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书中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思考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通过写读后感能够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魅力传递给其他读者,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的世界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我的世界的读后感篇1
我读过许多辫子姐姐的书,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时,我就十分奇怪,世界上怎么还有另一个我?我带着疑问走进了这本书中。
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姚果粒和蓝泰格。她们俩就像两条小鱼一样,外表一样,内在相反的两个小姑娘,而且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她们刚认识的时候,都讨厌对方的存在;但有时因为好奇,悄悄探究对方的生活;有时候却会有神密的认同感。她们又像一首曲子中的两支旋律,虽然是两支不同的旋律,但是合起来,不但优美动听,而且令人陶醉。
蓝泰格和姚果粒异想天开的置换游戏让她们都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我。让她们找到了另一个我,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完整;也揭开了果粒的身世之谜;更是让果粒的脱线妈妈别丹心和蓝泰格的时尚女魔头妈妈蓝蔚蓝都解开了各自的心结。
这是一个离奇却美妙,悬疑却温暖的故事,就好像一串珍珠,每个珍珠的色彩都不一样,但是每个珍珠都会闪闪发光,都分别讲述着一个个故事情节。
“一直做一个人也会腻味吧,世界上应该还有另一个我吧。”当我看到这一句时,我很奇怪,好好做一个人不好好的吗?怎么会腻味呢?等我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我,不止一个,至少有1个,2个,3个,4个......上百个,上千个,上万个,甚至无数个。我,可以是美丽的我,爱看书的我,可爱的我......也可以是丑丑的我,学习不好的我,不爱看书的我,酷酷的我......自己想怎么样就要自己去改善,而不是靠别人。
如果你有一个梦想,你会怎么样呢?要如果是我,我会努力的去追求,实现梦想。虽说有梦想是件好事,可要实现就难了。但是我相信,人只要有爱有梦有追求,就能实现梦想。
这本书启发了我,人不可有嫉妒的心理,嫉妒是最可怕的。人要会自嘲,往往自嘲就能带自己永往直前。
“要是世界上有一个人完全像我,那会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呀!”是呀!”是呀,那会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会在哪呢?
我的世界的读后感篇2
好优美的词语,才捧起还没来得及细读就已喜欢上了它,就像喜欢它的主人一样,喜欢她的那种朴素、真面和你交流、诉说的表达方式。读罢,恨自己不能也随她一同走进那个端庄、宁静、圣洁的世界,同她一起黄昏漫步看坝上风光、暮归的羊群、漫卷的夕陽、撩人的月色,跟她一同回望故乡、邻里、往事、乡愁……
迟子建的故乡有个美丽的名字——北极村,从那寂静而又遥远的冰凉世界里走出来的迟子建似乎浸染故乡的灵气,平淡、质朴、唯美。一句“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我便被深深打动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那份对故乡的挚爱、那浓浓的故乡情结便跃然纸上。我也是个喜欢文字的人,可往往却不能用简单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境,读着迟子建的文字,在喜欢之余更多的是钦佩。
玖到迟子建描写的中秋月,字里行间透出的灵气,便让我随她看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了。“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此时的月亮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蜜橙,让人觉得它荡漾出的清辉,是洋溢着浓郁的甜香气的……”。相信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人,整个晚上梦境里就只有光明和甜香气了。
至于当迟子建挽着爱人的手,顶着漫天飞雪走在故土白雪茫茫的`堤坝上时,那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她伤感的情绪,走着走着忽然落下了眼泪,再到三个月后爱人的撒手西归,她终将被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无常。我似乎触摸到迟子建那无穷无尽的泪花及厚似冰河的忧伤,不禁心生惆怅而潮湿眼眶。“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所幸的是,现在的迟子建已别无选择地承受了生活的变故,人生的曲折,完成了生命中的一次伟大蜕变。
我的世界的读后感篇3
读罢张洁笔下的母亲,我感慨万分。不论是柔韧宽容的母亲对女儿的百般顺从、依赖和忍让,还是刚强率真的女儿对母亲的体贴、埋怨和痛悔。无一不在触碰我的心弦。
世间赞美母爱的诗篇数不胜数,张洁以朴实的笔触流露了最真挚的情感。合上书本,我不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一个朴实、勤劳、勇敢、乐观的女性。当我想要找个恰当的词来形容她时,我突然发现我词穷了,任大脑无限的去搜索。母亲这半辈子,经历了太多太多。其中的不容易,没人能够体会,哪怕是曾与她一起用心写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的父亲。有人说“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定有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我妈就是我家那个了不起的人,为了能够给予我们更好的环境,吃苦受累,忍辱负重几十年,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委屈,她一个人承受,苦痛,她一个人承担。有时候闲聊,我跟母亲说:“妈,我觉得你真了不起,如果我是你,我也许早就承受不了这些了。”她每次都是笑笑不说话,我知道,她的沉默有着太多的辛酸与不易。
当我写下“母亲”这两个字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我想起了这个伟大的女性带给我的一切。赐予我生命,给予我关怀。想想以前任性的我,给母亲增添了太多的烦恼与担忧,而她用自己的宽容之心一次又一次地包容了我的年少与无知。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在我高三一年中,那个奔走在学校与公交站牌的身影。整整一年,风雨无阻。母亲为了不打扰我上课,就算烈日当头的夏季,她也要赶在午饭的时间来学校。每当我送她去学校门口,她总是说:“快回去,快回去!外面太热!”只关心我热不热的她却从来不会考虑自己还要在太阳下等许久的公交车。每次来学校,她总是看着我坐上车才肯回家。嘴里还不停的叮嘱我要吃好,穿暖。
去年的开学季,用“千里迢迢”这个词来形容真的不为过。我们坐了26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学校。母亲在车上吐得稀里哗啦,整个人都显得苍白无力。要问她何苦来受这个罪,她只会说:“女儿上大学了,离家太远,我不放心。”一句不放心,道出了她对女儿满满的关爱。在她要离开学校的时候,还是不忘一遍又一遍的叮嘱:“在学校好好吃饭,别舍不得花钱难为自己,想家就给家里打电话。”大学生活即将走过一年了,每次打电话,母亲还是这些话。在她看来,我是她全部的希望。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带给了所有的幸福。即便她没有多富有,没有大的权势,但是这辈子,做她的女儿,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孩子。这份情,我穷尽一生都报答不完,我只想说,我没有理由不努力,没有理由不让您幸福!
世间有太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每个家庭都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女人。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珍惜这个人,珍藏这份无价的爱。
我的世界的读后感篇4
“我知道妈是这世上最爱我最疼我的人,否则她不会为我做出那么多的努力和牺牲,她总是说要在自己有生之年,看着我生活得好,看到我带给她的荣耀和满足”。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这是爱情的魔力,这股力量不知让多少痴男怨女,神魂颠倒,殊不知世间有比这更伟大的力量,它没有爱情的浪漫,它更多的是默默付出,这就是母爱。
没有片刻的欢愉,没有一丝的宁静与安详,即使是离开人世的时候,母亲仍然放心不下还没毕业的儿子,这就是一位母亲的情怀,里面没有多少功利的色彩,有的仅是对子女的万分牵挂。
母亲走了,到了另一个世界去安享晚年了,希望在那里,母亲不要再那么劳累,这么辛苦,活在世间的儿子,不会辜负母亲的期望,会好好努力,一切尽心,世间最疼儿子的人去了,真的去了,不过这份延绵不绝的感情会一直让我们铭记,保佑我们一切顺利,事事如意!
我的世界的读后感篇5
直到现在,我还将这本书抱在怀里。
当翻开第一页时,我开始走进了作者深深的谴责之旅。
书的一开始,便是母亲老了,年纪也大了。没有那些无尽的修辞,没有鸡汤话语,也没有虚假与不堪。
这本书,我真的不知怎么描述,因为我感到每一页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于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可以看出作者的自责内疚与在写这本书时留下了的泪水。
书的中途作者也有写过她哭的时刻。就是那份真实,我哪怕是分多次看这本书,我哪怕是每一次翻开重新翻找那一页时都不会走出她的文字。
就在刚才,我看了几个书评。
有的读者认为这是一本不敢再读第二次的书。也有的认为这是本恶心的不能再恶心的书。
我对第一种读者基本赞同,因为这本书它残忍,恐怖,让人心绞发痛。
但我想对第二种读者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对,你们的说法或许并不是错的,毕竟这世界太大,人也太多。我们每个人都不会一样,因为世事无常,两个人的一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虽说这本书很残忍,但你们不觉得你们依旧残忍?
文字它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也是一个感性的东西。我很愿意去相信,万物生灵皆有情。哪怕是虚幻的感情,又或是冰冷的机器。你或许认为我可笑,别担心,你没错。因为我身边的人都认为我很可笑。可,那又怎样?
所以,那些觉得作者是依靠这些文字想去洗清自己不孝敬母亲的说法可以停一停了。
对太多人来说,文字它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他们还愿意去努力的维持着它的高尚,更何况那是一个没有如今的时代,文字还算安好。所以,我相信,她不会去污染它,她会用真心去待它。那自然,文字,也会把真心还她。
所以,那些认为书中有太多炫耀成分的人也请你们不要太绝对了。
是,看这本书时,我确实也有这种想法,你看,他的母亲又有很好的医生做主治医生,又有那么好的病房。确实,感觉一切都那么的顺理成章。可是,像你们所写的辩解,逃避,炫耀。我真的没有读出来,可能是我真的`,真的还是见识短浅。
这本书最能引起阅读欲望的大概也就是它的书名了吧。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世界上?最疼?去了?它的每一个词,都直面的抨击了我弱小又脆弱的内心。对不起(呸呸呸),我只有想起他们,我的父母。因为描写的是这般的亲人,所以这本书哪怕是作者对于自己的忏悔,它也可以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内心。
我的世界的读后感篇6
我带着电子阅读器,看了好几天张佳嘉的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然后对爸爸说了两次“张佳嘉的书我不喜欢,他写脏话!”今天吃早餐时,我又说了一遍,爸爸忍不住怼怒了,他说:“你不喜欢就不要看。这本书发行量之高,是近年来少见的。我就说其中一篇,熟读《三国演义》的人,就看得懂《美食》。张佳嘉有很深的文学积累,他如实记录生活中的脏话情形,不是他出口成脏啊。你能不能懂点阅读理解呢?”
说到阅读理解,爸爸就容易生气,他总说该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了。28号我要去三明参加一个晋级赛,中午他就把我说哭了。爸爸不懂声乐,可是他的耳朵很厉害,能听得出我哪个唱词跑出整个旋律了,我的声乐老师也是在同样的地方指出我没唱好。爸爸说不要去模仿别人的原唱,那是别人理解了歌曲之后发出的心声。当天晚上,我在三明的比赛中当场晋级了,爸爸说我唱得怪怪的,是表情和眼神很到位帮助了我,这是一个表演赛啊。“晋级卡”我也没拿,合影也没有参加,唱完就由大伯开车送我们去动车站赶回尤溪了,因为第二天要做主持人。谢谢《三明日报社》的小芳阿姨,她帮我拍了很多舞台照片;也谢谢大伯送我。
29号是“月芽儿电子琴”年度习奏会,张老师叫我做主持人。那天晚上,我是轻车熟路,超常发挥的。张老师和爸爸,还有很多家长都夸我表现得很出色。
这个暑假,我开始学习钢琴。爸爸认识的孩子当中,志涵的钢琴是弹得最好的,她弹奏时非常投入,弹的曲子都很流畅,听起来非常舒服。志涵练琴是最刻苦的,“熟能生巧”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要向她学习。爸爸总是对我说,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它们之间都有共通的地方,那就是“理解力”。他希望功课学得好的我,可以把学习上的“阅读理解”能力,转化为对歌曲、琴谱的理解;对钢琴弹得好、舞蹈跳得好的孩子,可以把艺术理解能力转化为功课上的学习,反正他什么时候都能把事情与学习扯上关系。
我有些明白了,正如爸爸所言,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我相信自己可以真正把歌唱好,把琴弹好来,因为我有大量阅读的基础。
我是学什么东西都很快,可那些全是别人理解后教给我的。我希望能变成自己的理解,写自己的心思,唱自己的心声,弹自己的心情,跳自己的心跳(哈哈)。
加一句话,这个月马上过完了,干妈和姨妈都没来看我。
从我的全世界路过的,是我的助力,留下的才是我自己的东西。
我的世界的读后感篇7
曾经听同学介绍过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这本书,最近,终于有机会阅读此书,书中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八十天的点点滴滴,爱为序,心为笔,平淡事,凄婉情,使人感受到生命、爱和灵魂的相知相随,感受到不经意间的浓浓母爱,舔犊之情,着实令人感动。
张洁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几十年坎坷的岁月。最困难的时候,母亲甚至上街卖冰棍贴补家用。后来家境好转,张洁一心期望给母亲一个舒适幸福的晚年。不想因为脑垂体瘤手术后引起血栓,母亲丢下张洁,离开了人世。
“一个人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要比在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苦多了”!母亲去后,张洁大病。一增痛苦挣扎,几度命运捉弄,她终于写完了这些不能不写的文字,“了了一份心债”。她追念最后的日子里,柔韧宽仁的母亲对女儿的顺从,依赖,忍让,刚强率真的女儿对母亲的体贴,埋怨,痛悔……所有的磕碰,琐碎,缠绵,一夜之间都不复存在,只有这些椎心泣血的文字,诉说着永远的母女之情。
人生中难忘的莫过于母爱,那是流淌在血液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情怀。母亲是普通的,但在女儿心中,母亲就像是永远可依靠的温暖的墙。为了补贴家用,七十高龄的母亲夏天推个小车在酷暑的太阳底下卖冰棍,冬天到小卖部卖杂货。当女儿把第一笔稿费放在母亲手里,要她今后别再出去卖冰棍时,母亲瘪着嘴无声地哭了……母亲从未抱怨过什么,即使生命到了最后关头,脑瘤已使她神智趋于不清时,她对女儿的爱仍是清醒着的。当听说要为她做核磁共振的时候,母亲掉泪了,“又要为我花钱了”。最后一次落泪,是听说女儿向单位借了一万块钱付医院的押金,“为了给我治病,你都倾家荡产了”。而那时她已虚弱得几乎哭不动了。 读到这里,我已忍不住落泪,我被无私而又伟大的母爱感动,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与张洁的母亲一样,当初由于父亲的工资无法负担一大家人的生活费和我们兄妹三人的学费,从我读初中起,母亲便出去卖菜来贴补家用,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哥哥参加了工作,她才结束了卖菜的生活。在我们家最困难的那段时期,母亲起早贪黑的干,省吃俭用,但她很少让我们去帮助她,就是怕耽误我们的学习,而她自己从此却落下了一身的病。现在,虽然经济条件好了,但她依然不能享享清福,而是一如既往的为我们操心,帮我们照顾各自的小家,无抱怨,无所求。记得有一次跟嫂子聊天,不经意的说了一句:“如果我们平时看到适合妈穿的衣服,不管多贵都给妈买下来,在我的记忆当中,妈很少为自己买衣服。”当时母亲正好在旁边,听到这句话,她感动的哭了,直夸我孝顺、体贴。而我自己想想,我何尝真正的孝顺过母亲,从小到大,不管是读书、工作,还是恋爱,每一件事情都让她操碎了心,而她却仅仅因为我的再平常不过的一句话就已心满意足,这就是母爱,伟大而又无私。
母爱,是平常的,关好门窗、注意天气变化,诸如此类的“提醒”平常又平常,但当我们渐渐地将尘世间很多事情看得淡漠之后,就会懂得只有母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真实、最朴素的。张洁在书中说母亲就是每个孩子的出气筒,因为在社会中不论跟谁都得进入角色,只有跟自己妈才不必着意“关系”,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永远不会记恨儿女,那种宽容,不是不在意孩子的态度,而是不忍去指责与要求。
“我不知道每一个孩子的出生、成活、成长,是否都是母亲的灾难。又有哪个母亲不是穷其一生为她的孩子榨干最后一滴血” 。张洁的话真实的诠释了伟大的母爱。曾经无法忘记的一个故事,那个为了心爱的姑娘而挖出母亲的心的男孩,在奔跑着去送给心上人的路上摔倒,那颗母亲的心发出这样的声音:“孩子,你摔疼了没有?” 。多么无私的母爱,纯粹得无可比拟!记得上次跟家里通电话时正好感冒,当母亲听到我在电话这端咳嗽,立刻非常紧张,问我吃没有吃药,难受不难受,那种关切之情立时让远在他乡的我感到了阵阵暖意,之后的几天,她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我的病情,直到完全恢复。后来听哥哥说,母亲那几天都没有睡好,总是惦记我。即使这么小的一件事情,也让母亲如此牵挂,辗转无眠,而她自己平时被病痛折磨的很难受的时候也强忍着不告诉我们,怕我们为她分心,影响工作,而我们似乎也心安理得的以工作忙为借口,常常忘了去关心母亲。想到这些,我又感动又惭愧。
“除了血肉相连的妈,不管你活、你死、你乐、你哭……你和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其实毫无干系”。张洁的话使我明白,生活中最善意、最平实的莫过于让父母快快活活地多活几年。毕竟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唯一的。除此之外,这部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在张洁母亲病重期间,社会各界及朋友给予她的种种帮助和关怀也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它让我懂得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要愈加珍惜生活,善待生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最后,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我的世界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