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内心有了收获要和大家分享时,不妨写篇心得体会,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感悟,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指引,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党校讲话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党校讲话心得体会篇1
学习胡锦涛同志中央党校讲话心得体会
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激励人心,旗帜凝聚力量。在当今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使我们党能更好地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将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13亿中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首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而得出的必然结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在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半个多世纪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使中国不断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迈进。
其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真正实现科学发展,除了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别无他途。这是因为,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它鲜明的中国特色。
党校讲话心得体会篇2
二新肯定核心,体现中央集体领导凝聚力量。胡*锦~涛强调,长期以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告诉我们,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力量,决不可动摇。
党校讲话心得体会篇3
科学发展呼唤民族生态道德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
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都知道,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森林为早期人类提供了隐蔽的住所、丰富的食物、遮体和制造工具的材料。人类祖先是逐步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无论是亚洲还是非洲古猿,大多都诞生在于森林环境中,生活繁衍在茂盛的原始森林中。在世界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华文明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生态文明的演变。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里的文物考古证明,远古时期的森林养育了中华先民。在中国古代的周秦时期,西北地区林草茂盛,秦陇大地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衰落的根源。回顾历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我国古黄河文明的发祥地,都曾经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的地方,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了古文明的衰落和转移。古巴比伦文明诞生在沃野千里、林海茫茫的两河流域,由于大量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原来大片森林、草原变成沙漠,古巴比伦文明因此而衰落。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森林和草原的消失使尼罗河文明消失下去。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30xx年就在印度河流域繁荣起来。但随着森林砍伐、草原破坏、人口增加,大片土地成为沙漠,印度成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目前,全球沙漠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陆地总面积的l/4,有ll0个国家受到危害。这就是说,地球上已经有l/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了文明的转移、政权的衰败和人类生存空间的缩小。历史上,还没有任何灾害能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与恶化还处于相持阶段,水土流失依然严重,荒漠化面积依然很大,生物多样性依然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56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还没有根本扭转;水资源危机已使全国100个城市严重缺水,15%~20%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受到生存威胁;大多数江河湖泊受到不程度的污染。群众编成顺口溜形容20世纪河流污染的严重程度:“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由此表现了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极大关注。进入21世纪,水污染使有关城市饮水连连告急。
二、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精神支撑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从自然界中索取物质和能量,以维持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人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最终发现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和发展人类自己,并由此而逐步总结和形成了一整套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观念,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支撑。
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世界史学界的研究表明,由于森林的消失,埃及6xx年的文明却换来了近30xx年的贫穷,这就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对自然资源无穷索取造成严重危害的典型例子。英国生态学家格兰杰警告人们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他说:“森林是一切生命之源,当一种文化达到成熟或过熟时,它必须返回森林,来使自己返老还童;如果一种文化错误地冒犯了森林,生物的衰败就不可避免。”从这个意义上讲,失去森林就是失去了人类的未来。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迫使人类刻不容缓地作出选择,是可持续发展还是走向自我毁灭?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大会,标志着人类在生态问题上的根本觉醒。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护生态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联合国制定的《人类环境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和 《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都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国际社会的行为准则,以此来协调各国的行动。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种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充分认识和担负起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这是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基本的生态道德,对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观,集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髓。《汉书·贡禹传》就提出,滥伐森林是引起水旱灾害的主因,而保护森林是五谷丰登的保障。鲁迅先生曾深刻地指出:“林木尽伐,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这些都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宝库的珍贵遗产。我们中华民族不但是生态道德的创立者。而且是生态道德的实践者。远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好传说。爱护花草树木,一人栽树众人乘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些传统美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植树造林,养花种草,兴修水利。绿化美化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繁衍不息的精神支柱。
三、必须大力加强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教育
道德和法律同为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规范和行为规范。生态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大力加强。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大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全体人民都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各项工作中特别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既造福当代又造福子孙后代,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但要节约自身成本,而且要节约社会成本;不但要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且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但要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且要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绝不能违背生态道德,用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的暂时发展。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国公民必须充分尊重国际社会共同的规范准则,包括保护生态环境和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良好的道德形象走向世界,走向成功。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时至今日,我国生态环境还存在许多严重问题,这与现实存在的生态道德缺陷有很大关系,边建设边破坏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有的只顾自身经济利益,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有的只计自身成本,不计社会成本,乱占耕地,乱占林地,甚至毁林建厂,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有的问题已经到了威胁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严重程度。解决这些严重问题,既要靠法治,也要靠德治,要法德并举。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必须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导干部是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推动者和领导者,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中处于关键地位。所以,领导干部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要使全体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维护本单位、本地区的利益;损害生态安全,破坏生态环境,就是损害本单位、本地区的利益;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在制定本单位、本地区发展战略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能自觉地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必须普及到全体公民,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在全体人民中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教育,使全体人民都能自觉地按照保护环境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去工作去生活,自觉地维护自己和他人与整个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做到投资合乎社会公德,赚钱兼顾社会责任,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贡献力量。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人在青少年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的重要阶段。我们必须利用家庭、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良好道德。如果我国的青少年都树立了良好的生态道德,我们就一定能够建成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
党校讲话心得体会篇4
胡*锦~涛同志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以来,就把反腐败作为立党之本,治党之策。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就已经形成了在党内、军队内、根据地政权内惩治腐败的系统思想。1926年,中共发现党内出现一些贪污腐化分子,便及时向全党发出了《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29年,红军法庭在闽赣交界处,处决了一个借收购急需的军粮之机,把收购来的两担谷子盗卖到白区的败类。1933年,由毛泽东签署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6号训令》中规定:贪污500元,处以死刑。1947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的谈话中提出了民主治腐的正确思想。他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权,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949年在全国解放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建国之后,针对刘青山、张子善等大贪污犯,毛泽东同志严正告诫全党:必须严重的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对腐败分子轻者要批评教育,重者要撤职、惩办、判处徒刑,直到枪毙一批最严重的贪污犯。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党为什么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效遏制贪污腐败?主要是在“严”字上做了文章。据薄一波回忆,在公审刘青山、张子善的大会召开之前,曾有党内的老同志找到薄一波,要薄一波向毛泽东再说说,是否可以不枪毙刘、张。当时主持全国“三反”工作的薄一波向毛泽东反映了这个建议。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使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心扉。新鲜空气和苍蝇蚊子一起涌入国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腐败现象愈演愈烈。一些人利欲熏心,不能自持,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腐化堕落,骄奢淫逸,导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丑剧。且前腐后继,像韭菜一样,割一茬发一茬,使党风廉政建设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革命和改革的实践都充分证明,“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确定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决策,号召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强调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形成了新世纪新阶段反腐倡廉的基本思路,从严治吏,铁腕反腐,一批批贪官被挑落马下,广大老百姓无不为之拍手称快,腐败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人民群众对党风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彰显了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党将无攻不克、无往不胜!
党校讲话心得体会篇5
一要认清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极端重要性。从党的建设的一般规律来看,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是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基础。党的指导思想的坚持与发展,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的战略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党的优良传统的坚持与发扬,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激发和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党内团结的维护,党内民主的发扬,党的领导地位的坚持,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等等,都要靠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来实现。
从党所承担的艰巨使命和繁重任务来看,我们党要在改革开放近3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无疑是一个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扬,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政治参与的热情更加高涨,对党的执政能力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对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对外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国内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上要努力建设和谐世界,我们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上都要破解许多难题,都面临着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这些都要求我们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进一步增强全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能够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化解各种风险,履行好执政职责,发挥好领导功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向前发展。
二要明确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要任务。在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方面,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尤其要深入学习掌握好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及其精神实质,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排除各种干扰。要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广大党员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就是要在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全面提高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与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更好体现,使党的各级组织更加坚强有力。
在推进党的民主建设方面,要不断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增强党内民主意识,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增强党员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员在推进党的各项事业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得到更好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决策更加科学正确,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得到更好监督,全体党员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发挥,党的创造活力不断迸发。
在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要从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加强建设,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使党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得到继续坚持和发扬,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自觉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要贯彻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从严治党,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校讲话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