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思考的教案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音乐会音乐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音乐会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观看花草树木,喜欢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2、能够模仿森林小动物的动作、表情和声调。
3、能够跟随音乐做身体动作,对快节奏和慢节奏有不同的反应。
活动准备:
?森林狂想曲》mp3,有关森林的图片ppt,沙蛋。
活动过程:
1、感受森林:出示森林ppt,让幼儿感受白天和晚上森林的不同点。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白天的森林)
师:白天的森林都有些什么?(狮子、老虎、长颈鹿、大象等)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又是哪里吗?(夜晚的森林)
师:夜晚的森林,又都有些什么呢?
2、音乐欣赏:《森林狂想曲》,音乐响起时,教师随音乐随意律动。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师:夜晚的森林又有那些动物呢?
3、随音乐律动。
师:小朋友们,现在,陈老师又施魔法了,把各位小朋友变成了图片上的这些动物,我们应该怎样扮演“青蛙、小鸟、虫子、蝉”呢?
师:现在,小动物们和陈老师一起来开个音乐会吧。
4、表演。
集体表演《森林音乐会》,主要是二拍节奏的训练,利用沙蛋。
5、结束:森林音乐会结束,所有的小朋友睡着了。
儿歌:星星睡了,月亮睡了,白云也睡了。
虫儿不叫了,小鸟不飞了。
小宝宝呢,睡着了!
活动反思:这次的活动是赵俊老师的《森林音乐会》的衍生品,赵俊老师当时带的是大班活动,活动目标包括舞蹈队形的训练和舞蹈动作的创编,很显然,这个部分对小班的孩子而言不可能。所以我抓住了“小动物的声音”这个点展开了这次的活动。整场活动目标和流程还是很清楚的,只是在打节奏这一块,处理得并不好。幼儿顾着去玩沙蛋,课堂有点难以掌控。以后这一块,我可能要加强些。
音乐会音乐教案篇2
一、目标
1、模仿动物走路,做弯腰走,跳跃走,碎步走,大步走等走路姿势。
2、遵守游戏规则,按要求玩游戏。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二、准备
准备音乐《动物起床歌》、游戏音乐《欢快歌曲》、放松音乐《彩虹的约定》。
三、开始部分
1、情景引入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啊?那今天我们就扮演小动物,一起来开音乐会好不好?
老师:可是呀,有的小动物小眼睛都睁都没有睁开,还没有睡醒的样子,我们先来做做运动,清醒一下好不好啊?
2、准备运动
播放《动物起床歌》,根据歌词做小动物起床的动作。
歌词:牛宝宝起床甩甩头,鸭宝宝起床动一动,狗宝宝起床转个圈,熊宝宝起床伸懒腰,兔宝宝起床跳一跳
四、基本部分
1、模仿动物走路
老师:小动物们都起床了,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呢?
说出动物名字,先让幼儿尝试模仿,教师再正确指导。
大象(弯腰走)小兔子(跳跃走)小鸟(碎布走)老虎(大步走)
2、森林音乐会1
老师:好啦,我们的小动物都已经准备好了,音乐会就要开始了,(根据课室场地布置)男孩子站在内圈,女孩子站在外圈,模仿动物走路的次序是:大象,小兔子,小鸟,老虎。
播放音乐《欢快歌曲》,教师带着幼儿依次模仿动物走路。
3、森林音乐会2
老师:我们来改变一下玩法,森林里有这么多小动物,谁要做大象呢?(幼儿举手),大象怎么走路的呢?谁要做小兔子呢?怎么走的呢……好,这次我们全部都站在大圈内,当音乐一响起来,扮演什么动物就要学它走路,音乐会开始咯。
五、结束部分
放松音乐《彩虹的约定》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很能激发孩子们说话交流的活动,故很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大胆的举手发言,并根据图片来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其它同学一起学习相互交流。
音乐会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教学中感知:“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
2.在多次感知中初步学习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
3.体验情境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
2.动物头饰幼儿人手一个。3、演出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小朋友今天森林里真热闹,是小动物在开音乐会呢,跟老师一起去好吗?(随音乐进入教室入座)。
看图引导幼儿说出“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
森林音乐会现在开始,第一个节目是歌伴舞,看小动物们有的在做什么?有的在做什么?还有的在做什么?(启发小朋友说出图意),老师小结:他们有的在拉琴、有的在唱歌、还有的在跳舞。
提问:刚才老师在说他们在干什么的时候,每名话前面都有两个同样的字,是什么字呢?(启发幼儿说出“有的”)
今天我们就要在看森林音乐会的同时,一起来学着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来说话。(出示句型卡,小朋友跟读两遍)。
2.在情境表演中让幼儿感知句型的运用:
(1)老师:小朋友森林音乐会开始了,我们不能只当观众,我们也来当小动物参加表演好不好。(好),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三套头饰,有的是猴子、有的是小兔、还有的是小熊,你们喜欢当哪种小动物,可以自己挑选,选好了自己戴在头上。
下个节目是小猴表演武术,请小猴上台表演,表演者后请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出小猴表演的兵器。
(2)下个节目小兔表演童话剧。
小兔子表演后,启发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出小兔采蘑菇用的篮子的颜色。
(3)下个节目小熊表演打击乐。
小熊表演后,启发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出打小熊使用的打击乐名称。(注意:多种事物物出现,句型的用法注意什么)
(4)最后一个节目交响乐。
图上有很多小动物在演奏。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出来。(巩固三种以上的用法)
(5)演出到此结束,跟小动物们说“再见”。
3.启发幼儿发现身边的事,学着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表达出来。
小朋友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来说话了,那我们想想看,班级里、身边有哪些东西和事也可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表达呢?(请几位小朋友说说:如小朋友穿的衣服,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兰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可以发现二至三个并说出来)。
4.结束语:
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不仅举办了音乐会,还学会了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话,真棒,小朋友今后在生活中可以常用这个句型,上小学后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个句型。音乐会结束了,我们要收拾一下场地,小朋友有的帮老师收兵器、有的收篮子、有的收打击乐,还有的搬椅子。
音乐会音乐教案篇4
设计思路
“节奏”是音乐的要素之一,节奏练习是幼儿音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表现节奏的方式有许多种,如拍手、跺脚,但经常使用这些形式难免显得单一和缺乏情趣。于是我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幼儿热衷模仿厨师的游戏引入集体活动中,让每个幼儿学做小厨师,和视频里真实的厨师一起互动,在打鸡蛋、切番茄的轻松氛围中练习不同的节奏,使幼儿感受生活中也有很多音乐元素。
活动目标
1.跟着音乐尝试使用厨房用品,有节奏地敲打。
2.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录像(厨师在厨房有节奏地打鸡蛋、切番茄)、图谱、音乐(经剪辑的重金属音乐《ibelieve》,节奏感强,歌里包含了唱歌和说唱两种形式)。
2.教师用物品:锅碗瓢盆、鼓棒、围裙、厨师帽一顶;幼儿用物品:不锈钢碗和竹筷(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塑料刀和塑料砧板(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厨师帽幼儿每人一顶(小厨具和厨师帽事先均已放在幼儿椅子下)。
3.双排半圆形座位面对屏幕。
活动过程
一、小碗小筷来唱歌
1.引入主题。
今天我们一起去菜场买菜,你看到了哪些菜(幼儿听音乐入场,音乐停,幼儿摆出“菜”的造型,教师边挑菜边拍着节奏问“你是什么|莱一|”幼儿用节奏语言回答)。
(入场时让幼儿先听该音乐,熟悉旋律,为后面的打击节奏乐作准备。)
2.扮演厨师。
(1)(教师系上围裙、戴上厨师帽)看看今天我是谁?
(2)我们戴上厨师帽,也打扮成厨师,一起开个厨房音乐会好不好?
(3)你想跟哪组厨房用具做好朋友,就去拿好用具(小碗和小筷、小刀和小砧板)。
(创设情境、扮演角色,符合中班幼儿的游戏特点,能很快引起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3.自由探索节奏。
小厨师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合着音乐一起来玩玩吧(音乐起,教师巡视幼儿听音乐创编节奏的情况,并及时模仿、表扬创编新节奏的幼儿)。
4.展示小厨师创编的'节奏。
大厨师(教师)发现和展示小厨师的节奏(拿刀切的×××|×一|切西瓜|喽一|)(拿筷子的××××|×××|萝卜黄瓜|真好吃|),我们也来敲一敲,真开心哦。
5.找找敲打的窍门。
小厨师们有没有发现怎样敲出的声音最好听?(幼儿自由发言:筷子敲在碗边声音响亮又好听;小刀切在砧板的当中声音很响亮等。)
(用同伴学习法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型,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并介绍给其他幼儿,以丰富幼儿的节奏型。通过探索,幼儿还发现了怎样敲出的声音最好听,为后面的演奏作好铺垫。)
二、厨房里的声音
1.观看厨师工作的视频。
(完整观看视频)看看厨师在厨房里干什么?
2.讨论看到的内容。
(1)你们看到厨房里有什么(有番茄、鸡蛋等)?
(2)厨师在干什么(准备烧番茄炒蛋、番茄蛋汤等)?
(3)厨师是怎样打鸡蛋的,怎样切番茄的(引导幼儿看出厨师的动作是有节奏的)?
3.发现节奏型。
厨师切莱是有节奏的,你们发现了吗?幼儿再次观看视频。
(让幼儿观看视频,第一次引导幼儿观察厨师切菜很特别,第二次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节奏型。)
4.逐段播放视频,幼儿学习模仿节奏型。
(1)观看“打蛋”视频,幼儿说出打蛋的节奏,教师从围裙口袋里摸出图谱贴在黑板上,并回放视频验证。幼儿模拟动作,教师边模拟动作边说出节奏:打打打|打鸡蛋|。
(2)观看“切番茄”视频,幼儿说出切番茄的节奏,教师从围裙口袋里摸出图谱贴在黑板上,并回放视频验证。幼儿模拟动作,教师边模拟动作边说出节奏:切切|切番茄|。厨师切得很整齐,我们再来切一切吧(用情境语言暗示幼儿节奏要整齐、稳定)。
教学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参观厨房没有适度的自由空间。
2、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可能是我刚转岗,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不太了解,引导的不够,感情升华的不够。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互动的不够,可能是我比较拘谨。
4、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少安排一部分学生,分批次参观。这样可以减少拥挤和安全事故,并使每位学生能感受的更深。可以请一部分学生家长参与,当时听课的老师说学生的互动有点少,老师讲的有些多,说明我的引导还是不够,以后应该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音乐会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
2、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指挥进行演奏。
3、在活动中保持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乐器若干。幼儿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打击乐活动。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师:今天,森林里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很多小动物都想来参加,那到底哪些小动物来了呢?我请小朋友们听一段好听的音乐,听听看,你在音乐中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
(播放音乐)
师:你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4~5个)
二、观察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
师:那究竟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flash小动物动画)
师: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啊?(教师指着小动物,孩子一起说:青蛙、小鸭、孔雀)
师:第一个为我们表演的师大嘴巴青蛙,看青蛙表演的是什么?(幼:唱歌)
师:看!这是青蛙的节目单,那看看这个节目单,谁能用拍手的方式来告诉我青蛙唱歌的节奏师怎么样的?谁愿意来试一试的,胆子大点,站在位置上就好了。(教师只会节奏,一个幼儿试拍【能力强起示范作用的幼儿】)
师:拍的.真好,大拇指送给你!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想)预备,起!(教师指挥,全班幼儿跟拍)
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鸭,小鸭表演的是舞蹈,看!小鸭跳舞的节奏,很简单吧,那我们直接来拍一拍把!我对你们有信心!预备,起!(教师指挥,全班幼儿跟拍)
师:最后表演的是孔雀,孔雀表演了什么呀?(开屏)谁能用一个动作来学学孔雀开屏?(你来试试)
师:他/她表演的好看吗?(好看)我们跟他一起来学一学吧!开屏咯~孔~雀~开~屏~
师:看!果然孔雀也是这样开屏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开屏吧!
(开屏咯~孔~雀~开~屏~)
三、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师:哇!这是音乐会的完整节目单,你们有没有哪里看不明白?(嘘,是表示不说话,箭头表示向下准备,大青蛙表示抓)
师:我们来试试准备抓到大青蛙(嘘嘘嘘,准备!抓!)
师:抓到了吗?(抓到了)
师:现在小朋友愿意用拍手的方式给这些小动物伴奏吗?(愿意)
(音乐起,前奏可以点头准备)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看清楚指挥,有些演奏顺序有问题(视课堂实际问题而说)我们再来一次!这次有没有信心完美的演奏!(有!)
师:好的,这次大家拍的都很卖力,可是我们的小手声音实在太小了,而且拍的好疼,那怎样才能使伴奏更好听呢?用什么?(乐器)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乐器,你们都认识吗?(这是双响筒,这是手摇铃,这是我们见的最多的铃鼓)
师:看看这些小动物分别选择了什么乐器伴奏?
(青蛙——双响筒小鸭——串铃孔雀——铃鼓)
师:那该怎么用呢?谁来试试用双响筒为青蛙伴奏(1个幼儿示范)教师指挥
小鸭(谁来试试)
孔雀呢?(抖动起来)
师:好,现在我们都会用了吗?(会了)好,现在听我指挥了,现在,从你们的凳子后面轻轻的拿出乐器,注意不要发出声音,然后放在你的小腿上,马上把手背到椅子后面!我看看,谁最听指挥!
师:你们都很棒,看看这一组凳子后面是什么乐器?(双响筒)那它们代表什么小动物?(青蛙)对了,你们是小青蛙,你们是小鸭,你们是孔雀,看看哪个小动物最棒!
师:好!那请小青蛙拿起你们的乐器,跟着指挥,准备试敲一下,准备。(音乐起)
师:好,小青蛙的乐器放回腿上,手背后。
师:小鸭准备好拿起乐器。准备。(音乐起)
师:孔雀准备好拿起乐器。准备。(音乐起)
师: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进行第一次彩排。(音乐起,全体演奏)
师:现在,演出正式开始,请演员准备。(音乐起)
四、结束今天的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小演员们谢幕!
师:森林音乐会顺利结束了!(结束,谢幕,一起向后转,鞠躬,请坐)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休息了,和后面的客人老师再见吧!
活动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赵俊老师的《森林音乐会》的衍生品,赵俊老师当时带的是大班活动,活动目标包括舞蹈队形的训练和舞蹈动作的创编,很显然,这个部分对小班的孩子而言不可能。所以我抓住了“小动物的声音”这个点展开了这次的活动。整场活动目标和流程还是很清楚的,只是在打节奏这一块,处理得并不好。幼儿顾着去玩沙蛋,课堂有点难以掌控。以后这一块,我可能要加强些。
音乐会音乐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借助图谱学念节奏,学唱歌曲。
2、尝试用乐器进行表演,体验演奏乐趣的兴趣。
3、通过音乐活动引发对昆虫叫声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图谱、圆舞板、碰铃、铃鼓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森林里要举办一场昆虫音乐会,第一个出场的会是谁呢?
(二)学唱歌曲
1、蜜蜂来了
(1)教师用衬词“嗡”完整唱一遍。
(2)谁来了?
(3)教师带领幼儿跟唱。
(4)几只蜜蜂飞来了?
(5)教师完整唱第一段歌词。
(6)出示图谱,幼儿跟唱。
2、螳螂来了
(1)第二个出场的会是谁呢?(出示螳螂图片)
(2)是谁?有几只?它们是怎么出来的?
(3)教师完整唱第二段。
(4)两只螳螂是怎么出来的?
(5)教师再次唱第二段(出示图谱)
(6)螳螂是怎么唱歌的?
(7)唱唱螳螂发出的'声音。
(8)幼儿完整唱第二段。
3、知了来了
(1)昆虫音乐会还来了一种昆虫,师唱知了的叫声。
(2)是谁呀?
(3)它还会怎样唱歌?
(4)幼儿完整唱第三段。
(三)完整演唱
1、我们学的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昆虫音乐会》,我们来完整地唱一唱。
2、幼儿扮演蜜蜂、螳螂、知了分组唱。
(四)昆虫音乐会
1、小昆虫们学会了这么多本领,我要带你们参加昆虫音乐会。我为你们准备了三种乐器,你们认识吗?
2、幼儿为昆虫选择乐器。
3、师用幼儿选出的乐器,边唱边演奏。
4、在什么地方的时候,乐器发出了声音?
5、引导幼儿边唱边拍手打节奏。
6、完整演奏。
7、交换乐器演奏。
(五)结束部分
小昆虫的表现真棒,我们为自己拍拍手,休息一会儿吧。
音乐会音乐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