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活动方案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活动方案的制定我们能够更好地沟通和协作,活动方案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道中华活动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道中华活动方案5篇

道中华活动方案篇1

为进一步挖掘汉文化内涵,塑造汉文化旅游品牌,丰富中国徐州第十一届投资洽谈会内容,提升城市知名度,我局特制定“20__年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相关旅游活动方案。

一、活动名称

汉文化体验周(暂定,待修改)

二、活动时间

20__年10月25日至30日

三、活动地点:

徐州汉文化景区作为活动主会场,同时在全市各有关部门、相关县(市)区及旅游景区举办其他主题活动。

四、活动主题

再现两汉繁华 彰显盛世风采

五、活动组织

1、主办单位

徐州市委

徐州市政府

2、承办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商贸局、云龙区政府、九里区政府、新沂市政府、邳州市政府、沛县政府、丰县政府、徐州日报社

六、活动设计

以“穿我汉家衣裳”、“品我汉家美味”、“行我汉家礼仪”、“赏我汉家乐舞”、“观我汉家百戏”为主线,从服饰、美食、礼仪、乐舞、市井杂耍等各个方面再现汉代社会的繁荣昌盛与汉代文明的瑰丽灿烂。各主题活动的主会场设在汉文化景区内,分不同区域进行展示表演,同时在全市各有关部门、县(市)区及景区(点)举办不同内同的主题活动,使各项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衔接有序、相互呼应,让游客与市民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根基深厚的文化内涵,体验汉文化丰富多姿的文化活力。

(一)汉之裳――穿我汉家衣裳

作为汉文化最为醒目的文化符号之一,汉服体现了中华文化与人为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服饰的标志,近几年国内掀起了一股“汉服热”,许多青年人都以“穿汉服、行汉礼”的形式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身份的认同和自信。作为汉文化的集粹之地,徐州更有必要将汉服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加以弘扬。

1、“我穿我秀”汉服大pk

邀请全国各地的汉服爱好者团体或个人来我市参加汉文化旅游节,着自制汉装游览徐州汉文化景区景点,并举办“汉服pk”活动,通过服饰设计、才艺表演、礼仪举止等方面的比拼,为各地汉服爱好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提升徐州作为汉文化发祥地的影响力,营造“穿我汉家衣裳、铸我华夏辉煌”的文化氛围。

责任单位:市旅游??

活动地点:汉文化景区刘邦像广场

2、汉服展示

设计定制礼服、常服、宫廷服等不同样式的汉服,以模特表演、静态展示结合的形式展示汉服的文化特点与艺术气质,使人们进一步了解汉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汉服折射出汉文化的华丽多姿。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云龙区政府

活动地点:汉文化景区艺术交流中心

(二)汉之味――品我汉家美味

徐州汉画像石上发现多幅以庖厨宴饮为题材的画面,体现汉代社会对美食文化的追求以及物质丰富的社会风貌,对汉代美食文化的挖掘与复原,让历史尘封的汉文化“活色生香”。

1、汉代宴饮美食

在汉文化景区搭建汉代风格的酒肆,以汉画像石《庖厨宴饮》为蓝本复原展示汉代烧烤,供应具有汉文化印记的兰陵贡酒、沛公家酒、樊哙狗肉等供游客品尝;展示从我市各餐饮企业精选的“汉之味”美食菜点(样品展示);通过汉代饮食器具、汉代宴客礼仪,再现汉代社会烹制美食、宴饮宾客的场景,使游客充分感受汉代社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

责任单位:市商贸局、市旅游局、云龙区政府

活动地点:汉文化景区棋茶苑及通向水下兵马俑的通道

2、“汉之味”美食节

组织我市有关餐饮企业研究挖掘具有汉文化特色的菜点,运用汉文化特色的餐饮器具,在汉文化旅游节期间推出体现汉文化内涵的“汉之味”美食节活动。通过具有汉代风格、韩文化符号的菜肴和器具,充分展示徐州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让与会来宾与游客“吃出文化、吃出特色”。

责任单位:市商贸局、市烹饪协会

活动地点:市区5-10家餐饮企业

(三)汉之礼――行我汉家礼仪

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礼仪体现出人们对于和谐的追求,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具体表现。再现汉代礼仪,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解读汉代的思想文化,体验汉代社会独特的礼仪文化。

1、祭祀大典表演

设计创作汉代祭祀大典,在礼仪程序、礼仪器具、礼乐演奏、礼义服饰等反面充分显现汉文化雄浑博大的鲜明特点,使大典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观赏性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云龙区政府

活动地点:汉文化景区刘氏宗祠

2、车马游园活动

以汉画像石及相关资料为基本复制汉代车马,重现当时官员出行时的浩荡场景,展示汉代车马出行的仪仗。游客也可亲身乘坐,参与体验。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云龙区政府

活动地点:汉文化景区园内

(四)汉之韵――赏我汉家乐舞

汉代乐舞以其千姿百态、雄浑夸张和充满幻想的艺术风貌,向世人展示了汉代强盛的国力以及汉民族灿烂文化的泱泱风采。在原有汉器乐演奏以及盘鼓舞、长袖舞、巾舞等乐舞表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艺术水准,融入更多汉文化元素,设计编排一组韵味十足、神色飞扬的汉乐舞表演节目。

责任单位:市文化??

活动地点:汉文化景区汉文化交流中心门前广场

(五)汉之技――观我汉家百戏

汉代百戏指流行于两汉的各类竞技、杂耍、幻术以及乐舞、俳优戏和动物戏等,后人也习惯把百戏看成是今天杂技的前身。汉代的竞技游戏项目蹴鞠则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前身。

通过这一主题的活动设计,让游客感受到汉代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以及古代体育事业的发展。组织蹴鞠、秋千、角抵等起源于汉代的竞技表演,以及石锁、吐火等民间杂技;广大市民和游客可以参与投壶、走索、射箭、步打球等趣味性汉代竞技活动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云龙区政府

活动地点:汉文化景区中间游步道两侧草坪广场

六、其他活动

(一)汉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

我市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几年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新开发的汉文化旅游纪念品层出不穷。为进一步提高开发设计水平,拟自8月份至10月份举办汉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并在汉文化旅游节期间进行颁奖展示。通过大赛丰富我市汉文化旅游纪念品种类,繁荣徐州旅游购物市场,提高旅游创收水平。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徐州日报社

(二)汉文化旅游同盟采风活动

邀请20__年在我市结盟的部分汉文化同盟城市的旅游主管领导、新闻媒体来徐州参加20__汉文化旅游节,同时对徐州的汉文化旅游资源与产品进行考察踩线,就如何加强各地汉文化旅游资源的组合包装,形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跨度更加广阔的汉文化旅游产品与线路,进一步深化“汉文化旅游同盟”的合作,实现市场互动、线路互联、产品互补。

责任单位:市旅游??

(三)汉文化“故事大王”争霸赛

面向我市6―12岁少年,以汉文化的历史故事为题材,举办汉文化“故事大王”竞赛活动。对于得奖选手给与一定奖励,并组织他们进行集中表演。以此激发全市青少年对中华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责任单位:市旅游??

(四)县(市)区旅游活动

组织各县(市)区旅游活动依据本地旅游资源,策划组织不同主题的旅游活动,与市区各项旅游活动相互呼应、串联成线。

责任单位:九里区政府、新沂市政府、邳州市政府、沛县政府、丰县政府

道中华活动方案篇2

为了贯彻落实《怀集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成效,我校就开展经典文化“知行合一”教育活动,特制订计划。

学校一直很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教育活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既懂得经典句章的道理,也学会运用于现实生活和学习的社会实践之中。

一、课堂融入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开展“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质量,开设传统文化教育的专门课程,并努力让学生熟读背诵经典中的章(句),引导学生“与经典同行”,知行合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所有学科教学,强化其他课程的融入和渗透,并结合当前德育内容,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培养高尚品质,汲取圣贤智慧,提高人文素养,铸造健康人格。

二、班级悬挂经典名句,强化认知,悟出道理,并运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之中。

在班级开展“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引导学生精确理解经典名句的深刻含义,并把它运用在学习和生活的社会实践之中,把中华文化经典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德智慧融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经典的要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和家校关系。例如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等经典名句,让学生理解其精确含义,并在社会实践中实施践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三、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征文活动

1、3月下旬,宣传发动各班级学生,以“与经典同行”为主题,写一篇学习传统经典感悟的作文。

2、4月中旬,学校各年级组织初赛、初评。各年级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4月23日前,学校评出3篇优秀作品上送教育局参加复评。

四、组织学生参加“与经典同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学习手抄报比赛活动。

活动时间:4月下旬——6月中旬。

4月下旬。宣传发动学生参加“与经典同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学习手抄报比赛活动;6月上旬作品评选,各班选出3—5优秀作品;6月中旬,举办优秀作品展览。

五、开展尊老爱老、孝敬父母活动。

活动时间:7月—10月

1、暑假期间,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我为父母来分忧”为主题的孝敬父母活动;体会“能温席,小黄香”的等典故的深刻含义。在9月,走访村委会,由村委会和群众推荐,寻找孝敬父母的好学生。

2、重阳敬老活动,让学生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敬老名句的深刻含义。重阳节期间,学校举行“尊老敬老”活动,组织学生到怀城镇敬老院进行系列的尊老敬老活动,如为老人打扫房间卫生、与老人谈心等活动,培养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思想,构建和谐家庭和社会。

六、开展班级的“我与经典同行”的故事表演比赛

比赛时间:11月—12月。

1、11月初准备阶段,以经典名句与小故事结合,创新自编,进行表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赛,每班选出一个优秀节目参加学校的复赛。

2、12月中旬进行复赛,挑选1—2个节目作为元旦文艺晚会的表演节目。

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没有行动就不能称其为真正认识。只有去实践了,你才拥有这个知识,不去做,即使你看多少书,学多少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经典的要义;完善学生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和家校关系,传播主流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提高人文素养,铸造健康人格。

道中华活动方案篇3

一、活动意义

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学生背诵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素质教育。大力营造我校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我们积极倡议全校师生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二、目的要求

1、读书明理。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培养学生勤劳节俭、文明友善、孝老爱亲、自强自立的优秀品质。

2、学习读书方法,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

4、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高雅情操。

5、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6、变化气质,提高心理素质,使人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

三、经典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及古诗15首。三、四年级:诵读《弟子规》,及古诗20首。

四、活动安排

1、自己制作古诗诵读卡

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古诗文,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每卡一首诗文。学生在班内交流背诵。

2、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

3、学生诗文书法比赛。

以经典诗文为主题,进行铅笔、钢笔作品展示(主要是一、三年级),要求人人参与,每个班级先在班级内组织评比,然后上交10篇到学校评选。

4、诗文诵读表演活动。

以年级出一个节目,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突出古诗文的深厚内涵和文化韵味,提倡选择民族精神素材;形式丰富,不拘一格,可使用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可以师生合作表演,也可以全班或部分学生集体表演,还可以单个学生表演。

五、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保证诵读时间。每天固定第一节语文课前的3分钟诵读以及每周一节晨会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二)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200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三)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四)班主任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六、活动保障

1、班主任要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2、学校语文组、少队不定期检查。

3、学校分管领导做好动员组织和监督检查工作。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需要全体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道中华活动方案篇4

一、活动思想:

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中华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落实区教育局提出的“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华经典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论语》、《老子》、《百家姓》、《诗经》、《中庸》、《孟子》、《古文观止》、古诗文、经典神华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四、教育原则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

知性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五年级各班语文教师

2、活动时间及方式:

(1)营造班级经典文化氛围:本期第一期板报各班以“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为专题布置。

(2)各班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写字课15分钟,积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做到日有所诵。

(3)充分发挥品德,班会课的课堂渗透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4)各班语文教师先在本班学生中进行初赛,由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选出优秀者,再在年级中复赛评出优胜者。

(5)年级复赛时间:12月

道中华活动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江泽民同志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诵读古诗文,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接受人文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2、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陶冶其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

4、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结合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三、活动对象

西水地小学一年一班全体学生。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⑴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⑵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⑶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⑷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

方面的素养。

⑸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五、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以及《弟子规》等。

六、教学原则和方法

1、原则: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在学校由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

(4)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5)诗文集锦

让学生把自己已经能够背诵的诗词或读到的诗人有关知识摘录在本子上,配上简单的画面进行装饰,积累成有关于诗文知识的小册子。

(6)办诗文手抄报

让学生多读书、多搜集材料,增强设计能力。将自己了解的诗文知识、故事、名篇佳句办成小报。间周一期手抄报,

(7)诗文知识竞赛、背诗大王、小朗读家评选,每学期举行一次,并做好期末总评。

七、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天评价”、“每学期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天评价

(1)、正常评价:评价的范围是前一天的进度。评价时间最好在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当天读经班长。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2)、特殊评价:凡通不过组长检测者,由老师特殊处理。(在一般状况下,念过一百遍而不能熟背的人极少)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著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评价。考核内容为诵读内容(随机抽取)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鼓励学生多背多诵读。

八、具体实施方案

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教师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想方设法,处处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学生们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

(1)每天早晨安排30分钟进行诵读;

(2)每周利用诵读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3)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的评选活动。

(4)充分发挥家长作用,督促学生诵读经典。

(5)语文老师可以共同进行诵读活动。

(6)布置家庭作业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班级也将与德育处、教导处共同组织开展阅读与积累展示活动,让读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道中华活动方案5篇相关文章:

活动方案演讲比赛活动方案最新5篇

活动方案演讲比赛活动方案5篇

冬至活动方案小班冬至活动方案5篇

活动方案演讲比赛活动方案参考5篇

广播体操活动方案活动方案5篇

阅读活动方案阅读活动方案推荐5篇

工作方案和活动方案精选5篇

亲子活动美食活动方案5篇

妇女节活动活动方案参考5篇

亲子活动的活动方案最新5篇

道中华活动方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