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与思结合,不断提升自己,教案的制订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认识2的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认识2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 、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实物挂钟一个,自制一个钟。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钟
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大座钟,催我们早早起的小闹钟,还有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将钟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钟的作用是什么?(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钟
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数字,有二根针)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
三、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个数字)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分针)每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四、教师继续拨长针。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分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点钟"。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二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即两针再次重合)为止。
五、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老师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餐,下午5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
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上贪玩。
六、教师再将长、短针都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老师拨针,教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远了?)"。这时,时针走在12和1的中间,这就是12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就走半格,就是半点钟,然后教师依次拨1点半、2点半、3点半。
七、教师再请幼儿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在纸钟面上拨出半点钟。请小动物检查是否拨对了(1点半小猴检查,6点半小老鼠检查,10点半奥特曼检查,最后老师说晚上6点了,出示大灰狼,请幼儿将钟反个面放在桌上,不让大灰狼看)。
八、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1、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老狼看时间未到就不吃小羊,时间到了6点,就吃小羊。
2、请幼儿将钟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
幼儿园认识2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活动,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2.认识圆形,初步掌握圆形的特征。
3.能在生活中找出各种圆形的物品。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教师提前在班级内的各个角落放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课件准备:“圆形专卖店”情景图片;“各种形状”组图;“去进货”组图;游戏背景音乐。
纸面教具:《圆形专卖店》。
材料准备:马克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圆形
——小老鼠皮皮新开了一家专卖店,里面卖的物品很特别,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皮皮的专卖店里都有哪些物品?
二,帮助幼儿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特征
——这个圆圆的图形就叫做圆形。
——圆形和其他形状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发放纸面教具巩固幼儿对圆形的认识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寻找正确的小汽车。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连一连。
3.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四,播放游戏音乐玩游戏寻找圆形的物品
——恭喜小朋友们顺利地帮助皮皮完成了进货任务,现在请小朋友在班级内找一找,哪些物品是圆形的?
幼儿园认识2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像柱子一样,圆圆的,直直的,上下圆面一样大)。
2、提供多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并用语言表达操作结果,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加深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
3、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易拉罐 一次性杯子 毛线 彩带 橡皮泥 铅笔 白纸等
过程活动
(一)、组织教学
1、教师:(出示罐子和杯子)看看它们长的一样吗?我要把它们放在地上滚一滚,用手轻轻一推,它们滚动的轨迹怎样的?
2、幼儿尝试,发现轨迹。
在你们的椅子下面也放着两样和张老师手上形状相似的物品。请你们拿出来也和老师一样,放在地上滚一滚,看看你们滚动的轨迹是怎样的?
3、小结:一个直着往前滚,一个绕着圆圈滚。(并在黑板上画出两种轨迹的方向)
(二)、引出概念“圆柱体”,在操作中感知圆柱体的具体特征。
1、请幼儿找出两个物体的不同之处:请你们把直着滚的放在左边的桌子上,把绕着圆圈滚的放在右边的桌子上。再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为什么这边的东西都是直着往前滚的?而另一边却都是绕着圆圈滚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幼儿结论:杯子的一个圆面大一个圆面小,而罐子的两个圆面是一样大的
3、通过测量,引出圆柱体的具体特征:你们凭什么说罐子的上下两个圆面是一样大的?今天刚好带来了绳子,我来测量一下。(教师测量)你们真棒,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杯子的圆面一大一小,而罐子的圆面是一样大的。要不我再到小朋友直着往前滚的地方随机抽取一个来检测,看看结果还是不是一样的。(教师边演示边和幼儿一起说)
4、数学里面,这种象柱子一样,圆圆的、直直的,上面圆面和下面圆面一样大的形状就叫做圆柱体
5、判断圆柱体与非圆柱体。
1)出示小鼓:这是圆柱体吗?为什么?
2)出示圆面一样大而中间凹进去的实物:这是圆柱体吗?为什么?
6、提供材料让幼儿在众多的物体中,寻找圆柱体:
1)老师的桌上有很多的材料,我提供了毛线、彩带、橡皮泥、纸和笔。请你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将是圆柱体的物品找出来放在箩筐中。
2)教师每组抽样检验,小结:这是谁测量出来的?你是用什么材料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什么?所以,它是圆柱体。
(三)、自制手拉车,并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教师:圆柱体还可以变成好玩的手拉车呢,看!我用绳子一穿。手拉车就完成了。绳子一拉它就跟着我们走了。哦,出发喽!
反思
数学,是一门逻辑学很强的学科,但它又无时无刻的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一片树叶、五个好朋友、马路边的广告牌是方形的、小朋友的铅笔很多都是圆柱体的……既然它如此贴近我们,我们为何就不能让孩子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奥秘呢?因此,我设计了《认识圆柱体》这活动。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带班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难有跳出来思考的时间。观摩却给了我们更客观、更冷静地了解我们的工作环境,甚至了解自己的机会。今天作为一名学习者的我,觉得自己拥有这样的机会而感到庆幸。庆幸的是有那么多的名师和同盟姐妹给我指点弥经,望各位多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幼儿园认识2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活动,感受圆形的物体,理解圆形的主要特征。
2、丰富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能在生活中找出各种圆形物体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图形饼干,有圆形特征的小猪图片
活动过程:
1、通过吃饼干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瞧,这是什么?(饼干)
师:这些饼干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品尝这些饼干吧。
师:饼干好不好吃,饼干长什么样子。
2、观看图片,了解圆形
师:老师除了带来圆圆的好吃的饼干,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动物朋友呢。看看是谁?(出示图片)
师:我们来仔细认识这个朋友。看看:
①他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
②他身上还有那些地方是圆形的?
3、师幼讨论圆形特点师: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4、寻找生活中的圆形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圆形的。我们教室里也有,找一找?!你还见过那些圆形东西呢?说一说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认识2的教案篇5
活动意图
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对于各种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图形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平面的、感性的层面上,因此他们在活动中无法正确表现出图形的主要特征。为了让孩子们对图形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动手尝试操作中,加深对长方形的主要特征的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了解长方形的主要特征,提高图形识别能力。
2、在活动中发展扩散性思维,培养观察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学具:不同长度的管子若干。
2、长方形图形教具。
活动过程
一、比较管子的长短
1、“今天,管子宝宝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比长短。请小朋友拿起你身后的一根管子宝宝,然后和你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看谁手里的管子长?谁的管子短?”
2、幼儿两两进行比较活动。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游戏结果:谁的管子长?然后把管子按长短分类放到前面的筐里。
二、自由探索活动:尝试用不同长度的管子在地面上拼出长方形。
1、幼儿自由探索活动。
请小朋友把你身后的袋子取过来,看看里面有什么?袋子里有许多管子宝宝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我们先来数一数,你的袋子里有几根管子?这些管子都一样吗?请小朋友用你的管子宝宝在地上拼一拼,看看谁的管子宝宝拼出的图形多?请幼儿介绍自己拼的是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拼长方形。
2、小结长方形的主要特征。
瞧!这个小朋友拼出的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
(教师出示长方形教具,幼儿仔细观察比较)。
3、幼儿进行有目的地探索活动:尝试用管子拼出长方形。
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也来拼一个这样的长方形。
幼儿操作,老师观察。
三、小组合作探索活动:用多根相同长度的管子组成长方形。
1、刚才你们真棒,能用不同长短的管子变出小长方形,现在我们试试看,要用几根一样长的管子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请五个小朋友为一组,自己拿管子宝宝在地面拼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拼的长方形最大?”
2、幼儿5人一组合作进行地面拼图活动:根据已有经验,尝试用几根相同长度的管子拼放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3、教师有针对性地分别加以指导。
带领孩子一起看自己拼的长方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用不一样长的管子宝宝拼出了小长方形,又用一样长的管子宝宝拼出了大的长方形,以后还要请小朋友用这些管子宝宝拼出更多的图形呢!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认识2的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于火箭都非常好奇,感兴趣,平时提到火箭孩子们也都很兴奋,他们虽然知道火箭,喜欢火箭,但是火箭对于他们来还是模糊地、遥远的。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从生活或媒体以及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同时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动作灵活,控制能力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等。我设计了《制作水火箭》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2.学习制作水火箭。
3.体验水火箭的发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由家长利用影像资料,图片等帮助孩子理解丰富火箭的知识)
2.材料准备:火箭发射的视频、可乐瓶、透明胶带、双面胶、各色即时贴、卡纸、剪刀、水火箭模型、发射架、气筒。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知道火箭吗?谁能说一说火箭?
2.观看火箭发射的视频。
(二)观察水火箭模型,了解水火箭的结构。
1.教师:“小朋友想亲自做一个火箭把它发射到天空中呢?”
2.教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火箭,就可以发射到空中,”“这个火箭喷的不是火,而是水,所以叫做水火箭。”
3.介绍水火箭的结构,包括:火箭头、机身和尾翼。
(三)学习制作水火箭。
1.教师介绍火箭的制作方法:
(1)火箭身体的制作:为了让火箭的身体看起来更匀称协调,首先将一个可乐瓶的底端剪掉,然后把它套在另一个可乐瓶的底儿上,简单的说,火箭的身体就是一个整个的可乐瓶和一个半截的可乐瓶做成的;
(2)制作火箭头: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画好的卡纸,剪下,呈扇形。用它做成一个圆锥,粘贴固定。将火箭头扣在被剪掉底的瓶子口上,用胶带固定缠紧;
(3)翅膀(尾翼):强调贴的时候,窄的地方向上,宽的地方向下。用胶带缠紧,最后用胶将尾翼均匀的黏在火箭身体下端的三个方向。
(4)装饰水火箭:为了把火箭打扮的漂亮一点,开动脑筋,想出创意,用即时贴装饰一下火箭,这样火箭身体制作成功。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讲清楚注意事项: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2)对于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帮助。
(四)装水并发射火箭
1.装水排队到操场发射。幼儿距离5米之外。
2.幼儿喊倒计时,发射火箭。
幼儿园认识2的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