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启发我们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创造积极的改变,优秀的事迹是我们心灵的财富,让我们在未来的旅途中始终保持热情,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巧媳妇事迹材料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巧媳妇事迹材料篇1
今年45岁的邱爱是纺织东一条街22楼的一名普通妇女,她十几年如一日,热心伺候婆婆的感人事迹深受邻居的赞扬及好评,人们提起她没有一个不夸她是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今年80岁高龄的婆婆原是纺织东一条的居委干部,因脑梗行动不便,卧床在家。年富力强的邱爱在家最小却毅然担负起了照顾婆婆的重担。生活困难,从没怨言。用她那瘦弱的身体一刻也不停地忙碌着,全心全意照顾久病在床的婆婆。
天有不测风云,婆婆在今年年初检查出了小脑萎缩,严重贫血等症状,全家多次寻医给婆婆治病,但效果都不太好,面对病情,婆婆感到打击很大,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邱爱看出了婆婆的心情,就天天陪在婆婆的病床前陪他聊天,开导婆婆坚强起来,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给婆婆打比方,还常对婆婆说‘你一定要战胜病魔,有我们和你在一起,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照顾你陪伴你’邱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执着的挑起了伺候老人的重担,今年,她为了贴补家用,还找到了工作,上起了班,她一面工作一面操持家务,伺候老人,在忙里忙外的同时,他抱着治好婆婆病的希望,四处投医问药给老人治病,婆婆住院期间她亲自护理平时按时给婆婆服药,合理安排婆婆的生活,饮食起居精心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亲自扶婆婆上厕所大小便,亲自给婆婆换衣服,梳头,洗脸,端茶倒水,她千方百计让婆婆吃好,住好,使婆婆开心,每周她定期给婆婆洗头,洗脚,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换。即使遇到工作繁忙,她仍抽空坐在床边陪婆婆聊天,就这样他热心伺候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
为了能让婆婆早日康复,邱爱咨询了很多医务人员,掌握了不少护理知识,通过多年来的精心照顾,目前婆婆病情和精神状态大有好转。来探视婆婆的亲属都说‘多亏了邱爱的悉心照顾’邱爱每次都腼腆的笑着说‘孝敬婆婆是我份内的事’
生活中这样的细节还很多,不少人问她‘你为什么这样孝敬婆婆’邱爱回答说‘婆婆早年丧夫,为教育丈夫成人受尽了苦,我们晚辈应当照顾好老人,让老人家多活几年,才能对得起她,我心里才觉得踏实些,好受些’这就是质朴、善良的邱爱!
巧媳妇事迹材料篇2
苏换弟是居住在运城市盐湖区王范乡下马村的一名普通居民。她1978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收获为“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的天伦之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8年,家庭的“顶梁柱”的丈夫因病撒手西归,只留下老迈的婆婆,年幼的孩子和孤苦无依的她,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她的身上……
当时她的女儿七岁,而儿子只有五岁,她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年迈的婆婆,心里有说不出的苦,但她忍了下来。她决心自己好好干,一定可以养活得了两个孩子还有年迈的婆婆。当时家里有十几亩地,她就辛辛苦苦种起地来,可是地里有的活是她一个女人家根本干不了的,而且一年下来,地里的收获也不大。她想,这样可不行,孩子们越来越大,也到该上学的年龄了,以后的开销会很大,就地里的一点点收入根本不够家里的平常开销。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立了集会,她就和婆婆商量“要不在集会上卖东西吧?”,可是至于卖什么呢?她就和婆婆在集会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发现有一个老婆婆卖韭菜盒子,看着生意还特别的好,她就决定也卖菜盒子试一试。摆了几次摊之后,发现生意的确还可以,她就坚持了下来。家里的日子也逐步得到了改善,但孩子们正在上学,家里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所以她就又开始卖凉粉,凉皮,想把日子过得更好。在她出摊的日子里,婆婆在家也没闲着,每天为了择韭菜、洗韭菜、泡粉条,和面,搞好后勤服务。为了多赚点钱,风里来雨里去,她几乎每天都出摊,逢一四七去冯村赶集,二五八去王范赶集,三六十在本村赶集。每个月也只休息三天,就在这三天里,她也不能闲下来,给婆婆和孩子洗洗涮涮,收拾收拾家里,还要出去买点材料。
寒来暑往,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她的坚持努力下,家里盖起了五间新房子,女儿出嫁了,儿子也娶了媳妇,如今也当上奶奶了。她虽然挣了点钱,但身体也累垮了,腿关节疼得有时候都走不了路,手上的关节肿得像根香肠,不过她心里还是美美的,因为孩子们都长大了,也都成了家,婆婆也是红光满面的。婆婆看着她的身体状况,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婆婆和孩子们多次劝她不要再干了,再干身体就不行了,可是也说:“我没事,我坐在家里也没啥事,出去一天多少能挣点,也能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2013年年,一向身体很好的婆婆突然生病了,她看着婆婆难受的样子,她心痛得不得了。把婆婆送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胆结石得做手术,婆婆说什么也不做,说:“就让我死了算了,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活几年呀!”可她却说:“我们母女俩相依为命这么多年,你比我亲妈还要亲,我不能失去你。”婆婆被她的话打动了,决定做手术了。手术后,她寸步不离的伺候着婆婆,端屎端尿,问寒虚暖的,就连同病房的病友都夸婆婆好福气,有这么好个儿媳妇。婆婆出院后,但因为年纪大,恢复得比较慢,而且术后还留了个腰疼的毛病,疼的厉害的时候躺着都翻不过身,她就帮着婆婆翻身,脱衣服,洗脚,洗脸,擦身体,慢慢的婆婆的腰疼病好了些。
从丈夫走后,她们婆媳俩就睡到了一个炕上。如今,她们早已情同母女,不是亲生胜亲生啊。
她的家是一个传统美德之家,遵循的是“敬老爱幼,勤俭自强,孝行天下,淡泊从容”的人生品格。这传统美德,给她们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让她们获得了精神的力量源泉,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们相持相扶,彼此关爱,淌过生活的难关;在漫长的生活长河里,她们宽容以对,互为慰籍,共享人生的平实和精彩,这细水长流般的爱,将会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体味真,弘扬善,享受美。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但认识她的人都会翘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她是孝媳、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巧媳妇事迹材料篇3
她,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在丈夫去世后20xx年如一日的照顾着93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公婆。在村民眼里,她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在公婆心中,她是个值得信赖的好儿女;在孩子眼里,她是善良的母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在亲朋好友之中,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肃然起敬。她的的确确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她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家住陕西省镇巴县黎坝镇春生社区街上小组村民席。
中国有古语,百善孝为先。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基本要素。
席有一位双93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公婆,得了老年痴呆症,不管平时自已家活有多忙,席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解闷,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她都会尽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当老人有些头痛感冒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时常嘱咐老人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有时农活实在忙得抽不开身,她就会提前为母亲准备好一天的生活用品,委托亲戚、邻居帮忙带管那么几个小时,每周她都会帮公婆洗一次澡,陪她玩,搀扶着她在街边散散步、说说话,如同对待幼儿一样地哄着、照顾着。为了使老人的生活更丰富一点,前几年她还带老人到县城的黑虎梁、革命烈士纪念塔等地游玩。父母把我们养大,现在他们老了,孝敬他们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只是做了我的本份。席说。
这一本份,让看在眼里的外人都直夸她实在是孝顺。老人眼睛看不到,自理能力差,时间长了身上难免有气味,可席不嫌弃,还时常陪着公婆一起入眠;老人头发长了,她就请来理发师为老人理发;天气冷了,她及时为老人加衣添被;天气热了,傍晚她就背公婆去广场乘凉。看到老人乐了,她心里比蜜还甜。
如果说席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是理所当然,那么她对周边的老人也一视同仁,这不能不说是她对孝文化的又一种诠释和理解。
在席xx周围,有的老人儿女常年在外务工无人照看,有的年迈多病,行动不便,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公婆一样,经常去走动、去看望。有的老人身体不好需要住院时,席就主动帮忙办理住院手续,并垫付医疗费。逢年过节又送去补品看望老人。左邻右舍、社区里的老人,在她眼里,个个都是亲人,也如父母。
在幸福院,社区每周都组织老人们开展活动,只要一有活动,她就做服务,扶老人上台阶、为老人端茶递水……。每年重阳节,党委、政府,社区都要组织老人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的老人拄拐杖,有的老人因生病腰间挂着尿袋,她就就跑前跑后,给老人们提供方便。
扶人上车、为老人代购生活用品、送老人回家、帮老人解决家庭纠纷……席关爱老人的行动简单而实在。其实孝顺不用惊天动地,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或一个举手之劳的行为,就能让老人们倍感欣慰和满足,关键是我们要能换位思考,多想想老人们最需要什么。席说得简单而真诚。席真情实意,打动了所有跟她接触过的老人,但凡知道她的人,一提起她就会竖起大拇指说:她是个大好人。
现在社会上有种不良风气,很多人不敢去做好事,如果有一天你也刚好碰到一位老人在你面前摔倒了,你敢不敢去扶?面对群众的问话,席回答得肯定而干脆。敢。那要是她因此冤枉你呢?席笑得有点腼腆,那我也心甘愿过,我相信社会上还是有公平正义、还是好人多。
20xx年席被镇巴县老龄办评为孝亲敬老之星。席就是这样,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从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动、去感召、去触动周围的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做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诗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巧媳妇事迹材料篇4
2003年她与丈夫结婚,一直孝敬公婆,被左邻右舍交口称赞。不幸的是公公于2006年十月查出患有肺癌,公公病情发展的很快,没过多久就不能进食了,为了能让公公能够多维持些日子,也为了减轻婆婆的负担,她每日在工作之余抽空回家为公公做可口的粥饭,和婆婆一起一口一口喂公公吃饭,让本已神志不清的公公留下了两行眼泪。不久公公去世了,她们一家三口便和婆婆住在了一起,婆媳俩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没隔一年,婆婆的大儿子和儿媳妇也不幸遇害,白发人送黑发人,婆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让她一时承受不起,无疑是雪上加霜,终日以泪洗面,还常常会说一些自暴自弃的话语,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是她整日陪在婆婆身边耐心地开导她、服侍她,让她的内心重获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她很重视老人心理需求,一有时间就陪婆婆聊天,婆婆的亲戚朋友来了,她总是热情招待,遇到与婆婆有分歧的事情,她总是心平气和地和婆婆沟通交流、消除隔阂。每次外出买东西,看到合适的总会给婆婆带一份,知道婆婆的要不好,她就迫不及待的跑去超市为老人家买按摩器和足浴盆。这些年来,婆婆的饮食起居都有她一人服侍,同龄的老太太经常开玩笑的逗她“一看你就不像在儿媳妇跟前受委屈的,穿得好,脸色也好!”她会高兴的说:“我这个小媳妇啊,比女儿还贴心!”
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处,最大的秘诀就是两人之间的沟通非常到位,他们经常彼此向对方敞开心扉地聊天。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情上,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版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他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工资收入,不铺张浪费。培养孩子上学以及其它生活琐碎事情很少让丈夫操心,让丈夫安心工作。
作为一个母亲,孩子说:她是我最好的老师。曾经学过教育学的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他没有过多的唠叨,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的东西,儿子就先给奶奶吃,奶奶不吃就硬往嘴里塞,还学着电视上的说“家有一老是一宝”。
别人的星期天一般都是调养精神,吃喝玩乐的一天。而她的星期天确实七天中最忙活的一天。接送孩子上第二课堂、陪婆婆逛菜市场、做可口的饭菜......她丈夫深有感触的说“是媳妇给了他家人的温暖和幸福,他是我们家的调和剂,她为家里付出的太多了!”而她却乐呵呵的深感知足和欣慰,他认为做一个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家兴、人旺、工作顺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巧媳妇事迹材料篇5
周晓霞是红安县国土资源局财务股副股长兼会计,1971年2月出生,1986年参加工作,一向从事国土资源管理事业。23年来,她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勤奋学习,生活中更是处处关心他人,家庭关系也处理得和谐美满,始终坚持女性应有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单位,她是领导和同志们认可的好同志,在家中,她是公公、婆婆和丈夫认可的好媳妇。
周晓霞的丈夫是县财政局干部,事情多又杂,整天在外奔走。他是一个有极强事业心的人,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恪尽职守。他每一天全心全意地工作,工作出色,但没有时光照顾家庭,繁重的家务、孩子教育和照顾老人的工作基本都落在周晓霞一个人肩上。为让丈夫安心工作,她的生活基本是两点一线,上班时光忙完单位工作就急忙往家赶,回到家里做家务。为了让女儿有饭吃,每一天清早起来,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饭菜做好,用电饭煲煲着,以备她回家有饭吃。对此,女儿很不理解,十分委屈地说:“别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一家人坐在一齐吃香喷喷的饭菜,而我每一天只一个人在家吃饭。”她回答说:“孩子,妈妈此刻单位忙,等有空我必须陪你在家吃饭!”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工作忙,老人又无力帮忙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由周晓霞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十分艰辛的事情。周晓霞不仅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的独立生活、学习的潜力。经常鼓励她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处,最大的秘诀是她们二人之间的沟通十分到位,她们经常彼此向对方敞开心扉地聊天。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情绪舒畅。她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工资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培养子女上学以及其它生活琐事,都由周晓霞独自承担,从不让丈夫操心。在生活中,她自觉做到不插手丈夫的日常工作,不干涉丈夫手中权力的正确行使,不利用丈夫的职权和影响办私事,搞特殊化。
别人的星期天一般是调养精神,吃喝玩乐的一天。而周晓霞的星期天却是七天中最“忙火”的一天。尽管平时她也不着闲地干,可一个星期全家的衣服,还有两三个星期要给老人拆洗一次被褥,这些她就要洗上大半天。在生活上,她对老人精心照料,在精神上给老人以最大的安慰。她婆婆患了胃病,有时烦燥不安,哭闹不休,吵骂不止。遇到这种状况,她丈夫不免也要发一通脾气。这时,她总是安慰老人,同时劝丈夫:“我们要是老了,孩子们这样对待我们,你心里能好受吗?”一句话,丈夫的火消了,老人也不闹了。每个周未再忙,她都要随夫携子看望公婆,一齐吃顿饭,陪老人聊聊天。她丈夫曾深有感触地说:“是媳子给了他家人的温暖和幸福,为家里付出的实在太多了!”而周晓霞总是乐呵呵的,深感知足和欣慰,她总是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家作为一个主妇、长媳,家兴、人旺、工作顺就是自已最大的幸福。
在这次“十佳好媳妇”评选中,虽然全局干部职工都推荐周晓霞参加全县“十佳好媳妇”评选,但她本人却认为自我在很多地方也存在不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她会更加努力地去做一名“好媳妇”,做一名“好国土干部”。
巧媳妇事迹材料篇6
唐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她是一个上孝敬公公婆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妇,多年以来,她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她就是xx村大塥组29号的唐。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
唐原1984年8月出生于xx乡xx村老十五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出了父母之外还有一个姐姐跟弟弟,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唐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她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xx年嫁入xx村大塥组方国俭为夫妻,夫妻非常恩爱。公公婆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淳朴热情。在跟公公婆婆相处几个月以后,公公婆婆评价唐是个聪明智慧的好媳妇。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农村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相处的非常的好,婆媳关系也是非常的融洽。
本是非常幸福的一家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xx年婆婆突感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得了癌症,一家人如遭晴天霹雳。当时的唐怀有七八个月大的身孕。她没有像一般的孕妇那样在家养胎,而是去照顾重病的婆婆,当时婆婆在市医院就诊。唐就挺着七八个月大的.肚子每天坚持到医院去照顾婆婆。每天大清早的就做好饭给婆婆送去,喂婆婆喝水吃饭,洗洗涮涮,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个孕妇而什么都不做。每天都不停的鼓励婆婆,从没有在婆婆面前抱怨过,在婆婆面前她总是表现得很轻松,没有愁眉苦脸。当时婆婆浑身都很疼,根本睡不着觉,她知道婆婆现在正在跟病魔做斗争,需要充足的体力,她也管不了自己挺着个大肚子的辛苦,每天都帮婆婆揉揉疼的地方,轻轻摸摸,好让婆婆入睡。婆婆睡着之后,她才到病房的外面去,自己躲在那里掉眼泪,哭个不停,有时候丈夫都劝不住。病房的人看到这样的女人都问婆婆是不是自己女儿啊,婆婆说是我媳妇,他人都用不可置信的眼观看着。婆婆当时也很开心,对其他人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比我闺女还要亲呢。”
在这样好的媳妇的悉心照顾之下,婆婆终于战胜了病魔,平安出院了。回到家里媳妇还是一如既往的照顾婆婆,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每次只要一提到自己的媳妇都是笑的合不拢嘴的。xx年9月25号对于这一大家子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唐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她的女儿,女儿也很乖巧可爱。虽然婆婆的病住院使得家里更加的困难,但是看到这样乖巧的女儿之后唐什么也不计较了,穷一点没有关系,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开开心心的就行了。之后一家人生活也是非常幸福的。
幸福的生活是非常短暂的,xx年10月份婆婆的病不幸又复发了,这一次上天没有留住婆婆,在婆婆的丧礼上唐哭的死去活来,非常的伤心,别人怎么劝都劝不住。婆婆虽然离开了,但是家里还有一个公公,唐对待公公也是非常孝顺的,跟公公相处的也是非常融洽的。
照顾年幼的女儿跟年迈的公共,唐没有一句怨言,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因为她知道言传身教,她要用自己的行动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大家子在这个明事理,聪慧的儿媳的经营下也是生活的非常幸福的。人家说好事多磨,现在的唐是好人遇事多,xx年又一起不幸得事情发生在这位善良的女人身上,公公出车祸住院了。在市医院就诊,她并没有抱怨为什么自己会遇到这么多不幸的事情,而是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别人她是多么的坚强。像当年照顾婆婆一样,她每天都做好饭跟汤去照顾公公,公公每每说到媳妇的时候都说在这个时代很难找到这样的好媳妇了。在她的悉心照顾之下,公公很快就出院了。
唐不仅是在亲人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在平时她也是一样的照顾的老人,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很尊敬她。每次家里来亲戚了她都会主动的去买菜做饭,热情招待,从来不会叫公公说一声,虽然家庭很困难,但是对待他人她从来没有因为这个而烧出一份力。在邻组有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家庭丈夫不幸去世了,只留下妻子跟孩子,她看见那么可怜的一家,自己虽然也不富裕但还是送上了自己的一份心意,送了200元钱给那家。这就是唐,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她不仅跟公公婆婆关系相处的很好,跟自己孩子的2个姑姑(丈夫只有2个姐姐)关系也是很好的,每次姑姑们来的时候她总是热情招待,从来不去计较什么。有一次,自己的妈妈看女儿每天辛苦就抓了自家的一只鸡跟一只鸭给女儿,让女儿给自己补补,可是女儿就将2只全杀了。别人看到就问,你杀那么多哪吃的完啊,她回答说:“打电话叫了2个姑娘回来吃饭,大家一起吃啊。”这就是唐,一个不会自私的农村妇女。
作为一个好媳妇,唐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震耳发聩的表白,不发豪言壮语,不要宣传报道。她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心态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情,把“孝”字深深刻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写着“孝”的朴实无华。
巧媳妇事迹材料优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