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教师对课堂气氛的把控与学生情绪的关注,教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桂花香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桂花香教案篇1
原文
印度有个挑水工,每天都要到远远的小溪边去挑水。他有两只水罐,一只水罐有条裂缝,另一只水罐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而那只破损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水了。这样日复一日过去了两年。
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一天,它在小溪边对挑水工说:“我想向你道歉。”挑水工问:“为什么呢?”“过去两年中,在你到主人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中渗出,我只能运半罐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破水罐答道。挑水工说:“在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我希望你注意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
当他们上山时,那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但挑水工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吗?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那是因为我早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我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于是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了它们。两年中,我常摘下这些美丽的花,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以演课本剧的方式,丰富语言,进行故事续编。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故事内容,能明白故事蕴涵的道理,并进行创作编写课本剧。
一、激趣
1、上学期,同学们表演的课本剧《小稻秧脱险记》非常精彩,博得了家长的阵阵喝彩。今天大家想不想再过过瘾。
2、要表演课本剧需要些什么?
(导演:是在座的每位同学
编剧:也是同学
剧本:是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要想编好剧本,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指名两人说,评价谁说得恰当。
(挑水工有两只水罐,完好的水罐很骄傲,破水罐每次只能装半罐水,感到很伤心,还向挑水工道歉,最后,挑水工让破水罐明白了自己也是有价值的。)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不能像那只好的水罐一样,有了优点就骄傲,也不能像那只破水罐一样,有了缺点就自卑)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呢?
(世界上的每一样事物或每一个人,都有自身价值,不能为优点感到骄傲,也不能为缺点妄自菲薄,只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学习§1—2,编写课本剧
1、谁来读一下§1,指名读。
2、这段课文,你们觉得怎样处理好?
(生交流,说理由。以“旁白”较合适)
3、请朗读好的学生读§2,其他学生认真听,思考怎样处理这一部分。
4、交流(以表演的方式较好)。
5、自读课文,在认为可以改编的地方做上记号。
6、交流:
(1)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破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
(可以加水罐的动作表情:那只完好的水罐挑着眉毛,沾沾自喜地夸着:你这只破水罐留着有啥用呀?看看我,每次都能把水安全地送回家,主人家的水缸能满满的,这可都是我的功劳……)
(2)小结:谁说的好?好在哪儿?
加了表情、动作、心里想法
(3)生继续交流,可以加说话的表情,说的话可以改编
四、作业
如果要编课本剧一定要把人物的表现想具体。请同学们继续改编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反思
?一路花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让学生读课文,来明白寓言所阐述的道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讲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读题目,对课文产生质疑,提出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的办法是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句来理解,从中感悟、领受其中的意思和含义。老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要导的好,导的适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有以下几点是不错的:
第一、学生在学习中能深入地读课文并能从中感悟很多,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比如说学习第一小节时,为了启发学生,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破水罐,你会怎样想?一个学生这样说:“哎呀,我总是把水漏掉,这样时间长了,主人要是不要我怎么吧?”可见学生现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技巧,能够自己阅读课文。
第二、大部分学生对课文朗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喜欢读,并且读得有感情,不同的.感情都能够表达出来。
在学习第二小节时,分角色朗读时,把挑水工的不讲大道理和循循善诱表现得淋漓尽致,孙甜甜读破水罐,对破水罐的自卑和惭愧把握得十分得体。但是人烟有个别学生不够好。
第三、教师在指导时,能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读中感悟。
教师的教和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敢于引导学生大胆地去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内容,而且不能局限于问答式的课堂教学,要敢于走在课改的前头。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所以,我试着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更多的阅读探究反思的时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又带着问题走到课后,在课后与家长、身边的人合作探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走向了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也有失误。
首先,发现错误时要及时纠正,这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机智。其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考虑得周密些,这样不容易出现疏漏,我在让学生自由分角色练读时,分工不够具体,学生没有抓紧时间练读,浪费了时间。最后,还有一点是做的课件有些问题,把课文的内容都做了进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书本没有进行阅读。我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优点我会继续发挥,对于不不足,我会积极地改正。
桂花香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认识和欣赏花鸟画名家作品,感受花鸟画独特的魅力,激发学对传统文化和生活的热爱。
2.学习写意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和技巧,尝试在宣纸上进行花鸟画练习,训练学生心手相应的表现能力。
3.体验中国花鸟画用笔,用墨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表现花鸟,体验笔墨趣味。
教学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巧,理解笔墨情趣。
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美丽自然风景图片、中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教师国画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毛笔、墨汁、生宣纸、调色盒、国画颜料、水桶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导入:播放鸟鸣声音,课件展示美丽的花卉和鸟儿的图片。
导语:听到小鸟婉转的歌唱,看到这么多漂亮的花鸟,我们就仿佛来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闻到了芬芳扑鼻的花香。
2. 欣赏:出示中国画名家作品图片。课件对比出示美术作品和生活实物图片,加深学生视
觉印象。引出本课主题“鸟语花香”
二、 学习新知
1. 请同学们说说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现场展示:毛笔、宣纸、墨、中国画颜料等等。(重点讲解毛笔、宣纸的特点)
2. 欣赏:看看国画大师是怎样表现花鸟的。——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了花鸟的
外形和色彩,更重要的是画面富有深刻的寓意。
3. 探索中国画的技巧。
① 用笔的方法 教师示范中锋、侧锋用笔及其轻重缓急的基本笔法。(注意讲解线条
的粗细、曲直变化)
② 用墨的方法 教师演示蘸墨的方法,及其墨色的变化。
4. 探究花鸟画法
学习花鸟画,主要要通过对描绘对象的细心观察,研究和体会,掌握不同花的形态特点和不同鸟的形体特点,反复练习,才能画出好的作品来。
① 观察齐白石《麻雀》图(顺带讲解齐白石这名画家)。
② 了解麻雀的基本结构(头、身子、两条腿、两翅、尾巴)。
③ 学习鸟的画法。教师边示范边教步骤。鸟的基本形体我们可以用两个圆表示。 a 用羊毫笔调墨,一笔点出“头”,二笔点出“身子”。
b在身子左右两侧画出飞动的“翅膀”。
c 用浓墨点出身上的“斑点”、“飞翅”和“尾巴”。
d 淡墨勾出胸腹,点击嘴,眼,最后用曙红勾出爪子。
三、 实践体验
1.根据教师刚才的示范,尝试用中国画工具练习调墨和用笔(练习中锋、侧锋用笔方法,表现墨色的浓淡变化),掌握好的同学可以画一画刚才的麻雀。
2.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辅导。
四、 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1.选择有特色的习作,对其用笔、墨色变化进行评述,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
2.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中国画名家作品。
初中美术鸟语花香教案篇二:中国画鸟语花香教学反思
十月从湖南一师参加国培回来,接了这样一个光荣的任务,要在我校举行的湘潭市教学开放日上一堂美术公开课。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退出这个表演舞台,可我还是没放过这个机会,因为可能以后真没机会了。再说半个月的培训中,改变了我的一些教学的理念,也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同行们进行交流交流。很长时间没有上过这样大场面的课了,接到这个任务还是有些紧张......
我知道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很清楚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所以我选择了一堂中国画的教学内容,精心大胆的对教案进行设计,也准备了一些范画,不想让听课者对这堂课一无所获。只试教了一次不是很理想,进行了小的修改也没再次试教,艺术课反复上就更没味了。
中国的水墨画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极具特色的画面效果,不但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更可以说是中国千百年文化传统的浓缩。对水墨画韵味及所形成美感的认识是本课的灵魂。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画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通过本课内容体现的水墨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在表现时不受表现技法、方法的限制,将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大胆的表现出来。首先,我利用自己的特长画了八张精美的花
鸟小品,并用卡纸粗装裱好。我一直认为范画是美术课堂教学既直观、效果又好的一种教学形式,所以我也没在这个班级课前展示,想让学生看到美的事物有一种创作的冲动。这个效果是有了,但也可能范作让学生也产生了一种高不可及的畏惧心理。
本课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是,师生在一张六尺宣纸的画板上同台作画,我没有在课前打基础,所以也是最大的难点。作品效果无法想象,但我相信学生大胆的创造力和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只要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画面差一点也没关系。最终作品效果还可以,但课堂不是很活跃,可能是我激情不够,也可能是这个班从没上过公开课再加上班主任一直坐在教室前面。
课后我总觉没有达到我理想的那种效果,但湘潭教科院的美术教研员邓宏就说了一句:难道你还想让他们画成齐白石那样的水平。不知道是安慰我,还是肯定了这堂课。不过在课后的评课中,他向来听课的美术老师提出了这堂课的一个亮点:示范成画(在示范笔墨技法的同时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有些城市正在做这样的课题研究,我倒是歪打正着了。
桂花香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能力目标:
1、能凭借课文质疑解疑,读懂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故事,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这一路花香是怎么来的?是谁浇灌了这么多鲜花呢?)
二、整体感知,指导读通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①要有一定的速度
②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想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③在不懂的地方和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作些记号。
2.读完课文,与同桌交流,讨论。
3.学生自愿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通。
三、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让学生通过表演突破难点,加深领会。
①学生分小组通过表演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两个水罐之间对比“戏”,一名学生任“导演”,一名学生任“编剧”,两名学生任“演员”。
②指名小组学生上台表演。评价。
再指名小组学生上台表演。评价。
③说说从表演中体会到两个水罐的特点。
完好的水罐——骄傲自大
破损的水——善良自卑
④讨论:完好的'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看不起那只破损的水罐呢?破水罐是不是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呢?
⑤读课文,按小组讨论,再排练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段对话,让他们在表演中领悟。
四、迁移练习,指导读好。
1.齐读挑水工的话,体会挑水工说话的艺术性。
生活中很多人存在着弱点或缺陷,有的人因此很自卑,我们如何象挑水工那种知人善用,善于发现其长处,引导其发现自己人的价值呢?
(语,数成绩不好,但体育有特长;有口吃,但有美术的天才)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习作7。
板书设计:
28.一路花香
完好的水罐——骄傲自大
破损的水罐——善良自卑
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
桂花香教案篇4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
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
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二、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两节课上,第一节主要是欣赏、评述、第二节再进行探索尝试。
桂花香教案篇5
一、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读了课题,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题。)
2、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板书:寓言)从“一路花香”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鲜花,感受到醉人的花香,还能从中收获朴素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中,看看课文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初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自读要求。)
1、出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词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想一想。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一路花香”从何而来?
2、学生自学。(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做批注。)
3、检查自学。
a、出示生词认读。
完好无损水罐骄傲
裂缝渗出漏掉惭愧道歉
日复一日浇灌欣赏目的地不禁
b、练习书写“罐”和“灌”。(课件出示:水罐浇灌)
三、精读课文,体会哲理。
1、导语:在这个寓言故事中,有三个耐人寻味的角色,他们是——
板书:
完好的水罐
破损的水罐
挑水工
同学们,走近他们,认识他们,就能很好的体会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细地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品味角色特点,一会我们交流你们的感受和体会好吗?
2、交流学习感受。
(一)品味“完好的水罐”和“破损的水罐”特点。
1、课文是怎样描写两只水罐的?(出示对比性句子)
a、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
b、那只破损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水了。
2、面对这样的结果,两只水罐的态度和心情一样吗?(出示有关句子)
a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 (自豪自满)
b、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自责自卑)
3、导语:破损的水罐由于自己没能很好的完成运水任务而深深地自责,内心产生强烈的羞愧感,那些句子还描写了他这种心理感受?
a、过去两年中,在你到主人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中渗出,我只能运半罐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1、挑水工的职责是什么?
2、挑水工会怎样尽了自己的全力?
3、应有的回报指什么?
结:挑水工每天到远远的小溪边挑水可见路途之远,任务之重。可为了破损的水罐渗出的水,或许还要多挑几担水才能够主人家一天的用水量。无形中给挑水工增加了工作量。此时破损的水罐对挑水工是满腹的歉意和深深的自责。(感情读)
4、面对破损水罐的道歉,挑水工是怎样回答他的?(齐读挑水工的话。)
导语:第二天,他们又上路了,破损的水罐注意到路旁的鲜花了吗?
b学习第二次对话。
1、想象“太阳照在路旁美丽的鲜花”的情景。
2、挑水工仅仅是希望他注意路旁的鲜花吗?他真正希望水罐注意的.是什么?(出示挑水工的话,齐读)
(挑水工的良苦用心在于让破损的水罐注意自己的价值。)
4、面对破损的水罐,挑水工有很多的处理方式:(抱怨、弃之不用、修补等等)课文中是怎样说的?“我早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挑水工利用了水罐的缺陷,让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此时此刻你想对挑水工说什么?
(我想对——说——)
5、学了课文你还想对谁说?
总结:孩子们,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要我们能像挑水工那样学会关爱,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那么我们美好的人生必将“一路花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桂花香教案篇6
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一路花香》,这课是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两只水罐的故事。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向我们揭示了: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损的水罐漏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景象。课文分为三个自然段:
1.挑水工用一好一破的水罐挑水的不同结果
2.有裂缝的水罐因漏水而惭愧的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叫它回去时注意路旁的花。
3.破水罐看了花后,仍然为漏水而道歉,挑水工告诉他:是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了美丽的花。
说教法: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运用电化教学,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体会法。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课文,才会运用。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分不同角色读,帮助学生感受不同3.品析词句法。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刻了解故事寓意,用“读、找、品、画”的学习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水罐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说学法:本课是则寓言,教学寓言时,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寓意,这是寓言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寓言本身充满了兴趣,但对寓意的理解会存在很大难度。为此,教学时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来感受不同水罐的表现,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寓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说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4)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一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说设计:本课我设计了两个课时来完成这篇寓言的教学。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二、三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品析课文,总结全文。在课前准备上,我准备了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本次着重说第二课时的内容,针对教材及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课程。
1.复习引入
思考:说说两只水罐的'不同之处,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好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从哪个词看出挑水工的勤劳?板书:完好水罐骄傲自大
破损水罐自卑自责
师:破水罐真的没有用吗?过渡学习第二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画出好水罐骄傲自大的词语,读一读体会。
本段的重点在第一次对话,抓住“道歉、惭愧”体会破水罐的自卑。(同桌演读,让学生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内化课文的语言。)在学习中,学生可能还会遇到不理解的词,这时我鼓励学生自己互相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由挑水工为什么要破罐注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过渡学习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课文的重点,采用以读代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那只破水罐……感到一丝快乐”出示课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美好的景象。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二次对话是全文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出示挑水工的一段话,“难道你没有注意……主人那能欣赏到这美丽的花朵呢?”组织学生自读、集体演读、分角色读、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去读、指导再读。对朗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及时纠正。读中抓住“一丝、再一次”等词指导学生读懂破罐此时仍有自卑,(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感想)”画一画词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小组讨论:读了挑水工的话,你知道了什么?举例说说。
教师总结: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教师板书)
接下来设立谈话环节:两只水罐,你喜欢哪一只?正确引导:好水罐能圆满完成任务应肯定,至于骄傲当然不对,但如自己努力地去做一件事终于取得成就,感到自豪也未尝不可。破水罐对自己要求严格,但老是自卑自责是不行的,要尽早解脱,看到自身的价值。
作业设计:拓展活动:现在听了挑水工的一番话,你认为破水罐会怎样?
桂花香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故事,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两个寓言故事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
(这花香是怎么来的?是谁浇灌了这么多鲜花呢?)
4.让我们从课文中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且要有一定的速度;
(2)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在不懂的地方和写得好的地方作些记号。
2.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几人分小节读课文,检查是否读通顺。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明白道理:
1.印度的挑水工有两只水罐,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完好的水罐:骄傲自大;有裂缝的水罐:善良自卑)
2.结合第1节,想象一下:那只完好的水罐会对有裂缝的水罐说什么?
有裂缝的水罐又会怎么想?
3.那只完好的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看不起那只破损的水罐呢?
(因为它认为破水罐没有用。)
4.破水罐是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呢?分角色朗读挑水工和破水罐的对话。(不是。它浇灌了小路旁的花儿。)
5.那只破损的水罐为什么会这么自卑呢?
(因为它认为自己只能运半罐水,对不起挑水工,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
6.挑水工是怎样劝说破水罐的?
(不是讲抽象的大道理,而是循循善诱,启发破水罐从生活实践中去感知自身存在的价值。)
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存在着弱点或缺陷,有的人因此很自卑,我们如何
像挑水工那样善于发现这些人的长处,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能不能举例来说说?(如:有的同学语文、数学成绩不突出,但体育有特长;有的同学数学学得一般,但语文和英语学得很好。)
2.如何树立起这些同学的自信心,可采用哪些方法?(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
五、板书:
28
一路花香
|
有裂缝的水罐浇灌花草也有价值
桂花香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