咚

火车:呜…呜…卡嚓 卡嚓

大钟:当 —

汽车:嘀 —

闹钟:嘀嗒 嘀嗒

牛 :哞 —

老鼠:吱吱 吱吱

心脏跳动: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狮子:吼 —

小兔:蹦蹦 跳跳

?通过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并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3.节奏组合表演

(1)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

(2)儿童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儿童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

鸣笛声‖ 呜 呜 ︱ 呜 呜 ︱ 呜 呜 ︱

车轮声‖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奖励提高了儿童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5.儿童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

(儿童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既培养了儿童稳定的节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动物园里》,为下一节教学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

① 小鸭:嘎 嘎 小鸡:叽叽 叽叽

② 锤子: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

6.教师引导儿童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① 小猫:喵 — 小羊:咩 咩 老鼠:吱吱 吱吱

② 大钟:当 — 铃声:叮 呤 闹钟:嘀嗒 嘀嗒

③ 风 :呼 — 泉水:叮 咚 树叶:哗啦 哗啦

④ 狮子:吼 — 青蛙:呱 呱 小兔:蹦蹦 跳跳

……

7.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

?通过实践活动,让儿童亲身体验了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这样,不仅儿童学得轻松,而且培养了儿童的合作能力。】

三、创造节奏。

1.用“×— 、× 、××”三个节奏型说话。

(11)师示范:小白 兔 ︱ 跳跳 跳 ︱

(2)儿童创造:如:

① 老 师 ︱ 早上 好 ︱

② 小妹 妹 ︱ 真漂 亮 │

③ 哎 — ︱ 你 在 ︱ 哪 里 ︱

④ 赵丽 君 │ ……

比一比,谁创造的有新意。

幼儿园听音乐教案模板6篇相关文章: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模板5篇

夏天雷雨音乐教案模板6篇

2023年音乐教案模板最新6篇

初中音乐课教案模板6篇

音乐活动教案模板8篇

幼儿园音乐教案幼儿园音乐教案6篇

问的音乐教案模板5篇

《萧》音乐教案模板7篇

音乐活动教案模板精选8篇

音乐活动教案模板通用8篇

幼儿园听音乐教案模板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