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教案是老师能够呈现一堂精彩课堂的依据,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我们一定要提前准备好教案,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瓶瓶罐罐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瓶瓶罐罐教案篇1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装有核桃、红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摇一摇
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问:“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没听到声音)
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现在里面有东西吗?”“为什么?”(有声音所以有东西)
二、听一听猜一猜
1、老师请幼儿用耳朵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2、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3、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教师:我在罐子里放了三种东西(米宝宝、红豆宝宝、核桃宝宝),出示标记牌,依次认识核桃、米、红豆标记牌。
请你猜猜哪个罐子里是核桃宝宝? (米、红豆)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声音。
三、听一听玩一玩
?红绿灯》游戏:
1、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看标记牌,轮流摇自己的罐子。
2、教师清唱《幸福拍手歌》,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标记牌依次摇罐子演奏。
3、听音乐看标记牌摇罐子演奏。
四、延伸探究活动
听听想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出示装有纸的罐子,摇一摇,没声音,为什么?(刘晓霞)
瓶瓶罐罐教案篇2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 师出示瓶罐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外形。
师: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啊,我请来了一些朋友,你们看看都认识它们吗?
(出示红酒瓶)这是??,它的瓶口瓶颈要比瓶身细,高高瘦瘦的,(出示听装饮料)谁能像老师刚才一样描述一下它的外形?
接下来,我要拿出个漂亮的家伙(青花瓷),谁来描述一下它?
师:白底蓝花,瓷器可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老师还带来了??(矿泉水瓶、陶罐、茶叶罐)。
2. 出示生活中的瓶罐图片。
师: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瓶罐很多,除了这些,还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饮料瓶;大大小小的零食罐;客厅里摆放的漂亮花瓶,甚至是厨房、浴室里都有它的身影,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它可真是无处不在。
3. 出示静物和写生图片。
师:这些瓶罐不但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被世界各地的美术爱好者们当作静物写生和临摹。通过静物写生,能帮助我们抓准物体造型,锻炼观察能力。
4. 出示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瓶瓶罐罐的世界。
二、新授
1. 初步感受静物构图(3分钟)
(1)出示塞尚作品,了解构图
师:在一百多年前,法国就有一位因画瓶瓶罐罐等一些静物而世界闻名的画家,他叫塞尚,左边是他中年时期的自画像,他在画人物画时,经常因模特不停的动弹而感到十分恼火,因此他非常喜欢画瓶罐、水果、衬布等一些不动的静物。
他的静物画中瓶罐和水果被安排的高低错落有致,色彩丰富而又真实,对我们现在学习静物写生帮助都非常大,因此现在人们都尊称他为??
生:现代绘画之父。
(2)出示国内静物绘画作品,感受构图美
师:在我们国内,也有很多著名的静物画家。这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大师常青的静物画,他的静物画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有着镂空花纹的实木家具上摆放着花布和陈旧的瓷瓶,瓷瓶上还清晰的描绘着在嬉戏的孩子,透露出浓浓的乡村气息。
这张画中只有两个陶罐,我们一般将高大的物体放在后面,小些的放在(前面),一前一后的遮挡关系,看起来更和谐。
这是一张高考生常画的水粉静物。猜一猜,这幅作品的主体物是哪一个瓶子?为什么? 生:中间的绿瓶子,因为大,因为在中间。
师:对,我们一般挑选大的物体当做主体物,把它放在画面中心略偏的位置上,这样既能突出主体又不会显得呆板。
2. 尝试选择合适的静物(3分钟)
师:现在,老师考考你们,怎样的瓶罐摆放在一起美观呢?如果从老师带来的这些瓶罐中挑选二至三样静物摆在一起,你会怎么挑?不着急回答,同桌之间讨论讨论。
生:青花瓷,因为它很大很高。
师:再给它搭配个什么?
生:酒瓶
师::有点透明的酒瓶,这高高的酒瓶我们把它放哪?放在青花瓷的后面好不好,高的物体尽量往后面放,这两个静物都高高的,还缺个什么样的物体搭配呢?
生:小的,矮矮的。
师小结:我们在挑选静物时,要注意挑选些大小不同的瓶罐,还能选择花纹不同,颜色不同的静物放在一起,会让画面变得更丰富。
3. 利用画好的平面“瓶罐”,尝试摆放静物(2分钟)
师:老师这选好了些大小不同的静物,谁愿意上来试着摆出一幅漂亮的静物图?
生:??
师边提示:我们应该挑选哪个作为主体物?主体物放在哪合适?在摆放时要注意瓶罐之间的???
师适时调整,小结:主体物放在了画面中心略偏的位置,物体在摆放时要有前后遮挡关系,还要有疏有密,有聚在一起的,还有分开一点的。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越远的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就越高。
4.认识不合理的构图(3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要把摆好的静物画进我们的画纸里,在画之前首先要进行构图,将物体安排在画面恰当的位置上,我们称为构图。一起来看看这些静物构图怎样?为什么?两人一小组讨论讨论。
生:??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答案,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两幅构图存在什么问题?
生:太满,太小
师:我们在写生时要注意它的大小比例,不能画太小也不能画太满。这两幅呢?
生:画的东倒西歪,而且没有花纹
师:是的,写生时,我们要仔细观察,注意物体的造型特征,尽可能的画的像一些。最后这两幅呢?
生:一幅太挤,一幅太散
师:是啊,要注意他们的疏密关系,不能太挤,也不能太散。这幅画的构图比较合适,物体的大小和造型有变化,位置安排与组合疏密有序。
师小结:同学们,在将物体画进画面时,构图很重要,要仔细的观察,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造型特征,和疏密关系,这样能使画面更具美感。
5.师示范处理不合适的构图(4分钟)
(1)师:老师这有两张粗心的小朋友的作业,你们看看,构图问题出在哪呢?(一张没有大的主体物,一张太偏)
生:??
师:如果要让两幅画的构图画的更完整,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2)师根据学生建议,添画。
师:先确定物体的位置与大小,把线条画的尽可能的流畅,先画前面的物体,再画后面被遮挡住的,注意不要被遮挡住的太多,同学们注意,越远的物体,在画面中位置就越高,再给它们添加点合适的花纹。
(3)请生上台给另一幅添加主体物。
师:你真棒。
三、欣赏学生作品(2分钟)
1. 师:同学们,构图是灵活多变的,不同的瓶罐,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摆放,都会有不同的美感,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别的小朋友的构图吧。
2. 播放图片
师:这幅画主体物在中心位置,静物被摆放的有疏有密;注意瓶罐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不能太大、太小或太偏;还能给瓶罐添加点漂亮的花纹,可以用简笔花、鸟来装饰,也可以用,小圆点、波浪线、小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来装饰;注意瓶罐的造型特征,这幅蓝底白花画出了青花瓷的味道。
四、学生作业(18分钟)
师:欣赏完这么多的作品,同学们想不想动手试一试。每人挑选一些静物进行写生或想象,组合成一幅静物画下来,注意静物的大小比例、造型特征和疏密变化。
五、作品展示(1分钟)
1.将学生作业贴在黑板上展示
2. 引导学生从物体的组合,位置的摆放,合理的构图的角度交流讨论。
3,这么漂亮的一幅画,不亚于商店买的装饰品,我们可以用一些废旧材料装饰起来,想一想,我们可以把挂哪呢?
六、拓展(1分钟)
1.欣赏瓶罐的其他表现方法。
2.师:你们知道吗,瓶罐的表现方法可多呢。除了油画、水粉、线描外,用国画表现,也别有滋味,用瓶罐不同的颜色表现春夏秋冬,别有一番意境美;这是素描画,黑白灰也能代替色彩让静物立体起来;瓶罐装饰画,挂在客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摄影师的镜头下,角落里的瓶罐也艺术起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静物画构图,并在课堂上完成了一幅线描静物画。构图的学问非常大,在生活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探究,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下课!
瓶瓶罐罐教案篇3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2、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1、教师提供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儿常用打击乐器人手一件。如:(铃鼓、响板、三角铁……)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具有辨别常见打击乐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熟悉各种常见节奏型,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即兴演奏。
3、具有较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活动过程:
1、 听觉、节奏训练
(1) 教师分别演奏三种不同音色、音高的打击乐器:大鼓(低音)、碰铃(高音)、响板(中音),请幼儿闭上眼睛,听音色说出乐器名称。
教师边演奏边有节奏地问:
“小朋友/告诉我,什么 乐器/在歌唱?”
幼儿有节奏地回答:
“石老师/告诉你,大鼓 大鼓(碰铃、响板)/在歌唱。”
(建议:教师与幼儿进行节奏对答游戏时,可即兴变化幼儿熟悉的各种节奏型,并可不断改变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儿的回答需与教师的节奏型、大小相一致。)
(2) 用同样的方法请几名幼儿轮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请其它幼儿猜。
(3)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演奏节奏乐《小星星》。
2、 熟悉瓶(罐)子经过敲击后的不同音色、音高。
(1)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质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纸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演奏的真好听,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说他们也想来唱歌,小朋友想听吗?”
(2) 教师用手分别敲击四种瓶(罐)子,请幼儿仔细听辨它们发出的声音,感受并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建议教师可这样提问: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是怎样唱歌的?谁能学一学?”
(启发幼儿用象声词模仿,也可进一步启发幼儿用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如:脆、闷、响亮……)
“它的声音像哪种打击乐器?”
(引导幼儿说出与它音色、音高相近的打击乐器名称。)
(3) 请幼儿闭上眼睛,由教师或一名幼儿敲打其中任何一个瓶(罐)子,让幼儿猜猜看,是哪一种瓶(罐)子发出的声音。
教师边敲击有节奏地问:“小朋友/告诉我,什么 瓶子/在歌唱?”
幼儿根据不同瓶(罐)子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地回答:
“石老师/告诉你,易拉罐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在歌唱”
(4) 教师或一名幼儿随意站在活动室某一角落,手敲某一种瓶(罐)子,让幼儿闭上眼睛指出声音的方向并说出是何种瓶(罐)子。
3、 幼儿分组尝试用不同方法让瓶(罐)子唱歌。
教师:“请小朋友也试一试,让这些瓶子、罐子都来唱歌。”
(1)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敲、打、碰、抓、吹、捏、弹……)使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型。
建议教师可这样引导:
“想想看,除了敲、打,还能用什么方法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除了敲打这儿,还能敲打什么部位?”
“能不能让它们互相帮帮忙?”
“除了用手,我们还能用什么让它唱歌?”
(2) 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让瓶(罐)子发出不同声音的?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并演示方法。
(3) 教师边总结边演示不同的方法和发出的不同声音,并请幼儿集体评价哪些声音听起来感到舒服,好听,教育幼儿不要制造噪音。
4、 幼儿任选一种瓶(罐)子当乐器,用自己觉得最好听的声音,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即兴演奏。
瓶瓶罐罐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游戏的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教师的鼓励下能参与建构游戏活动。
2. 让幼儿对建构材料感兴趣,感知特征,熟悉材料操作方法。
3. 通过老师的鼓励、帮助,初步学习插、搭高、拼的技能。
二、活动准备
积塑、插塑,带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以及房子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来当小小建筑师,帮幼儿园盖房子。
2、观察示意图,引导幼儿说出外型特征
(1)、幼儿园有哪些房子?他们是什么形状的?
(2)、围墙是什么样的?高不高?
(3)、幼儿园的楼房它是几层的?宽吗
(4)、我们要建幼儿园的哪几个部分?
3、教师示范搭建房子的技能和方法
老师按顺序搭出房子的形状,墙可以用正方形、长方形搭建,屋顶可以用三角形盖顶。
4、提出建构要求
(1)、要搭出房子的主要结构,可以自由选择材料按意愿自由建构。
(2)、游戏时要爱护玩具,掉到地上要及时捡起来,不要把别人搭建的房子碰倒。
(3)、要正确收放材料(轻拿轻放、按标记归类摆放)
5、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1)、对搭建能力低的幼儿,可引导其模仿教师或看房子图片进行建构。
(2)、引导他们从搭平面房子过渡到搭立体房子。
6、欣赏作品
你们觉得哪个房子搭的最漂亮?为什么觉得它漂亮?
7、评价总结
我们今天搭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材料来搭的?你还会搭哪些和老师不一样的房子? 表扬能大胆建构、大胆创造的幼儿。
8、自然结束。
瓶瓶罐罐教案篇5
区域名称
活动内容及投放材料
指导要点
聪明屋
“调瓶子”:投放各种小瓶口的瓶子,鱼杆。
“高乐高”:投放各种塑料瓶子。
让幼儿看准瓶口,将鱼杆前的小木棍能准确地放入瓶口里。
让幼儿将瓶子一个一个垒高,并记录垒瓶子的数量。
数学屋
“数罐头”:投放各种贴好4以内的加法算式的罐子,玩具若干
“数数”:投放透明的瓶子,里面装上数量不同的扣子、珠子。
引导幼儿看算式,投放相应数量的珠子和花片放入罐头里。
引导幼儿目测瓶子里扣子、珠子的数量,并进行记录。
巧手屋
“美丽的花瓶”投放各种盒子瓶子、彩纸、蛋壳、瓜子壳等。
“瓶子变变变”:投放各种瓶子以及易拉罐
引导幼儿运用废旧的材料,设计制作、装饰出各种美丽的花瓶。
指导幼儿装饰各种瓶子,感受艺术美。
童话屋
“棕熊家的空瓶子”:投放故事挂图。
“有趣的瓶瓶罐罐:投放有关瓶子、罐子的图片及资料
通过看图片,能复述故事的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让幼儿通过图片,让幼儿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分类。
表演屋
“瓶子音乐会”:投放各种瓶子做的乐器、音乐磁带
“小熊请客”投放:小熊、公鸡、狐狸、猫、狗的木偶、头饰、尾巴等,及辅助材料。
指导幼儿运用瓶子乐器为音乐伴奏,并能进行创编。
指导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再现故事内容。
建筑屋
“我们的幼儿园”投放各种积塑、积木、花片及辅助材料。
引导幼儿拼搭出幼儿园中的各种建筑物及游戏设施。
观察与推进
数学屋是孩子们比较少去的一个区域,本周投放了数罐头和数数的游戏后,进去的孩子变多了,在我的引导下,让一些数概念比较薄弱的幼儿进区进行游戏,通过看罐头上的算术题,孩子们第一次可能还不熟悉,在孩子的相互帮助下,对4以内的加法,大部分孩子都已经掌握了,可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不但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让孩子能更快的掌握知识,比集中活动的效果更好。
表演屋这几天也特别热闹,瓶子乐器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孩子用自制的沙球、用大罐子、玻璃瓶为乐曲伴奏,还能根据乐曲的变换,选择不同的乐器伴奏,并且还说出玻璃瓶的声音像碰铃,大罐子的`声音像鼓,还能在不同的部位敲出不同的声音。但是,在游戏中发现,孩子们对三拍子的节奏还掌握的不好,遇到三拍子的音乐不能按强弱弱的规律来敲,只会连续的敲打,可见孩子们对节奏型的掌握还不够,下阶段我们将通过领域活动对这方面进行加强。
瓶瓶罐罐教案篇6
一、活动分析:
薯片罐子是幼儿生活里最常见的,空的薯片罐子能再利用,做成的各种玩具让幼儿爱不释手,而听各种各样的声音能训练幼儿的感官,二者结合的话,即听薯片罐子里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让幼儿获得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装有核桃、黄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
2.《小动物走》音乐、标记牌。
3.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摇一摇
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幼儿听一听。
师: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
幼:没有东西。
师:你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
幼:没听到声音,所以没东西。
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幼儿听一听。
师:现在里面有东西吗?
幼:有东西了。
师:你怎么知道有东西的呢?
幼:我听见声音了。
师:刚才我们摇一摇罐子没有听见声音的说明里面没有东西,听的见声音的说明里面有东西。
(评析:薯片罐的出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通过摇一摇、比一比,听罐子里的声音的方法来辨别罐子里是否有东西,这种简单的经验来自于幼儿的生活。)
听一听猜一猜
1、老师请幼儿用耳朵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师:请小朋友用小耳朵听一听,找一找,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幼儿自由选择玩罐子)
2.集中交流:你的罐子里有东西吗?谁来摇给小朋友听一听。
3.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师:老师也来摇一摇罐子(a:核桃),你听听老师的声音是不是和你的一样的。
幼:逐一摇罐子听声音,和老师声音相同的幼儿坐到一起。
师:摇罐子(b:黄豆),剩下的幼儿逐一摇罐子后和老师一样声音坐到一起。
师:摇罐子(c:米),幼儿同上。
(评析:在“罐子找朋友”的情景感染下,幼儿都能仔细地听辨罐子里的声音,。教师一对一的让幼儿摇罐子,能使幼儿听起来更清楚,更激起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1)教师:我在罐子里放了三种东西(米宝宝、红豆宝宝、核桃宝宝),出示标记牌,依次认识核桃、米、黄豆标记牌。
(2)请你摇一摇罐子,猜猜自己罐子里是核桃宝宝? (米、红豆)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声音。
幼1:我觉得我的是核桃。
幼2:我听出来我的是米。
幼3:......
(3)验证。
幼儿打开罐子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如果错误及时调整幼儿位置,一样的坐到一起。
(评析:这一环节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给前面的听的过程作了一个验证,既使幼儿体验到自己猜测正确的喜悦,又为一些判断错误的幼儿提供了一次改正的机会。)
四、听一听玩一玩
1.《红绿灯》游戏:
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看标记牌,分组轮流摇罐子,听声音。
2.听音乐《小动物走》,跟着音乐节奏,师幼一起摇罐子演奏。
五、延伸探究活动
1.师摇一摇装有餐巾纸的罐子,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展开阅读全文
师:罐子里有没有东西?
幼:没有东西。
2.教师打开罐子,拿出餐巾纸。
师:这个罐子摇起来听不见声音,里面却藏着东西,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放到罐子里摇一摇听不见声音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
瓶瓶罐罐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