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适切性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案提供了教学计划的结构,使教学更有组织性和条理性,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树的教案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树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2、尝试复述故事并体会其内容、
3、可以加入其他动物角色,使幼儿自由表演游戏、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让幼儿自己加入其他动物角色,让幼儿自由表演、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及故事录音、
2、动物(小鱼、小鸡、小鸟和小蝌蚪)图片及其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乐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鱼、小鸡、小鸟和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吗?"请幼儿自由表述,教师进行引导性总结、
(二)展开部分、
1、导入故事内容、
教师:"小鱼要找朋友,看看它找谁当朋友、"
2、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幼儿听完故事后,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小鱼找小鸡做朋友,小鸡是怎么回答的?"
教师:"小鸡和小鱼做朋友了吗?为什么?"
幼儿互相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小鸡不会游泳!"
教师:"小鱼找小鸟做朋友,小鸟是怎么回答的?"
幼儿互相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小鸟不会游泳!"
教师:"小鱼找小蝌蚪做朋友,小蝌蚪是怎么回答的?"
教师:"小蝌蚪和小鱼做朋友了吗?为什么?"
幼儿互相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会游泳!"
3、再次为幼儿朗读故事、
引导幼儿仔细倾听,请个别幼儿尝试复述故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鱼会游泳,小鸡会走不会游泳,小鸟会飞不会游泳、小蝌蚪会游泳,就和小鱼做朋友了、小朋友回去想一想,小鱼还能和谁做朋友呢?"
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尝试表演游戏中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学会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且让幼儿知道小动物(小鱼、小鸡、小鸟和小蝌蚪)能提供给大家一起欣赏。幼儿在这课中能认真的了解本课的内容、让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学会自由玩表演游戏。
幼儿园树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钻、爬、跳、平衡等基本活动能力。
2、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3、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提高钻、爬、跳、平衡等基本活动能力
2、难点:自选活动器械进行锻炼
活动准备:
垫子、圈、体操棒、沙包、玩具、轮胎等,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导入
“小动物到它们的学校来锻炼身体啦,看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小兔子喜欢玩什么?”
“什么器械最合适小狗、小乌龟、小猴它们呢?”
(2)身体活动:小动物上学啦(自由跳跳)
2、游戏过程:
(1)、小动物们去锻炼身体啦(幼儿自选玩具)
(2)、幼儿集中活动
自选玩具进行活动,相互交流各自的玩法。
3、结束活动
“你们今天都到哪儿去玩了?”
幼儿整理玩具,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一)图片激趣,让学生爱学
喜欢小动物是小学生的天性,上课一开始,我就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学生高兴地答到。“那老师给大家看几种动物的图片,如果你认识它们,就请你亲切地呼喊它们的名字!"动物图片一幅一幅出示着,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亲切地喊着这些动物的名字。喜欢之情溢于颜表,学生自然而高兴地进人本节课学习情境。
(二)主动收集,汇报、讲述中了解
美国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探究。探究性学习正是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让学生经历不断发现、思考、不断进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高度的发挥。课堂中我让学生们展示着自己收集到的小动物的图片;述说着自己了解的小动物。通过学生对校园里的“小动物"图片的展示及动情的描述,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各种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唤起他们对动物的热爱。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活动延伸,启发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升华情感
小学生喜欢动,目前有“课程是活动”的说法。我在学生讲述后完一个动物后,及时播放有关动物的生活录像,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喜爱。
(四)活动总结,引导行为
课尾总结时,我积极引导学生行为:“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学校是我们的家,也是小动物的家,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让我们手拉手儿一起保护它!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这句总结,不仅渗透了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这一理念,还为学生的行为指出了方向:“让我们手拉手儿一起保护它!”并将学生的认知由情感层面上升到具体行为指导o
总之,本课围绕:认识动物——喜欢动物——保护动物这样一条主线,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认知经历了:了解——理解——喜欢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认识、观察、思考、创造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爱护动物的思想观念。
幼儿园树的教案篇3
1.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熟悉3/4节奏。
(2)感受乐曲,有表情地吟唱歌曲,尝试大胆地创编歌词。
2.重点与难点
本教材的重点是熟悉乐器继续培养幼儿节奏感;难点是让幼儿有表情地吟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歌词。
3.环境创设及材料准备
(1)歌曲《听》的伴奏磁带。
(2)提供舞蹈道具(如:彩带、花朵等)。
4.设计思路
大班下期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节奏感,但是对于3/4的乐曲还需要给予不断的听赏,使幼儿熟悉3/4节奏型。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歌曲《听》,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音乐的节奏感,感受3/4旋律,同时,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根据本教材歌词简单易懂的特点,我们尝试让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歌词,提高幼儿音乐兴趣,并且在反复创编中进一步感受3/4节奏。
5.活动流程
(1)在角落游戏中听赏旋律,感受旋律,激发对活动的兴趣。
①在角落游戏中放入磁带《听》引导幼儿听赏,感受3/4节奏,感受旋律的美。
说明幼儿可以在角落里听着音乐自由舞蹈,教师指导重点是让幼儿在感受旋律美的同时切准3/4节奏,可以提供一些刀具激发幼儿自由创编感受乐曲的兴趣。
幼儿自由听赏、自由创编可在角落里延续二周左右,叫要鼓励所有的幼儿都来参与。
角落游戏中这个内容的讲评很重要,讲评的内容应该从幼儿切准3/4节奏和幼儿大胆创编舞蹈感受旋律的美着手。
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共同游戏"今天是多么美好"师生接龙说:"我听见风儿在轻轻唱,今天是多么美好!""我听见闹钟在轻轻唱,今天是多么美好""我听见树叶在轻轻唱,今天是多么美好……"……要求接龙时和别人说的不同,要求有一定的节奏。
说明幼儿在参加这个结论游戏时,为今后的创编歌词打基础,教师指导应将重点放在创编不同的内容以及让幼儿用3/4节奏说出话语。
(2)在集体活动感受乐曲,表现乐曲,创编歌曲。
①感受乐曲,有表情表现3/4旋律。
教师放录音磁带,让幼儿听赏歌曲,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鼓励幼儿有表情吟唱歌曲。
说明这首歌的旋律幼儿已经在角落游戏中反复听赏,是熟悉的,这首歌的歌词又是相当简单的,因此在完整听赏教师的演唱后可鼓励幼儿有表情吟唱歌曲,这里的指导重点依然要引导幼儿唱准3/4节奏。
②鼓励幼儿尝试创编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创编鼓词,看谁唱的最好,幼儿可以将生活中、游戏中的内容都创编进歌词里。
教师指导重点是幼儿在演唱创编出来的歌词时,也应注意切准3/4节奏。
教师指导幼儿创编歌词要引导幼儿运用规定的'句型,大胆地想象,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内容。
(3)在角落游戏中进一步感受乐曲,探索创编。
①继续在角落里让幼儿根据乐曲大胆创编舞蹈,切准3/4节奏。
②在角落里放入游戏"创编比赛",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创编歌词,进一步感受3/4节奏,并在集体、小组面前大胆表演。
说明此内容可以放置1~2周,鼓励幼儿都来参与,教师指导重点应放在幼儿大胆创编,切准3/4节奏以及有表情吟唱上。
幼儿园树的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小游戏的学习热情,促进幼儿之间情感交流,考验幼儿的应变能力与协调能力,设计了此活动。板凳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勇敢的品质、培养善于与人合作、交往的习惯,启发幼儿利用生活用具自创游戏的创新思维。
活动目标
1、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进一步锻炼、发展幼儿的动协调能力。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锻炼幼儿大胆勇敢的品质。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的交流;在做动作的时候强调慢慢走,慢慢爬;让幼儿在表演的时候感受到快乐。
难点:动作的时候力求整齐协调、游戏时的次序、担心幼儿从板凳上掉下来摔痛身体。
活动准备
组织幼儿玩集体的板凳游戏
(1)穿过森林
幼儿排一队在间隔1米的树林(板凳做树)里沿“s”形路线穿梭。
(2)过断桥
幼儿排一队一个跟一个在间隔20公分的断桥(小椅凳做桥面)上走过。
幼:老师我不敢走。
师:没关系,勇敢一点,看看别人是怎样走的。来,我们一起走过去。
(3)乌龟爬
幼儿在连接起来的凳面上爬过。
师:爬的时候感觉一下,怎样才能爬的又快又稳。
幼:身体要收拢,要不就会掉下来。
幼:动作要轻,要不小凳子会翻过来的。
幼:眼睛要看着前面,往前爬才能走的快……
师:今天我们玩了板凳游戏,大家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小板凳送回家,然后去洗手、喝水,然后休息一下。
教学反思
1、集体游戏“穿过森林”“过断桥”以及“乌龟爬”时幼儿均应分成两队或三队。原活动设计中安排幼儿站一队,是有意识的想锻炼幼儿的等待与合作能力,但实践过程中发现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孩子充分的探索和体验。
2、教师观察、分析、特别是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加强。如:发现游戏中幼儿消极等待时间有些多,后面的游戏就应该及时的调整和避免。
3、活动场地的选择方面还欠妥当。木地板的硬度给幼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威胁如:玩板凳上游戏时,幼儿会担心从板凳上掉下来摔痛身体。本次活动若在幼儿园院落的塑胶地板上进行,则更利于营造幼儿安全的活动心理环境,促进幼儿更为投入的活动,更为充分的体验、尝试和探索。
活动目标:
1、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合作意识,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2、学习双脚行进跳,两人前后合作跳,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布袋有装饰
准备活动的音乐,小红旗四面,四枝小树枝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
听音乐跟老师做准备活动。
2、导入:探索布袋
“小朋友,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现在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吧!”
老师的要求:“请你开动的小脑筋,玩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花样来!”
幼儿探索,老师辅导。(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
3、学习双脚并拢跳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
“我们请她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
请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还有谁有不同的玩法?”
请出那位跳的像袋鼠宝宝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她是怎么跳的?
演示后请她介绍是怎么想到的以及这样跳的方法。(介绍布袋)
小结:双脚并拢,起跳时膝盖稍弯,双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脚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时轻轻着地。
“那我们也来学她的样子,做袋鼠宝宝跳,好吗?”
提醒幼儿穿布袋可与同伴互相帮助
“袋鼠宝宝们,用力跳,跳的高又远,跳到老师这里来。”
幼儿朝着老师的方向向前跳。
4、游戏:挑战自我《过独木桥》
(1)、选择一条独木桥(一高一矮)勇敢的跳过去。
师:“大家看,前面有两条独木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说一说。(一高一矮)
“小袋鼠,你们敢跳过独木桥吗?”
“真勇敢!那你愿意过哪座桥,又该怎么过呢?我们来试一试。”
师提出要求:请孩子们在想试跳的那座桥前面排队,一个一个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过独木桥时,教师引导幼儿互相鼓励,勇敢的跳过桥。)
(请试跳时遇到困难又得到别人帮助的幼儿介绍,烘托同伴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2)练习与同伴合作跳。
“大家真厉害,都能勇敢的通过独木桥,刚才我们是一个人跳的,那能不能与同伴一起合作跳呢?先讨论,然后请小袋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来跳跳看。
幼儿探索,师巡视指导,引导多人跳,把他们吸引过来,提出要求:要跟着口令协调跳。
5、结束部分
(1) 放松练习《雪人融化了》
“唉呀!我好累啊!大家累吗?那把布袋脱下来放边上,跟我一起放松一下吧!”
“啊呀呀!我的腰融化了,不行不行,我的左腿也融化了,我的右腿也开始融化了,我的手,我的脸,我的身体都融化了!”
(2) 整理布袋
“嗯,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把布袋整理好,一会到院子里再用别的方法来玩布袋吧!”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在相互的鼓励,帮助中学会了双脚并拢跳,探索到了一些有关跳的玩法。我所教的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很强,能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感觉自己厉害、勇敢了,增强了自信心。在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喜欢探索,敢于尝试,对于跳,合作跳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让每一个具体活动来落实到幼儿身上。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幼儿同时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本次活动准备与目标很适合这个年龄段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
幼儿园树的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合作意识,但在合作的过程中由年龄特征影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现象,合作意识的淡薄,在合作中出现矛盾时解决问题能力弱。结合幼儿特点,通过图书的制作,引导幼儿分工协作、主动协调,学会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让幼儿在互相配合中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合作能力,激发合作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图书的基本构成,学习制作图书。
2、能根据已有故事情节进行绘画,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制作图书。
3、体验合作制作图书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准备
图书一本、画纸、彩笔、订书机。
活动建议
一、出示图书,了解图书的结构。
1、展示图书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和封底。教师:图书的最外面叫什么?上面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封底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内的页码(有顺序的数字),了解其作用。
小结:书是由封面、封底、内页组成。封面是书的“面孔”,印有书名、作者、出版社;封底印有类别、价格等;内页的下方标有页码帮助书排序。
二、观看视频,了解图书的制作过程。
1、播放视频,教师:图书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2、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3、教师总结图书的制作过程:设计一作家写书、编辑一画家画图一电脑编排、校对一印刷一裁、装订成书。
三、幼儿分组,合作制作自己的图书。
1、师:我们今天也来制作一本图书。你们想制作一本什么图书呢?怎样合作完成一本书?
2、集体讨论如何制作图书。教师重点引导:先商量图书的内容,确定故事需要画几张画面,以及每张画面的内容;再分工绘画,然后编好页码,最后装订。
3、幼儿合作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交流、分享经验。
1、请每组出一个代表介绍自己的图书,师:你们的图书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呢?
2、幼儿互相点评,说说自己做喜欢的图书。
3、教师点评,从合作、设计来评价。
总结:今天,我们大家共同合作完成了一本书,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我们合作,这样会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幼儿园树的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用图形融合的方法,画出鸟的各种动态的整体图象。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二、重点和难点
用简单的线条勾出物体的轮廓,使图形融合起来。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彩色水笔、油画棒。
范例一幅。
区角中提供些反映上海城市新面貌的图片或书籍供幼儿观看。
四、设计思路
当幼儿观察逐渐仔细,能用不同的图形通过不同的组合,描绘出物体的基本特征时,个别幼儿的作品中局部开始出现用简单的线条勾轮廓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设计“鸟儿回来了”这一活动内容,皆在让幼儿尝试用轮廓线取代呆板的图形,画出各种动态的鸟儿,使图象更生动,活泼,进一步体会成功的乐趣。
“鸟儿回来了”是利用身边的自然环境—天气转暖,候鸟回来和生活—上海越来越美,来家深幼儿的体验,从而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愿望,更积极、生动地投入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大胆表现,尤其要鼓励创作出不同与别人的图象的幼儿,不能单纯以象或不象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对有些有图象可启发幼儿通过舔一点,改一改来体会成功,使每个幼儿获得自信、投入创作。
五、活动流程
语言设计——欣赏讨论——幼儿创作——引导讲评
语言引导,引起活动兴趣。
⑴观察范例:画上画的是什么?(鸟)
⑵了解季节特征及候鸟的特征。
⑶谈谈上海的变化。
说明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幼儿:请鸟儿快快来,看看新上海的情感。
欣赏讨论
⑴观察范例,了解作画方法。
建议提问:这张画上的鸟和我们平时画鸟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如幼儿没讲出轮廓线取代图形,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头、身体、翅膀和尾羽是一部份一部份分开画的还是用线连起来画的?)
⑵幼儿尝试,激发创作兴趣。
说明这是解决难点的重要环节,可请二~三名幼儿来尝试用图形融合方法花鸟,要求尽量不重复同伴的图象,集体可通过评议这些图象个部位的连接是否要改一改、添一点等来进一步理解作画方法,树立创作信心。
幼儿创作
建议教师通过观察可提示:
⑴大胆运用图形融合方法作画,画出鸟的不同的动态。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⑵注意画面位置安排,避免呆板的直排、横排或太分散。
⑶鸟儿想在哪里安家:(注意背景的重叠)
⑷涂色,大面积处可选水粉色,小面处可用水彩笔或油画棒。
引导讲评
建议可在同一张画内找找哪只鸟图形融合的最合理,请小作者介绍作画的顺序。
看看鸟儿在哪儿地方安了家?(绿化多的地方棗人民广场、公园、烈士陵园、新建的小区等。)
幼儿园树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小朋友知道生病时,必须打针吃药。培养小朋友乐意接受预防接种。
2、鼓励、培养小朋友不怕打针的勇敢精神。
3、了解生病的症状,知道生病后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打针是为了身体健康。
难点:不怕打针。
活动准备
医生工具一套,儿歌一首。
活动过程:
1.根据本班小朋友生病的实例,启发小朋友想一想,生了病该怎么办?谈谈打针时有什么感觉?
2.讨论:自己生了病是怎样做的?有什么好办法才能使自己少生病?(打预防针、锻炼身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身体就不容易生病。)
3.学儿歌“打预防针”。
4.角色游戏“勇敢的娃娃”。
让小朋友轮流当医生或病人,增加勇气,消除小朋友打针的恐惧感,教师及时表扬“勇敢的娃娃”。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以谈话、游戏的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打针并不害怕,打针是为了预防生病的,培养小朋友勇敢、不怕打针的坚强意志。
幼儿园树的教案篇8
一、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火灾发生的基本原因和条件,认识灭火器材和防火材料,了解火灾为人类带来的危害。
2、初步学习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分享的意识。
3、感受火灾现场的真实场面,能正确的估计火势的大小,掌握发生火灾时的基本自救措施。
二、活动准备:
1、收集相关图文资料及幼儿探究活动中需要的材料。
2、创设火灾现场的场景,让幼儿亲身感受火灾发生时的真实场面。
三、活动流程:
在主题实施中,我将采取"以幼儿的自主探索为经线,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实践、资料收集与共享为纬线"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四、典型活动:
1、防患于未然
户外活动时,机灵的刘瀚琪闻到烧树叶的味道,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咦,火可以把树叶烧断。""为什么烧过的叶子会有难闻的气味呢?"一连串的问题被孩子们抛了出来。我想:孩子们一定是非常渴望了解火的秘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抓住时机适时引导。我就顺势引导孩子:"火可以烧毁哪些物品呢?"于是《谁能燃烧》这个实验开始了。孩子们将收集到的各种塑料、纸、木头、金属、针织品进行燃烧。当他们第一次看到火迅速地将棉花烧着了,好多孩子都吓得发出了尖叫声纷纷逃跑,我鼓励孩子把燃着的棉花放进水里,使火苗熄灭。并问到:"湿棉花还能着火吗?"还是那些比较有生活常识的孩子们答对了:湿棉花当然不能烧着了。当他们燃烧塑料制品时,又闻到了难闻的气味,还有黑色的物质残留。聪明的韩梓鉴很有经验的说:"这难闻的气味就是塑料燃烧时排放的毒气。"孩子们听他这么一说,赶紧捂上了鼻子和嘴。通过他们细心观察,亲手实践,孩子们知道了谁能燃烧,谁不能燃烧。接下来,大家又发现家里的窗帘,床上用品,厨房里的柜子,毛巾,教室里的玩具,桌椅都是易燃品。这是金彤彤小朋友和妈妈在网上搜集到的放火材料的图片,孩子们还在家中统计了飞机和火车上禁止携带的易燃品。
由收集资料到寻找答案,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加深了对"防患于未然"的理解,同时也体验到寻找答案与分享经验的快乐。
2、灭火有高招
自从孩子们找到了身边的易燃品后,他们就一直担心着:如果哪一天人们由于注意不当而引发火灾,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想到了消防队――这个火灾的克星。他们从网上收集到消防队灭火过程的图片,知道了消防队是用消防车、高架云梯、救生犬来灭火的,还为我们沈阳自制的灭火炮而拍手叫好。我们还认识了身边的消防栓、灭火器,灭火箱……孩子们建议在家中,幼儿园里多准备几个灭火器,谨防火灾的发生。不过当他们了解到其实还可以利用窒息的办法制作灭火器时,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制作起来。他们收集了好多的塑料瓶,将水、沙子、盐倒入瓶子中,希望用它来灭火。可是塑料瓶是摔不破的呀?大家讨论应该用玻璃瓶来制作,但是玻璃瓶摔破时会有玻璃片崩溅是十分危险的。还是婷婷最有办法了,她想出用塑料袋制作的灭火弹既安全又方便而且价钱还很便宜呢。在后面的环节中,孩子们自制的灭火弹也派上了用场。
3、火灾来了怎么办
孩子们制作了灭火弹后就幻想着用它显显威风。针对孩子们的愿望,我们决定明天来一次真正的消防演习。点子多的佳佳说:"我们应该设计好逃跑的路线,火灾来了我们就能顺利的逃走了。"她的想法启发了大家,孩子们纷纷动脑设计逃生路线。有的用荧光笔画箭头贴在墙上,有的用不干胶纸直接粘在地上,孟孟还利用了小彩灯照明,即使有浓烟也不会迷路。孩子们还细心的为小班的小朋友想了逃生的好主意:拉着诱导绳逃跑。
幼儿园树的教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