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观后感精选6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影片中的正能量,我们可以先写一份观后感进行分享,观后感能促使我们更加关注影片的创新元素,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第一书记,观后感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第一书记,观后感精选6篇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1

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被沈浩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打动。沈浩同志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该影片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责任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万世根本”四个字格外引人注目。电影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故事情节紧凑、真实可信;没有口号、没有标语,没有说教,人情味十足,符合常理。总之,这是一部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 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我们现实中都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特意去找。沈浩用实干感动了同学、用真诚感动了小岗村村民、用业绩赢得领导的赞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书记光辉形象。如果说挂职三年有“镀金”嫌疑的话,那么挂职六年还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镀金”就转变为“真金”。众多影视明星在影片中再现了沈浩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带领大家建设小岗村的生活片段,使观众信服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万世根本是做人。

沈浩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他深入群众,埋头苦干,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他的感人事迹凝结成一座丰碑,不仅立在小岗村,立在广袤农村,更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

吃年夜饭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村民们轮流用手机给沈浩的妻子和女儿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为拥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骄傲,女儿也为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自豪。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句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一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学习。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对沈浩同志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平凡的人生闪耀共产党员的魂,坚定的信念成就辉煌的小岗村;眼含泪水又心情激动的看了根据安徽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事迹改编的电影,影片真实客观反映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生活,沈浩同志放弃相对优越的城市生活,投身基层,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岗村,把爱和希望留在了小岗村,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也奉献给了小岗村。沈浩同志鞠躬尽瘁、一心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我,沈浩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他就是人们的好公仆--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

我很喜欢电影的主题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b&b”,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人心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向往的是一种以物质财富为目标的人生,而沈浩展示了另外一种简单的、纯粹的人生,以及这种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留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无尽的。

这部影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们的党从诞生到现在涌现出无数英雄和模范,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到孔繁森&b&b他们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而从沈浩身上却表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当别人把到农村挂职锻炼当作镀金的跳板时,正是他勇于超越传统价值观,把小岗村做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

片尾沈浩书记的女儿在演奏钢琴前说了一段话深深感动了我,其中一句“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坚强勇敢的性格,延续了沈浩书记的伟大精神,使我备受鼓舞。我们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样,不计名利,不谋私利,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负组织对于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为人民务实、清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作风。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2

近日,看了电教片《第一书记》后,心情难以平静,这种感受,除了感动、欣慰、敬佩,还有很多很多说不出的滋味。不管人家觉得沈浩这个书记是傻、是不值得或是不可思议,我始终都执意的认为,他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是我理想中的好书记。我们老百姓身边如果都能够多这样几个好书记,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只可惜,在这个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时代里,像沈浩这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愿为百姓甘当孺子牛的人也许真的不是很多了。也许,这正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沈浩书记一次次感动着我们党员干部、感动着老百姓,也感动着我们这么多时代青年的真正原因吧?

确实,要到基层挂个职做个三五年的村委书记,并不是件太困难的事情,如果下基层只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升迁的话,但是,沈浩书记不同,他是去做事的,是去为小岗村人民干实事、做好事的,他舍不得走,舍不得一次次为他摁红手印要求他留下的父老乡亲。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说他傻,说他自找没趣。是的,对于自己的妻子、女儿,还有白发苍苍的年迈母亲来说,他是真的傻了,一旦自己一走,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是回头,从此,照顾家人的所有重担都将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对于那些和自己同样留在省城工作的伙伴,尤其是一个个提拔任用了,可自己依然两袖清风,这确实多少有些让人觉得傻,甚至对他的选择感到不可思议。可是,他就是要把小岗村当成自己的舞台、把小岗村人民的幸福生活当成自己青春的追求、事业的起点,所以,即便带着非议、带着对家的不舍、带着对大城市舒适生活的眷恋,他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踏上小岗村这片热土、踏上了小岗村第一书记这条不归路。

这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沈书记、这就是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

搭桥修路、调查走访、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他一样都不闲着。哪怕为了让一位孤寡老人能够安心过年,他宁可牺牲自己合家团圆的机会等,他都做了。换做很多人,也许真的难以做到,但是,在沈浩书记的骨子里、在他年仅四十多岁的燃情血液里,他最不缺的就是这种忘我无私的精神,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为老百姓甘愿做孺子牛的伟大时代精神。小岗村的很多老百姓都把他当成了自己亲兄弟、亲生儿子等,也许,这就是沈浩书记身上散发出的最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和生命魅力吧?

山河悲泣,百姓动容,沈书记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深爱他的老百姓,然而,通过这部逼真的影片,我们广大年轻人还是再次强烈的被沈浩书记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而他在影片中所说的那一句做事的不一定做官,做官的不一定做事也依然会警醒和鞭策着我们无数的年轻党员干部,继续踏着他的足迹,一路朝前、继往开来。此外,沈书记的事迹,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有些人他们默默无闻,一辈子两袖清风,但是,只要他在位时,不求官、不跑官、不要官,一心只想着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干实事,那么,不管他是不是身居要职,老百姓心中装着的始终是他。而有些官,即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是,如果这种随心所欲是驾驭在老百姓的不幸和痛苦之上,那么,即便他声名显赫,总有一天,老百姓会将他完全遗忘。这就是为官之道,从政之本,也是电影《第一书记》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与人格洗礼。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3

沈浩同志这位“第一书记”官职不大,责任却重大,自他踏入小岗村泥土的那刻起,就决心为群众干点实事。最初他从省财政厅调到小岗村时面对群众质疑来镀金时毫不介怀,并逐家走访农户,摸清家底,给予最有困难的残疾智障家庭最及时的帮助;新农村建设复杂,矛盾重重,面对占用村里铲车却又飞扬跋扈的杨德福时沈浩书记毫不畏惧,强行收回铲车后天天和村民在工地扛水泥,拌砂浆,终于铺就了小岗村通往外界的乡村公路——友谊大道;被村霸报复殴打后仍不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热情热心;还团结起大包干带头人,一起重建了大包干纪念馆,卫生院,使村民之间的感情比以前更融洽了;为了让glg现代化工业落户小岗村,沈浩书记顶着巨大压力,饱受非议,挨家挨户向村民解释,让村民意识到小岗村的长远发展要和现代化接轨;还一次又一次不辞劳苦地奔走于各铁路部门之间,只为给小岗村开通一条铁道线路;……在他的带领下,曾经被戏称“一夜跃过温饱线,二十年迈不过富裕坎”的小岗村从新焕发了光彩,逐渐走上了现代化致富的道路。

有沈浩书记在,小岗村每天都在上映着一件又一件的感人故事,点点滴滴,平凡而又弥足珍贵。这位“全天候”村官的身影踏遍了小岗村的每一个角落,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在。三年过去了,沈浩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真心,回报了村民对他的信任,改变了从前村官“不干不好意思,干点意思意思,干多了你什么意思”的不作为作风,朴实的农民舍不得他走,唯有用98个鲜红手印挽留好书记,早已把小岗村村民当家人的沈浩默默地答应了,决心用更大的努力为村民谋利益,造幸福,同时他的心中深深感到愧对妻子和家庭。第二个三年时光倏忽而过,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小岗村村民再次用186个鲜红的手印挽留他们心目中的“第一书记”沈浩。可是,这一次,书记的身体支撑不住了,心脏承受不了,只能为小岗村村民留下一坛白骨灰,就这样,他的灵魂永远留在了小岗村……

我的心在抽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因为这是一个好书记,他最真实的行动令我看到了平凡共产党员最耀眼的最优秀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沈浩书记在最平凡的岗位上贡献了自己的最辉煌的岁月,他把村民的利益记在心里,捧在手里,是“真共产党”!我心中充满了对沈浩书记的敬佩之情,决心把沈浩书记当作人生路上的好榜样,做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干事,也许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却是我用心想做好的事!只要用心为群众办实事,在哪个岗位不可以好好干?何须一定要高官厚禄?毛爷爷曾经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坚信自己在崇高理念的指引下,一定可以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脚下的'路,一点一滴都积蓄力量,为群众干好事!

沈浩书记说的那句“我为小岗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行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早已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牢牢记在我的心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过3年就要踏入社会,我知道自己是时候用行动说话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用感动和爱去回馈这个社会!

虽然沈浩书记走了,但他的小岗村还在,和他吃过饭的人、说过话的人还在,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他的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便可千世万世地流传下去,影响千千万万的人……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4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觉得团日活动所放映的电影应该没什么好看的吧,无非就是宣传党团的种种方针政策,但我没想到的是我们班委给放映的是我们到现在一直都有涉及的小岗村的故事,这多么的熟悉啊!虽然我以前没怎么注意作为小岗村非常伟大的村委书记沈浩的故事,但是任凭老师的谈论与一些新闻的报道就可以知道,沈浩给我们作了一个为人们服务的好榜样!

?第一书记》写的是自改革开放后,安徽省的凤阳小岗村自从秘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被人民政府在全国推行一夜成名之后,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却随着上一代人的老去和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小岗村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村里人们的生活也是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沈浩,一位在财政厅工作了18年却始终得不到机会一展身手,为党和国家做出一点事业的职员,在听说省里面要求选派人员下去任小岗村的村委书记振兴小岗村后就毅然决然的自愿去任职,因为他觉得这是一次他突破自己事业的一次机会。这部《第一书记》就是真实的还原了沈浩在小岗村村委书记的真实故事。

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有人这样形容小岗村。确实非常的恰当!小岗村地处偏远又交通不便,甚至在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生活环境差;更是缺乏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然而它却是改革开放最先实行家庭承包制的先锋。沈浩的到来使得一蹶不振的村子,重新焕发了光彩。沈浩的.到来一开始是不受欢迎的,这个从他在任职的村民大会上备受村民调侃例如村民都觉得像这些个干部都只是下来镀镀金,就可以回去升迁之类的就可以知道,但是后来呢,沈浩同志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是把小岗村那泥泞的路铺成了崭新的水泥公路,而且还是利用村民们的力量,给予村民工资,三个多月后,村民搭起通往康庄大道的公路。这不仅让小岗村的村民对他重新审视,更是沈浩对村民的承诺:我为小岗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做出了我所应做的贡献;第二把:帮村民拿回集体财产。德福在里边是占有村里公有资产的一名,德福拿着村里的铲车,不肯给回村委会,但是在众人的压迫、法律的途径和沈浩等人的智慧下,最后铲车得以归还小岗村。第三把:建起了跨越京沪的桥梁,使小岗村真正的走了出去,走到外面的世界。就单单这三件事就使得小岗人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沈书记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

沈浩作为新来的小岗村委书记,他一来就说我要一家一户的吃顿饭短短几天就走遍了全村的108户人家,具体的了解各家的情况,村里困难的人家也是特别的关注,下雨天去屋漏的人家那里帮忙,并让她们去别的地方躲避。他四处走动,帮贫困家庭申请救济、帮没屋的人家申请资金每户2万。在这其中令我最最感动的一幕就是当沈书记一行要在京沪铁路上架一段桥梁时,沈书记是历经磨难,先是去铁道部求陈主任不成,就再去跑上海局也不得,最后不得已就去求铁道部的部长,最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争取到了45分钟架桥的时间!当京沪正反两面的列车在约定的时间停下来时,那时我真的是热泪盈眶啊!我觉得很感动。沈书记的这种不为艰难,诚心诚意为人民的精神真的令人肃然起敬!三年的时间很短暂,在小岗村的生活要结束了,沈书记要回城里工作。但是村民们的诚意却使沈浩不得不再次面临抉择,是选择继续干下去呢还是回来等待升迁但是最后全体小岗村人民的红手印让沈浩选择了先大家在小家,他不顾妻子的不满,女儿得不到父爱选择了留下来!他说:我只不过做了我该做的事,却没想到得到了这么大的回报!特别是沈书记90岁的老母亲一次对他说:儿啊,要听党的话,跟着党的政策走。但是非常遗憾的却是沈书记在英年离开了。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有人这样赞誉沈书记。沈书记虽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的指引着每一个人,他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影响着今天的我们。回头来看看我们今天的不少官员,每年被揭发的贪官不在少数,他们每天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每天就在想着剥夺人民的财产占为己有,简直是破坏了党在我们年轻一辈的心目中的形象。如果我们的官员都具有像沈浩同志一样的奉献精神,对工作全身心投入,不辞劳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仆,人们的生活必定越来越好。我们的党员同志如果都像沈浩同志一样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实实工作,诚信诚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必将呈现出一派新的局面。我也坚信我们年轻一辈的经过学习像沈浩同志做下来的榜样后,我们国家的未来便会一片光明!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5

15号我们由学校组织去看了第一书记这部电影。我做为一名预备共产党员在看完第一书记后,心中感慨良多。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__年2月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__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6年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将他留任。影片虽然没有好莱坞大片绚丽恢弘的场面与特效,也没有悬疑惊悚片那么跌宕起伏的剧情与情节,仅仅是平铺直叙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六年的工作经历,但却几次使人落泪。

我感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种类不同的职业分工,我们每个人可能身处不同的岗位,面临的困惑与问题也都不一样,但沈浩书记这种做事的精神,做人的境界,克艰的韧劲却是值得我认真学习。这些品质,正是造就精彩人生,谱写业绩所必不可少的。影片中沈浩书记所表现出的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的风范、心无旁骛的执着、咬定青山的坚韧、永不放弃的顽强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是用心做事。沈浩书记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崇高责任感和专注于目标心无旁骛的定力,使他能够用心地去践行自己的承诺。用心去做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需要很强的定力。用心做事先要用心选择,人生的道路本来就不平坦,自古人生多歧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本来就很难,选择后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就更难。能够用心地去把自己的选择做到极致、做到一流就更难。沈浩在省财政厅机关工作了十八年,在面临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乡到坚苦的农村工作这一选择时,他也有过思想斗争,但当他看到"世界给中国一个机会;中国给世界一个惊喜"的广告牌时,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对沈浩而言"小岗给沈浩一个机会,沈浩给小岗一个惊喜"就是他的选择。决定去小岗村任职后中,他用高度的责任感承担起了自己的选择。

二是用情做人。沈浩书记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凡人,但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他对小岗村的每一件事都投入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没有官腔、没有官架,有的是对小岗村父老乡亲朴实无华的情感和厚德载物的品行修养。正如谭晶在片尾曲做人中所唱的那样,"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做人,做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朴实无华的歌声真切地抒发出了所有人对"第一书记"用情做人的风范的敬仰与眷恋。

沈浩对小岗村的感情就像绿叶对根的情意,无私、洁净、久远。影片中有几幕让我很感动,一是他的妻子王晓勤担心他在农村工作时身体吃不消,就特意给他买了一只奶羊,让东家给他挤奶喝。但他没有留下,而是把奶羊送给了村里的特困户吴奶奶。这种举动不是作秀,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出于对小岗人民的一种真感情,是用情做事的真实体现。另一件事是为了glg集团征地建厂需要迁坟时,村里吴奶奶丈夫的坟被强行挖迁,当她在雨中伤心苦守空坟痛哭时,沈浩连夜从家赶回了小岗村,用真情去温暖吴奶奶心中的孤冷。当了解到吴奶奶丈夫为了淮海战役被炸断双腿的事实时,他带头要披麻戴孝重新为吴奶奶丈夫安葬,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胸怀,如果没有对人民的真实感情,是断然做不出这种壮举的!

影片中有一幕给我印象特别深,那就是在他的卧室里,有一幅字画写着"厚德载物",我感觉这确实是沈浩同志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他用深厚的品德修养诠释了他用情做人的思想境界。

实践锻炼是年轻干部成才的大熔炉、大课堂和大舞台。在小岗村艰苦的环境中,沈浩一干就是6年。他带领群众转变观念,推动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他组织村里修路通水,修建学校、医院和敬老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让1户群众住进规划齐整的楼房新居……正是深入到群众之中,感知群众疾苦,倾听群众之声,切实解民之忧,沈浩才赢得了群众的信赖,谱写出精彩的人生。向沈浩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这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近年来,一些年轻干部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在把握大局、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题方面经验和能力有所不足;有的长期高高在上,与群众接触较少,缺乏对基层的了解和对群众的感情。

实际上,基层有人民群众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年轻干部有了基层锻炼的经验,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和群众最真实的需要和困难,才能真切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对人民群众产生深厚感情,才能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并在工作中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是年轻干部降成长的必由之路。

党的__大强调,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当前,农村发展急需沈浩这样的优秀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人们期盼,有更多的年轻干部能像沈浩一样,到基层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好干部。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虽然没有正式加入党组织,但是沈浩作为一名党员的崇高境界已成为我精神上追求的标榜。我个人也来自于农村,对基层的真实情况有深刻的体会,唯有千千万万的党员深入基层,为基层百姓设身处地的着想,我们的党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的心,如果我能成为正式党员,必将以沈浩作为榜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人民服务。

第一书记,观后感篇6

沈浩同志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体现出的是一种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大情怀、大精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沈浩用实干感动了同学、用真诚感动了村民、用业绩赢得领导的赞誉,他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他深入群众,埋头苦干,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沈浩同志始终秉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和信念,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拥护,称得上是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开拓进取的领头人。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

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平凡中见真情,平淡中有震撼,这种震撼来自沈浩同志言行中所透出的责任感,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政治本色。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

沈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去思考和学习的。为什么这样一位处级干部会坚定不移的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农村的事业呢?看到小岗村的现实面貌以及强劲的发展势头,我懂得,这是一种热爱,是一种信念,更是人生的一种价值体现!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人心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向往的是一种以物质财富为目标的'人生,而沈浩则展示了另外一种简单的、纯粹的人生,以及这种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他勇于超越传统价值观,把小岗村做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

我们要学习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为陕西的交通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书记,观后感精选6篇相关文章:

螃蟹奇遇记教案6篇

钓鱼记教案6篇

草船借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

摆摊记作文6篇

父与子喂天鹅读后感精选6篇

平凡世界的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

阿q上学记作文6篇

安全记心中作文6篇

上学记作文400字6篇

交流记工作总结通用6篇

第一书记,观后感精选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