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三教学设计范文5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要想做好教学设计,要从教材本身开始研究,对于教学设计的设定,我们一定要注意板块的结构完整,以下是莘莘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三教学设计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科三教学设计范文5篇

科三教学设计范文篇1

【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看录像、学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启发情感。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板书:山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

(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

(5)生:不是的。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6)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 。能干的可以尝试写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

(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呀?

(3)还有别的理解吗?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灯)

(5)齐读。

5、读指导描写险的语句。

(1)现在,谁愿意来动手画一画山的险?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2)感觉险吗?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读有关句子

(3)学着他的样子读。

6、录像。让我们随着录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独特之美吧!

7、配乐朗诵。配乐朗诵有兴趣吗?不过,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这几句话记住,然后再充满激情地演讲。有信心吗?(生准备)

(1)指名背。

(2)全体有感情地背诵。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阅读。

(1)类似优美的文章,还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2)摘录课内外优美语句,也可尝试写读书笔记。

板书: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险

香山

科三教学设计范文篇2

我原以为“教学设计”就是“教案”。通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程的学习后,改变了我的观点,加深了对英语《课标》中“备课不是简单的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理解。

教学设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准备(备课),因为一般的备课只是教师自己根据直觉和惯例进行教学准备的活动。而教学设计更多关注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发展,它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通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程的学习后,我对如何设定教学目标有了个清晰的认识。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教育部《课标》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我在备每节课的教案里都要提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还有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不可能在每节课都能体现,所以教学目标要针对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来定,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实是每节课都要关注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可以根据单元内容来确定,但不要硬性分配到每课时中,也就是不需要每节课都要落实每个方面的目标。

案例: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t;>第一课时为例。

这一课时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这个话题学生易接受,但由于地区差异,处于农村地区,学生没有坐过飞机,甚至轮船,火车,对距离远近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所以在教学前应介绍相关的知识做铺垫。体现了“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理念。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询问并回答乘坐某种交通工具去某地。

(2)能够描述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并简单陈述理由。

(3)能够辨认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要学会看交通指示灯安全地过马路。

(4)能够了解不同国家交通规则的异同。

2、知识指标

(1)掌握a、b部分中的四会短语和句子。

(2)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的三会单词和三会句型。

(3)能够理解并会根据指令操作相关部分的内容。

(4)能够区分涉及相关音标的发音。

(5)了解story time, good to know 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帮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并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学习策略:学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数据,并用扇形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文化目标:了解中西方交通规则的异同。

本课时教学目标

1、 能够听、说、读、写短语: on foot, by bike, by bus, by train.

2、 能够听、说、认读短语: by plane, by ship, by subway.

3、 能用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canada/??” 来替换关键词询问别人的出行方式;并能够用句子“i go by....”进行回答。

科三教学设计范文篇3

?不 《不“ “ 公平” ” 的游戏 》 2007 年 9 月,我在市实验小学上了一堂《可能性》的展示课,课前也做了较深入地磨课,在此过程中也参考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有以下一例: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第一个转盘(如图)。师生围绕转盘开始了轻松愉快的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玩这三个游戏,你们想先玩哪个游戏呢?”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想先玩摸球游戏,有的想先玩掷骰子游戏,有的则想先玩抛硬币游戏。

争执不下时,教师发话:“这样好了,咱们就由这转盘来做决定吧!” 马上有学生提出异议:“这样不行,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 “因为这三个游戏区域不一样大。” “那怎么办呢?” “必须用公平的转盘才行!” “怎样才能使转盘公平呢?” 在学生的提议下,教师再一次出示了第二个转盘(如图 2):“现在咱们就请一个同学上来拨动转盘,指针指到哪里,咱们就先玩哪个游戏,好吗?” “好!” 就这样,一个学生上台拨动指针,指针指向摸球区,于是师生开始了第一个游戏——摸球。

反观这一片断,用转盘游戏来导入“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看起来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别出心裁。教师预设的“不公平的转盘”引发了学生“不公平”的最初想法,从而急切地想要制定出“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样,很快抓住学生的思路,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然而,细细思考,其中又不免留有遗憾。第二个“公平的转盘”颇有不当之处。根据教材的要求,新课的教

学目标应该通过“摸球”这一活动落实,而“掷骰子”“抛硬币”则属于巩固练习内容,也就是说,这三个活动的对应任务并不平行,或者可随机调换次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真的敢放手让学生来自由玩转盘,从而根据学生转出的结果决定先玩哪个游戏吗?如果指针不是正好停在摸球区,而是停在另外两个区域怎么办?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再好的教学方式都应该以服务于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这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然而,当一种认识试图转化为教学实践时,其中的偏差往往又在所难免。上面的案例也许并不十分典型,却足以引发我们思考,尤其是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因追求形式而把学生抛在了脑后?

科三教学设计范文篇4

抱抱宝宝

活动目标:

1. 愿意亲近老师,喜欢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2. 能安静地听老师念儿歌,初步理解儿歌的意思。

活动过程:

1. 和幼儿围坐成圈,一起拍手。

2. 站在圆圈中间边念儿歌边做夸张的动作。

让我闭上眼睛(用双手遮住眼睛),

伸出双手摸一摸,

这边摸摸(朝左边摸),那边摸摸(朝右边摸),

前面摸摸,后面摸摸。

呦——摸到一个宝宝!

让我好好抱一抱(抱着孩子转一圈)。

3. 反复念儿歌并拥抱每一个孩子。

科三教学设计范文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会认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了解乡村建设的变化情况,使学生知道党和人民重视教育,希望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从而教育学生为建设四化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课文生字及知道新房子是什么样的?哪一座最漂亮?

难点:明白小学堂为什么最漂亮。

解决办法:

1、小组交流。

2、看农村变化的录象片。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入语: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山区的农村去看一看,大家看这里的房子哪座最漂亮。(看录象片)

学生答:图中间有三层楼的房子最漂亮。

2、揭示课题。板书6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齐读)

二、自读生字,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学生把要学会的7个生字用·画出,用──画出要求认识的9个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在读中检查字音掌握情况,注音读准三拼音节和轻生音节。zuò piào liàng qiáng chuāng kuān xiāng guǒ qián niǎ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⑴ 两 青 白 前 花 果 香

⑵ 哪 座 房 最 漂亮 墙 宽 窗

4、再读课文。

三、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到了农村之后看到了什么?教师随学生说出示挂图,讲解。

2、提出疑问,逐步理解。

⑴ 新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通过看图回答,再引导看书,书上是怎样说的?)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喜爱的语气。

⑵ 读词:青青的 白白的 大大的 宽宽的

问:这些词是说新房子的什么?

⑶ 师问:新房子周围是什么样的?自读第二句,你是怎样理解花国香和树成行的?

学生答后,师述:一座座房子的前面鲜花盛开,果树飘香;房子后面绿树一行一行,非常整齐好看。

⑷ 再让学生看图:问,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齐答。

⑸ 指导读第三、四句。范读,读好问句和答句,读出自豪的感情。

3、运用比较,想象解决难点。

⑴ 提问:过去的农村是这样吗?为什么回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自由说。

⑵ 让学生指一指哪是小学堂,把新房子和小学堂比一比,展开想象。小组讨论:小学堂是什么样的?它好在哪里?为什么小学堂会建的这么好?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教育学生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为建设四化努力学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试背课文

小组读,指名读,评议后看图试背全文。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

2、学习新偏旁:(艹字头)

3、利用偏旁、熟字,笔顺识记字型。(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青:注意下面的月第一笔撇变竖。

香:上禾下日禾中的竖写得短些。

前:上边是 下边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月右边刂。

两:由一、冂 、人、人组成。人要顶住

4、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关键笔画的书写。

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收写。师巡回指导。

三、做课后练习第3题

口头填空、再写下来,然后读一读。(可不按课文内容填)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检测新学的7个生字;认读要求认识的8个。

2、检查朗读、背诵。个别读背;全班会背。

3、画一幅花果香、树成行的乡村美景

科三教学设计范文5篇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推荐5篇

幼儿园小班教学总结范文5篇

幼儿园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优质5篇

个人英语教学总结范文5篇

小学语文学期教学总结范文5篇

网课教师教学总结范文5篇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的范文优质5篇

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

音乐教学总结范文5篇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范文5篇

科三教学设计范文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8693