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8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事迹材料应当真实反映出人物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认真写好一篇感人的事迹材料能激发读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莘莘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8篇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篇1

“我是党员,志愿者必须有我”,4月5日,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收到消息的汾飞集团公用服务公司党员陈晋明在安顿好家里后便匆匆出了家门。这一天刚好是他本人农历生日,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40岁生日将在防疫志愿者的岗位上度过。

“疫情就是命令,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身为共产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报到当天,陈晋明即被分配到企业一线采集信息并协助核酸检测,志愿者人手不够,他一人单独一个小组负责两个企业260余人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领取到防疫物资后,已是深夜。

然而去了企业现场才知情况更加复杂,因统计信息有误,实际现场是3家企业500余人,有纺织企业车间不能停工,有工地工人已经全员休息,园区刚开始封闭管理,企业负责人和员工对深夜开展信息录入工作不理解。陈晋明不仅要控制现场局面有序组织起信息采集工作还要重新统计人员,确保不漏一人。在漫长的工作结束后,又收到已录完的企业有新增信息,不得不再次返回,一个晚上下来他在企业之间来回奔走,一度刷新自己微信运动步数直逼3万步。全部信息录入工作结束后,当他返回隔离酒店已到凌晨4点。然而为保证6日中午十二点前完成核酸检测任务,陈晋明只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又在6点重新披挂上阵,与医护人员一起入企开展核酸检测…

志愿者实行闭环管理,陈晋明自从在志愿者岗位就位后,再也没有回家,这10天以来,陈晋明不管是入企采集还是分发物资,不分是白天还是黑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为了确保采集对象和志愿者其他队员的安全,他定时喷洒消毒液,严格佩戴防护用品,每天的脸上、耳朵上都有深深的勒痕,但隔离的是病毒不能隔离关怀,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把工作做细。考虑到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陈晋明认真琢磨信息采集软件逻辑,提前与企业负责人做好沟通协调,优化流程,尽可能减少群众聚集和排队等待时间,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厌其烦示范讲解,用真情抚慰他们焦虑的心情,“大家都是为了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相互配合得越默契,最后达到的结果就越好嘛”,在随后几轮核酸检测中,效率越来越高,受到企业、群众的高度评价。

然而默默坚守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辛酸,陈晋明的爱人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党员,疫情暴发以来也向社区报备加入社区志愿者,不仅要在家上网课,还要在小区核酸检测时作为志愿者维持秩序,陈晋明对爱人说“我做志愿者只专心做好一项工作,你在家里要应对很多项任务”。两个人在不同岗位上坚守着自己职责,都能相互理解,但这样一来照顾11岁女儿的时间就更少了,“孩子越懂事,越是支持爸爸妈妈的工作,就越感觉对孩子有亏欠,但是我是党员,是抗疫‘志愿兵’,在疫情面前,让更多的家庭平安团聚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必须坚守岗位。”陈晋明如是说。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篇2

申明月,女,19岁,共青团员,看到共青团内江市市中区团委“邻里守望、共同战役”的倡议书后,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在牌楼街道环城路协助社区封闭式管理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问及为什么要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她说,“因为这次疫情,学校也推迟了开学,想在这段时间尽己所能助力防疫工作,所以就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今天是她坚守防控岗位的第8天,在人潮攒动的卡口点,她稚嫩的脸庞难免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她仍尽心尽责守岗位,稳中有序做好各项防疫工作。面对家人与朋友的不解,她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为防疫工作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用勇敢传递了正能量,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她是当之无愧的青年榜样。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篇3

2022年初,河南爆发疫情。来自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的谷博鑫同学在完成自我居家隔离检测之后,便去建设路街道站前社区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志愿者。在得知社区正在招募志愿者后,他果断报名并加入了大学生志愿者的队伍。

在他成为志愿者之后,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小区住户人口排查。他负责59、60号这两栋楼,需要挨家挨户地敲门,并让居民们填写《小区住户人口排查情况表》。小区住户人口排查工作进展很顺利,并且每户人家都很配合,在表明来意之后居民们都会积极地去填写。在排查过程中,也有一些独居老人,因年龄大填表困难,谷博鑫同学便代笔由老人口述帮助他们填写。因有事外出家里没人的住户,他便先标记下来,等到第二天中午,趁着饭点重新去住户家敲门填表。经过反复查漏,再三确认他的任务已完成,他才去社区上交由他负责的《住户排查表》。他说:"虽然挨家挨户排查的过程很累,但是看着那些表上不断增加的数据,我觉得我的努力很值得。"

他的第二个任务是帮助居民办理出入证。出入证需要志愿者们更加仔细,确保一个编号对应一个人。办理出入证工作量很大,但是他们依旧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午,社区为他们准备了饺子和菌汤。晚上,除了安排第二天的全员核酸任务以外,谷博鑫同学负责信息录入以及参加信息录入员培训会,了解第二天全员核酸系统的使用情况和出现意外时的解决方法。

全员核酸当天,志愿者们七点便到了社区,各点位布置好,便开始全员核酸。谷博鑫同学坚持在他的工作岗位,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当各个点位的工作都陆续完成,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才能脱下防护服,摘下手套,松口气。

至此,谷博鑫同学所有任务都已圆满完成。志愿者工作虽然很累,但是他现在回想起来,强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当工作时,居民们的一声声问候,是志愿者们疲惫之余的“满血复活剂”,他们会因此感到非常开心,会因此认为做的这些都是值得的。谷博鑫同学说:"那一句句‘您辛苦了’真的可以温暖我的一整个冬天,我心里也充满着‘为人民服务’的满足感。如果有需要,我还是会继续选择加入志愿者队伍,因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个人都是战士,在国家危难之时,我辈必挺身而出,这是我辈之责任,我辈定当义不容辞!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篇4

疫情来势汹汹,一夜之间,上海按下了暂停键。保供,成为最重要的民生话题之一。

紧要关头,有召必应!当前,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处于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全市约有14万名志愿者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在厚厚的防护服和护目镜包裹下,全副武装的他们每天穿梭在各个小区。

这是一张张无法被人看清容貌的脸,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只见他们穿着防护服进进出出,爬上爬下,全身湿透。

在这场严峻的“战疫”考验中,志愿者们正和广大基层干部一起承受巨大的压力,冲在了第一线。

天刚蒙蒙亮,家住上海嘉定马陆镇的高伟赶忙从床上爬起。这天是3月31日,是高伟作为志愿者赶赴马陆镇双单路上一封控小区做志愿者报到的日子。

高伟开始认真地做消杀,然后熟练地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头罩、口罩等防护装备,他发觉身体一下沉重许多。一番收拾后,对着镜子,他比了个爱心,用他那不清晰地发音,艰难地说出“加油”二字。

10岁那年的一场意外损伤了高伟的声带。防护服和口罩加身后,他隔着防护屏障沟通更显费劲,因为这需要更大的音量,更清晰地用力发音表达。但高伟说,这些困难磨灭不了他主动投身抗疫一线,回报社会的信念。

这几日的上海有些倒春寒。一大早,高伟骑着共享单车奔向了他接下来几天将要投身的“战场”。

上午8点不到,这位背后写着“小伟”再画上爱心符号,化身“大白”的高伟已提前到达,出现在小区核酸检测预准备现场。这天,他的工作服务时间将是24小时。根据安排,疫情特殊期,实行的是工作24小时,随后再休息24小时的特殊工作制。

接下来的几天,他将负责封控小区内的阳性确诊病例同住的次密接楼。而这天上午,就有医护来到小区,要对封控楼内的全体居民做一次核酸,高伟负责的封控楼则是由医护上门进行核酸检测。

高伟要做的,是提前对这楼内260余名居民做好宣传,在群内及时发布告知,确定大家的需求,有无特殊情况,并提醒大家提前做好核酸检测二维码登记。一切忙完,他又迅速加入守楼执勤,维持现场核酸秩序,防止有人员走动产生交叉感染。

来自江苏泰州的小镇青年高伟,在这场上海防疫战中,已是第二次积极投身参与志愿者工作了。此前的20多天前,他在杨浦区一封闭隔离酒店内做志愿服务工作,在解封短暂休息了2日后,由于此前提前在上海志愿者网上提交了申请,他也很快接到了新的工作指令。这次,派给他最新的志愿服务去处是嘉定区马陆镇。

这次的支援地离高伟的住处不远,他觉得自己还挺年轻,这种不分昼夜,24小时值守在楼栋下的工作还能胜任。和他搭档的,还有另一位“大白”战友,除了执行封控任务,他和同事需要在业主群里耐心安抚居民情绪,并宣讲防疫政策,但是,一整天下来,还是得面对进餐不能准时准点,吃着变干变硬的饭,上厕所不便,偶尔间隙才能喝上一小口水等等问题,但高伟并没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上海战‘疫’不停,我就不停。”

为居民解决“小问题”

高伟服务的小区在3月29日就因为有确诊而被封控了,封控楼位于小区中间区域,楼内住了近100户居民。不过,小区早在3月5日就已提前开始了全小区14天的居家隔离,直到3月29日被确定为阳性确诊密接楼前,小区曾有过短暂的2次解封。而再度毫无思想准备的封闭,也令楼内的居民情绪有点波动。

作为一名志愿者,高伟很快掌握到工作的要点:要有与居民的共情力,尽量努力化解居民的焦虑甚至是怨气,在有爱心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一想到这栋封控楼里的居民在默默承受着足不出户带来的生活不便,我们在一线就是提供服务,要能真正直面他们的矛盾和问题,这时候,你必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个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

高伟的工作经验,来自过往的积淀。就在去年,他还是一家有着20多名员工的专业婚庆策划公司老板,2020年,怀揣着创业梦想的他来沪闯荡,却遭遇连续不稳定的疫情侵袭,公司在2021年底已经宣告关门结业。这次失败的创业,让高伟也背负了30万元的债务。

创业失败,有些心灰意冷的他很需要尽快调整心情。而有着超5年志愿服务经验的他,很快想到应该让自己忙起来,在调整好心态后,他立马选择了投身志愿工作。这不仅能让他感到被社会需要,还能回报和馈赠过往在他成长之路上,给予过帮助的人们。

谈起志愿工作,高伟自认为是个“专业手”。在组织流程管理、服务细节等方面,高伟强调,要讲究“效率”,“细节决定一切”。

组织策划过多场婚礼,高伟算是个具备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士,而志愿活动的要点就是需要和居民打交道,这个活儿的根本就是沟通,如果沟通技巧薄弱,会令工作陷入被动局面。除此外,还应具备有非常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临时处置能力,这些都非常重要。

所幸,高伟并不担心。在这点上,他很自信,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能让居民接受并听从他的安排。

“每天,我要第一时间,及时看到社区居委的各种通告,下达通知后,我们要及时对居民进行宣传,针对居民在群里各种我的提问,在工作语言上,我也尽量不能回答‘我还不清楚’‘这个我还不知道’‘我们还忙不过来,只有2个人’这样有推诿、拖延的表达,而是应该马上快速去核实明确居民要解决问题的核心,通常我会回复‘收到,我马上尽快去核实一下’‘耐心等一会儿,别着急,我去找找看’等。”

声音因防护服被层层包裹,高伟每次都要大声说话,才能让面前的`居民听见,一天下来,嗓子早已沙哑。高伟坦言,由于防护服厚重,长时间的闷热状态是严峻的考验。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衣从早到晚、来来回回不知多少趟上上下下,搬送的也是比较重的大米、油、水、菜等生活物资,一天下来,里面的衣服被打湿了,只能等它冷干。

“我服务的这个社区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有需要特殊药品的病人,也有不太会熟练使用接龙、群付款的老人,而且小区里正在读书上网课的孩子特别多,协调的也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居民反映,晚上有人在楼道内跑动,有‘咚咚咚’持续的噪音。针对这些邻里关系、家庭矛盾,看上去很小的问题,我都会及时电梯上去排查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处理完了也及时给大家回复一声。”

曾在武汉抗疫

“到岗前,我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我是为每一位社区居民服务的服务员,这就要求我很快与居民朋友们共情。因为我2020年服务过武汉方舱医院志愿工作之后,也有长达一个月的隔离期,所以,我经历过被隔离的滋味,自然非常理解居民朋友们的各种需求。”

据高伟的工作经验,情绪化可以发泄一时愤怒,但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被隔离的市民们,因为“买不到菜”和不确定的解封日期而焦虑。这时,暖心的语言和实质性的行动能化解他们的负面情绪。

在这个特殊时期,志愿者,正是一座为市民搭建生活保障的桥梁。

又是一大批市民在互联网平台好不容易买到的菜到货了,今天陆续到货的物资是团购的蔬菜和肉类、牛奶等必需品。

封控地区要求足不出户,高伟每天一大任务就是分拣物资、递送到户。而这“最后一百米”的配送全靠志愿者手动完成。每天推着一个小四轮的拉货板车,高伟一趟趟地从小区大门口把物资一批批地往小板车上运,再推着走80米左右到达封控楼。这条长度近百米的小区内道,不知道这些天来,他来来回回折返走了多少遍。

“奥密克戎传播性非常强,不可直接接触,应该间接接触。我们志愿者协助非接触式送货,我要给每一个到手的快递的外包装,喷洒消毒酒精,才能安心地送到居民手中,市民要配合防疫,做好防护,足不出户,才能避免污染。”

按照统计名单,高伟忙了一上午,才把这一大批货逐一送货上门。

除了送货,高伟的常规工作之一,是需要帮助社区居委分发防疫用品、药品,抗原试剂盒,挨家挨户派送,逐一核对,确保每户居民都能及时拿到。

“我负责过手的,不太可能出现错误,错误率很小,因为我毕竟细心,仔细核对再核对,错了就很麻烦。很小的工作也需要非常细致地去做。”

在上海这轮疫情之前,高伟曾经在武汉抗疫战场待了3个月。彼时,正值武汉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验,高伟的志愿申请很快获得通过,他被安排在了决胜战“疫”的“生命方舟”方舱医院里。在那儿,他工作了一个多月,每天直面的都是收治的各类轻症患者。回想起方舱隔离时的一个月,高伟觉得最能感受到的是里面的氛围和情绪的变化。用心的温暖,才能化解病人们的情绪。

回想起过去在武汉方舱医院的经历,高伟说,当时的战“疫”经验,让他学会了坚强,他希望封控楼内的上海居民们,也能尽快坚强起来,遵守纪律,同心协力尽快战胜疫情。

“我也收获着居民们的各种温暖”

对于温暖、周到、细致的志愿者,人们从来不会吝惜自己的点赞和掌声。

说起这次在居民小区的志愿“大白”经历,来自所在封控楼居民的特别关爱让高伟尤其感动。

“我们楼也太幸运了吧,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吧,给我们派了一个这么可爱给力的大白”“小伟,我帮你把米饭用微波炉热一下,快拿过来”“小伟,我给你准备了咖啡、水、零食,挂在门口,自取哈”……

当居民们在得知,高伟夜间就休息在过道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时,马上有人给他送去行军床、垫子和被褥,让他在夜间可以稍微眯一会儿。这些居民们能想到的日常关心,都是对高伟尽心尽责帮助的暖暖心意。

“我的物资尽量自备,尽可能地不给封控楼居民们‘添麻烦’,因为毕竟是特殊时期,我们之间要‘非接触式’接触。一段时间的相处下来,我在这个小区居民群里,越来越多的看到大家的抱团取暖,看到大家同心协力,邻里间互帮互助,共同战疫克服困难,把家园守护好的信念,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动的点,也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

不过,还是有些事情让高伟感到遗憾,比如“无法为封控楼内,采买有困难的居民提供物资的帮助,这也是我最遗憾的事情。”

接下去,他还有什么工作计划和安排?“等这个小区解封,我就要去崇明的方舱医院了,那边的志愿工作,我已经列入名单内了,只等这边结束,我就要尽快过去,估计会去4个月,其中工作2个月,再隔离2个月。”

再谈及远一些的个人规划,高伟说道,在上海疫情全面结束后,他会离开上海,因为他的日本签证已经下来了,朋友介绍了一个在日本广岛的服装设计公司工作的机会。

“不管在哪儿,我觉得上海就好像我的第二个家,在这儿的两年,我收获了很多,遇到了非常多值得珍惜和感动的人和事。现在的上海正在与时间赛跑,正进入和病毒较量的关键期。我现在的愿望是,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上海的社会面清零。希望我们一起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我们很快就能再次战胜疫情,大家加油!上海加油!”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篇5

__,男,出生于19__年6月。木工出身的他心灵手巧,水、电及下水管道的知识都很内行,峰城社区是无物业小区,且七成以上是老年居民,老郑主动请缨担当社区义务水电工,义务为居民供给力所能及的服务。20__至今,服务居民500余人次。

峰城社区因无物业,比如一些管道、电路的小问题,专业的管道工、电工不必须能及时赶到。得知社区有需要,__主动请缨。从那以后,__的义工身影活跃在峰城社区各个角落。老郑性格开朗,对居民们十分热情。到居民家中帮忙时,__时不时地与他们开玩笑,调解气氛。

社区内的老年居民因为节俭,购买的多是低档甚至杂牌物品、电器,质量较差。__深知居民的难处,对于一些小物品的修理,他经常做到那里切割一点,那里补上一节,改装一下,尽量保证能用,帮居民们省钱。

20__年初寒潮来袭,社区蒋岙组居民周国理家的太阳能热水器被冻裂损坏了。这么冷的天却用不上热水,这可急坏了老人。了解到周大爷的困难后,__不顾风雨和寒冻,第一时间赶到了住在半山腰的周国理家中。经检查后发现是电磁阀门和水管冻裂,可是该电磁阀门是老式的,已经停产。__就和社工们辗转从网上买到了类似规格的电磁阀门,又专门去柴桥买来水管,谁知水管并不太合用,于是他又花了一番工夫进行改造。经过四次的奔波,热水器最终修好,周大爷能安心地洗个热水澡了。

20__年4月,在社区的带头下,__与其他党员义工们走进一位老人家中,发现老人家的煤气管只是简单地用铁丝扎了一下,可能导致煤气泄漏。__就用不锈钢的卡箍帮他换上,帮忙他们排除安全隐患。老人十分感动,拉着他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服务社区居民,最累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管道疏通了。很多老小区厨房、卫生间面积很小,尤其是夏天,密不透风的环境增大了难度。在疏经过程中,老郑把橱柜打开,七十岁的老人打着手电钻进去、趴在那里帮居民修管道。居民的房屋管道老化给疏通工作带来了难度,老郑却用手一步一步耐心地将管道疏通好。在别人眼里又脏又累的活,对老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义务服务居民,他总是笑呵呵的,从未抱怨过。

灯泡、电线、铁丝、螺丝钉……__家里有一个“百宝箱”,每当社区居民打电话求助时,他就拿起工具立刻赶到居民家中,随叫随到,百呼百应。一些小的工具、部件,他还自掏腰包为居民义务服务。社区居民都夸__是居民的贴心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社区抗疫最美志愿者事迹》,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篇6

黄雪,女,21岁,共青团员,成都医学院毕业学生,在市中区团委疫情防控的倡议下,成为了市中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在市中区高速路口开展体温检测、车辆信息登记,服务时长120小时,检测车辆7100台,检测人员9100人。

她说:“放假在家,看着一天天通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字,心里很着急。自己是医学院的大学生,希望能够为此次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雷亚军,男,33岁,市中区一位普通的农民工,在共青团内江市市中区委的倡议下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先后在牌楼街道庙儿山社区、黄河湖高速路口、市中区高速路出口开展体温检测、车辆信息登记。截止目前,累计检测车辆4000余台,检测人员9200余人。

踏实质朴的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勇敢者中的一份子,为市中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篇7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正值新春佳节的大江南北进入了严峻的抗“疫”之战。疫情动态不仅时刻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也开启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阻击战。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东昌里社区青年团员志愿者周梓煜,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战“疫”,自觉充当防疫工作的“宣传员”和“战斗员”,带上红袖筒、拿起测温枪、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协助社区做好疫情网格化防控工作。

他曾说:“我的工作是平凡的,身为抗疫战线的一枚螺丝钉,做好了也不平凡”。周梓煜工作认真,耐心细致,热情大方,忠于职守,谱写了优秀团员的时代之歌。他的突出表现,得到社区居民和党群服务中心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周梓煜的家长对于他坚持志愿服务的行为也给予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中,父母的支持更坚定了周梓煜奋战的信心和勇气。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在这场“战疫”中,周梓煜就像一枚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是他在寒风中扎根社区,不厌其烦劝导居民减少外出,是他在雨雪中依旧坚守,不知疲惫测量居民体温,他用脚步丈量初心,用行动践行使命。这些日子,感谢有你相伴。正是一个小小的.“我”,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我们”,为社区的青年志愿者们点赞。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篇8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疫情面前每名医务人员都是一名战士!这一批批最美逆行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勇于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松江区新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护士长庞红宇就是其中的一位。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她积极参与集中隔离点、核酸采样点、疫苗接种点等方面的防疫工作,只要党组织需要,她每次都是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冲在抗疫第一线。

率先垂范,展现党员风采

3月初的凌晨寒风凛冽,庞红宇与同事们来到了位于九亭镇某小区门口进行核酸采样,作为采样小队的领队她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完成2000多居民的核酸采样任务!3人扫码3人采样,她有条不紊安排着工作,指导志愿者将混乱的人群变成了整齐的3支队伍。当遇到不配合的居民,她会耐心和对方沟通、解释,取得对方的理解;当遇到小朋友闹情绪时,她会细心指导家长并小心地采样,减少小朋友的不适感;对无法下楼的居民,她还协调1组人员上门采样,解决了居民下楼难的问题。从凌晨3点多一直持续到上午9点多,没时间吃早饭、上厕所,大家都咬牙坚持着。等到居民逐渐减少,她指挥工作人员分批次进餐和休息,避免了核酸采样的中断。居民们对他们的工作连连称赞:“医务人员太辛苦了,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得到居民们的肯定,她觉得再累再苦都是值得的。此轮疫情,应急核酸采样工作变成了医务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应急核酸采样队员的她几乎每天都出现在采样点上,长时间的采样动作让她腰酸背痛,每次出发前她都把止痛药膏贴满后腰及手臂。同事们看她那么拼命都笑称她为“庞铁人”,她笑着回答:“我是一名党员,党员肯定得往前冲啊!”

昼夜不停,彰显医者担当

4月2日,还在新浜镇某个村里采样的她接到工作任务,需要她马上前往新开的集中隔离点驻点担任医疗组负责人。接到任务后,庞红宇加快速度完成手上工作并立即驱车赶往集中隔离点,到达点位后她迅速开始投入工作:检查三区两通道、污水管道、地漏、房间内设施、医废点、一脱、二脱区等。由于点位人手不足,她帮忙一起搬运、归类、整理防疫物资。第二天下午3点,两天一夜没合眼的她迎来了集中隔离点的第一批被隔离人员。隔离人员入住后,遇到看病配药困难等问题,她就联系医院,利用微信平台帮助隔离人员远程挂号、配药,解决了燃眉之急。

为了更好开展工作,有时她只休息2、3个小时,连吃饭都顾不上。她严格指导点位上的医护人员、酒店客房组及其他工作人员做好相关防疫工作、落实院感防控并组织相关人员培训、考核等。她用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集中隔离点上所有工作人员的认可。

细处做实,体现医者仁心

“你好,这是我爸爸的接种码,他90多岁了,腿脚不方便,请问你能帮忙到他身边接种吗?”“可以的,请你出示一下他的身份证,报一下手机号,我准备完物资就过去给他接种。”这样一位特殊的接种者拉开了当天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序幕。庞红宇跟随着老人儿子的脚步,来到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身边。天气冷,老人穿得比较厚,注射疫苗时不是很方便,但是在庞红宇的指导下,老人顺利完成了接种,她细心交代着注意事项,嘱咐完后回到了注射区。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次都会出现在老年人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专场,而这也只是她工作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事情虽小却温暖人心。一路走来有心累、有病痛、有困难、有欢笑、有委屈,但这些都打不倒她,心中的信念支撑着她,胸前的党徽时刻提醒着她:自己是一名党员,要冲锋在前,起到标杆作用。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党员在危难时刻要挺身而出的誓言。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8篇相关文章:

学生进社区志愿者活动总结6篇

志愿者社区防控工作总结6篇

社区民生志愿者工作总结7篇

志愿社区行活动总结7篇

志愿社区行活动总结推荐5篇

社区志愿月活动总结6篇

社区志愿活动策划7篇

社区开展志愿行活动总结5篇

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总结5篇

社区志愿的服务活动总结7篇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4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