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作文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作文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宣泄内心的压力和忧虑,作文是一个整理和梳理知识的过程,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陶渊明的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陶渊明的作文7篇

陶渊明的作文篇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古代,诗词歌赋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在假期里,我也开始阅读古诗文,从中我感受到了这种艺术的美。在我阅读的古诗词里,我最喜欢的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那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他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所以陶渊明的诗词写得十分洒脱,有一种不拘一格的美,让人读起来很舒服。他不像李白那么浪漫,也不像杜甫那么忧国忧民,而是十分悠闲,不问世事,因为他已经厌倦了官吏和地位,他只想做一个普通人,做自我想做的事情。

我不只是喜欢陶渊明的诗,更喜欢他生活和性格。从古到今在官场上受排挤的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辉煌了一时之后就一下子被贬,得不到不可怕,但得到了再失去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陶渊明虽然几次当上官,但最终都辞退了,他厌恶官场上的斗争,相比而言他更喜欢田园的风光,虽然那里给不了他地位权力和金钱,但他并不在意,他只需要平静地度过一生做自我想做的事。

我喜欢陶渊明这种洒脱的生活,期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有和他“一样的生活”!

陶渊明的作文篇2

晋陶渊明是一位闻名于世,名留青史的诗人兼隐士,他的精神及他的诗作,一直为后人所传颂。但今天,我,一个普通中学生却对其略有疑问。当时,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而辞官隐居,这种刚烈的性格确实值得赞颂,但也有一句话叫:“大丈夫能屈能伸”。

如果世人皆学陶渊明,在官场中因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而归隐田园,过着舒心的生活,固然自在,但清官忠诚一旦辞官,那奸臣岂不如鱼得水,更加横行霸道?那么岳飞、韩世忠岂不是也可以归隐田园,任秦桧奸贼一手遮天,任金贼侵占中原?

郭子仪、李光弼岂不是也可以过自在生活,任李林甫、杨国忠当道掌权,任安禄山、史思明推翻唐朝吗?众所周知的纪晓岚也不是能辞去官职,任和珅大贪特贪吗?非也非也,陶渊明当与朝中奸贼小人斗争,即使是一个小县令,也可为一县百姓铲除恶霸,帮助百姓。另外,他的《桃花源记》说明了他对黑暗社会的厌恶、憎恨,希望生活在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世外桃源中。此处固然令人向往,但这种生活有返古现象,人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幸福快乐,人人满足,那社会怎能进步呢?人类怎能发展呢?诸君,不要认为名留青史的名人伟人就毫无缺点错误啊!

陶渊明的作文篇3

寂静的山林中,一间破旧的草屋,几根参差不齐的树枝搭凑而成的篱笆凑成了一个小园子。园中,在秋风中吐露芬芳的菊花开的正艳,只见一人在园中菊花丛中漫步,忽而,他折下一株开得正盛的菊花,自言自语地似是叹息又似怡然自得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真是惬意呀,说完,笑着走进了草屋之中。

此人自号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一旦对知识有了新的领会,就会高兴的忘了吃饭。家中贫穷,以至于不避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吃不上饭的事也是时有发生。但他自己并不为此而感到伤感,反而常著文章自娱,颇示以志。在生活中,他也并不总依靠亲朋好友,时常也为那南山下的豆苗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虽然有时候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他依旧没有放弃此中艰辛而又惬意的生活,依旧没有为那黑暗官场中的五斗米折腰。现在,他只是扛着锄头走在下山的路上呢喃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惬意的五柳先生也有幻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无杂树的桃花源就是他的梦想。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就是他幻想中的社会。没有官场中的黑暗,没有世俗中的纷争,没有苦难,没有惶恐,只有朴实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永远过着平和、宁静的生活,就算有外人打搅,想着太守,官员报告此事,美丽的桃花源也会让其不复得路。五柳先生的梦想是美好的,与世无争的五柳先生不正适合于此地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五柳先生难道不是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让我们走近秋风中的菊花中,找寻陶渊明的隐逸之感;走进终南山下的豆苗中,领会陶渊明的惬意之情;走近那美丽而又美好的桃花源中,品读陶渊明与世无争的意境吧!

陶渊明的作文篇4

提起陶渊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会说陶渊明谁不认识不就是《桃花源记》的作者吗古代著名诗人,谁不明白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大概也是陶渊明的号吧

难道堂堂古代著名诗人就这样被介绍完了不,关于陶渊明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一向很尊敬陶渊明,也很想像他那样做一个隐士,不与世俗牵连,据说陶渊明从小就满腹梦想,博学多闻,29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途不顺,最终因报复不得施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仕族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隐,过上了简朴的农家生活

有人说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是迫于无奈,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入仕做官是根本的目标,陶渊明也选择了做官这条路,但几次入仕的失败,使他不得不选择归隐田园的逃避方式,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的思想是伟大的,因为这是他执著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容忍官场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而选择追求“本我”,以求保他的社会政治梦想和人格价值,这是一种崇高梦想的表现。

我十分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因为这些诗歌大多是描绘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就是陶渊明的生活。他一个人徜徉在南山下,与菊同眠,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贯被称为“花之隐逸者”的菊花,让陶渊明受到了清静无为、无车马之喧的安逸生活,更让后人明白了要为自我的心灵而活的道理。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一位有着崇高的梦想,不慕名利,向往世外桃源的清高的人。

陶渊明的作文篇5

纵观世上隐居之士,上下千年,唯陶潜一人而已。作此文,以怀陶潜。

——题记

南山悠悠,花香淡淡,晚风习习,良辰独往,执杖耘耔。

披星戴月地耕耘,却是草盛豆稀,箪瓢屡空,空荡的四壁透出冰冷的风,回想那时的锦衣玉食,你没有后悔,没有什么能使你低下高傲的头颅,又岂会因五斗米折腰?

清高淡雅,酒醉抚无弦琴;豪放不羁,悠然吟田园诗。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明争暗斗,这里只有超然与洒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你昂首走出黑暗却又荣华富贵的官场,你没有不舍,心中只有着释然。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山清得透明,水秀的透明,心淡的透明,甩袖一挥,繁华无视,归园田居,隐于南山,又有谁如你这般洒脱?

在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楼阁,只有幽静简陋的茅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南山,如一位素衣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回眸一笑,虽不是雍容华贵,却仍是惹人心醉。更何况是为官多年、一身疲倦的陶渊明?

临溪赋诗,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皋舒啸,呼“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苦尽甘来,戴月而归,在矮小的茅屋中一觉睡去——梦里南山。

陶渊明的作文篇6

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他,让我明白了他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归去来兮辞》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进取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当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完美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我的心愿,可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我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境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仅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可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陶渊明的作文篇7

陶渊明是汉魏晋南北朝前后五百年历史中最优秀的诗人,开创了“田园诗”派。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少年时代便怀有兼济天下的壮志,却只因寒门出身,不得不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他倍感疲惫,于是开始放弃官场名利转向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

他是一个略微消极的人,他所作的《归去来兮辞》描述了从路上到居室,再到庭院和郊野,开始还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认为回家是正确的,而做官是错误的。但在欣赏完大自然的壮美景色之后,反而生发出了“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悲叹与感慨,这种消极的想法想必大多数上了年纪却过分留恋世间美好万物的人时常会有吧!

同时他还是一个善于运用积极情绪化解内心矛盾的人,“寓形宇内复几时”,“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更是用积极态度劝慰自己的内心要忠于天命、安于本分,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叫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时成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具备的。他也说过,“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最喜欢的一句正是如此。

他也是一个有着高傲气节的人,一句“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这句话也广为流传,被后人传颂至今。

他才是一名真正的隐士,隐居只是为了摆脱世俗官场羁绊,同时他深深的喜爱着乡村优美的雅境,一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便是最好的验证。不同于其他人的“终南捷径”,我想也只有他才是最纯粹的那个人吧!

他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幅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恬淡图景,但这一切情景都蕴藏在景物中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巧妙的自然景物同时也流露出了田园生活的安逸,以及作者的喜悦之情。

陶渊明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450字作文7篇

我的老师的漫画作文7篇

我的语文老师的作文优质7篇

那只春天的歌作文500字作文优质7篇

关于我的理想的作文7篇

疼我的爸爸的作文7篇

防溺水的教育安全的作文推荐7篇

以乐为主题的作文800字作文7篇

疼我的爸爸的作文推荐7篇

未来的笔的作文最新7篇

陶渊明的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