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教学教案精选8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一定要认真制定教案,为保证教案的科学性,教师对教材应经历懂、深、融的过程,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蛇的教学教案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蛇的教学教案精选8篇

蛇的教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二、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三、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教师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二、释题

1、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

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另一方面,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发展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精神,哺育了后代诗坛。

3、诗歌发展脉络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三、自读全诗,感知把握

要求:

1、落实字音、词义,特别是一词多义(“相”、“谢”、“适”)及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

2、理清情节线索,根据故事发展阶段,拟定四字小标题。

3、鉴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四、学习、探究

(一)字、词落实

1、一词多义

谢家来贵门:辞别 始适还家门:出嫁

谢 阿母谢媒人:谢绝 适 处分适兄意:依照

多谢后世人:告诉 适得府君书:刚才

相见常日稀:互相 何乃太区区:愚拙

及时相遣归: 我 区区

儿已薄禄相:命相、相貌 感君区区怀:真情挚意

相 会不相从许:你 君既若见录:我

好自相扶将:她 见 (例:见笑、见谅)

登即相许和:他 渐见愁煎迫:被

2、古今异义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 可怜体无比:可爱 不久当归还:回来

本自无教训:教养 主薄通语言:话语 处分适兄意:处理

郁郁登郡门:繁盛的样子 叶叶相交通:交叠相通

3、偏义复词

公姥、作息、父兄、牛马、弟兄、父母

4、通假字

取:娶; 帘:奁; 纫:韧; 丁宁:叮咛; 藏:脏

(二)把握情节

1、听名家范读,进入氛围

2、由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时间、人物、事件、结局)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3、概括故事情节发展

发展阶段 起讫 小 标 题

开 端 从“十三能织素”至“及时相遣归” 兰芝被遣

发 展 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再发展 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

高 潮 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 双双殉情

尾 声 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 告诫后人

——发展线索: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4、明确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依据:人物语言——个性化语言

2、两类人:受迫害者;迫害者——

刘兰芝:富有教养、聪慧美丽、勤劳善良、柔顺刚强、从容持重;

焦仲卿:守礼尽孝;幻想→绝望,软弱→坚强

——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充满抗争精神。

焦母:专横无理;

刘兄:见利忘义、趋炎附势

——封建家长制的代表,封建礼教的化身。

3、刘、焦两人的性格差异

①对未来的预想

刘:对命运、前途有清醒认识,有准确的预见力。

焦:等待、幻想。

②别后重逢时

焦:讥讽、责难,且无所作为

刘:通情达理

③殉情场面

刘:义无反顾、干净果决

焦:迟疑徘徊、拖泥带水

——刘:始终清醒、坚强;焦:期待、幻想且没做一件事。

4、刘兰芝为什么不容于焦母?焦母心目中的媳妇是何种形象?

人格尊严 维护权威

(四)艺术特点

1、人物语言个性化

同中有异:刘与焦;焦母与刘兄

2、富有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①序曲的象征性

依恋情调和凄楚气氛,与刘焦生离死别的神质想吻合,具有提摄全篇的作用。

②尾声的理想化色彩

加强震撼力量,表达劳动人民美好愿望。

③铺陈的酣畅淋漓

a、两次罗列刘兰芝的成长过程

a、纵向铺陈,能让人感受到兰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养,才艺、品德随年岁而逐增。

b、印证“自诉”的真实性,强化其良好修养;对焦母的蛮横无理给予批判。

b、遣归前的精心打扮

横向铺陈,突出其外表的美丽,表现她虽受屈辱、遭遇不幸却镇定自若、不甘示弱的倔强性格;同时,也是对扼杀“精妙世无双”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有力谴责。

c、太守府的迎娶场面

既显示了兰芝高贵身价,又表现了兰芝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同时,又与“生人作死别”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加浓了故事的悲剧气氛。

五、总结全文

六、课后背诵

七、板书

刘兰芝:“请归”:不甘受虐,洞察世情,柔顺刚强

焦仲卿:“求情”:爱情坚贞,心存幻想,委曲求全

个性化语言 “别母”:伤心绝望,痛切哀怨,以死抗争

焦 母:“逼遣”:恶语训斥,专断蛮横,霸气十足

“阻死”:软语诱哄,声泪俱下,苦苦哀求

刘 兄:“逼嫁”:贪财慕势,自私冷酷,市侩嘴脸

八、资料补充

1、《木兰诗》中的铺陈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关于封建礼法

①《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按当时制度,“婚姻”是指两个家族建立通婚的关系,作为当事人的男女双方都只是家长、族长手中的工具而已,根本不能自主。

②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占统治地位。到了东汉时期,“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更成了神圣不可动摇的道德原则。《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同时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③《大戴礼记•本命篇》:“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七去”又命“七出”,是儒家经典中规定的休弃妇女的七个条款

蛇的教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想办法,让纸张站起来。

2、通过实践,了解纸的承载力。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操作卡若干、小筐、卡纸、记号笔、若干本同样的书、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有几位纸家族成员要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它们想考考小朋友们,怎么样让它们站起来。

二、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想各种办法让纸站起来。

1、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

2、幼儿自由操作。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方法。

三、幼儿猜测,实验站起来的`纸能否承载书本。

1、教师出示记录纸。

2、猜一猜哪种折法放的书最多。

3、教师提出要求。

4、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

四、集体交流。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蛇的教学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2、认识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使用。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活动难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用钱购物的经验。

2、材料准备:课件ppt、创设“超市”的情景、学具“人民币”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猜一猜谜语。

谜面:长长方方一张纸,上有人头和数字。拿它可以进超市,买了东西报数字。多退少补很简单,小朋友快试一试。 谜底:人民币。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放映幻灯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仔细观察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大小和图案不同,看钱上面的数字。

小结:这些人民币上都有数字和图案,长方形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形的人民币叫硬币。面值小的人民币分为角,如5角;面值大的人民币分为元,如100元。

2、小游戏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人民币,那现在我们玩个小游戏。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学具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所出示的人民币。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张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张人民币不见了。

3、学习10元以内的兑换 1张2元等于2张1元;1张5元等于5张1元;1张10元等于10张1元。

(三) 游戏活动

师:小明家的超市开张了,我们去小明家的超市购物吧. 游戏“开超市”,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超市”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人数较多的一组当顾客,人数较少的一组扮售货员。买东西时要算清自己应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地付钱、找零钱。

五、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取钱和兑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并能算出自己所买东西的价钱。

蛇的教学教案篇4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感应特定节奏。

2、积极参加角色扮演,感受快乐。

3、初步认识钢琴键盘,加强黑键位置的辨认。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二、教学准备:

1、鼓、琴槌、放镜、打棒、娃娃、琴键垫、琴键卡。

2、故事挂图、vcd。

三、教学队形

坐时半圆,游戏时散开。

四、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

1、老师敲奏鼓面,幼儿用各种步伐感应拍子。

老师:现在我们要玩手和脚的游戏。请小朋友听着鼓声,用脚走出各种步伐。考一考你们能走几种步伐。

2、老师敲奏鼓面,幼儿用流动的拍手感应拍数。

老师:现在我们玩手的游戏。请小朋友听鼓声,听一听我敲了几次,你们用手拍出来(引导幼儿拍出流动的拍子)。

(思:在暖身活动中将本节课所要教给孩子们的特定节奏包含在里面,幼儿通过玩手和脚的游戏初步感应特定节奏,为下个环节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另外,经过暖身游戏能够有效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二)故事引导

森林里的河马医生可出名了,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每一次河马医生都拿出秘密武器为病人治病。看,谁来看病了?(小花猫)它哪里不舒服了?(引导幼儿看故事挂图,互动讲故事)河马医生拿出他的秘密武器,唱起歌来,听一听,他唱了什么?

(思:幼儿通过观看故事图片,创编故事,知道讲卫生、爱清洁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家的喜爱。从而引出主题音乐,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三)歌曲游戏

第一遍歌曲:请幼儿听歌曲讲了什么?

第二遍歌曲:请幼儿听一听小花猫长了几颗蛀牙。幼儿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每句蛀牙的次数。

老师:请小朋友小声跟唱歌曲,唱到有蛀牙的地方我们用手拍出来。

第三遍歌曲:幼儿边听音乐声唱歌边用琴槌敲出每句蛀牙的次数。

(思:幼儿分三遍听辨、欣赏乐曲,有利于幼儿更好的熟悉音乐的语词、熟悉音乐中的特定音效。老师通过让幼儿从:听说再听拍出特定节奏跟唱琴锤敲出特定节奏,使幼儿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困难的学习本首音乐,让幼儿在不知不觉间,愉快的学到了老师所要赋予的东西。)

(四)角色扮演

1、放镜游戏

老师:看看这是什么?我们用放镜照照身体,发现了什么?

老师:请你往放镜上呵呵气,在放镜上点一点。

老师清唱,幼儿玩游戏。

第四遍歌曲:幼儿呵气感应次数。

(思:幼儿在呵气感应次数的时候,能变唱边游戏,已经很好的熟悉了音乐的语词,以及特定节奏出现的次数,已经能够进一步的进行牙防所的游戏。)

2、牙防所游戏。

老师:我们来玩牙防所的游戏,牙防所需要哪些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老师:我为你们准备了医生、护士、病人的道具。请你们分成三组,轻轻地拿好自己的道具。

老师和幼儿一边清唱一边练习游戏。

第五遍歌曲:玩牙防所游戏。

第六遍歌曲:换角色再玩一次。

(思:孩子们三人为一组进行游戏,第一遍音乐的时候在游戏进行时,孩子们专注于角色的扮演,并一心想着,音乐到什么地方我要敲下娃娃的`蛀牙,而忘了唱歌,经过老师的提醒以及要求,在第二遍音乐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声唱歌,按照角色进行游戏。游戏结束了,孩子们都意犹未尽,一直要求老师再玩一遍。)

(五)认识键盘。

老师出示第一张小丑,引导幼儿: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有几颗蛀牙?(两颗、三颗)

老师:你们觉得小朋友的蛀牙像哪种乐器?

老师介绍键盘:这个是钢琴键盘,有黑有白。白的叫白键,黑的叫黑键。你们看看黑键在钢琴上是怎样排列的?(两个黑键、三个黑键、两个黑键、三个黑键排列)

老师:你能在琴键游戏垫上找出两个黑键吗?(幼儿依老师指令找出黑键组)

老师:现在听老师唱的歌词,请你在钢琴上用手指弹出黑键。听到“有两颗蛀牙”时,你们用2、3指弹,“有三颗蛀牙”时,你们用2、3、4指弹。

幼儿练习手指感应黑键。

(思:钢琴一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乐器,钢琴拟人化的长了蛀牙,孩子们感到新奇又好玩,他们都争着给钢琴宝宝找蛀牙,老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边找出黑键边让他们用手指弹出蛀牙的特定节奏。)

蛇的教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三)小班计算活动:“1”和“许多”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来进行表达。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

难点:初步学习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三、材料及环境设计:

小ji人手一只,套蛋人手一只(红、黄、绿三种颜色)

四、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

五、流程设计:

提出问题——〉尝试活动——〉反馈讨论——〉提高尝试

教学手段:师讲——〉个别游戏——〉师生讨论——〉集体游戏

(一)、提出问题——〉尝试活动:

师:“叽叽叽,谁来了?”(小ji来了)。

出示小ji:师:有多少小ji?(许多小ji)想不想和小ji做游戏?(想)每个小朋友和一只小ji做游戏。

(二)、提出问题——〉尝试活动——〉反馈讨论:

师:咯咯咯,谁来了?(ji妈妈)ji妈妈要让ji宝宝回来(幼儿送小ji回家,放进筐里)

刚才家里没有小ji,现在怎么了?(许多小ji)

师:ji妈妈要和我们来玩一个小母ji生蛋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一些什么样的蛋蛋?(有红蛋蛋、绿蛋蛋、黄蛋蛋、我们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游戏规则:挑一个你喜欢的蛋蛋,只拿一个,一边拿一边说:“我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蛋蛋?”

师:(请每位幼儿拿一个蛋蛋)我这里有几个蛋?(许多)。原来我有许多蛋蛋,现在我把它分给小朋友。你一个、我一个。

请幼儿各自说说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蛋?

(三)、提高尝试:

1、师:现在我们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边生蛋一边说:“小母ji,真能干,生下一个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儿游戏)

师:刚才草地上没有蛋,现在怎么拉?(许多蛋蛋)

师:你生一个,我生一个,变成了许多蛋蛋。

2、师: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们来帮ji妈妈把蛋拉回家,一边捡一边说:“我捡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蛋?”

(四)、讲评:

1、刚才箩筐里没有蛋蛋,现在怎么拉?(许多蛋蛋)

2、告诉幼儿下次再来玩游戏。

评析:

根据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初步经验以及小班计算活动中教学的目标,孙老师明确了本次活动的基本要求,即正确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老师在活动中始终能围绕目标开展活动。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感受“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如:老师采用了“和小ji做朋友”、“帮ji妈妈捡蛋”、“小母ji生蛋”这三个情景游戏,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并通过反复的游戏,使幼儿能正确区别“1”和“许多”,理解两个量的实际意义,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活动中有一个较好的方面,即在活动中,老师强调了让

幼儿用语言来表达“1”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动作配语言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1”和“许多”这两个量的概念。

蛇的教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遇到事情懂得讲文明、懂礼貌的道理。

2、学会用不同的声音、语气表演儿歌情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敲门的文明礼仪。

2、物质准备:奶奶、雷公公、啄木鸟的头饰,背景音乐,啄木鸟和雷公公的声音,ppt。

3、资源利用:事先请两名幼儿排练敲门情境,一名幼儿敲门很粗野、很急促,另一名的幼儿比较轻柔、和缓。

活动过程: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引题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位神秘人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好~我们先请三位新老师来给大家表演一个故事,大家认真看、认真听,看看谁对谁错。

(2)看新老师表演一遍。

(3)幼儿分组讨论:你们看完故事了,那么故事里都有谁呢?如果你是老奶奶,你会怎么做?你们自己讨论,等等来告诉大家。

(4)引导幼儿说一说,怎样的敲门方式是有礼貌的,怎样的敲门方式是没礼貌的。

(5)谁在敲门啊?你觉得他敲门的声音像什么?你们平常是怎么敲门的?小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上来表演。

2、小结:

刚刚小朋友说的真好,到别人家里做客要学会用轻轻的好听的声音敲门,笃笃笃……(老师边说边做示范轻轻敲门的动作),小朋友要懂得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小客人。

3、播放诗歌音乐,教师示范朗读,播放ppt。

(1)教师示范朗读,强调常规幼儿认真倾听。

师:现在老师朗诵,你们要认真听哦。

(2)听完提问:哪位小朋友告诉老师,故事里都有谁啊?发生了什么事呢?雷公公是怎么敲门的呀?啄木鸟呢?老奶奶给谁开了门呀?

(3)提问:你喜欢哪种敲门方式?奶奶最后给谁开门?为什么?嗯~那小朋友觉得像啄木鸟这样敲门的声音好听吗?

4、幼儿学习朗诵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语气来学习朗读儿歌。

提问:

(1)雷公公的声音的'怎样的?(很大声),同时播放打雷的声音,啄木鸟啄树的声音是怎样的?(轻轻的声音),同时播放啄木鸟啄树的声音。

(2)朗读"我装雷公公"这一段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语气?(语气很急,敲门时"轰轰轰"的很大声)

(3)朗读"我装啄木鸟"这段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语气?(语气比较柔和,敲门时"笃笃笃"的声音比较轻)

幼儿了解人物前后不同的态度与效果提问:我装雷公公敲门"轰轰轰"时,奶奶开门了吗?我装啄木鸟"笃笃笃"敲门的时候,奶奶开门了吗?这是为什么呢?

5、组织幼儿分组表演《雷公公和啄木鸟》,让幼儿从中进一步体验作品。

幼儿分组表演,第一组幼儿表演"雷公公",第二组幼儿表演"啄木鸟",教师扮演奶奶。突出语气的变化。

6、小结: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像啄木鸟一样轻轻地有礼貌地敲门,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敲门要有礼貌,时时刻刻都要做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

1、将雷公公、啄木鸟、奶奶的头饰投在表演区,鼓励幼儿表演儿歌。

2、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要学啄木鸟讲文明、懂礼貌。

附儿歌:

?雷公公和啄木鸟》我装雷公公,"轰轰轰!"去敲奶奶的门。敲了老半天,敲的越是响呀,里面越是没声音。我装啄木鸟,"笃笃笃!"请奶奶给我开开门。奶奶奔出来,像闪电一样,欢欢喜喜打开门。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在表达时不会自觉地用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但分组讨论模仿时,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开始激动了,在还没听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开始讨论,在让孩子们学习诗歌时,我有些操之过急,掌握诗歌的情况下,就急切的转换到下一个环节,以至于有些孩子们模仿时出现不会模仿的情况,这也是我没有考虑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而要顾全大局。

蛇的教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小脚的特点和功能,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小脚。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小脚丫乐园(有沙子、地砖、鹅卵石、海绵);

2、小组操作材料:毛巾、肥皂、钉子、火、笑娃、哭娃等等五套

3、律动磁带:《大鞋和小鞋》

活动过程:

一、脚步律动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用小脚来跳个舞,好吗?

二、赤足坐在地毯上,认识双脚的结构。

1、脱袜子(儿歌)。

2、初步认识脚趾、脚背、脚心。

3、小脚为什么会有臭味?怎样让我们的小脚变得香香的呢?

三、通过体验和感受,引导幼儿认识脚的功能。

1、小脚有什么本领呢?请幼儿去小脚丫乐园走一走、踩一踩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2、幼儿赤脚体验踩在沙地、海绵、鹅卵石、地砖上的感觉。

3、活动后谈话小结:我们的小脚真有用,除了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还能感觉冷、暖、硬、软、光滑和粗糙等。

四、通过小组操作,引导幼儿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脚。

1、(出示笑的小脚和哭的小脚图片)小脚为什么会笑?小脚碰到哪些东西会哭呢?哪些东西是小脚喜欢的?哪些东西是小脚不喜欢的?分别送到它们的身边。

2、幼儿小组合作操作送卡片。

3、和幼儿一起讲述。

4、引导幼儿讨论在生活中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脚。

五、结束活动。

1、穿袜子(儿歌)

2、摸过脚,脚上的细菌都到手上了,怎么办?我们一起去洗手吧!

蛇的教学教案篇8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时间:

1、 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 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 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 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 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 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指名分角色读。

(3) 让学生尝试表演。

4、 反馈。

蛇的教学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教学总结2022精选8篇

教学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精选8篇

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总结精选8篇

个人教学语文工作总结精选8篇

幼儿园上小班教学总结精选8篇

教学老师的工作总结精选8篇

小学教学月工作总结精选8篇

教学总结幼儿园大班2022精选8篇

音乐教学总结工作总结精选8篇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23精选8篇

蛇的教学教案精选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