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1教案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包括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教学资源的准备,教案的适切性包括了对学生的情感和社会需求的关注,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技术与设计1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技术与设计1教案7篇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二维码,认识qr码。

2.会将各种信息制作成二维码(qr码),理解自己制作的二维码是直接表达信息还是表达信息存储的网址。

3.理解扫二维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

重点难点:

重点是制作二维码,难点是理解二维码存在的安全风险。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2课时。

第一、二节用1课时,第三节用1课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迅速火了起来。似乎一夜之间,二维码即遍布各电商平台、商场、网站、杂志、车票上,甚至电线杆上,二维码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

面对这个特别的图形,学生一定充满了好奇。老师可以通过“扫一扫”来展示二维码的各种应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猜一猜):二维码中的黑点、白点表示什么?由此开始介绍什么是二维码。

我们现在所用的二维码都是qr码,因此本课只讲qr码。

qr码的原理比较复杂,本课只简单介绍qr码的主要特点:

(1)qr码有不同的尺寸大小;

(2)qr码的结构特征;

(3)qr码的信息容量;

(4)qr码有很强的纠错功能。

制作二维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老师应该先筛选一些好用的二维码制作网站,然后让学生在这些网站上在线制作二维码。

教材中有一些二维码制作的任务,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学习生活中哪些事情可用二维码,并制作二维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构想的二维码应用,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并加以点评。

二维码扫码工具一般是手机,但课堂上学生不宜用手机,学生制作的二维码可以用电脑版的二维码扫码软件识别,资源目录中提供了一款扫码软件“1-7.1二维码扫描器电脑版.exe”。

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普及,借助二维码进行传播的手机病毒、恶意程序日益增加。由于从外观上并不能判断二维码的安全性,这就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扫描到不安全的二维码。用户一旦扫描了嵌入病毒链接的二维码,其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就可能完全暴露在黑客面前,酿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本课应该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例如:资源目录中的视频:“1-7.2二维码病毒现身,扫码小心中招”),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防范二维码扫描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二维码本身并无毒,但是二维码所指向的网站、下载链接或下载文件可能被提前植入了木马或病毒。如果扫码进入后,遇到要我们输入个人信息或下载软件安装,这时就要特别小心,认真核对该网站是否可信。因为稍不留神个人信息就会泄漏,手机就会中毒。

那么,如何防范二维码扫描的安全风险呢?一般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措施:

1.选择一款且具有安全检测能力的二维码扫描软件。

现在有些二维码扫描软件具有安全检查能力。例如,微信的“扫一扫”。微信基于腾讯大数据的支撑来鉴别扫描的二维码是否安全。用户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网页时,微信将判断该网站是否属于数据库白名单,如果网址在白名单上,则用户可直接访问;如不是则会被判断为非安址,用户则需通过复制操作才能继续访问。而白名单中的所有网址,均经由人工审核确认。此外,微信内不可以随意下载链接,以防止一些含有木马病毒的文件趁机自动下载到用户的手机。

2.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

在扫描前,要先确认二维码发布来源是否可信,只有正规商家提供的二维码才是安全的,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万一扫到可疑网站,不要立即打开,要先打开手机杀毒软件进行扫描查看是否存在木马病毒,检验无误后再打开。使用二维码在线支付时,应认真核对网站域名、认准官方渠道,如交易过程存异常应该立即停止支付。若手机和银行卡之间相互绑定,尽量不要在银行卡内存储大量资金,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3.在手机上安装能够进行病毒查杀、骚扰拦截等功能的手机软件,例如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等,有效地防范手机使用中的安全风险。

教学参考资源

1.资源目录中提供了一个电脑版的二维码识别软件:“1-7.1二维码扫描器电脑版.exe”,该软件不需要安装,可以直接运行。

2.资源目录中提供了关于二维码扫描安全的视频:“1-7.2二维码病毒现身,扫码小心中招”。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交app有哪些主要功能?流行的社交app有哪些?

2.了解微信中添加好友的各种方法。

3.了解微信“摇一摇”参与电视互动的原理、查找歌曲的原理。

4.了解微信“摇一摇”交友的风险,能正确地使用社交app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正确地使用社交app进行交流。

教学建议

社交app的种类非常多,目前最流行的当属微信,因此本课主要以微信为例来介绍社交app。

建议本课用1课时。

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几乎都用微信来进行信息交流,微信比传统的手机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信息功能强大得多,用它不仅可以传递文字及各种文件、进行实时的视频聊天,还可以进行群聊及朋友圈的社交活动,完全__了传统的用手机发信息进行交流的方式。

教材中假设了一个学生结伴看电影的生活场景来探索微信的使用方法,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更合适的任务。

添加好友的方式很多,也很好玩,但老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的走向,一边演示还要一边启发学生思考背后的原理。

“摇一摇”有很多奇妙的用法,例如:“摇”电视、“摇”歌曲等,这些奇妙的用法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到对知识、原理的探究中去,而不能只停留在对“摇”本身感兴趣。

“摇一摇”可以用来添加好友,但由于青少年涉世未深,也许不能理解“摇一摇”添加陌生好友时潜藏的巨大风险,可以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引起学生的警觉,树立风险意识。资源目录有相关文字材料和视频可供教学参考。

“摇一摇”的操作比较有趣,安排学生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合作探究,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回家才有操作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摇一摇”添加好友的操作涉及到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问题,在家操作便于家人进一步对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进行教育。

用微信的朋友圈发布信息,可以与朋友分享见闻,交流思想,是使用微信的人最热衷的事情。用朋友圈传播信息,速度非常快,范围非常广,因此,有些人看中了朋友圈的这个特点,利用朋友圈来传播各种信息。除了各种真假难辨的广告信息,还有各种谣言、各种诈骗信息也不时地出现在朋友圈中,而糟糕的是有些不良信息还是来自身边的朋友。因此需要将朋友圈的这些负面的东西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学会鉴别,并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部分内容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资源目录有相关文字材料和视频可供教学参考。

教学参考资源

本课教学资源放在资源目录下: 

1.文字材料:“1-4.1微信“摇一摇”成为了犯罪的工具”

2.视频材料:“1-4.1微信摇一摇成新型犯罪工具”  

3.文字材料:“1-4.2微信朋友圈常见的犯罪”

4.视频材料:“1-4.2不法分子混入朋友圈微信成犯罪高发平台”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excel2003的功能,掌握它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2、使学生感性认识excel2003的窗口基本组成部分。

3、使学生理解工作薄和工作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习惯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excel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

单元格、工作表、工作薄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表格。例如: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去学校报到时要填的花名册、老师为我们制定的课程表、每次考试完以后老师统计的成绩表等都是表格。这些工作能不能用计算机来处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应用软件。(听到这,可能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前面学习的word2003可以进行表格处理,为什么还要学其它软件呢?)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集图形、图像于一体的精美的电子表格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边展示边解说电子表格的功能)

电子表格软件是集表格处理、图形显示和数据运算于一体的应用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有:

1、简单、快捷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功能;2、灵活、实用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功能;3、方便、直观的图形和图表处理功能;4、简捷、有效的数据管理功能。

(二)教学新课

1、启动excel2003

师:excel2003和我们前面学过的word2003都属于office2003办公软件之一,它们在操作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模仿启动word2003的方法启动它,并比较excel2003窗口与word2003窗口的异同,引出任务。

生1:在桌面找到的excel2003快捷图标,并双击启动它。

生2:单击“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excel2003”

生3:单击快速启动区中的excel2003快捷图标。

教师观察并指导学生正确启动excel2003。

师:现在,大家就任选其中一种方法,启动excel2003,比较excel2003窗口与word2003窗口的异同?

2、认识excel2003窗口的组成。

师:这些窗口组成部分与word2003的窗口组成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对照教材,参考照打开的窗口,自学课本的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指导检查学习情况)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excel2003窗口,请哪位同学告诉大家,excel2003窗口由哪些部分构成?

生1: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名称框和公式栏、工作区、工作表标签、状态栏组成。

生2:excel2003的窗口与word2003窗口基本相似,但常用工具栏、工作区等有所不同。

师:回答得好,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部分在哪里?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操作)

①认识名称框和公式栏

名称框:用来显示单元格的地址。

公式栏:用来输入、编辑单元格的数据。

②工作区:相当于word2003的编辑区。由若干个单元格组成,用于存放、处理数据、制作表格等操作。

③单元格:工作区中,每一个小格就是一个单元格。它是组成工作表的基本元素。一个工作表由许多单元格构成,其中带有黑色粗框的单元格,是当前活动的单元格,可对该单元格进行编辑,包括输入和正理数据。(边讲边操作)

④工作表标签:工作簿包含若干个工作表,它包含若干行和列,最多65536行×256列,按行由上到下“1”到“65536”进行编号,按列从左到右用字母“a”到“iv”进行编号。一个工作簿中有三个工作表,分别是sheet1、sheet2、sheet3表示工作表标签。

⑤工作簿:由多个工作表构成一个工作簿。用来存放、正理数据的文件,它的扩展名为.xls。工作簿如同我们日常用的账本,工作表就像其中的页面。

3、“帮助”菜单的介绍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问老师,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还可以通过excel2003的“帮助”功能来解决。

4、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

投影一张学生个人工作表。

输入数据:激活某一单元格,在中文输入状态下输入文字即可。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练习,分工协作,制作一张本小组人员情况工作表。(老师巡视并指导)

5、保存文件

师:我们制作了工作表,要养成及时的保存的习惯,便于我们今后使用。谁来说一说保存的方法?

生1:单击“文件”“保存”。

生2: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

excel2003默认的扩展名是.xls。

6、退出excel2003

师:excel2003退出与word2003的退出一样的,请知道的同学演示一下?

生1:直接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生2:单击菜单“文件”“退出”命令。

生3:使用alt+f4关闭。

(三)、总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针对excel中的基本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通过实际操作,使我们对excel工作簿的功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熟悉了excel2003的工作窗口。

师:我们下一节将进一步学习excel2003工作表的建立等操作,希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先自己试一试。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掌握数据的筛选方法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筛选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用电子网络教室进行演示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选择相邻区域的方法是什么?选择不相邻区域的方法是什么?

2.如何进行数据的排序?

二、引入新课

现在又有一个新问题—我想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都超过80分的学生挑出来,该如何操作?(引入新知:设置筛选)

三、新授

1、设置筛选

(1)把光标定位在数据区

(2)选择数据菜单中的“筛选”命令下的“自动筛选”(问:表头的每个单元格的右边会出现什么标记?)(3)单击语文旁边的下拉按钮

(4)单击下拉列表中的“自定义”选项,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做如下设置

●单击“确定”按钮(讲述:筛选出语文成绩都超过80分的学生了!)

●同理,可对数学、英语两科成绩都超过80分的学生进行筛选

2、恢复筛选:(保留筛选标记显示全部数据)

●选择“数据”菜单中的“筛选”

●选择“全部显示”命令.

3、撤消筛选:(去掉筛选标记显示全部数据)

●选择“数据”菜单中的“筛选”

●单击“自动筛选”按钮,去掉前面的选中标记。

四、小结:数据筛选的运用

五、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注意恢复筛选与撤消筛选之间的区别!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5

三、技术的未来

学习目标

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人类社会将继续发生重要变化。技术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 素。面对技术对人类、对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人们常常会问: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处?

案例分析

“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

文莉家安装有无线家庭网络,每个家庭成员都可接入无线高速因特网。退休在家的母亲闲暇时,或者看看电视,或者上网与同龄人一起下象棋。家里的几台电视都无线连接到同一信号源,她既可以在卧室或客厅里用电视或电脑收看节目,也可以在浴室里使用防水掌上电脑收看。

文莉早晨上班前,先到机场接客户。到了机场,发现客户的航班晚点了,于是她便利用等待的时间用掌上电脑接 入办公室的网络收发邮件。与此同时,文莉的丈夫凯峰上班前,用电子锁锁上门。

中午,凯峰想起来要为母亲准备生日礼物,于是他用手机上了因特网,选定合适的商品后,用手机的电子购物功能来购买商品。按一下自己的掌上电脑地图,他看到代表文莉位置的点就在附近的一家快餐店里,于是他赶到快餐店,和文莉一起共进午餐。

下午文莉在驾车回家之前,先在车里查看了一下家里的温度,她决定将暖气调高2℃,用好怕掌上电脑或手机进行这种调节易如反掌。走进家门,家庭娱乐设备已探测到她的进入,顿时自动开启她喜欢的音乐。文莉从冰箱里拿出晚餐需要的食物,取出的时候,内置传感器自动记录她取出的食物,家庭网络同时更新了每周的补充购物单。此外,这些设备还可自动检出已过期的食 物。凯峰回来了,他们一起做了晚 饭。

讨论

请你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技术,并结合案例,大胆设想,口头续编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阅读

?告后人书》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了解excel的启动、退出熟悉电子表格的功能、特点及应用,掌握excel窗口各个组成部分,学会区分工作表和工作簿,了解工具菜单自定义与选项命令

教学重点:

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关系,制定义excel窗口界面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各种工具制定义excel窗口界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在前面学习了排版、编辑文件考试试卷等文件操作,我们使用的是word软件。如果我们要想对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那我们要使用的就是excel软件了。excel的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兼容性好;使用方便;也具有网络功能。这节课我们来认识excel[板书]

三、讲授新课

1.excel的启动

提问:word软件是怎样启动的?引出excel的启动。

三种方法:

1)“开始”→“程序”→“microsoft excel”

2)双击“桌面”上的excel快捷方式

3)右击“桌面”空白处→“新建”→excel工作表

2.excel的窗口

1).比较execl窗口与word窗口的异同

按由上到下的顺序为:“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区”→“工作表标签”→“水平滚动栏”→“状态栏”→“垂直滚动栏”

2)工作区:

全选按钮;行号;列标;单元格;水平分割框(右上角);垂直分割框(右下角)。(介绍excel的工作表)

3.excel工具栏的显示与隐藏(可略)

方法:1)右击键菜单栏或工具栏,选快捷菜单显示或隐藏的工具栏名称。

2)“视图”→“工具栏”→常用、格式、绘图。

适宜:word/excel等大部分编辑软件。

说明:本命令属于开关命令(单击就打开、再单击就隐藏)

4.菜单栏与工具栏的移动(可略)

方法:鼠标指向菜单栏的双线处,拖动菜单栏到指定位置。(注意:虚线框在指定位置出现时才可松开鼠标键。)

适宜:带有工具栏和菜单栏的软件。

5.新建工作簿[板书]

方法:1)鼠标单击常用工具栏第一个按钮(新建按钮)

2)“文件”→“新建”→“工作簿”→确定

(注:word中是新建文档,powerpoint中是新建演示文稿)

6.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关系

工作簿是计算和存储工作数据的文件,每个工作簿中最多容纳255个工作表。

工作表是存储数据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表格。他由65536行和256列所组成。(活动工作表是指在工作簿中正在操作的工作表,即当前工作表)

工作表从属于工作簿,一个工作簿有多个工作表。

工作表只能插入,不能新建;而工作簿只能新建,不能插入(可考虑与powerpower的演示文稿和幻灯片的概念结合)。

在一张工作表中,用来显示工作表名称的就是工作表标签。

7.工作簿的保存及退出

保存方法:1)“文件”→“保存”→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

2)点击常用工具栏保存按钮→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

退出方法:1)“文件”→退出

2)点击窗口“x”(关闭按钮)即可

8.打开工作簿

方法:1)“文件”→“打开”→选择路径及文件

2)点击常用工具栏打开按钮→选择文件名→点击打??

四、练习

1.增加或减少工具栏的显示,最后还原[板书]

2.新建工作簿命名为自己的姓名并保存[板书]

3.打开原保存的文件[板书]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7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进一步掌握浏览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电子邮箱和e-mail地址。

(3)初步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在备节,设计一些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电子邮件内容,增加练习(或模拟)收发电子邮件的趣味性,使学生尽快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2)在学校计算机教师的局域网上,利用windows nt的microsoft邮局系统,建立起局域网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每位学生设置帐号和密码,然后设置好学生机上收发电子邮件软件,以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发邮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或多媒体网络、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成功的申请了自己的电子信箱,现在就可以在因特网上同别人通信,那么如何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呢?我们先来看看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

二、新授

1.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

举例:diqiuwang@sina.com这是上节课一位同学在“新浪网”网站上申请的电子邮箱。

“diqiuwang”是他的用户名,“sina.com”是提供电子邮箱的服务器名,“@”是分隔符,可见,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为:用户名@提供邮箱的服务器名。

2.接收电子邮件

(1)启动“outlook express”。

(2)认识“outlook express”界面。

3.接收电子邮件

单击“outlook express”窗口左边的“收件箱”,收到的邮件就会在窗口的右边显示出来,单击邮件就可以阅读电子邮件的内容了。如果电子邮件的前面有图标,就表明该邮件带有附件,要知道附件的内容,可双击,在弹出的邮件窗口中双击所附带的文件就可以了。

4.在ie浏览器上网时接收电子邮件

单击ie浏览器工具栏中的“邮件”按钮及阅读邮件命令,计算机就立即链接“outlook express”,弹出“收件箱”窗口接收电子邮件

5.发送电子邮件

(1)单击“新邮件”。

(2)认识新邮件窗口。

①收件人。

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

②“抄送”和“密件抄送”亦同上述格式一样。

③“主题”可自己命名。

如:信件、通知等。

④“正文”书写要表达的内容。

(3)附加文件

方法:插入――附件――选文件名――单击“附加”

在使用ie浏览器上网浏览的过程中,发送电子邮件方法:

邮件—新建邮件

给出一个电子邮箱地址,例jiangbin@sina.com让学生试发电子邮件。

三、学生练习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收发电子邮件,课后请你给拥有电子邮箱地址的亲朋好友或同学发一封电子邮件。

技术与设计1教案7篇相关文章:

技术与工作总结最新8篇

技术培训与工作总结8篇

技术与工作总结5篇

技术与工作总结优秀6篇

大1教案优质7篇

大1教案最新7篇

数数1到15教案7篇

中班数学写数字1教案模板7篇

小班数学认识数字1教案7篇

中班1~5相邻数教案参考7篇

技术与设计1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2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