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教案,我们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了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将教案制定好,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大班下语言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大班下语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什么是长大,能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小动物们成长的喜悦心情。
2.学习复述小动物们自我介绍的话语。
活动准备
挂图第1号,幼儿人手一本操作书。
动物图片小熊、小马、小兔、小象
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导入。
师:过了一个暑假,你们长大了吗?你们可以用动作来告诉大家你在哪方面长大了吗?幼儿自由发??
师:今天,小动物们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依次出示小熊、小马、小兔、小象,并依次用这些小动物的语气做“自我介绍”
小熊:大家好,我是爱睡懒觉的小熊。
小兔:小朋友们好,大家认识我吗?对啦,我就是爱蹦蹦跳跳的小兔
小象:两只小象河边走,扬起鼻子勾一勾,大家好,我是小象
小马:大家好,我是跑步健将小马
师:小熊他们到底有没有长大呢,听听故事你们就找到答案了。
二、倾听故事
第1―4段,欣赏、理解故事,并能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小动物们成长的喜悦心情。
师: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暑假过去的一天早晨)
故事里有谁?(小熊、小马、小兔、小象)
小熊在干什么?(小熊在树洞里呼呼睡觉)
小熊的朋友们都来了,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们长大了吗?
师:小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有表情地复述小马的话,并加上一定的动作)小兔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复述并做动作)
小象呢?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要求同上)
小熊做了一个什么动作?说了什么?
小熊穿衣服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穿鞋子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熊对大家说,原来的衣服、鞋子怎么变小了,真的是变小了吗?那是为什么?
小熊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自己长大了呢?小熊长大了吗?我们继续听故事。
三、继续倾听故事第5段至结尾,感受小熊的变化,理解什么是长大。
小熊到底有没有长大?
小熊长大了吗?你从故事中什么地方听出来的?
师小结: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小熊已经长大了,它的衣服、鞋子、帽子都变小了,连原来跳不过去的小河也能轻而易举地跳过了,小动物们是幼儿园中最大的孩子了。
完整倾听一遍故事,学习讲述故事。
分别请四名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四、讨论:你长大了吗?体验成长的快乐。
1、师:我们班级里最大的孩子
是谁呢?你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吗?你是从哪些方面知道自己长大了呢?
2、幼儿讲述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可引导幼儿从身体的.长高、升班、弟弟妹妹的到来等方面来讲述。
结束部分:教师进行总结讲评,课后到活动室外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长大了。
幼儿园大班下语言教案篇2
目标:
1、通过电脑课件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准备:
1、电脑课件。
2、图片。
3、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录音: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摇篮里都有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
——“刚才小朋友听的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
欣赏后提问:
——“这些宝宝都睡在摇篮里,他们的摇篮是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
“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小结:
——“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
“老师想把月亮比作小宝宝,还把它编到了诗歌里。你们想听听吗?”
“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
“你们能把刚才想的编到诗歌里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动脑筋编了。”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幼儿园大班下语言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了解成语故事,理解其寓意课时。
二、教学准备:
故事讲述所需三幅图片。
三、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农民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兔子从他身边跑过,一头撞到树上,死了。农民捡起这只死兔子,高兴地把它拿回家。(展示第一张图片,换到第二张)
农民心想:“如果每天我都能抓住一只兔子,何必要在地里拼命干活呢?”第二天他便坐在那棵树下,等着其他兔子来送死。他在那儿坐了几天,可连一只兔子的影子也没有看到。(展示第二张图片,换成第三张)
田里的禾苗却因为没有浇水枯死了,这个农民最后没有得到兔子也没有得到田里的收成,他最后只好躲在树底下听着小鸟嘲笑流着眼泪过日子了。(展示第三张图片)
2、师: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小鸟是怎么说这个农民的么,让我来告诉你们听,它们说: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跟老师读一读。
生:守株待兔。
3、师:对了,如果我们今后看到只是凭着自己想法做事,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小朋友,我们就说用“守株待兔”羞羞他。
四、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寓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运用,要让幼儿会读并理解到寓言的含义。
2、在故事情节中增添一些动物的有趣言论,可帮助幼儿处于模仿的天性会不自觉的理解记忆寓言,重点不要放在寓言字面意思的解释上。
幼儿园大班下语言教案篇4
设计意图:
?起风了,猫死了》是一首英格兰童谣,它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起风了”“猫死了”这两件看起来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因为发生了一连串具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而产生了间接联系,这样的故事可引发人的联想,开拓人的思维。由于该故事较长,且“猫死了”不符合幼儿的情感需要,所以我对故事做了删减和修改,更名为“起风了,猫瘦了”,以符合幼儿的情感需要和学习特点。在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内容以及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然后鼓励他们自由想象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事物间的联系。具体安排如下:一是引导幼儿想象故事的发展,初步感知事物间的联系,并引出主题。二是启发幼儿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用简短的语言讲述两种事物间的直接联系,为后面想象并讲述多种事物间的联系做铺垫。三是利用图片接龙方式鼓励幼儿发现多个事物间的间接联系。三个步骤层层递进,由两个事物到多个事物间联系的找寻,由直接联系到间接联系的讲述,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学习,促使他们在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目标:
1、感知“起风”和“猫瘦”之间的因果关系,初步了解事物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能想象出事物间的联系,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
3、体验自由想象和创造性讲述的乐趣。
准备:
1、盒子六个,盒面上依次贴上六幅故事图片(如图)。
2、绘有轮船、厨师、打翻了的椅子、汽车、大哭的孩子、鲜花等不同图案的图片若干。
过程:
一、依次观察、分析六个盒子上的内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1、感知、理解第一张图片上的内容。
师(出示第一个盒子,如图1):上面画了什么?
幼:刮风了。
(教师将第一个盒子放在桌子的最右边。)
2、感知、理解第六张图片上的内容。
师(出示第六个盒子,如图6):这个盒子上画了什么?
幼:一只猫。
师:这只猫原来很胖,现在瘦了。你们觉得“猫瘦了”跟“起风了”有关系吗?
幼:没有。
(教师将第六个盒子放在桌子的最左边。)
师:想想看,起风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幼:树被吹得东倒西歪/东西会被吹得飘来飘去。
幼:冬天会很冷/夏天会很凉快。
3、感知、理解第二张图片上的内容。
师(出示第二个盒子,如图2):发生什么事了?
幼:窗子被吹开了。
师:窗子被吹开了会怎样?
幼:房子里会变得很冷。
师:还会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
(教师将第二个盒子置于第一个盒子左侧。)
4、感知、理解第三张图片上的内容。
师(出示第三个盒子,如图3):怎么了?
幼:窗子被风吹开了,风把花瓶吹倒了,水流出来了。
师:水流出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幼:地板会湿,会打滑。
师:地板打滑会造成什么后果?
幼:有人走过来会摔倒。
(教师将第三个盒子放在第二个盒子的左侧。)
5、感知、理解第四张图片上的内容。
师(出示第四个盒子,如图4):谁摔倒了?
幼:老奶奶摔到了。
师:这下可麻烦了。该怎么办?
幼:送到医院去。
师:是啊,老奶奶摔伤了,必须把她送到医院去。
(教师将第四个盒子按顺序放在第三个盒子的左侧。)
师:现在你们想想,猫为什么瘦了?
幼:因为奶奶到医院去治伤,没有人喂小猫吃东西,所以小猫就瘦了。
6、感知、理解第五张图片上的内容。
师(出示第五个盒子,如图5):看看是这样的吗?
7、完整观察六张图片上的内容,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师(将六个盒子依次排好):看看这六张图片上的内容,现在你们觉得“起风了,猫瘦了”有关系吗?
师: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画面编成一个《起风了,猫瘦了》的故事。
(师幼一起指图编讲故事:起风了,窗子被吹开了,花瓶倒在了地上,水流了一地。老奶奶走过来了,滑了一跤。老奶奶住进了医院,没有人喂猫吃东西,猫瘦了。)
师(小结):“起风了”和“猫瘦了”看起来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连续发生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后,它们之间就发生了联系。
二、根据图片联想讲述
1、选择两张图片联想讲述。
师:这里有很多图片,我先选一张,请你选一张和我的这张图片做朋友,说一段有趣的故事,好吗?
(如师幼选出了厨师、轮船的图片。)
幼:有一条大轮船在海上行驶,船上有很多人。到了中午大家肚子都饿了,于是请厨师来给他们做好吃的。
2、选择多张图片联想讲述。
师:你们还能选出更多的图片讲述一段更长的故事吗?
(如一幼儿选出了打翻了的椅子、汽车、大哭的孩子、鲜花。)
幼:一辆汽车开得很快,“呼”一下把旁边一张椅子带倒了。小孩子吓得大哭起来。好朋友送了一些花给她,她开心地笑了。
三、自由选择图片合作讲述故事
师:现在大家自己选择一张图片,和旁边的朋友一起讲述两张图片的故事,然后找更多的朋友把图片加在一起讲更长的故事。活动结束后,再把它装订成故事书,在封面上写上大家的名字和故事的名字,放到阅读区,大家一起来编故事。
延伸活动:
在阅读区投放幼儿自制的图书,供幼儿自主阅读讲述。
幼儿园大班下语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地听音辨义,找出儿歌中语句错误的地方,并修改。
2、念准儿歌中的“眨”、“展”、“专”等字的翘舌音。
3、体验学习《颠倒歌》的乐趣,有兴趣参加听听、想想、改改活动。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幼儿已获得一些正确的认知知识,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1、倾听《颠倒歌》,初步感知内容。
设问:这首儿歌听上去有什么感觉?我们再来仔细听听,儿歌错在哪里?(边说边出示教具)
2、分析讨论,找出儿歌中错误的地方。
你认为儿歌中的那句话错了?为什么?(幼儿找出儿歌中的错误后,集体说《颠倒歌》)
3、修改儿歌中的错词,编出正确内容的儿歌。
这首《颠倒歌》能不能变成一首《正确歌》呢?怎么变?幼儿自由讨论对儿歌内容进行修改,教师启发幼儿只要修改原句中的词即可。在集体交流时,教师根据幼儿修改的正确内容及时的出示、变化教具,如:星星——月亮,鱼儿换在水里游,飞机放在天空“展翅飞”等。
4、学念《颠倒歌》和《正确歌》,进一步体验活动的乐趣。
幼儿学念过程中,教师可与幼儿轮换念《颠倒歌》和《正确歌》,并要提醒幼儿念准字音。在《正确歌》中,最后两句可以改为:“大家现在想一想,我们说得对不对?”
四、活动延伸:
1、在语言角里,教师引导、指导幼儿编出新的《颠倒歌》,念给别人听,并请别人修改。
2、听听画画《颠倒歌》。
幼儿园大班下语言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