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音乐教案优秀7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质的教案是我们作为老师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之一,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都熟悉其中的正确思路,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萧》音乐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萧》音乐教案优秀7篇

《萧》音乐教案篇1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音乐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既可以学习歌曲又可以玩游戏,所以很多幼儿都很喜欢这种游戏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1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碰一碰》

一、设计意图:

音乐游戏《碰一碰》是一个需要用到幼儿的身体的有趣的游戏,通过游戏中的过程可以让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和认识,让幼儿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更加了解,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幼儿对于音乐课程的喜欢。并且试图让幼儿在自己的唱游中不断丰富新游戏,新规则,激发孩子的创造想象能力,提高孩子之间的合作表演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幼儿能随音乐旋律愉快地进行游戏。

2、感受乐曲活泼有趣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录音机、歌曲录音带、身体各部位的小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引趣部分:

1、律动:《请你摸一摸》(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做摸摸头、拍拍肩、跺跺脚等动作,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对自身各部位进行了解。)

2、欣赏音乐,了解歌词内容后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为了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激情部分:

1、教师示范游戏:师:“这首歌曲不仅好听,而且还能做游戏呢,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两位教师随音乐示范游戏。(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的示范表演,让幼儿对游戏方法及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幼儿参与游戏打下了基础)。

2、让我们一起来跳一跳。(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根据每句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第一遍先让幼儿自己跳,掌握基本;第二遍鼓励幼儿找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跳一跳,初步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愉悦部分:

找一找,玩一玩。(在这一环节中,全体幼儿一起参与游戏,由于人多拥挤,教师应在游戏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认真听音乐,随音乐旋律和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同伴之间不互相拥挤。)

(四)主动学习部分:

幼儿改编歌词进行游戏。师:找一个好朋友,看看你还想和好朋友碰哪里?(鼓励幼儿说出小朋友之间还有哪些部位可以碰一碰,教师用图片做标记后,组织幼儿随音乐进行游戏)

(五)师幼一起评价游戏情况。(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及表现力和创编能力等组织幼儿进行自评和他评,并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音乐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既可以学习歌曲又可以玩游戏,所以很多幼儿都很喜欢这种游戏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萧》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停止的特点,并能随音乐表现小汽车的开始和停止。

2、体验音乐游戏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开始和停止》,纸箱小汽车若干,软飞盘若干、ppt、红灯和绿灯指示牌。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 律动进场,师:“春游去喽!”幼儿自由地开小汽车,教师随机的出示红灯和绿灯。

2、师:“休息站到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给汽车加点油吧!”

二、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

(1)询问游戏中看到红灯停下来的幼儿,师:“刚刚你为什么会停下来,看到了什么?”

(2)师:“我为大家请了一位小导游,我们来看看是谁?和她找个招呼吧!”

(3)小导游朵拉,为我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红绿灯就藏在这一段音乐中,我们一起听一听,找一找把!(完整欣赏,幼儿自由回答)

2、分段欣赏音乐,感知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的停止

(1)师:“哪里表示红灯,哪里表示绿灯?”

(2)幼儿上前示范,其余幼儿跟着音乐变换动作。

3、尝试用开汽车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停止。

师:“欢乐城堡可好玩了!咱们跟着朵拉一起出发吧!”

三、游戏《开汽车》

1、到达城堡,小导游朵拉:车太多了,开不进开了城堡,怎么办?(换成大巴车)

2、大巴车来啦!幼儿有序上车,出发游览欢乐城。

小百科:168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的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但未能制成实物。

《萧》音乐教案篇3

一、设计思路: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乡土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渗透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在实践过程中先以节奏乐为开头。整个活动前期准备我让孩子了解带来的这些乡土器材,让他们随意的敲敲打打,熟悉并喜欢上这些器材;其次熟悉《小狗抬花轿》这首音乐旋律。孩子已有的经验是小班时他们学唱过一些缓慢的2/4拍的音乐歌曲,部分幼儿能合着音乐慢慢的拍拍小手。我选择一首童趣且旋律比较欢快的2/4拍音乐,让他们利用身体各部位进行节奏练习,也让他们借助乡土器材的敲打进行节奏练习,既要听音、又要肢体协调,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2/4拍音乐节奏,能用肢体动作和乡土器械进行表达表现。

2、萌发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创设情境,利用2/4拍音乐的进一步加强幼儿的音乐节奏练习。

四、活动过程:

(一)用儿歌形式进行节奏游戏。(运用已有经验加强2/4拍音乐节奏练习)

师:小朋友,告诉我,谁的小手最能干。

幼:倪老师,告诉你,##的小手最能干。

师:小朋友,告诉我,谁的礼貌最最好。

幼:倪老师,告诉我,##的礼貌最最好…..

(二)用肢体动作进行节奏游戏(尝试运用肢体动作巩固2/4拍音乐节奏,使其节奏合拍到位)

师:今天,小老虎家要办喜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小老虎的婚礼,好不好!

1、探索节奏符号的秘密。

按门铃:小老虎家的门铃特别有趣,是一种节奏门铃,只要小朋友做对了节奏门铃,小老虎听到了美妙的节奏音乐,他就会来迎接我们。

引导幼儿发现节奏门铃上的秘密,并用小手来拍打2/4拍节奏。

2、引导幼儿用身体部位打节奏。

师:原来我们身体也能发出动听的声音来,引导幼儿用利用身体各部位进行节奏练习。

(三)用乡土器械进行节奏游戏(尝试运用乡土器械进行大胆表达表现,萌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选择一种器械进行演奏。

师:爷爷奶奶知道今天是小老虎新娘办喜事,他们特意为我们送上了很多农村特有的材料宝宝,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敲锣打鼓真热闹)。

(1)请幼儿示范。

(2)教师清唱,幼儿集体演奏。

(3)放音乐集体演奏。

2、选择两种器械进行演奏。

(1)师示范。

(2)幼儿集体演奏。

五、预计活动效果

第一个环节由于是已有经验的再现,孩子们能与老师进行你问我答,深深互动。其次,在第二个环节利用肢体动作,对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是一种尝试和挑战。预计大部分幼儿孩子能够在老师慢慢清唱,放慢速度的情况下,肢体协调,动作合拍!最后一部分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在两种器械的交替敲打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萧》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学习简单的仿编并演唱大家听。

教学准备: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音乐磁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节奏的唱歌曲,能仿编歌曲。

教学方法与手段:

示范法、表演法等。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出示苹果实物,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2、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基本部分

1、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2、请个别幼儿摘“苹果“。带着幼儿拍手念歌词。

3、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4、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结束部分

仿编歌曲。

1、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通过出示苹果,对于苹果孩子们的经验很是丰富,一下就说是长在苹果树上的。于是我通过范唱歌曲,来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但是在跟着一起唱时,很多孩子兴致不高。于是我用动作来引导幼儿摘苹果,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都跟着我边做动作,边唱歌。最后,在仿编环节,孩子们把自己爱吃的水果给编了进去。有香蕉、芒果、西瓜等等。整个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反应较好。

《萧》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教学内容

聆听《童年的回忆》教学基本要求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教学基本要求

编创与活动

表演《摇啊摇》

表演《小酒窝》

教材分析

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为法国的图森。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时,a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断。

2.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的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这首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曲作者—郑律成(1918-1976)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1950年入中国籍。作有300多首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3.歌曲《摇啊摇》

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4.歌曲《小酒窝》

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五声羽调式。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乐心情。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上进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模进,并分别运用了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效果,欢快的情绪,即刻在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长有小酒窝、甜美欢笑的可爱儿童的形象。第三乐句出现了八分休止符和带装饰音的相间的间奏,在形象与情绪上更显天真活泼,“爸爸也喝”、“妈妈也喝”真实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的爱而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心情的流露。歌曲的结束句重复了第四乐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现,使全曲在舒心欢笑的歌声中结束。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音。

3、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1、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

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

1、分组

2、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

3、常规教育

四、新歌教学

1、导入 :

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

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5、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6、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用‘lu’哼唱。

7、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2边。

8、再跟唱一边,找一找难唱处,

重点练唱: 3 5 1 6 │5 5 │

摇到外婆 桥

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

5拍时值唱足。

9、连唱

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

10、跟唱歌谱

五、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学生评价

4、出示:

36 5│3 6 5│

3 5 1 6│5 5 │

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7、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 :

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放背景音乐)

2、初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3、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

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

快 慢

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 并板书。

4、再听《童年的回忆》

说说第1、2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完成书上练习。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 :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初听歌曲

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

幻灯出示歌词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a、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象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b、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c、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

6、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放录音,学生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四、听辨练习

1、用lu模唱3 5 6三个音

2、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演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摇啊摇》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

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老师有一首歌,请小朋友听听又是怎样的呢?

2、听录音

学生交流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

边听录音边按一二击拍。

4、用lu哼唱

重点: 3 1 0 6│3 0│5 3 0 5│6 0│

5、按节奏朗读歌词

重点读准:

左边 0一│个 0 │右边 0一│个0│

读准八分休止处

6、放录音,轻声跟唱。

找一找喜欢唱的歌词,并唱一唱。

找一找难唱句,大家一起练唱。

教师范唱ab两句,各4小节。

设问:a请大家仔细听,老师唱的两句歌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示:歌词、节奏、曲调。

设问:b听我唱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几个音吗?

重点练唱:

31 0 6│3 0│5 3 0 5│6 0│

左边 一│个 │右边 一│个│

唱准八分休止处,采用跟唱法。]

7、连唱

唱到“呀子喂”处与同桌互相拍手,节奏为“ХХХ”

让学生编创其他节奏型

边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跟老师轻声唱歌谱。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四、小结,师生再见。

《萧》音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歌唱中动动玩玩,了解各自脚丫的不同地方,感受双脚的作用。

2、体验与同伴一起做音乐游戏的快乐。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看是谁?

过渡:听,我的脚在说话呢:小朋友们好!

二、出示图片,认识滑稽的脚先生1、我是滑稽的脚先生,你们猜有什么本领?

2、你们身上有没有我的好朋友?把你们的小脚先生也请出来吧!

3、幼儿听音乐有节奏的走。

三、走走玩玩,体验脚的本领1、你们的小脚还会怎么走路?那我们就把脚的本领听音乐表演出来吧!

2、刚才,你的脚先生是怎么走路的?幼儿示范,集体体验。

四、学唱歌曲1、滑稽脚先生把小朋友刚才走路的样子编成了一首歌,请你听听歌里唱了些什么?

2、幼儿自由讲述听到的内容。

3、幼儿和教师一起演唱,边唱边做动作。

小结:我们每人都有一双脚,我们的脚会走路,可以带我们到不同地方玩。

活动反思:

本此活动我根据设计的目标及内容我利用了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先让幼儿说说自己跳舞的时候我们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跳舞的,幼儿的议论非常的激烈,有的谈话用脚,有的说用手……我又采用了让幼儿边说边说做动作的方式,重点提醒幼儿模仿用脚跟脚尖走路的动作让幼儿感受用各个部位走路的不同感觉,使幼儿理解并掌握词曲,在学唱时吐字很清楚节奏较强,很快的掌握了歌曲,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用边唱边做的方式让幼儿边学边玩的过程中掌握了本活动的内容。

《萧》音乐教案篇7

设计意图;

为了满足孩子好玩、好表现的需要,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在此次活动中,我致力于发掘孩子的“兴趣点,努力创设“充分自主,自由创新”的活动氛围。该活动至始至终贯穿一个“变”字,以幼儿最喜欢的形式——“变魔术”来引出课题、教唱歌曲,使幼儿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歌词。在组织幼儿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我遵循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步步紧扣,层层递进,幼儿很快学会了演唱歌曲。在创编歌曲这一环节,鼓励幼儿用小手变出更多的东西,大大培养了幼儿的想像力与创作力,使其体验到小手变换的快乐。通过设计本次活动,使幼儿在玩玩唱唱中体会音乐游戏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较好地培养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

一、活动目标:

⒈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小手变换的快乐。

⒉通过“变变变”的游戏感受歌曲有趣的氛围,并借助动作尝试记忆歌词。

二、活动重难点:

⒈活动重点: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小手变换的快乐。

⒉活动难点:通过“变变变”的游戏感受歌曲有趣的氛围,并借助动作尝试记忆歌词。

三、活动准备:

幼儿课前学会玩手指游戏

四、活动过程:

(一) 通过玩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食指食指碰碰,做只小鸡叫叫,叽,叽,叽!食指中指并拢,做把剪刀玩玩,嚓,嚓,嚓!五只手指捏捏,做个榔头敲敲,咚,咚,咚!伸出拇指翘翘,夸你戴上红花,好,好,好!

(师: 通过玩手指游戏,使幼儿初步感知“什么是变”,而且又引出了“变化”的主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下面的进一步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兴趣浓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强)

(二) 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师:⒈瞧,老师的手还会变魔术呢!(教师念歌词并变出相应的“小拳头”、“小小手”)

⒉刚才我的小手都变出了哪些东西呀?

⒊你们的小手想不想也来变变魔术?(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变变变”的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师:变魔术对于幼儿来说非常感兴趣,通过玩“变变变”的游戏,使幼儿在玩中较好地熟悉歌词,为下一环节的学唱作了良好的铺垫。

幼:第二次游戏更加激起了孩子的求知欲)

(三) 教师范唱歌曲。

师:⒈老师把刚才念的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的名字叫“扳手指”。(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⒉你们听到了什么?

⒊幼儿欣赏教师表演歌曲。(教师一边演唱歌曲,一边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

(师:在熟练掌握儿歌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范唱歌曲,并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使幼儿较直观地理解了歌词,从而能够帮助幼儿较快较好地进行学唱歌曲。

幼:感受歌曲中有趣的氛围,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欲望。)

(四) 幼儿学唱歌曲。

⒈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

师:你们想不想来唱唱“扳手指”呀?

⒉幼儿尝试学唱歌曲。(教师用手势、动作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老师不帮忙唱,你们能不能完整地演唱这首歌呢?

⒊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并能根据歌词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

师:你们的歌声可真动听,你们想不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呢?

⒋幼儿有表情地表演歌曲。

师:“扳手指”的游戏好玩吗?现在请你们有表情地来表演表演“扳手指”,好吗?

(师: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到幼儿尝试演唱歌曲,教师予以动作的提示,再到幼儿能够完整地演唱歌曲,以及到最后有表情地表演歌曲,环节紧扣,步步递进,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歌曲。

幼:较好地学唱了歌曲。)

(五) 幼儿尝试创编歌词。

师:⒈你的小手还可以变成什么?(鼓励幼儿创编歌曲,如:变成小兔、饼干等)

⒉你们想不想来表演表演自己创编的歌曲呀?(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自己创编的歌曲用动作予以表演)

⒊小结:你们的小手可真能干,能够变出这么多既漂亮又好吃的东西来,那我们回教室变出更多的东西来,好吗?(在“扳手指”的音乐声中,教师带领幼儿玩手指游戏,离开活动室)

(师:通过问题“你的小手还可以变成什么?”,激发了幼儿创编歌曲的欲望,较好地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幼: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小手变换的快乐。)

《萧》音乐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推荐6篇

幼儿园音乐大苹果教案5篇

幼儿园音乐找朋友教案5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教案6篇

幼儿园音乐游戏化教案5篇

音乐2023工作总结优秀7篇

小班音乐活动过新年教案6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大苹果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篇

我上幼儿园音乐教案6篇

《萧》音乐教案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