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果展示为导向的教案,激励学生分享与传播自己的学习成果,教案的细致准备让教师在课堂上更加自信与从容,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做饺子的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做饺子的教案篇1
一、活动名称
香香的饺子
学生情况:本班共8名学生,实际年龄在3-4岁之间,其中2名学生佩戴人工耳蜗,6名学生双耳配戴助听器。通过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本班孩子听觉能力为一级,听觉补偿效果基本达到最适;语言年龄平均为3岁。
二、活动目标
1、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给x吃。
2、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家人的感情。
三、活动重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吃”。
四、活动难点
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给x吃。
五、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在生活中吃过饺子,已经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儿歌《包饺子》、实物饺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饺子、水果模型、小动物模型、家庭成员的手指偶
六、活动过程
1、点名法检查助听器的工作状态。
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师击掌问好。
2、活动导入: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
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
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师:儿歌里,羊妈妈包什么?
幼:羊妈妈包饺子。
3、出示实物饺子,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对话交流。请幼儿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吃饺子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饺子长什么样子?
幼:饺子像小船,像元宝,还像橘子瓣儿……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师:冬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饺子,要不然,耳朵都冻掉了。
师:饺子好吃不好吃?饺子里面有什么?
幼:饺子很好吃。饺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有鸡蛋,有韭菜,有肉肉……
师: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们会不会做饺子?
4、请小动物吃饺子,练习句型:我把饺子给x吃。
师:“喵喵喵”,小猫来了,它说它闻到小朋友做的饺子真香!它也想吃饺子,谁想让小猫吃饺子?
师:小猫说:谢谢你,你的饺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饺子吗?那么谁想让小狗吃饺子?
(引导幼儿练习表达:我把饺子给x吃。)
5、学习仿编:“我把x给x吃”的句式。
通过“我爱我家”游戏,学习仿编句式。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学习仿编句子。我们也请爸爸妈妈吃水果吧?如:我把苹果给爸爸吃。我把香蕉给妈妈吃……
七、活动结束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体验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快乐。
八、活动反思
语言教学的核心在于“运用”二字。本次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练习句型,大胆仿编。而且两个情景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于他们并不陌生,更容易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做饺子的教案篇2
教学意图:
饺子,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孩子们熟悉并喜欢饺子那独特的味道,但是对其制作的过程是特别的陌生。本次教学是在孩子们已有的味觉的基础上,让幼儿随着音乐《喜洋洋》体验“包饺子”过程,学会包饺子这项生活技能,让孩子们在“学”的过程中,得到身心上的愉悦,感受音乐之美,舞蹈之乐。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过程,热爱传统文化。
2、掌握韵律包饺子动作,在音乐中体验包饺子过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包饺子和舞蹈视频,图片、《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白白胖胖像元宝、过年家家都要包、又有皮儿又有馅儿,味道鲜美香又香。这个谜语你猜出来了吗?
对了,就是饺子。饺子是中国传统面食,每年冬至,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因为饺子寓意着喜庆团圆,吉祥如意,那你知道饺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吗?那让我们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吧!
二、观看视频、了解包饺子的过程
请幼儿根据分解图示说出并示范动作(揉、切、擀,包、捏,下、搅、尝)
教师小结:原来饺子的制作需要这么多步骤,大面团,揉一揉,搓一搓,变长条、切一切,变短了、小面团,压一压、擀一擀,添点馅,包起来,捏一捏、包好饺子、下饺子、搅一搅、捞起来、尝一尝,真香呀!
其实,吃饺子的过程还可以编成律动呢,你看!
三、欣赏律动舞蹈《包饺子》
分步骤学习律动动作,解读每个舞蹈动作对应的包饺子动作
——视频中老师的舞蹈动作与包饺子真实过程一致吗?
——猜一猜,这个动作表示在干什么?
——切的'动作老师切了几下?压的动作做了几次?
四、分组表演,在韵律活动中体验包饺子的乐趣
教学延伸:
1、在生活部室亲身体验包饺子过程,享受劳动的快乐。
2、在娃娃家提供橡皮泥等材料,让孩子体验包饺子过程。
3、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包饺子中揉、切、擀,包、捏,下、搅、尝等关键动作。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是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再生的一节综合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情况,让幼儿充分探索揉、切、擀,包、捏,下、搅、尝等关键动作,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了层层递进的原则、促进幼儿情感的升华。
做饺子的教案篇3
活动:
开心包饺子,快乐过冬至!
活动意图:
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这一天北方人有“吃饺子”的习俗。好吃不过饺子,温暖不过集体。为了锻炼生活本领,增加同学情谊,践行文明约定,特组织本次
活动目标:
1.同学们增加对传统节日“冬至”的认识,了解节气知识及节日习俗。
2.学习包饺子的生活技能,积极参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劳动的快乐。
3.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增进同学的友情。
4.了解接客、做客的礼节,做文明的小主人和客人。
活动过程:
一、 校内活动
1、同学们增加对传统节日“冬至”的认识,了解节气知识及节日习俗。
2、了解接客、做客的礼节,为实践活动做准备。
3、为周末的`实践活动,进行申报、分组、联系等准备活动。
二、 实践活动
1.按照约定,到主人家庭做客。家长们自行联系约定包饺子的材料准备和分工。
2.动手包饺子,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家长们要进行技能教授、点评鼓励。
3.煮饺子,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
4.餐后整理,也希望每个同学都动手帮助打扫收拾。
5.其他联谊活动,建议同学们展示下才艺,表演节目等,答谢主人家的热情和家长们的辛苦陪伴。
6.家长们做评委,评选推荐出水饺包得最好的“巧手榜样”,和最讲文明懂礼节的“文明榜样”。
7.做客家庭中选一位家长朋友,负责将本组的活动情况发博文,要求有文字、照片和“巧手榜样”和“文明榜样”的评选结果。让没去的老师同学都能分享到你们的快乐!
做饺子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会用团、压、捏的方法学习制作饺子。
2.尝试用彩泥创造性地捏出不同形状的饺子。
3.喜欢用彩泥造型,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饺子。
活动重难点:
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会用团、压、捏的方法学习制作饺子。
尝试用彩泥制作不同形状的饺子,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纸箱、彩色橡皮泥饺子、饺子图片、彩色橡皮泥及滚压模具人手一份、铁盘、音乐《包饺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感知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饺子。
1.谈话:小朋友,你最爱吃什么食物?(幼儿自由发言)
2.宝箱探秘。
(1)谈话:你们想知道老师最爱吃什么吗?它就在这个宝箱里,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把它请出来吧。
(2)解密:教师请几个幼儿取出箱中不同的彩色橡皮泥饺子,引导幼儿感知它们的外形特点及颜色,并放进盘子里。(适时提问:它的形状像什么?)
(3)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饺子。
谈话: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吃的饺子是用什么做的?你都吃过什么馅的饺子?饺子家族有很多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饺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4)谈话引入:小朋友,图片上的饺子漂亮吗?你们想学包饺子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一个新本领:包饺子。
二、教师演示用团、压、捏等方法包饺子。
1.教师示范讲解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①先取一个白色橡皮泥捏一捏,然后在手心团圆。(教师演示,幼儿用手模仿团圆的动作)
②将白色彩泥放在桌子上用手压扁,再用模具擀成圆形薄片做成“饺子皮”。
③取一块小于白色彩泥的红色彩泥搓圆做饺子馅。
④将“饺子馅”放入“饺子皮”中。
⑤将“饺子皮”边沿对折捏起来。
2.教师示范一种其它颜色的橡皮泥做出不同形状的饺子,重点强调捏饺子皮时,不同的捏法会做出不同形状的饺子。
三、幼儿分组包饺子,教师巡视指导。
1.明确操作要求:在包的过程中不要讲话,保持安静。我们可以包白色的饺子,也可以包彩色的饺子,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泥做馅,也希望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包出不同形状的好看的饺子,然后把包好的饺子放在盘子里。比一比,看谁包的饺子最漂亮。
2.分发材料,幼儿练习包饺子,教师巡视指导。
四、幼儿作品展示。
幼儿分组展示作品(每组一盘):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包的饺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口味、什么馅的?
五、结束活动:音乐律动《包饺子》。
播放音乐《包饺子》,教师带领幼儿自由做包饺子的动作,“品尝”自己包的“饺子”,巩固包饺子的'方法,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师幼配和良好,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大胆交流、自主操作,特别是最后的律动环节,幼儿在《包饺子》的音乐中,不仅巩固了包饺子的方法,更将活跃地课堂气氛推向了**,让幼儿轻松愉悦地结束了活动。我最感欣慰的是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团、压、捏的方法,基本学会了包饺子,少数孩子还能用自己的方式创新饺子的外形:有元宝形状的,还有春卷形状的……看起来也似模似样,幼儿从中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本节活动也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由于课前幼儿无意看到了我准备的饺子,于是在谈话引入时,他们毫无悬念地猜出了饺子,导致了“宝箱探秘”环节神秘感尽失。为了突破难点,让幼儿能尝试做出形态各异的饺子,我准备了各种饺子的图片,可能呈现的图片太多并让幼儿说出饺子的外形,用的时间过长,导致了后面幼儿操作的时间略紧张。如果我只是让幼儿快速欣赏几张代表的饺子图片,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了。
做饺子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能随音乐,基本合拍地做擀饺子皮、包饺子的动作,并学习从小圆到大圆的队形。
2. 创编饺子沸腾的动作,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
3. 在表现饺子沸腾的过程中找空的地方,不与别人碰撞。
4.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 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随音乐有节奏进行律动表演。
难点:创编包饺子、煮饺子动作并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熟悉包饺子的过程,注意观察饺子沸腾时的样子。
2、游戏时用的“大漏勺”一个。
3、录音机、音乐磁带、饺子在锅里“跳舞”情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乐曲,初步熟悉音乐结构。
2、创编饺子沸腾部分。
(1)引导幼儿说出包饺子的过程。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创编小饺子在锅里跳舞的样子。
(3)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学习小饺子跳舞。
(4)幼儿听音乐自由表现。
3、学习擀饺皮部分。
(1)创编擀饺皮的动作。
(2)学习由小圆到大圆队形上的擀饺皮。
4、学习包饺子部分。
(1)学习包小饺子。
(2)学习两人结伴包饺子。
(3)听音乐包饺子。
5、将动作连起来,完整练习一遍。
6、完整地做“煮、捞饺子”游戏一遍。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让每一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高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包饺子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使孩子对此活动更易于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因为音乐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韵律活动教学方法单一: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幼儿情感和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如何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美好生活内容的感受力,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愿望并帮助提高他们的技能,我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以下尝试:
1.生活经验的重温
(1)在一日生活中营造过年氛围。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时间为幼儿播放喜庆乐曲,如:《好日子》、《大拜年》等,让过年喜庆的音乐时时萦绕在孩子身边。
(2)活动前引导幼儿认真看幼儿用书《包饺子》内容,为此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不用图谱
传统的韵律活动中,老师通常用标记把相应节奏的动作图谱画好,让幼儿跟着老师反复地练习。本次活动中我使用孩子自由创编,共选定动作,运用游戏活动突破难点。动作来自孩子本身创编,更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不知不觉中掌握韵律动作。
3.调动幼儿各种感官感受节奏
启发幼儿用双手在身体各部位擀面皮,如:在肚子上、腿上、胸上等来帮助幼儿感受韵律动作及乐曲节奏特点,并愿意参加韵律活动。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人的感情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即兴的',无论用什么方法,在这次活动中最主要的是为了幼儿快乐的学会、学好此律动,并且能愉快的做身体造型及动作,从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体验。此次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虽然,有些幼儿的动作做得并不到位,舞姿也并不优美,但我觉得让幼儿大胆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开朗的性格更为重要。
小百科: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做饺子的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