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情教案优质7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需要在教案中详细说明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及其难点所在,教案的创新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提出独特见解,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粽子情教案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粽子情教案优质7篇

粽子情教案篇1

一、设计理念:

1、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的,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歌深入人心,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

2、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已表现出严重的“营养不良”,为此,非常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二、主持策划:

三、班会过程:

1、主持人介绍有关端午节由来等知识: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主要介绍以下一种。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人们纪念端午节的诗篇:七律。

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日·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3、请社区的杜阿姨教同学们包粽子:

杜阿姨教的用心,同学们学得积极,刚刚开始时,同学们还有点不敢动手,在杜阿姨的鼓励和讲解下,大家纷纷尝试,包出一个又一个长相有点怪的粽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大家开心哦!老师把同学们包好的赤豆粽带回家煮熟,端午节的第二天中午,同学们第一次吃上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这次班会与以往的不同之处是:学校请社区的杜阿姨来教同学们包粽子,有外来的交流活动,孩子们从杜阿姨身上学到了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等很多优秀品质。

粽子情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粽子的不同形状,大小及种类。品尝粽子的味道。

2、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1、认识粽子态的不同形状及大小种类。

2、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中摆放不同的粽子图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种味道不同粽子的实物;

2、《包粽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猜谜语

“草叶包裹四角尖,再用细绳腰上栓,

白米猪肉里面塞,家家过年摆上桌。”

教师:“小朋友们猜对了,是粽子。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横县大粽。”

二、认识粽子

1、说说粽子形状。

(1)、教师:“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它是什么形状的?”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看见过的粽子。

(2)、出示并介绍有关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幼儿观看了解粽子的多种形

状。有三角粽、四角粽、长形粽子等。

2、说说粽子的味道。

(1)、教师:“有各种各样的粽子,那么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味道呢?里面包着什么呢?”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吃过的粽子,并说说不同的粽子用哪些方法来吃才更好吃。

(3)、请幼儿品尝粽子的各种味道,让幼儿懂得有甜粽、咸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凉粽、花生绿豆红豆粽等,让幼儿感受粽子的各种美味。

3、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4、让幼儿认识粽子的由来。

三、教师小结:

横县大粽是广西横县人欢度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横县有“无粽不成年”之说,也就是过年时没有粽子吃不像过年的意思。我们的横县大粽形状是平底、上拱、中部丰满隆起的长条形,就像怀着宝宝的妈妈一样多子多福。在材料则是以山上带香的粽叶和红绳索用作包裹,表示吉祥的意思。人们在过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进锅里煮。在过年时一家人便围坐一起吃起锅大粽,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大粽多由妈妈亲手做作,故称之为妈妈大粽,吃起来最有妈妈味道。

四、幼儿随着音乐跟着老师跳舞蹈《包粽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目标的制定:

我制定的认知目标为了解粽子的形状、大小和种类,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特产;情感目标为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其次,对组织的形式。

?纲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这一活动中,以孩子们最熟悉的大粽为切入点,让孩子关注家乡的`美食,对家乡的地方特色产生兴趣和对劳动成果的热爱。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各种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孩子们感知粽子的形状、种类;在活动区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叶、棉线、糯米、绿豆花生等材料,让孩子直接了解粽子原来使用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动中我是以层层深入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活动目标,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服务。

最后,师幼的互动。

大班孩子喜欢猜谜语,活动的开始就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粽子,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想、看、说、听,自己讲述粽子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教师在旁加以鼓励,能使孩子原有的经验得到梳理。活动里我提供粽子实物让孩子观察,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种形状,大小区分等特征,给孩子以直观的感性经验。知识丰富后给孩子们品尝我准备好的几个品种的粽子,孩子们看着飘溢清香粽子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品尝不同粽子的同时也在一边议论平时吃过的粽子有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味道的,还有馅儿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来,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说说,教师不做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孩子加以鼓励。最后再由老师对故事由来的小结,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对家乡的特产喜爱。我作为教育者,在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适时、适宜的引导孩子掌握知识。

在活动最后的环节中以壮族舞蹈《包粽粑》来推向高点,孩子们在欢乐声中结束活动。

不足之处:在环境创设中,图片和道具材料还准备不够充分、不够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动中对环境创设的准备更要充分布置,让孩子认识横县特产——横县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在下一个活动中,我将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包粽粑所需的材料,开展手工活动《包粽粑》,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对横县大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粽子情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及相关来历、风俗。

2.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间交流合作。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粽子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讲述“粽子”故事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战国时代,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青年时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踏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当了[左徒]这一仅次于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后来楚国亡了,屈原心裹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到汨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粽子情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情境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动情讲述屈原的故事。

2、板题揭题。

3、说说你对粽子有多少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问老师、问同学、联系上下文)

3、再读课文,巩固刚刚学会的生字。

4、标出课文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

5、指名评价,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小老师带读生字。

2、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3、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猜字游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

2、找朋友游戏巩固识字。

3、学生互相介绍几个难字的记忆方法。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小组比赛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踩地雷游戏。

二、写字。

1、出示“方、工、快”。

(1)、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扩词。

(3)、记字形。指导书写。

2、出示“信、作、伟、住、伴”。

(1)读一读,找规律。

(2)扩词。

(3)指导书写。

3、学生练写。

第四课时

一、积累词语。

1、在这课你学到了哪些词语?

2、把这些词

语抄在你的采蜜本上。

二、开心乐园。

1、词语游戏。送鲜花入瓶。

2、跟同学讲一讲吃粽子的来历。互相评一评。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粽子情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身体侧滚的动作并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灵活、协调和平衡能力。

2.大胆尝试合作、敢于挑战,能合作完成向中心侧滚完成一个夹心粽任务。在包粽子的游戏中.

3.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废旧横幅布若干,活动前检查场地上是否安全,幼儿的衣着、鞋袜是否合适。

活动建议

1.创设“粽子王国举行粽子展览会”情境,带领幼儿热身,重点活动上肢、下肢。

小朋友们,今天粽子王国要举行粽子展览会,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引导幼儿随语言提示做侧身走独木桥、跑步助跳过小河,蹲走过山洞等,进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动作练习。

2.创设“变身粽宝宝”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横幅做粽叶、小朋友做糯米,大胆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进入粽子王国有一个要求,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变成粽宝宝,请你选一块横幅,想办法把自己变成粽宝宝吧。

(1)分发废旧横幅,人手一张,引导幼儿探索自己包粽子的方法。引导幼儿躺在粽叶的一端,用一只手把粽叶固定,然后侧滚,在滚了半圈以后记得把手伸出来,然后一直侧滚,直到把粽叶裹完。

(2)创设情境:粽子展览会就要开始了,可是参加活动有一个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选手才能参加,下面让我们比一比吧,引导幼儿进行个人包粽子比赛。

(3)幼儿自由包粽子,教师指导,鼓励孩子解决游戏存在的问题。

4.合作包粽子,介绍游戏规则

创设情境:粽子王国展览会开始了,今天要展览的的是夹心粽子,请粽宝宝想办法变成夹心粽粑。

(1)自由选择好朋友,两个孩子合作包夹心粽子,指导孩子从粽叶两端向中间侧滚,直到把粽叶滚完。

(2)合作包夹心粽子

(3)听音乐,玩游戏。

5.创设粽子王国游玩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请幼儿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游戏活动。

粽子情教案篇6

分析教材:

在全园性的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中,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食物比较敏感,我们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切口,以节日食品为代表,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生成系列主题活动“热热闹闹元宵节”、“香香甜甜粽子节”、“团团圆圆中秋节”。最近根据时令季节即将进入“香香甜甜粽子节”主题。粽子party是这个主题结束阶段的综合活动,整合了幼儿的已有经验。此活动创设了party这个情境,有音乐、有食品、有游戏活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体验法、游戏法等,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活动目标:

1、能清楚地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

2、通过品尝、装饰等活动,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表现。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过程:

1、品尝粽子。

1)出示粽子,提问:这是什么节日的食品?粽子象什么?粽子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棕叶、糯米)?

2)以自助餐的形式品尝各种粽子,说出粽子的种类和味道(甜、香、软)——与同伴、教师互动

2、游戏活动——与同伴、教师互动。

1)穿戴粽叶服饰(准备好的裙子、头饰、披肩等)

2)装饰香包、挂香包

3)将咸鸭蛋放进网兜并挂戴

4)鸭蛋滚画(浅色色粉纸、单独滚、同伴间对滚)

3、活动达到高潮并结束。

播放已学过的一首关于粽子节的一首歌,滚画作品贴在后面作背景,集体进行歌表演。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想、看、说、听,自己讲述粽子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教师在旁加以鼓励,能使孩子原有的经验得到梳理。 活动里我提供粽子实物让孩子观察,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种形状,大小区分等特征,给孩子以直观的感性经验。知识丰富后给孩子们品尝我准备好的几个品种的'粽子,孩子们看着飘溢清香粽子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品尝不同粽子的同时也在一边议论平时吃过的粽子有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味道的,还有馅儿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来,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说说,教师不做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孩子加以鼓励。最后再由老师对故事由来的小结,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对家乡的特产喜爱。我作为教育者,在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适时、适宜的引导孩子掌握知识。

粽子情教案篇7

一、背景材料: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粽子情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

2023年幼儿园防疫情应急预案7篇

言青春志,诵五四情活动总结7篇

端午飘香粽是情作文推荐7篇

2023年防疫情工作总结范文模板7篇

画粽子活动方案优秀7篇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活动方案7篇

端午活动粽子活动方案7篇

端午钓粽子活动方案7篇

幼儿园防疫情工作总结范文7篇

吃粽子作文100字7篇

粽子情教案优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