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心得体会优秀7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反映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写体会最大的特点在于要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下面是莘莘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茶文化心得体会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茶文化心得体会优秀7篇

茶文化心得体会篇1

我觉得茶文化不仅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下了课之后我们也可以学习,因为我觉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那么地广泛存在。茶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茶种,也有着不同的加工工艺,虽然我们可能看不到茶的制作,但是,我们喝茶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茶的甘甜,所以,在喝茶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体会一下茶的韵味。茶文化与其他的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茶的精神渗透到了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医学等,这些都与我们所学的都有着多多少少的联系的。在平时的学习要把茶文化融入当中,延伸茶文化的学习范围。

在生活中,茶也是很广泛的应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上面也说了很多关于茶的益处了,茶是天然的保健饮料,喝茶对人体有着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它能提精神、去疲劳、助消化、能消炎杀菌、防暑降温、解渴生津。

所以,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喝茶,如当我们在困的时候可以喝茶解困,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的效率。还有,客来敬茶是一种礼节,在交际中是一种融洽亲密、热烈真诚的礼仪,以茶代酒也是一种勤俭节约的时尚行为,而且茶也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更多的是,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加值得发扬,它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所以,我们要把茶的用处发挥到生活中去。

现代的人喜欢茶的香、茶水的清,人们因此会在茶中停留,会有意无意地感受茶的'意境,寻找并获得感悟,就是茶带来多的精神欢愉。喝茶是一种思考,在遐想中回到自我,也记起过去,还纯真是人的品质,只有在茶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的那一丝苦涩,抛弃那一点迷惘,通过喝茶激励我们,站起来面对未来的一切。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如自己的意,我们也总是会有那股烦躁的情绪在心底。虽然现在我们还在学校学习,还没出社会,但是,我们在学校面对紧张的学习时,我们也会心烦急躁的,特别是当我们遇到什么问题时,不能够及时解决,我们那个时候不妨坐下来,慢慢地喝口茶,品味茶的意境,平伏我们烦躁的心情。也许那样还可以让我们更有精神,更有心情地去解决问题,这岂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法吗?

茶文化心得体会篇2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茶文化是以茶道(即德)为核心内容的,同时它也体现出定力、孝心、感恩心和孝敬心等等。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们学习茶文化不仅要学习茶知识,更要学习其中的蕴含的高深人生之道。

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在这一学期的选修课中学习了茶文化,于是也试着去品尝。尽管苦涩绕于舌间,情境的惬意与美好,却牵着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学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师的教导是真诚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实的,陪着自己慢慢的品,浅浅的尝,心事说尽,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尽显人生百态。

如今,学会了这份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让我摸清了这个难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虽然各据一方,倒真地体会到一点点物是人非的人生况味,但那份情怀,却如这茶香,在心的最深处,挥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拥有一份不被打扰的心情;于任何因缘中,保持最真挚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中国是中国茶的故乡,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何时开始饮茶,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个说法是最普遍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茶经》的权威性是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

茶叶在中国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有许多的功能。据现代科学证实,茶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茶多酚、咖啡碱和十多种维生素等各种成分多达350多种,富有营养,能调节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药理作用。茶叶被发现就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个传说是众所周知的,从而证明茶有解毒的功能《神农本草》云:“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本草纲目》中更系统地总结了茶的药理作用,书中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上升散,又兼解酒之功能也。”另外茶叶能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粥样化等等。

茶的保健作用也是很早就被动人们发现的。喝茶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去痰、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另外,古代的文人骚客都通过品茶感受饮茶的情趣,陶冶性情,以茶为内容吟诗作作赋,留下了不少名词不达意佳句。其次茶叶的好坏还需要评审。茶叶的审评中要数红、绿茶的品质审评最严格和最有难度了。红绿茶的审评主要包括:外形、嫩度、净度、匀度、色泽这五点,其中,在审评的过程中,要步步严谨,不能有一丝的疏忽。而其它的茶叶审评则依照香气、滋味、水色和叶底等来一一审评,过程也是要严谨,不能有一丝的疏忽。在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茶道

所谓的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我我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茶文化是以茶道为核心的,德贯穿于茶文化的始终。关于这个德,我是比较有感触的,尤其是在现在的这个社会里,特别需要道德来衡量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早在两千年以前,我们的”圣人“孔子就提出了伦理道德,非常重视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臣要忠君,还有其他的平民百姓全部都要按照这标准来做。虽然以前的伦理道德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发展,尽管它有着种种弊端,但毫无疑问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和中国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没有这伦理道德的束缚,也许中国早已经像其他的文明古国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中了。

相对于古代,纵观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道德已经被人们摒弃了,人们的道德已经跌到了最低点,可谓硕果仅存了。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什么“大学生宿舍投毒”事件,无一不在挑战着我们的道德底线。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的道德缺失。当然,这些事件多多少少也唤起了一些人对道德的呼唤,重新倡导我们几千年前古人所早已经领悟的道德,但里面的糟粕是需要摒弃的。但愿我们是社会真的可以唤起道德这面旗子,否则,一个国家是很难强大并延续下去的。我个人对道德是十分推崇的,在日常的生活也严格遵守一些基本道德。虽然有时在别人眼中有些另类,但我依然坚持,不求影响别人,但求心中无过。让我感到非常幸运的事,我周围的人都是比较有德行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感染着我。他们都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就是创造快乐,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德行不仅是茶文化的核心,也应该是我们人生的核心,遵守德行就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除了德,还有定和静是很有感悟的。在我的理解中,定和静虽然有着字面上的差别,但大体上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定中有静,静中必有定,两者是不可割离的,必须连在一起。我十分赞同“定能生慧”这四个字,这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可以领悟到的。定,我自己是把它理解为心定,内心平静并坚定。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一切问题就能引刃而解了,但往往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寥寥无几,特别是在现在这个充满浮躁的社会中,能定下来更显得可贵了。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浮躁的人,定下来一直是我所追求的,但也是很难做到的,但学习了茶文化后,特别是看到我们上课时那种淡定,真的让我感悟良多,特别是在上课时,我觉得我无法不定下来,因为上课时的那种气氛感染了我,使我能够定下来,即使有时不是很认真去听课,但老师常说的:能两节课安静地坐下来,就是一种定了,一种不小的成功了。在其他的课堂上,每当我想起老师说的话,也能很快地静下来,在定下来的那一刻,听课效果已不重要了,因为重要的已经做到了,还有什么比静下来更难呢?“定能生慧”说得一点也不错,这也许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的最大境界!!茶文化的精髓还有孝、恭敬心、谦卑等很多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启发和教育意义的东西,只有慢慢地深入体会,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今学期选择了茶文化,真的没有选错。这节课不仅是学习茶文化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做人的道理、成功的方法。在现在的学习中,都是以专业课为主,而专业课都是一些理工科的,都是容易让人浮躁的,往往是缺少人文知识的,很多人力最基本的礼仪都没有,更不要说自身的内涵了。而茶文化这门课,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平时的学习中,选修这样一门课,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露,让我们干枯的内心得到一丝滋润。虽然在课堂上我没有学到很多关于茶的知识,只会一点很简单的知识,但我却学会了比茶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茶文化真是让我获益良多,我尽量地让自己可以独善自身,让自己的觉悟和智慧更上一层。一门让人感悟良多,收获甚丰的课,一门真正有意义的课

茶文化心得体会篇3

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与滋养。一个民族要发展繁荣,有赖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追求真善美精神为目标,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推广,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奉献智慧和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共有精神家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广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伦理共识、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各级各类教育都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学生学习传统美德,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学生在经典的浸润下形成良好的情感,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好中国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必须承接传统美德。因此,今天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新文化视野下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范畴,成为国民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学校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新的突破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深邃的精神内核、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优秀传统美德,如果能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可以浸润学生的心田,养育学生的精神生命。对全国1500多万名各级各类教师而言,它们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都说世界上有最悠久的三大文明,我两次考察过埃及的文化教育,也多次到两河地区参观访问,那里的文化非常灿烂和辉煌,而今陨落了,唯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并且在得以发扬光大。我们没有理由数典忘祖,没有理由妄自菲薄,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是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面临许多亟待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需要认真总结传统文化教育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学什么就要精学,各级学校的课程内容已经较多,学生的负担已经偏重。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精选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经典、最基础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有的甚至要熟记熟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构建大、中、小、幼乃至覆盖全社会的传统文化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取得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于成效的研究成果,从而引领和推动全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至于说,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不要有专门的教室,要不要穿长衫长袍,可不做统一要求,各地依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只要有用、有效,就是好的方法。

茶文化心得体会篇4

在日本旅游,茶自然是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

茶在日本人的生活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可以有茶味的香皂、毛巾,可以有茶味的点心,甚至可以将茶和米饭一起煮,做成泡饭来吃。日本人的爱茶之深,恐怕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了。

若要真正体会日本的茶道精髓,就不可以错过煎茶。

日本煎茶是在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饮茶12世纪日本茶道的创始人荣西禅师,把茶叶介绍给了日本人,从此煎茶法就在日本流行开来,并一直保持至今。

与我们目前采用的炒青处理不同的是,煎茶采用的是以蒸汽蒸煮的蒸青技术。经过这样处理的绿茶,气味上更青绿一些,并且保持了茶叶的本色特征。

日本煎茶有拇尾的,有宇治的,也有静冈的,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我们这次饮的是静岗煎茶,水近三沸时离火,涤器后备茶。煎茶最合适的水温是70℃,一般将沸水静置一旁,等备茶完毕,水温也就差不多了。日本煎茶加工很精细,注入三分之一水略作温润即可,然后注水至七分满,约一分钟后,就可以开汤饮茶了。

一盏时茶香很清幽,有一丝淡淡的海藻气息。茶汤入口甘淡,几乎没有苦涩。细细品味,于淡然中却别有滋味。饮至第二盏,舌尖已有茶津涌出。至三盏,喉间甘润,茶津濡濡。此时再细细品读,只觉甘香满口,茶息满腹,不似先前的清幽淡薄了。

品饮日本煎茶时,开始想到的不会是日本樱花,感觉却仿佛来到了海边。独坐于一方苍幽青润的礁石上,清澈的海水冲刷着双脚,脚边是翠绿海草和细鳞游鱼,春天亮丽的阳光从天边洒下,发间有些暖意,而心里却很静,能听见海草呢喃的细语。

这时才会想起樱花,想起茶道、花道、香道,想起和服,想起艺伎,想起三味琴,想起和歌、俳句,想起日本尺八吹奏出的那似曾相识的音律。有时你会感觉到紫式部似乎就坐在你对面,给你讲述《源氏物语》里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回来偶尔与友人说起,地道的日式煎茶在国内好难找。友人说,国内当然有好茶,或许,只不过是你失去了那样的心境。他向我推荐了国内随处可买到的立顿品牌新出的日式煎茶茶包,并一再嘱咐要用心去体会。将信将疑间,回家用这茶包细细沏了一壶,淡淡的绿色,却就是那种久违的味道。

轻轻闭上双眼,将琐事暂时排遣,我又一次看到了海,看到了樱花,看到了和服艺伎。原来,感受纯正的日式茶道,也可以化繁为简。

在日本不必担心喝不到好茶,即使是旅店里的免费茶包,泡出来的日本煎茶也一样甘冽清新。当然,如果能光顾专门的茶室感受地道的日本茶道,自然是莫大的享受了。

茶文化心得体会篇5

为期7天的中华传优秀统文化学习,作为一民教育,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本次学习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教育者全国暑期班主任培训为主题。培训过程中,诸位专家从孝道入手,抓住当前普遍而在的社会问题根源,围绕《论语》、《大学》、《中庸》、《弟子规》、《孝经》、《诗经》等国学经典剖析中国古代感恩、谦卑、敬畏的三种教育方法,从仁、义、礼、智、信角度对什么是教育、如何去教育等方面作了详细诠释,并结合身边的典型例子,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教育、德性的本源问题作了全新的解释,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活学活用,令在场所有教师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现场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许多教师感动的泪如雨下。下面是自己四天培训学习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

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学习。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努力教育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尽到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不仅提升了我们教师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如何对人、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对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传统文化学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不管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还是家庭生活、与人相处等方面身教胜于言教的重要性。今后,我将把这种平和的心态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努力践行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一个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茶文化心得体会篇6

1997年因某种原因我与佛结缘,我信佛敬佛拜佛至今,但我的心静不下来。牵挂太多,总有烦恼,一句话,放不下。我很失望,我知道自己的资粮不够,心想等到我70多岁,那时候能静下心来修炼了吧。

在20xx年的金秋十月,庆广叫我去喝茶,于是又与茶道结了缘。我满心的欢喜,这种浪漫的修行方式,试试吧!其实茶道之歌真的很好,它唱出来喝茶的真谛,茶能生善,爱心宽容,反闻自性,已是千载本相通,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新的修行方式,与远古的苦行僧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那苦行僧的很难让人做到,年轻人更是不可能。

上周三(11月30日)福昌主泡,我看见他铲了四五茶匙茶倒入一大壶里泡茶,泡出来的颜色深深的,像老红糖。我喝不出来什么特别的味道,也不好问是什么茶,真希望都长点见识。福昌泡这款茶时,介绍了茶的名字,还说价格不菲,告诉我们要懂得喝茶,要明白为什么喝茶。两巡后,我头顶像有什么罩住了压下来了,只觉得头的上半部沉沉的,我知道这是茶汤的作用力,也就是能量在给我加持,我静静地体悟那种感觉。

主泡点名让我唱歌,我很勇敢地站起来与庆广唱起了《天路》这首歌,我也从中感悟到为什么在喝茶时唱歌,因为在茶汤的作用下,让我们用歌声抒怀,让真情在茶汤中流淌,一切顺其自然,增强了磁场的`能量与亲和力,太妙了!

更妙的是,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我与往日一样用淡盐水洗鼻咽部,从鼻吸入,从嘴呼出,我发现了好多碎污浊,沾满了整个脸盆。于是我不忙着冲洗,我去叫老伴来欣赏。他不肯停止自己的按摩,我偏拉他到卫生间,他也呆了,问怎么回事。我笑了,对他说,我们喝茶时用闻香杯来回闻香,我还用暖杯温我的鼻两边,觉得特舒服,怎么样?有效果吧?他也明白,意思就是让他支持我参加喝茶。这还真神奇,茶能让这些藏在鼻子深处的污浊全都渲泄出来。我在想是否又与昨晚头疼的反应也有关系,这种加持可不小啊!

在浪漫中分享茶道的幸福,在抒怀中让真情、真爱源源不断地涌出。我们与佛更贴近了。感谢行家茶送我一片云朵,我愿乘着这片云朵飞到彼岸。

茶文化心得体会篇7

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茶文化心得体会优秀7篇相关文章:

2024廉洁文化建设心得体会6篇

中国诗文化作文优秀5篇

镇文化员工作总结优秀8篇

村文化活动方案优秀8篇

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案5篇

汉文化社活动总结优秀6篇

文化办工作总结优秀8篇

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8篇

善文化活动方案优秀6篇

文化委工作总结优秀6篇

茶文化心得体会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