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老师教案模板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是教师们针对教学任务所写的书面文体,教案在编写的过程中,大家需要强调讲授内容要点,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居老师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居老师教案模板7篇

居老师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从1数到10

二、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

(板书:比一比)

二、新课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手比一比: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

,在□下面摆△,△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三、练习

1、p11、12练习一1-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比较多少,明天我们要学习比较长短,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把尺子,一支用过的铅笔。

教学反思:

居老师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谁在叫》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七声宫调式。

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的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意在调动小朋友的想象力。同时也在教育学生细心观察事物,了解小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总设计意图:

以“主体、创新、探索”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素质为宗旨。

1、针对儿童“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丰富直观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教师绘声绘色讲述来感受其中的乐趣。

2、随着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器的名称及演奏方法。

3、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直感,整堂课创设情景教学,学生带各种小动物头饰做“动物学生”,教师带一种小动物头饰做“动物教师”。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オ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

2、学生创编歌词演唱歌曲。

3、自主探索乐器的名称及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木鱼、碰钟、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动物说话》,分组做不同的动作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今天,我们小动物学校又来了许多小动物和我们一起上课,(出示一幅动物学校的画面上贴有各种小动物卡片)你们欢迎吗?我们说两首动物音阶来欢迎它们。

小熊跳舞111一只小鸭222小猫小猫333小鸟飞飞444公鸡公鸡555青蛙青蛙666小猴小猴777小熊跳舞111

三、授新课:

小动物非常喜欢你们送的礼物,它们也有一首歌送给你们,不过,听完以后要告诉小动物,这首歌里都有谁的叫声,看谁的听力好。(播放《谁在叫》歌曲)

1、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找出反复的地方。

2、齐读歌词,解决生字。

3、跟录音伴奏读歌词。

4、教师有表情范唱。

5、学生跟琴学唱。(采用听唱法,难点处重点教唱。)

6、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应该怎样唱才能表现出你们的心情呢?用你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启发学生演唱时要有情感,声音要轻快而富有弹性。)

7、歌表演。(尽量让学生自己编创动作)

四、创想空间

大家唱得真不错,我已经看出你们喜欢小动物。那么你会不会用你喜欢的小动物把这首歌重新编歌词呢?(学生创编歌词)

五、乐器演奏

老师这里有两件乐器,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谁又会演奏呢?(学生创想乐器的名称并探索、实践乐器的演奏,然后由教师讲述正确的名称及演奏方法。)

为歌曲伴奏。

六、音乐会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有关动物的歌曲,今天,我们又学了一首。下面让我们开一个小小音乐会吧,看哪个小歌唱家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唱小动物。

七、拓展教育

这节课我们唱了这么多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与它们和睦相处,还要关心、爱护它们。

好啦,动物王国小动物学校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喜欢的话,下次再见吧!(听《谁在叫》音乐做小动物动作走出教室。)

居老师教案篇3

班会目的: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3、共品月饼,增进同学情、师生情。

班会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愉快的长假。这是一个特殊的假期,双喜临门,一来喜迎建国六十三周年,二来又迎来了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谁来告诉老师,中秋节是农历几月初几呢?(八月十五)真棒啊,今天,我们二(1)班全体同学欢聚一堂,在这里举行“话中秋,品月饼”的主题班会。(出示媒体)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看着我们手中圆圆的月饼,闻着月饼散发出的甜甜香味,此时此刻,相信我们每个人心里也是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了解中秋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说到中秋,人们总要“举头望明月”,因为中秋的月亮在一年中是最美的。(出示媒体)1、中秋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到底有哪些呢,看谁说得多?(观赏月亮、吃月饼、祭月拜月,吃毛豆芋艿)(出示媒体)2、中秋节是月圆当空的美好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请谈谈你们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3、“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可我们班有许多小朋友都不是上海人,在家乡还有许多亲人无法跟你们相聚,你们一定很想念他们,那就请小朋友们把你会的关于思念家乡,祝福亲人的古诗来表演一下,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媒体出示)4、故事引趣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这天晚上,一家人要乘着皎洁的月光,围坐在一起,感受亲情的温暖。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当然除了传说以外,还有很多关于中秋的民谣,有谁能说说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三、分食月饼我们都知道好东西要和朋友分享,让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吃那象征团圆的月饼,每个人都给对方说一句祝福的话语。

四、活动过程

居老师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多数同学亲身参与其中,反映的事件真实可信,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

活动准备:

学生分组坐;收集主题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活动课时: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位名人说过:“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父母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请欣赏《天下父母心》flash歌曲。

问题:动画说明了什么?各小组成员回答谈感受。

学生1: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伟大的爱;

学生2:让我想起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学生3:让我想起自己的父母在农村辛苦的劳动。

班主任引言:

是啊,人生在世,谁无父母,谁没有沐浴过父母的养育之恩。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谁能离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影响和扶持?子女的一个个足迹,那一个不印记着父母的深深情谊;子女的一步步成长,哪一步不浸透着父母的殷殷心血?

每天,当你开始一天新的生活时,你是否为自己拥有一个鲜活的生命而心存感激,因为你的生日是“父忧母难”的日子,你来到世间第一声的啼哭,所有的忧虑和苦痛都化作幸福的笑容!每天,当你背着书包走向学校时,你是否从心底说过感谢?因为这是父母用他们的辛劳和汗水把你送进了求知的殿堂!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是人世间最真诚,最无私,最深厚,最崇高的感情。为人子女者,你读懂这份感情了吗?你读懂这份希望了吗?

现在,让我们在忙碌的学习中留出点时间和空间,用心去回忆体会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现在我宣布《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母亲的诠释

大家都知道,母亲的英文单词是mother。仔细想想,(原来)mother一词是可以怎样解释?(这样解释的,课件出示:

m(much)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old)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e(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r(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父亲的英文是什么?father,同学们回去以后也试着诠释一下。

课件出示:请问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母亲节)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又是什么节日?(父亲节)你们打算给父母送点什么呢?(学生回答)

过渡语:刚才我们是从字面上来解释父母,就蕴含着父母浓浓的爱。现在用具体事例来证实父母对子女的那纯真而伟大爱。让我们敞开心怀,把我们感受到的爱都一一道出来吧!

三、我与父母的故事

1、你知道哪些有名或感人的体现父爱或母爱的故事。

事例1:孟母三迁——坟场、卖肉市场、学堂。

事例2:2004年8月,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带着相机、背着鼓囊囊的背包,啥也没想“咚”的一声跳了下去。把孩子抱在胸前的一瞬间,童童流着眼泪说:“妈,我以为我死了呢。”刘燕眼泪倏地流下来,“儿子,你是妈妈的全部。”

事例3:2003年2月,60岁的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胡立新:“什么比你的命还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事例4:2004年11月,抚顺劳动公园内,陶女士一抬头,突然发现儿子的右手已在黑熊的嘴里,把孩子手拽回来已经来不及了!陶女士猛地把双手伸进了黑熊的嘴里,一只手代替儿子的小手“喂”给黑熊,另一只手护住儿子的小手,拼命地从黑熊的嘴中往外夺。

事例5:一位母亲下岗了,但是她不忍心看着她的女儿整天闷闷不乐,便决定带她的女儿去滑雪,还买了两件银色面包服,让她女儿高兴。但不幸的事却发生了:她们太兴奋,滑得远离了指定的地方,导致雪崩,母女俩穿的银灰色衣服与白色相似,救援飞机根本看不到她们,母女俩都要冻僵了。最后,母亲把自己的血管割破,用鲜血写了“sos”使她的女儿获救,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因失血过多,永远地离开了她的女儿。

过渡:也许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爱没有上面所讲的那么有名和富有传奇色彩,但从他们平凡普通的举动中却倾注了对子女无私而伟大的爱。

2、请同学们谈一谈父母亲令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或生活细节。

学生1:风雪中为我送衣。

学生2:半夜背我去看病。

学生3:每周按时来电话。…………

班主任一一点评。

在亲情的观念里,磨难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不可怕。爱的道路有时只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让我们爱着的人幸福。既然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这么多,留下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们理应唱响父母的赞歌,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或朗诵诗歌,或歌声传情……

四、献给父母的诗与歌

1、学生汇报赞美父母之爱的俗语或诗歌。

学生1: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学生2:《游子吟》

学生3:纸船——寄母亲

学生4、5:男女生真情朗读《一生》(课件出示)

问题思考:为什么要赞扬父母?

学生1:父母给我们生命;

学生2:父母给我们勇气;

学生3:父母给我们智慧;

学生4:父母给我们知识;

学生5:父母给我们信心;

学生6:父母给我们快乐。

教师总结:我们在赞美母亲的同时可别忘了咱们的父亲,要知道父爱与母爱总是伴随在一起。

2、我们来听歌一曲赞美父亲的歌:《父亲》

学生以唱的形式汇报有关赞美父母的歌曲。

学生1:《妈妈的吻》

学生2:《懂你》

学生3:《母亲》

学生4:《念亲恩》

听了这么多歌曲,我们内心有什么震撼呢?学生回答。

过渡:同学们。在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生活琐事,这其中蕴涵着多么深厚的爱啊,我又为父母做了多少事呢?表达了多少孝心。课件出示:倘若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列举出来,作为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如果是,请你加重砝码。心动不如行动。

五、心动不如行动

1、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本分。我们应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无数艰辛父母。(播放感恩的心)你知道哪些孝敬父母的事例?

学生1:黄香温席

学生2:黄庭坚刷便桶

学生3:伯愈泣杖

学生4: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2、提问:孝顺父母,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

学生1:作为学生现在就要读好书,以最好的成绩那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学生2:长大后我要给父母最好的照顾,常回家看看,并唱起了这首歌

学生3:我是农村来,我知道生活的困难,我要给父母买最好的礼物

学生4:要体贴关心父母,在家要尽力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减轻父母负担。

学生5:碰到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和父母商量,尤其是升学,就业等大事,一定要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学生6: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不纠缠。

班主任总结:感恩有多大的魅力呢?感恩,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我们国家一直有着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身为子女的我们要记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关爱父母,孝在当下。让全社会都能形成感恩父母的氛围。

六、课后拓展

1、给父母写一封信,对父母表示感激并表达你回报父母的决心。

2、这个双休日为父母服务一天,体会父母的辛劳。

七、班会总结

是的,一个人不管他有什么样的不足,但只要他能怀有一颗感激之心,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成人。感谢老师,是他们教我们识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文字的符号,懂得做人的道理。感谢朋友,是他们给了我们关怀和爱护,想想那些无助的时候,是他们陪着我们走过。“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做一个会感恩的人。”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让我们共同怀着感恩之心,让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居老师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针对大班的孩子体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熟悉了小马运粮的这个故事后,老师激发孩子去尝试学习小马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孩子们都想自己去尝试一番。培养孩子在真正遇到困难时,怎么样去大胆的克服。所以特设此体育活动《小马运粮》。

活动目标

1、幼儿练习助跑跨跳过不小于宽50厘米的平行线。

2、发展幼儿爬、绕障碍物跑、跨跳的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激发幼儿游戏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重点

练习助跑跨跳等动作要领,掌握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

平整的场地、软垫子、障碍物小椅子、绳子、沙袋、平行线、羊角球。

知识准备

熟知故事《小马运粮》。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老师带领幼儿两路纵队进入活动场地,进行热身运动:双臂绕环手腕、原地跑跨跳、压腿运动。

2、引出活动主题,介绍场地,创设情境:

——我们有听过《小马运粮的故事》,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小马,看看小马在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介绍场地:小马一共经过四个地方,第一个森林,它要绕过树桩走出森林,第二个是跳过一个小土堆,接下来是要爬过一块草地(软垫子),最后要跨过一条河(两根绳子)。

3、穿过障碍,练习助跑跨跳。

(1)情景再现:第一天,小马决定要到奶奶家去,这边就是通往奶奶的家。先请一匹小马先前往看看他能不能顺利到达奶奶家。

请其中一个小朋友去完成,其他小朋友仔细看,发现其中的问题。

老师总结:

到小河跟前千万不要停下来,这样会跨不过去掉到河里。跨的时候,步子要迈大,腿抬高才能跨过去。回来的时候,从队的两边跑回来,排在队尾。大家要有秩序,前面一个孩子穿过森林后,下一个孩子就开始跑。咱们看看那匹小马最听话,表现最勇敢。

——现在我们将分成两队,两队的小马们进行比赛,看哪组的小马最先顺利到达奶奶家。

看完后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比赛完后,老师表扬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

(2)情景再现:第二天,小马妈妈让小马背点粮食给奶奶,你们愿意帮忙吗?

老师总结:

小朋友到小河边千万不要停下来,这样会跨不过去掉到河里。跨的时候,步子要迈大,腿抬高才能跨过去。回来的时候,从队的两边跑回来,排在队尾。大家要有秩序,前面一个孩子穿过森林后,下一个孩子就开始跑。咱们看看那匹小马最听话,表现最勇敢。

重新提出要求,现在我们将分成两队,要求幼儿背上羊角球,在爬过绿草地时,用肘关节爬过去。幼儿游戏时,老师应始终提醒幼儿助跑跨跳的动作要连贯,并及时组织幼儿排好队,进行第二轮游戏。

教师指挥小马有秩序的完成运粮任务。

老师小结

小马们在运粮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勇敢不怕困难,个个都很厉害是个勇敢的孩子。

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游戏情况,对认真玩游戏的小马提出表扬,

(2)放松整理运动。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小马运粮的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针对大班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老师作为教育的支持者,在创设了森林、山坡、草地、河流的情景,孩子们会觉得很有趣,也能发展孩子的爬、绕障碍物跑、跨跳的能力,过程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小马运粮的活动中,由易到难,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居老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居老师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学会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生物充当人类老师的事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读题激疑

1.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读题激疑,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给出提示:读通顺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准确识记生字。

2.点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鼓励学生用老师教给的多种形式识记生字。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知识给生字组词,并能自己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4.检查学生生字的学习情况。用“我给大家提个醒”的方式,让学生来说说每个生字的字音、字形需要注意些什么,并能给每个生字组出几个不同的词语来。

5.全体学生练习朗读全文,指导学生读通顺。

6.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回答开课时提出的问题:课题中的“老师”为何要加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先在书上用笔画出来,再说一说。从学生的汇报中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引导学生读懂这句反问句并理解它。(板书:人类的老师不止是蝙蝠)

三、紧扣课题,深入理解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先跟同桌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兴趣,再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落实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词句的深入感悟。

3.学习第三段,引导要点:

这一段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板书:蜻蜓——飞机)

为什么说蜻蜓是人类的老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机毁人亡”“惨祸”的意思,抓句子“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体会“老师”的含义。(板书:斑点防抖)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4.学习第四段。

(1)这段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它又教给了人们什么?(板书:鲸——轮船)

(2)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轻而易举、研究、流线体。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句子:“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板书:流线体提速)

5?学习第五、六段。

(1)出示一个鸡蛋,让学生来捏一捏,看看能不能把鸡蛋捏碎。再请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看起来薄薄的蛋壳,用了最大的力都不能捏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了吗?(激发学生读课文)科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后,得到了什么启示?造出了什么对我们人类有用的东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鸡蛋——建筑物)

(2)学生汇报,从学生的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坚固、承受、均匀、设计。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板书:薄壳结构、坚固)

(3)教师导语:其实,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的知识还不止是这些呢,请孩子们齐读课文第六段,看看人还从动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汇报。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小黑板上的题,让学生在回答的同时完成练习。

①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②人们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

③人们模仿。

6?学习第七段。

过渡:是啊,自然界的生物教给我们的真多啊,请孩子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7?引导回顾全文,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8?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拓展思维,训练说写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人类的老师的其他例子。并能用刚才填空的句式说话。

板书:

16

人类的“教师”

人类的老师

不止是蝙蝠

斑点、防抖

蜻蜓——飞机

流线体、提速

鲸——轮船

薄壳结构、坚固

鸡蛋——建筑物

……

生物界有很多人类的老师

居老师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胖和瘦教案模板7篇

学生写老师的作文模板7篇

沉与浮科学教案模板7篇

幼儿园暑假安全教案模板7篇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模板7篇

感恩老师班会主题班会教案6篇

蒙氏老师个人总结范文模板7篇

语训老师个人年度总结范文模板7篇

老师们的期末总结模板7篇

蒙氏老师本学期工作总结模板7篇

居老师教案模板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3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