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不同的观点,读后感的形成过程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内心,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战模式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战模式读后感篇1
本月所阅读的书为三矢裕的《创造高收益的阿米巴模式》,本书中通过对京瓷的阿米巴经营模式进行总结,讲述阿米巴经营的五大目标:
1、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书中指出阿米巴经营,就是以各个阿米巴经营单位为核心,让其自行制定各自的计划,并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目标。通过这种做法,让第一线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进而实现全员参与经营。自山南酒厂推行阿米巴3个月以来,各经营单位正在逐步完善属于我们自己的阿米巴,员工参与度也在逐步提升。
2、以核算作为衡量员工贡献的重要指标,培养员工的目标意识:实现全员参与需要精细的核算作为支撑,否则就无法将员工的贡献进行显性化;同时也不利于经营意识的培养。我厂目前包装车间、动力班的核算方式较为全面,而污水站核算方式未能将效益核算至个人(主要受目前污水量不稳定,导致无法将效益核算至个人),同时将阿米巴业绩进行公布,通过一系列正刺激,逐步提升员工的经营目标意识。
3、实行高度透明的经营:阿米巴经营需要及时把前线的数字反馈给现场,让现场经营单位根据数据(业绩)作出判断,采取改进措施。这也给阿米巴经营模式的透明度提出了要求,必须及时把数字反馈给现场。如果等到一切无法挽回的时候,再把数据反馈给现场并追究现场(阿米巴经营单位)的责任,会严重打击该组织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建立一种能够及时把数据反馈给生产现场的机制。结合我厂目前现状,从看板管理做起,公布每个班组每天生产数据,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改善。
4、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要求各经营单位要有共同的目标,即要求从厂内中高层到各阿米巴成员,必须用信任的纽带连结起来。通过在经营者与成员之间构筑家庭成员般的人际关系,建立一个有更多员工互相携手共同参与经营的组织。全体成员为了组织的发展而齐心协力地参与经营,在工作中收获人生的意义以及成功的喜悦。我厂目前从领导到基层管理人员均积极参与阿米巴推行,已具备组织整合的条件,后期将需要进一步营造经营成员间的关系。
5、培养领导人:阿米巴作为一 个核算单位,是一个拥有明确的志向和目标,持续资助成长的独立组织。根据需要把组织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把各单 位的经营权下放给阿米巴领导,从而培养具备经营者意识的人才;同时下放经营权也是一种精神激励的方式。结合我厂现状,目前只有包装车间班组长的阿米巴经营领导权的下放,需要我们继续完善后期的勾调各工段经营权等。
阿米巴经营模式是将领导力培养、现场管理和企业文化这三大企业管理的问题集中在一起,并予以解决的经营模式。而公司推行阿米巴、精益生产、清洁生产工具,我认为本质共通之处就是通过持续改善,使得公司的收益最大化。
战模式读后感篇2
假期里读了一本《构建教育新模式》,看到书名,我有点抵触,以为是一本伦理性很强的书,谁知看了第一节后,就爱上了这本书。书中文字简练、平实,让人平静,却引人沉思。全书由十二篇文章构成。全部文章围绕一个主题:重建教育新模式。作者的观点鲜明,新模式的宗旨是重建教育结构。回想起去年读的一本书《大教育论》,两本书都对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交流,学生评价等进行了重点的阐述。正好我们学校对教育新模式极力推崇。每当我审视自己的课堂,不得启发,思维受阻之时,这样的书,总是能让我豁然开朗,越看越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以下是自己的一些感想:
开卷之初,在《学习组织:从班到小组》一文中,作者首先提到,新教育模式最直观的变化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坐学习。和大家一样,看到学习小组我也在想,小组一词和小组这种组织形式是早已存在的,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小组活动也一直存在着,小组讨论、小组值日等。作者把班建制和学习小组进行了科学、系统、客观的比较。从座位的形式看,以小组为中心的围坐取代了一教师为中心的排座,学习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个体的学生,也不是几十个人的班,而是学习小组。小组围坐制有效的保障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人都在参与,人人都是主角,这些都是排座的形式下难以实现的。
其次,学习秩序出现了“颠倒”现象,自主学习在先,课堂学习在后。学习的起点不再是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而是课前的小组学习。
再次,“学时”取代了“课时”。讲授式教学,学生的课前、课后等课外学习的时间远不如课堂听讲那样重要,而新模式下,把学生的学从课堂拉长延伸到了课外,小组的优势在于课内、课外都可以开展,课时到学时的转变可谓是巧妙。
最后,展示将成为重要的学习形式。当然,课堂展示的效果要取决于课前的充分准备和课上的默契合作。在我们改革的起始阶段,作为教师,必须做好导演这个角色,指导学生了解展示的形式和方法。
作者在书中这样写到:在我家的厨房,我永远是配角,我一般是站在我爱人的身旁,像一位小学生乖乖的完成老公布置给我的一项项任务:洗碗,洗菜,剥蒜,递酱油等。我很认真,很服从,也省心。有一天,爱人换了一种“领导方式”:做饭,炒菜我全权负责。我顿时有一种被信任的感觉,我可以独当一面了。我要做的,不再是听话,被动的接受,而是筹划:我得整体考虑有多少事情要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更快。这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自由人与奴隶人的区别在于,奴隶人只知道要做某件事,自由人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想,不管是怎样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最终都归于一句话:大道至简。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让我们的学生有鱼,更要有“渔”,这才是我们一直要追求的教育真谛!
战模式读后感篇3
管理层了解到哲学是《阿米巴经营》这本书的的基础,因此决定从贯彻经营哲学开始,试图让员工们先从认识上提升,达到哲学共有。一时间,稻盛哲学和阿米巴经营的相关书籍、资料人手一份。
每天下班前后的一个小时,安排成经营哲学讲座学习分享时间。
每天晨会,成了经营哲学的考试时间,对前一天大家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稻盛哲学的根基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确非常符合中国员工的口味。
起初,员工的积极性很高,每次学习过后,还会做交流与分享,进行热烈的讨论,有人甚至把书中的重点理论倒背如流。半年过去了,每天的学习活动还在继续进行着,可是公司的效益并没有上来,公司仍然在困境中挣扎,这与稻盛哲学里面讲的员工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似乎不是一码事,每天的学习转变成沉重负担。员工开始抱怨不断:饭都吃不上了,天天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公司领导困惑不已,明明大家每天都说已经理解了敬天爱人、利他之心,每天都在分享自己所做的努力,为什么企业状况还是如此窘迫呢?
这个案例向我们呈现了阿米巴经营的误区之一——饿着肚子谈哲学共有。饿着肚子,即企业无法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如工资水平比同行业低,员工觉得自己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经营者的吝啬,可能是企业确实效益不佳,但结果只有一个:员工不满。毕竟员工为企业工作不是义务劳动,理所应当获取应得的薪酬。哲学,是抽象的理念,属于精神层面。哲学共有,是将抽象的理念让人们理解、认同,进而运用到工作中去,让思想真正影响行为。饿着肚子谈哲学共有,就是在员工物质生活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一味地从精神上灌输哲学理论。
一、哲学贯彻以物质提升为基础才持久那么,物质和精神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当我们把物质看做金钱、生活资料时,物质与精神是相辅相成的。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铺垫,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升华,没有人可以把这两种生活分离开来。任何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也不可能只拥有完全的精神生活或是单纯的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的支持,物质生活就是枯燥的;没有物质的支持,精神生活也没有存在基础。
所以,好的企业中,精神与物质是双丰富的。
现在,我们就能找出案例中的主要矛盾了,员工迫切想要提高物质水平,而 a 公司的哲学共有过程无法让员工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
无法指导企业实践的经营理论是没有用的理论,同样,不能够落地的经营理念也是没有用的经营理念。只谈理论不去实践,再有用的哲学思想也只能成为挂在墙上的装饰品,无法为企业成长提供应有的.推动力。
只有理念在经营活动中得到运用并且真正产生业绩成果了,员工才会逐步相信原来哲学真这么管用,老总的话没错。这样一来,在哲学学习和实践运用中产生正向作用的循环提升,相互促进。而纯粹学习哲学很容易会走入误区,开始员工觉得新鲜,时间一久大家就疲倦了,也不相信了。
a 公司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空谈理论,每天只组织学习哲学、分享哲学甚至要求员工背诵,违背了精神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哲学原理。 公司本来就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其员工学习m稻盛哲学半年之后业绩仍无任何起色,员工感受不到学习哲学到底能带给他们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员工连正常生活都无法维持时,自然没有耐性再听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哲学理论。物质与精神的天平严重失衡,哲学共有的成功几率必然不高。
二、空洞的理念对企业经营毫无价值稻盛和夫创办的企业在日本不是最大、最赚钱的,员工的工资水平在日本也并不是最高的,但他们的员工仍然为企业全心全意的服务。其实物质上的满足并非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让员工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正是因为始终怀着利他之心去努力工作,才使自己获得生活的富足。而生活富足会更坚定员工对企业经营理念的信任,深信不疑这样做人、这样工作是对的,并继续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循环往复,形成良性发展。这也就是稻盛和夫一直所追求的让全体员工获得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幸福。
哲学不是谈出来的。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企业想要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领导们聚在一起一商量,弄出一个理念,比如自由、平等、博爱,但是理念提出之后企业情况一切照旧:员工并不自由,层级观念依然很鲜明,同事之间勾心斗角。这个时候的自由、平等、博爱仅仅成了一句口号,毫无实际意义。只有当企业采取具体措施改善这种状况,让员工真正感受到自由、平等、博爱的企业氛围,员工才会变被动为主动,由被动地执行任务,到主动地思考企业文化的意义并探究完善的方法。同理,当员工通过贯彻经营哲学后看到成果,看到企业的改变,看到高层的改变,看到自己也能够从中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收获之后,才会自愿把这些理念植入自己的价值观,并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行动中。
综上所述,只有在满足员工物质生活的前提下,才有基础谈哲学共有;只有将经营哲学真正贯彻到生产生活中,让员工看到它的正向作用,才能让员工信服;只有将哲学的空谈变为实际举措,才能使员工从被动到主动。物质和精神要双丰富,空谈哲学必定不能长久!
战模式读后感篇4
阿米巴是每天有听马丁在读。然后也听马丁解释阿米巴经营模式的特点,自己也有大略的看一遍。
马丁觉得,我们曦蕾国际将来有一天也可以运用阿米巴的模式,但是目前,可能还不行。我对阿米巴模式的了解是这样的:
1、每个部门都有独立的核算,包括支出和收入,都是独立计算的。
2、并且每个部门都可以独立完成部门的业务,和独立寻找业务,来赚钱。
3、每个部门可以实施企业的理想和方针,和企业共同发展。
就像马丁说的,目前我们的公司只靠销售部在赚钱,那其他部门可不可以赚钱呢?我想一想,是可以,无论是技术部,还是培训部,将来有一天都是可以出来赚钱的,技术部,可以为我们公司创造利益的同时,也一样可以为其他公司创造。培训部为我们公司进行培训的同时,其实也可以招纳其他的公司和我们公司的员工一起培训,但是这些是需要整个架构模式的。我的理解是这样子。
不过这本书里面,稻盛先生对这些年轻的员工说过一翻话,我是受益匪浅的,他是这么说的:“你们如果有勇气离开公司,那为什么没有勇气相信我呢?我用我的生命作赌,为了大家我会去维护好这个公司。如果我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杂念经营公司,你们可以砍死我”非常佩服稻盛先生的承诺,最终稻盛先生也没有令这些青年失望,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老大问过的一句话:你打算跟着我多久?”然后我就说:“我打算跟一辈子。”其实当时说这句话,我是真心发自内心,我觉得,我是那种,其实我有勇气离开公司,但是我更加有勇气相信老大!
所以,老大,你要加油,一定要将自己的事业做到发光发亮,完成你的3年,5年的目标,相信你可以的!
战模式读后感篇5
对于“教育新模式”这个名词,我作为一个从教三十余载的老教师听的很多,也曾有所思考,但做的不是很多。当我读完这本《构建教育新模式》书时,似乎看到了我们今后的课堂……
利用寒假我读完《构建教育新模式》这本书后,感慨万千,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感悟。
首先是预习。相信很多老师在课堂结束时,总会提个预习。而事实上这个要求很模糊,模糊到几乎略去不考虑。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开始是什么时间呢?对一个内容学习的开始往往是在上课后打开教材才开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多时候是非常无奈的进行满堂灌,而学生又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日复一日,很多学生就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收获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区别于传统模式教学,新模式(有称之为项目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或代表西方国家最先进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的课堂)从大体上的基本结构构成是三个:第一个是课前小组学习,第二个是课堂展示交流,第三个是课后巩固提升。在这种新模式下,第一个程序是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要进行深度且认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到能在还没有讲课前,学生已经开始做题了,相对比较简单的题都会做了,这就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需要真正的去读教材,去理解内容,自己能掌握的绝不带到课堂上。当然,看到这里,很多老师可能会向我之前一样存在这样的担忧:若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又或学习了却谎报已经学懂了,怎么办?但是看完这本书就会发现,学生进入新模式课堂是有门槛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标志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这些内容哪些是我完全懂了,懂到什么程度,懂到可以给全班同学讲;第二个就是这节课的内容里边哪几个还不懂,需要在课堂上解决。
再是讲授。看到这个词语就可以想到老师站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的画面,而这种现象,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将成为历史。那么,课堂干什么呢?那就是第二个环节——课堂展示交流。近似于一个研讨会,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这个小组自己学习的收获,在交流、展示过程中提不同的意见,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点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是不耻下问的精神。“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更有国外的学者说中国这个国家缺少一种精神——叩问精神。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有创新能力的人,为什么缺少叩问精神?传统的课堂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什么东西都讲清楚了,学生只有一个任务:记,他根本不需要思考,而在新模式下,小组探究制在机制上把探究这一理念落在了实处。
最后是成绩。据已经如火如荼进行新模式改革的学校来看,能够稳步、全面提升学生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的任务以及作用是想办法让学生学起来、动起来、思考起来。老师的.备课是要研究方案,研究如何才能更好的带到学生学起来,老师需要关注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学习才能更好的组织构思好一堂课。
对于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新的教育模式的一些疑惑也有了初步的想法。只是如何实践到教学实践中去,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的探索、学习、完善!
战模式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 梦读后感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